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下《筏子》教案学案6篇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176617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七下《筏子》教案学案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七下《筏子》教案学案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七下《筏子》教案学案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七下《筏子》教案学案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七下《筏子》教案学案6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七下《筏子》教案学案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七下《筏子》教案学案6篇(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筏子 袁鹰教学目的: 4、了解作者,熟悉生字、词。5、了解黄河的常识,通过艄公的形象,接受深厚的民族精神,理解作者阐明的道理。6、分析作者在文中采用的全方位的衬托和对比手法的作用。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语句、词语分析蕴含的思想感情。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导语)黄河文化的兴起与内涵 源远流长,物华天宝。奔腾万里的黄河以她那博大的胸怀,甘甜 的“乳汁” ,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生灵,创造出一段段历史的辉煌。以致相当长的一个时期,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二简介作者袁鹰,原名田复春,又名田钟洛,1924 年生,江苏淮安人。著有散文集第一个

2、火花 风帆 京华小品 袁鹰散文选等。他的散文作品善于以抒情、议论的手法和排比、 叠句的形式,渲染气氛,点化主题,诗意浓郁。三读课文,解决字词四再读课文,体会本文赞美了什么?本文赞美了征服自然的人类,赞美了包括艄公、乘客在内的“黄河的主人们”的勇敢、 沉着、智慧和毅力,也赞美了黄河的雄浑气势和自然的伟力。五熟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内容二分析课文1 文章写黄河的大、深、急,分别用哪些景物衬托?(1)大水车 羊皮筏子(2)人的心情2 在这些景物中,作者所有的篇幅奉献给了兰州的一种原始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这 是为什么?(1) 地域的特点,富有人文精神和趣味(2)

3、 引出艄公,用筏子的小、险体现人物的精神3 艄公这一形象是怎样的?-他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之上,如履平地, 是黄河的主人(勇敢、智慧、镇静、机智) (抒情)4 黄河的险险在何处?夷、平地又是怎样的?你从文中哪些句子中看出的?5 作者说艄公是值得景仰和赞颂的,你从他的身上学到了什么?只凭天不怕地不怕的大胆冲劲是不行的,要战胜凶险、征服自然还得沉着、细心、机智 和毅力。 (议论)三本文除了衬托以外,还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对比:羊皮筏子体积小与承载的人多物重形成对比;岸上看的人提心吊胆与皮筏上的乘 客从容谈笑形成对比。衬托:正衬:大水车 -黄河的大 反衬:岸上人提心吊胆-乘客从容笑谈筏子之小-

4、水车之大 黄河之凶险-筏子之渺小正衬、正衬错杂:小小浪头吞噬筏子,既正衬了黄河的凶险,又反衬了征服自然的人总体构思的衬托:黄河衬托出筏子,由筏子衬托 “黄河的主人”总之,这一连串的衬托、对比使全文结构紧密,文脉贯连。四讨论1文中哪句话最深刻?从全文看这句话仅仅是对艄公的赞美吗?2 本文导课时老师讲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一篇有关黄河的文章,学完本文了,你觉得此 文作者所要表现的思想与黄河有没有关系?五作业1文段中有两组对比,请你说说哪两处运用了对比参考答案:羊皮筏子体积小与承载的人多物重形成对比;岸上看的人提心吊胆与皮筏上 的乘客从容谈笑形成对比。2这两组对比为了突出什么?对艄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参

5、考答案:突出羊皮筏子在“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上航行是十分凶险的;如此 凶险的航行,却让羊皮筏子上的乘客“如同坐在大城市的公共汽车里浏览窗外的新建筑” 那样心闲气定,这全是艄公的功劳,越是凶险越能反衬出艄公的英雄本色。3对比往往会使人、物的特点更鲜明,请你用对比写一个片段,表现家人、同学、事物 的不同特点。组长签字:本世琼 第一周 2.28筏子 袁鹰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领悟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智的品质。 4、 培养勇于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智慧。 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领悟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

6、机智的品质。 教具准备:黄河水车的图片,羊皮筏子的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奔腾不息的黄河孕育了我们五千年的灿烂文 化。黄河那汹涌澎湃的气势更锻炼了我们坚强的意志、不屈向上的人格。作为生活在黄河 岸边的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学习袁鹰先生的文章筏子 ,看看他笔下的黄河大水车、羊皮筏 子及“黄河的主人”们是如何与黄河进行抗争的。 2作者简介: 袁鹰,原名田复春,又名田钟洛,1924 年生,江苏淮安人。在上海读完中学、大学后,曾 在中学任教。1945 年底到上海世界晨报任记者,1947 年初编辑上海联合晚报文艺 副刊。其间写了很多反映青年学生生活的小说、

7、散文和诗。上海解放后,任解放日报 记者,1952 年调北京人民日报工作,曾任文艺部主任, 人民文学编委, 散文世界 主编等。著有散文集第一个火花 风帆 留春集 京华小品 袁鹰散文选 秋水 等。袁鹰散文作品善以抒情、议论的手法和排句、叠句的形式,渲染气氛,点化主题,诗意浓郁。 3关于羊皮筏子:皮筏是用羊牛皮扎制成的筏子,为黄河沿岸的民间保留下来的一种古老 的摆渡工具。当你在中山桥至黄河母亲雕塑之间的河滨小道上信步漫游时,偶尔会看到仍 有皮筏子在河道上悠闲漂荡。远远望去,就像一叶扁舟。人筏混为一体,随波逐流;近看 则见在紧贴水面的皮袋筏上,坐着五六个客人,随着波涛的起伏,颠簸而行,有惊无险, 极富

8、刺激。 4学习生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 规模()浊浪()心悸()相称() 似的()汹涌()吞噬()湍急() 浏览()化险为夷()如履平地() 5 自主、合作、探究: 互动 1: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课文。 互动 2:听了同学的课文复述你有何感想? 明确:羊皮筏子虽然很小,却能经得起大的风浪。 艄公的技巧高超,令人佩服。 乘客的胆子真大,处变不惊。 黄河的气势让人感到震撼。 互动 3:上一篇课文写的是了长江,这篇课文写的是黄河。两位作者是不是把它们都作为 自然景观来写呢?如果不是,作者想要表现什么呢? 明确:不是。关于长江 ,郭风不光赞颂了长江,更是讴歌了古老而又年轻的祖国欣欣向 荣的景象

9、。这篇课文的作者想要歌颂的是征服自然的人类,这赞美包括了艄公、乘客在内 的“黄河的主人”的勇敢,机智、沉着和毅力,也颂扬了黄河的雄浑磅礴。 互动 4:现在我们大家再仔细把课文读一遍,思考一下,这篇文章从哪些方面来体现以上 几点的?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明确:本文主要通过在汹涌的激流上鼓浪前进的艄公的描写,通过在羊皮筏子上镇定自若 的乘客描写,揭示这样一个道理:如果想要获得成功,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大胆和镇静,还 需要小心和智慧。 互动 5:作者极力描写的是黄河上的艄公形象,写乘客的大胆镇静又是为什么呢? 明确:衬托艄公技巧高超 互动 6:那么写黄河的惊涛骇浪以及羊皮筏子的小呢? 明确

10、:也是为了衬托艄公的技艺高超。 互动 7:艄公技艺高超,乘客谈笑自如。这一切都是征服自然的人类的最好写照。那么作 者想要通过这一切阐明的是什么道理呢? 明确:只凭天不怕地不怕的冲劲是不行的,要战胜艰难险阻、征服自然还得靠沉着、细心、 机智和毅力。只有大胆镇静与小心智慧相结合,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互动 8: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来阐明这一道理?明确:鲜明的、一系列的、 全方位的衬托和对比。有正衬,如写黄河的大,以大水车衬托。写黄河的深,以筏子的载 重多衬托。写黄河的急,以羊皮筏子的快来衬托;有反衬,如见到羊皮筏子前和见到羊皮 筏子后的想法,岸上的人和乘客的不同心情的比较;有正衬、反衬错

11、杂,如小小的浪头吞 噬筏子,即正衬了黄河的凶险,又反衬了征服自然的人们;有衬托对比交织,如提心吊胆 和从容谈笑即使对比,又是前者反衬后者。这一连串的的对比、衬托是文章结构紧凑、文 脉连贯。 研读与赏析: 见课后习题 拓展延伸: 1 背诵课文的倒数第二段。 2 利用课外时间参观黄河水车,羊皮筏子。 补充材料: 兰州的皮筏常用羊皮或牛皮做成。人们在屠宰时,剥下大个羊只的皮毛或整张牛皮,用盐 水脱毛后以菜油涂抹四肢和脖项处,使之松软,再用细绳扎成袋状,留一小孔吹足气后封 孔,以木板条将数个皮袋串绑起来,皮筏即告做成。因其制做简易,成本低廉,在河道上 漂流时便于载运而在民间广为使用。我国以皮筏为渡由来

12、已久。至少在 320 多年前,兰州 就大量使用皮筏以渡了。 皮筏在古代主要用于青海、兰州至包头之间的长途水上贩运。筏子有大有小,最大的羊皮 筏子由 600 多只羊皮袋扎成,长 22 米,宽 7 米,前后备置 3 把桨,每桨由 2 人操纵,载重 可达 2030 吨,晓行夜宿,日行 200 多公里从兰州顺流而下,十一、二天即可到达包头, 小皮筏由十多只羊皮袋扎成,便于短途运输。牛皮筏一般由 90 个牛皮袋扎成,可载货四万 斤。因筏子大如巨舟,在滔滔黄河上漂行,气势壮观,当地有“羊皮筏子赛军舰”之说。 50 年代之前,在铁路尚未开通,公路交通又不便利的黄河上游地区,皮筏一直是重要的运 输工具。 “吹

13、牛皮,渡黄河”是兰州牛皮筏子又一新奇刺激的妙用。将渡河者装人牛皮袋中, 充气扎口后,艄公爬在牛皮袋上,一手抓袋,一手划水,只十几分钟便可将渡客送至黄河 对岸,这种摆渡方式恐怕你闻所未闻。 以皮筏为渡需要高超的技巧。一要心细,二要胆大。上筏时要轻松自如,绝不可猛劲上 跳。坐在筏上要紧抓木杆或绳索,遇浪可不能惊慌乱动,保持平衡自然会有惊无险。筏子 往往由谙熟水性、经验老到的“峡把式”领航掌桨,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散步。50 年 代前,兰州金城关、骚泥泉一带的回民多从事皮筏运业,多达 50 多户,400 多人,有六十 多条大筏,每年能外运羊毛 250 多万公斤。 今天,皮筏作为摆渡工具已被淘汰,但

14、在兰州和宁夏沙坡头仍有少量的皮筏保留了下来。 有些筏工家族的后代们不愿继承父辈的衣钵,做了其它行当,做水路生意的也都开起了汽 垫船或游轮业务,只有老年的筏工们不愿抛弃随他们几十年的宝贝皮筏,开起了在黄河岸 边摆渡游客水上娱乐的旅游业务。不过,他们并不是每天都出水。兰州市北滨河路 180 号 的陈老汉便是一个出色的放筏人,他放的只不过是橡皮筏,经常在河边迎风逐浪玩筏。祖 居兰州市的李德明老人也是一个羊皮筏子放筏人,在旅游旺季,只要你运气好,总会看到 皮筏在水上漂荡,或在滩边晾晒皮筏的新奇一幕。 长江 一按照常规自行预习。提示学生注意这是一首散文诗,诵读时要读出诗的感情和韵味。 还要注意到是写黎明

15、时分的长江,读时应处理好语速和语调。 二课上指定几位朗读较好的学生朗读全文,师生共同评点,适当结合对诗歌感情的品味。 最后教师示范读一遍。 三在课堂上准备“练习探究”一,二的发言提要,要求写在笔记本上。如果需要分点 来说,要将主次先后考虑清楚,避免观点含混不清。 四课堂讨论,教师相机指点,纠正整合,最后给出一个较完整的鸢浮?五布置课后完成“练习探究”四,并就第三题所提示的每人试举“重复出现”的一两 处,说说自己的看法。文中写长江的“醒来” 、 “微笑”有多次重复,应指定学生注意联想 和想象的一致性。 筏子 一按照常规自行预习。提示:1、重点朗读第 3、4、5 自然段和第 9、10 段,注意读到

16、 描述性语段和说明性语段时,在轻重徐疾、抑扬顿挫上应有什么样的区别。2、准备回答 “练习探究”一、二,将答题要点写在笔记本上。 二课堂上先由学生朗读全文一遍(自主或指定均可) 。指点注意是否做到描述语段和说 明性语段有所区别。讲评之后,让学生先各自将 3、4、5 和 9、10 这五个段落轻声读一遍。 然后在班上或自主或指定进行交流,教师讲评并作示范。 三讨论交流“练习探究”三、四。讨论第四题时,不要忽略了“大水车”的形象意义。四就“词句品味、积累”第 1 题,辨析一下如果将“浊浪排空”改为“巨浪排空” ,把 “胆惊心悸”改为“胆颤心惊” ,是否更好?品味第 2 题中“安祥”用于筏子,有什么样的 意味,为什么? 诗歌三首 运河与扬子江 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