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试题试卷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250656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试题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试题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试题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试题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试题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试题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试题试卷(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年高考语文分类解析: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总题数:44 题第 1 题(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全国卷 I)题目 20请在“家园”和“思念”中任选一个词,仿照下面示例的形式写三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写法,三个句子的内容有内在联系。示例: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答: 答案 略解析:要注意题干要求,每句都要用比喻和拟人手法。 第 2 题(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全国卷 II)题目 18.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意思,拟写一条“

2、魔术”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不超过 50 个字。魔术这种杂技节目以不易被观众察觉的敏捷手法和手段,使物体在观众眼前出现奇妙的变化,或出现或消失,真可谓变化莫测。这种表演常常借助物理、化学的原理或某种特殊的装置表演各种物体、动物或水火等迅速增减隐现的变化,令观众目不暇接,产生奇幻莫测的神秘感觉,魔术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魔术是答案 例 1:(魔术是)借助物理、化学原理或特殊装置,以不易察觉的敏捷手法,使物体出现、消失或产生奇妙变化的一种杂技。例 2:(魔术是)以迅速敏捷的技巧或用特殊装置把实在的动作掩盖起来,使观众感觉到物体忽有忽无,奇幻莫测的一种杂技。解析:注意定义要答出魔术的类属、特

3、殊装置、手法技巧和效果。还要语言通顺、条理清晰,不能超过字数。第 3 题(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江苏卷)题目 19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我国两个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仿写句子。要求字数相同,句式相似。黄土黄,那是江北世世代代淳朴的厚实;清水清,那是江南祖祖辈辈悠然的淡雅,荡漾着千年的风物与风华。唯在中秋,江南江北,共赏一轮明月;或在元宵,将一锅锅汤圆,煮成千年不变的甜甜密密与团团圆圆。答案 略解析:略第 4 题(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重庆卷)题目 21、从 A 句或 B 句中任选一句,仿照例句完成喻体部分。要求:两个喻体的内

4、容构成对比关系。例句:济南与青岛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呢?假若济南是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么青岛便是着摩登时装的美少女。A 句: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呢?假若现实世界是 ,那么网络世界便是 。B 句:语文与数学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呢?假若语文是 ,那么数学便是 。答案 略解析:略第 5 题(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四川卷)题目 19.在“生活/事业”、“友谊/信任”两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仿照例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例句:理想是一把尺,量出一个人眼光的长短;追求是一杆秤,称出一个人灵魂的轻重。答案 示例:生活是一杯酒,品出人生滋味的酸

5、甜苦辣;事业是一面镜,照出生命价值的大小高低。友谊是一条瀑布,飞溅着真诚的水花;信任是一缕阳光,驱散了怀疑的迷雾。解析:略第 6 题(2005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北京卷)题目 23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仿写。要求:举出两个带有“半”字的常用语并对其中蕴含的理趣作简要说明。“半”字是一个很普通的字,可在日常生活中,一个“半”字的巧妙运用,却可以表达出诸多理趣。比如:“行百里者半九十”,意在提醒人们最后的坚持尤为重要。又如,意在 再如, 意在 以上这些话,借助“半”字,生动地道出了耐人寻味的生活体验或人生感悟。答案 23(略)解析:略第 7 题(2005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天津

6、卷)题目 22汉语中“AB” “AABB” “ABAB”式的词语,请另举出与示例相同的两组词语。例: 热闹 热热闹闹 热闹热闹答: _ _ _ _ _ 答案 22略解析:本题针对汉语中的特殊语言现象,考查学生的仿词能力。第 8 题(2005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江苏卷)题目 22.在“沙砾”、“星星”、“蜡烛”上任选一种,仿照下面溪流格式,写一组句子。 溪流没有江河奔腾的浪花,也没有大海壮阔的波澜,但山石间的那点叮咚,是你欢快的旋律。答案 22. 符合“没有,也没有,但是”的格式。要有比较。语句通顺。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 级。仿写应该注意句式,一定要和所给的

7、句式一致,这个题目的格式也就是“没有,也没有,但是”。如果有修辞,也一定要用到这种修辞格,这个题目“江河奔腾的浪花”“大海壮阔的波澜”和“溪流的叮咚”是个比较,所以,这些也应该用到这种修辞格。第 9 题(2005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福建卷)题目 19根据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并拟出恰当的横批。 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下联: 横批: 答案 19 下联示例:炎黄子孙德才兼备展宏图横批示例:振兴中华 解析:对联是 2004 年备受欢迎的题目。对联的种类较多,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

8、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第 10 题(2005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湖南卷)题目 6 填入下面画横

9、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澄河产瓜鱼, ,背部有细骨一条,烹制后骨亦酥软可吃,极鲜美。这种鱼别处其实也有,有的地方叫水仙鱼,北京偶亦有卖,叫面条鱼。但我的家乡人认定这种鱼只有我的家乡有,而且只有文游台前面澄河里有。A长四五寸,通体雪白,莹润如羊脂玉,无鳞无刺B通体雪白,长四五寸,无鳞无刺,莹润如羊腊玉c长四五寸,通体雪白,无鳞无刺,莹润如羊脂玉D莹润如羊脂玉,长四五寸,通体雪白,无鳞无刺 答案 A解析:“通体雪白”应与“莹润如羊脂玉”紧密相连,都指鱼的颜色,符合该要求的只有 A 项。第 11 题(2005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广东卷)题目 22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 4 个较

10、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俄罗斯科学家最近设计出一种外形为不透光的黑色管状物,具有重量轻、能耗小、精确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和数字摄像、使航天器准确识别方向等功能的新型星际“指南针”。答案 22 俄罗斯科学家最近设计出一种新型星际“指南针”。这种新型星际“指南针”的外形为不透光的黑色管状物。它具有重量轻、能耗小、精确度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它还具有数字摄像、使航天器准确识别方向等功能。 解析:此题为句式变换题。要看清题干要求,先提出主干,修饰语按顺序变为分句。短句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第 12 题(2005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

11、广东卷)题目 23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智者的思索是深深的泉眼,从中涌出的水也许很少,但滴滴晶莹;庸者的奢谈是浅浅的沟渠,由此流过的水或许很多,却股股浑浊。答案 23 逆耳的忠言好比配有黄连的中药,虽然难以下咽,却是对症下药;奉承的蜜语犹如含有毒药的琼浆,虽然香甜可口,却是慢性中毒。以上只是举例,答案可以多种多样。 解析:两个分句均由比喻领起。两个比喻的本体具有相对或相反的关系。语意要连贯。第 13 题(2005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重庆卷)题目 23以下面句子为本体,写出一句与之句式相同并构成比喻关系的话。所有的

12、努力并非都能成功,但不努力绝不可能成功。 写的话是:_。答案 略解析:以例句为本体,化为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努力的重要性,同时要注意句式的一致,即转折关系的复句。第 14 题(2005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江西卷)题目 22将下面句子加横线的部分变换成四个“是”字句。(可适当增减词语,保留全部信息,语意连贯)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有碧湛湛的海和青郁郁的山。答: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_答案 22 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山是青郁郁的。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句式的变换。改成“是”字句不难,难在改成四个“是”字句。做好这道题,除变换成两两相对的对偶句外,还要注意句子顺序先海后山。第 15

13、题(2005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山东卷)题目 22.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减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事实证明,各级领导干部经常到基层调研是了解真实情况,把领导经验和群众智慧结合起来,倾听群众的呼声,调动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领导干部增长知识才干,从而使决策严格的做到科学和从实际出发一种很好的方法和制度。答案 22.例 1事实证明,各级领导干部经常到基层调研是一种很好的制度,也是了解真实情况的好方法。它把领导经验和群众智慧结合起来,既能倾听群众的呼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使领导干部增长知识才干,还可以使领导决策

14、严格地做到科学和从实际出发。 例 2各级领导干部经常到基层调研,可以把领导经验和群众智慧结合起来,既能倾听群众的呼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使领导干部增长知识才干,从而使决策严格地做到科学和从实际出发。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很好的制度,也是了解真实情况的好方法。 解析:此题考查把长句变成短句使语言更通顺、明白的能力。方法是把修饰成分从原句中拿出变为独立的单句。答此题的关键是把“了解真实情况”后的定语从原句中独立出来,变成几个单句。第 16 题(2005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山东卷)题目 24.以“关爱”为开头,仿写两个句子。要求:两句都要与例句句式一致、字数相等,第二句还要跟后一例句的修辞方法相同。例句关爱是一个眼神,给人无声的幸福。关爱是一缕春风,给人身心的舒畅。答案 24.例句: 关爱是一句问候,给人春天的温暖。关爱是一场春雨,给人心田的滋润。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注意题目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等,修辞方法也要相同”,前两者比较明确,修辞方法是暗喻。第 17 题(2005 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语文北京卷)题目 23.仿写。 要求:另选题材。逗号前后句式对应,与原文修辞方法相同,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