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1课《茉莉花》教案1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140337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秋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1课《茉莉花》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7秋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1课《茉莉花》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7秋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1课《茉莉花》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秋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1课《茉莉花》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秋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1课《茉莉花》教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茉莉花茉莉花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能够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演唱歌曲茉莉花 。2. 能够视唱茉莉花歌谱,感受歌曲旋律线的起伏。3. 欣赏其他地区风格不同的茉莉花 ,了解茉莉花这首歌曲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 学唱歌曲,感受不同风格特点的茉莉花 。2. 感受歌曲旋律线的起伏。教材分析教材分析这是一首人们喜听爱唱的江苏民间小调。曲调优美、抒情,歌曲旋律进行几乎都为级进(五声调式) ,歌词朴实。结构为单乐段的分节歌,共四句,但第三句和第四句联系紧密,一气呵成,表达了赏花人对花的赞美。茉莉花这首歌曲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他创作的歌剧图兰朵

2、中,采用了茉莉花的旋律,来表达神秘的东方古国。美国的萨克斯管演奏家肯尼G也把这首歌改编为独奏曲。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一个来自中国的少年儿童,唱起了茉莉花 ,向世界人民发出邀请2008,北京欢迎你!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茉莉花音乐录像。2. 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录像中这段音乐的名字吗?师:你们见过茉莉花吗?茉莉花长的什么样子?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盆茉莉花,你们可以过来看一看,闻一闻,说说茉莉花的香味是什么样的。 (出示茉莉花图片)生:茉莉花的花瓣很小,是白色的,发出淡淡的香味,一种暗香。师: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江苏民歌茉莉花 。二、 茉莉花歌曲学

3、习1. 初次聆听歌曲茉莉花 。师: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歌曲,然后说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生:歌曲的情绪是优美的,抒情的,婉转的。师:对,今天我们学唱的茉莉花是一首江苏民歌,旋律没有大起大落,充分表现了江南民歌委婉、柔美的特点。2. 介绍歌曲茉莉花 。师:同学们,其实早在明代的时候就有了茉莉花这首歌,不过那个时候歌名不叫茉莉花 ,而是叫做“鲜花调” ,它源自于南京,是一首地地道道的南京小调。3. 学唱旋律。(1)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随琴用lu哼唱旋律。(2)视唱曲谱。(3)边视唱边用手划出歌曲的旋律线(上下起伏) 。4. 学唱歌词。(1)教师钢琴伴奏,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2)讲解歌词,挖掘情感

4、。 (“芬芳美丽满枝丫,又香又白人人夸”生动的表现出茉莉花的特点。 )(3)随音乐茉莉花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三、艺术表现1. 全班跟随茉莉花伴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2. 小组讨论:怎样演唱才能更好的表达歌曲的情绪?教师指导学生用悠长的气息来演唱歌曲,根据旋律的走向加上适当的力度、速度标记,感受不同的力度、速度变化可以使歌曲表现的更加完整。四、相关文化师:除了江苏以外,我国还有很多的省市流传着具有自己地域特征的茉莉花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东北民歌茉莉花和河北民歌茉莉花 。你们来听一听这两首茉莉花又有什么特点?(教师出示茉莉花对比填空课件) 师:东北民歌有什么特点啊?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5、东北民歌风趣、幽默,衬词很有特点,旋律的起伏很大。师:那河北民歌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河北民歌语言朴实,更趋于普通话,旋律高亢。师:除了江苏、东北、河北流传着名为茉莉花的民歌以外,我国还包括山西、陕西、四川等省市也流传着茉莉花的民歌。但由于江苏民歌茉莉花其旋律婉转、优美,生动恰当地表现出了茉莉花的特点,因此这首茉莉花早在1819世纪便享誉全世界。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普契尼在他的歌剧图兰朵中就以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为主题再现了神秘而美丽的中国。五、课堂小结纯洁、优雅、清丽、芳香的茉莉,我们都很喜爱,应该说它寄托了我们向往幸福、追求美满的浪漫主义情怀,而民歌茉莉花 ,以优美的音乐语言充分的表达了这一切,看着茉莉花,唱着茉莉花的歌,想着茉莉花的美,让我们不由地开始净化心灵、呵护自然、憧憬明天。现在老师再给大家沏上一杯清香的茉莉花茶,让我们在萨克斯独奏茉莉花的音乐声中再来品一品茉莉花那令人回味的暗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