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湘教版数学九上5.1《总体平均数与方差的估计》word教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139426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秋湘教版数学九上5.1《总体平均数与方差的估计》word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秋湘教版数学九上5.1《总体平均数与方差的估计》word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秋湘教版数学九上5.1《总体平均数与方差的估计》word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秋湘教版数学九上5.1《总体平均数与方差的估计》word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秋湘教版数学九上5.1《总体平均数与方差的估计》word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秋湘教版数学九上5.1《总体平均数与方差的估计》word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秋湘教版数学九上5.1《总体平均数与方差的估计》word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15.1 总体平均数与方差的估计总体平均数与方差的估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2.掌握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探讨,掌握简单随机样本在大多数情况下,当样本容量足够大时,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能反应总体相应的情况.【情感态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样本平均数、方差估计总体平均数、方差的综合应用.【教学难点】体会统计思想,并会用样本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平均数和方差.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一所学校要从两名短跑速度较快的同学中选拔一名去参加市里的比赛,为了使选拔公平,每名同学都进行 10 次测试,

2、结果两名同学测试的结果的平均数是相同的,那么,派谁去参加比赛更好呢?【教学说明】通过具体事例的引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我们在研究某个总体时,一般用数据表示总体中每个个体的某种数量特性,所有这些数据组成一个总体,而样本则是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数据,因此,样本蕴含着总体的许多信息,这使我们有可能通过样本的某些特性去推断总体的相应特性.2.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然后通过对样本的分析,去推断总体的情况,这是统计的基本思想,用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分别去估计总体平均数,总体方差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实践和理论都表明:对于简单的随机样本,在大多数情况下,当样本容量足够大时,这种估计是合理

3、的.3.思考:(1)如何估计某城市所有家庭一年内平均丢弃的塑料袋个数?(2)在检查甲、乙两种棉花的纤维长度时,如何估计哪种棉花的纤维长度比较整齐?【归纳结论】由于简单随机样本客观地反映了实际情况,能够代表总体,因此我们可以用简单随机样本的平均数与方差分别去估计总体的平均数与方差.4.探究:某农科院在某地区选择了自然条件相同的两个试验区,用相同的管理技术试种甲、乙两个品种的水稻各 100 亩.如何确定哪个品种的水稻在该地区更有推广价值呢?为了选择合适的稻种,我们需要关心这两种水稻的平均产量及产量的稳定性(即方差) ,于是,待水稻成熟后,各自从这 100 亩水稻随机抽取 10 亩水稻,记录它们的亩

4、产量(样本) ,数据如下表所示:我们可以求出这 10 亩甲、乙品种的水稻的平均产量.因此,我们可以用这个产量来估计这两种水稻大面积种植后的平均产量.我们还可以计算出这 10 亩甲、乙品种的水稻的方差,从而利用这两个方差来估计.这两种水稻大面积种植后的稳定性(即方差) ,从而得出哪种水稻值得推广.5.通过上面的探究,怎样用样本去估计总体,才能使估计更加合理?【归纳结论】抽取的样本要具有随机性; 样本容量要足够大.6.如何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归纳结论】方差能够反映一组数据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的大小.方差越大,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越差.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的具体方法为:计算样本平均数;计算样

5、本方差;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教学说明】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讨论,合作完成.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的精神.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见教材 P143 例题.2.2014 年宁波市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集中测试项目包括体能(耐力)类项目和速度(跳跃、力量、技能)类项目体能类项目从游泳和中长跑中任选一项,速度类项目从立定跳远、50 米跑等 6 项中任选一项某校九年级共有 200 名女生在速度类项目中选择了立定跳远,现从这 200 名女生中随机抽取 10 名女生进行测试,下面是她们测试结果的条形图(另附:九年级女生立定跳远的计分标准)九年级女生立定跳远计分标准:(注:不到上限,则按下限计分,满分 10

6、分)(1)求这 10 名女生在本次测试中,立定跳远距离的极差,立定跳远得分的众数和平均数;(2)请你估计该校选择立定跳远的 200 名女生得满分的人数解:(1)从小到大排列出距离为:174,183,189,195,197,199,200,200,201,205,得分为 7,8,9,9,10,10,10,10,10,10立定跳远距离的极差=205-174=31(cm) 所以立定跳远得分的众数是 10(分) ,立定跳远的平均数=110(7+8+9+9+10+10+10+10+10+10)=9.3(cm) (2)因为 10 名女生中有 6 名得满分,所以估计 200 名女生中得满分的人数是 2006

7、10=120(人) 3.某校要从甲、乙两名跳远运动员中挑选一人参加一项校际比赛,抽查了两人在最近 10 次选拔赛中的表现,他们的成绩(单位:cm)如下:你认为该派谁参加?分析:此题可从平均数,方差两方面去分析.当平均数相差不大时,再看方差.所以应该派甲去.4.如图所示,为了了解 A、B 两个旅游点的游客人数变化情况,抽取了从2002 年至 2006 年“五一”的旅游人数变化情况,制成下图.根据图中所示解答以下问题:(1)B 旅游点的旅游人数相对上一年,增长最快的是哪一年?(2)从平均数和方差的角度,用一句话对这两个旅游点的情况进行评价;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平均数、方差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应用要准确

8、,数据不要遗漏.解:(1)B 旅游点的旅游人数相对上一年增长最快的是 2005 年从 2002 至 2006 年,A、B 两个旅游点平均每年的旅游人数均为 3 万人,但A 旅游点较 B 旅游点的旅游人数波动大【教学说明】这组反馈练习,从多个角度考察学生掌握及运用新知的情况,在学生独立完成过程中,不仅巩固了知识,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发散了思维,学会做数学.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 5.1”中第 1 、2 、3 题.教学反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教师也了解了学生的真实情况,便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也便于下一堂课作适当的调整与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