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之氓》说课稿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106033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之氓》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之氓》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之氓》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之氓》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之氓》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之氓》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山东省郯城第三中学高中语文山东省郯城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第第 5 5 课课诗经两首之氓诗经两首之氓说课说课稿稿 新人教版必修新人教版必修 2 2 “ “一、说教材 诗经两首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课,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高中语文在诗歌教 学中按照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顺序来进行课文编排, 诗经作为我国诗歌的源头,其重要 性不言而喻。新课改后,教材从高一第二学段,即开始安排古代诗歌的学习,目的是让学 生了解诗歌源流,了解古人是如何利用诗歌表情达意,从而认识古今文化的联系,培养和 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高中语文课程 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

2、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 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此特点,安排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1) 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2) 分清诗经中特有的语助词和语气词,理解生僻字及意义特殊的词语; 3) 把握女主人公感情的变化,能够初步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课文 ,掌握诗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并培养和提高学生准 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2) 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3) 了解诗

3、经成书的经过及其特殊的文学价值,引导学生更加珍视汉民族文化,热 爱汉民族语言。 二、说教法 :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诵 读法, 启发法,讨论法等。 讲授是为了启开学生思维,进入语境,让学生对诗中所涉及的文言知识点有清晰的认 识。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熟悉课文内容并加以强化。问题和讨论能使师生互 动,激发发散思维,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些教学方法的妥当运用,可 以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同时,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诵范读,展示相关文学常识,可以使 学生获得直观的印象,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且能丰富课堂容

4、量,节省时间,提高 效率。 三、说学法 :新的教学理论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本课是一篇以叙事 为主的古代诗歌,因此,学习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诵读法、讨论法等。 学生自己诵读与听配乐范读相结合,并且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加以指导,通过反复诵读, 培养语感,掌握四言诗歌的诵读节拍,熟悉课文内容并且落实诗中出现的重要实词虚词。 由教师设置情境,组织学生讨论,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结合初中所学,回顾诗经的相关知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文 学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氓又

5、是其中的名篇,所以学习中必然要讲到有关诗经 的文学常识。包括“诗经六义” ,其中, 氓所涉及的比兴手法,是相关文学常识的 重点。这部分的学习安排在导入环节,通过回顾蒹葭 、 关雎等初中语文涉及的诗 经篇目,来串讲相关知识点。在此环节,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应的文学常识知识点: 诗经 第一部诗歌总集 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四言诗 2、朗读分为听配乐范读与学生自读两个环节,首先听范读来指导学生把握四言诗诵读 的 节奏(多媒体课件展示:二、二节拍) ,在朗读过程中,根据课下注释,明确字音字形, 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与意义(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僻字字音字形及应掌握的重点实词虚 词的用法与意义) ,并且对诗歌叙

6、述的故事内容有整体的感知。 3、由教师导引,帮助学生理把握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欢喜悲伤怨恨,并且 明确本诗所表达的主要的感情是“怨情” ,并由此来生发其他问题,突破本课教学的重难点。4、在对诗歌的内容有整体把握,并且了解女主人公情感变化的基础上,对本诗进行进 一步的鉴赏。这是本课教学的主体部分,通过设计四个问题(“女主人公为何怨” 、 “她怨 什么” 、 “怨过之后她又将何去何从” 、 “她的感情变化在诗歌中是通过什么来体现的” ) ,来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本诗的思想意义(不仅是对氓的控诉,也是对当时社 会普遍存在的妇女地位卑微现象的批判) 、了解诗歌的进步性所在(表现了女子敢于

7、反抗, 勇于追求幸福的精神)并体会本诗边叙事边抒情,通过回忆、对比手法来表现情感的艺术 手法。在本环节中,通过教师的问题设计,引导启发,学生讨论,围绕着“怨情”来展开 问题,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寓于其中,从而使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 5、总结人物性格特点,初步鉴赏诗歌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建立 在解决之前几个问题的基础上的。需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出发,找到对应的诗句,最后 由教师加以总结,明确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勤劳、温柔、善良、坚强。 6、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尝试背诵。 诗经中出现的生僻字多,这会给学 生的背诵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首先应加强学生对字音字形掌握的落实,并且由

8、教师对诗 中的故事情节整理概括,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通过指定学生演板重要词句, 来明确背诵中的重点难点。这样,本课的教学重点就能得以突破。 7、作业设计环节 让学生把诗歌改编为现代诗歌或小说 8、课堂小结 诗经产生于文学创作的朴素时代,千百年来, 诗经中,尤其是“国风”部分的 优秀篇目流传不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所反应的内容贴近普通大众的生活, 表达的是广大劳动人民最朴素的感情,由此给我们的写作也带来启迪。因此,安排课堂小 结如下: 氓叙述了一个古老的、至今还在无数次重演的生活事件,然而今天我们读着两千 多年前的诗章,却决不因为时代的遥远、题材的常见而厌倦。这正是因为它

9、并没有刻意去 雕琢,只是循着女主人公感情的变化发展,自然而然生成诗歌跌宕回旋的布局。其实,文 学的真谛正在于此描述最本真的生活,表达最朴素的感情。由此我们也可以获得启迪, 在我们写作中,也应该抛去那些浮华的外表,用我们手中的笔,去展现真实的生活,表达 内心最真挚的感情。 五、说对本课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设及解决办法: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怨情”作为中心点,由此生发几个问题, 来完成诗歌内容感知,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意义把握,艺术手法鉴赏这几个环节的教学。在此过程中,课堂容量较大,需要教师课前抓好学生预习工作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要 运用好多媒体课件,一方面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

10、识体系,另一方面也便于控制课堂的教学 节奏。另外,本课是一篇著名的爱情诗,在课堂教学中必然涉及爱情观的讨论,如何把握 好尺度,不脱离文本,避免把爱情诗的鉴赏变成纯粹爱情观的讨论,是课堂教学中尤其值 得注意的问题 附:板书设计 :诗经 为何怨 一片痴情 无端见弃 怨 怨什么 丈夫薄幸 世道不公 怨之后 痛定思痛 与氓决绝 一、说教材采薇采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 2 第 二单元的精读课文,选自诗经 。诗歌以追忆的方式,抒发了战士久戍在外的爱国之情和 思念家乡的情怀。本单元处于高一上学期,学习内容为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些诗 歌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

11、的典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体现其蕴 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掌握古诗的文体知识,学会赏 析诗歌。本文安排在单元第二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本首诗,是树立学生学好古诗的信心, 培养一定赏析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关键。根据新课标的“知识与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 和态度”三个维度,和高一学生古诗鉴赏能力较弱的现状,欲拟定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体会士卒戍边与思乡的情感矛盾,把握其复杂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诗的语言美,赏析其重章叠句手法的艺术魅力。3、熟记关于诗经的文学常 识。 新课标指出,文学阅读必须“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

12、 术魅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因此,在教学中将体会感情,品味语言,赏析艺术特 色作为教学的重点。由于本诗是早期的文言诗歌,学生在语言感知上有一定困难,因此教 学的难点是品味语言,把握情感。四、说程序本课计划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接下来我将从整体把握、体会情感、品味语言、总结艺术特色四个大 环节来安排教学。 二、背景点拨,整体把握首先学生回顾诗经的基本知识,依情况略作补充。简单 介绍本诗的历史背景:采薇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经常入侵中原,历史上有不少 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玁狁的记载。进入课文后,明确生僻字读音;朗读 课文,把握诗歌。让学生对照注释及工具书明

13、确字词读音,老师强调个别容易读错的字, 在预习基础上基本把握诗歌大意。 三、疏通课文,体会情感学生朗读一至三节,找出通假字,如“莫” ;语助词如“止” “曰” ;古今异义词如“启” “居” 。以及个别短语如“靡室靡家” “载饥载渴”的结构,结 合上卫风氓中出现的相同或类似的结构来理解。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抽查翻译,纠正错误。 这三节都以采薇起笔,让学生思考课文呢写了薇菜生长的哪几种形态,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这个问题不难,但学生回答可能不完整,只点到用于表达士卒思归之情的强烈。 老师要补充,用薇菜的生长来反映归期的推移和不定期,思念之情更加沉重。同时在艺术 手法上,同卫风氓用“桑叶”来起兴一

14、样,这里也是比兴手法,引出下文。另外, 战士们靠野菜来充饥也反映了战士们生活艰苦,兴中有赋。 接下来,让学生继续找寻作者除了用薇菜的生长还用了什么来表现戍边的漫长?明确: 用年月的更替,从“莫”到“阳” 。让学生自行分析随着年岁的增长,作者对战争,对家乡 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何体现。这是一首戍边战士在归来途中追忆戍边生活的诗,战 士用追忆的口吻来回想过去,在追忆中流露出强烈的情感。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在课文中都 找得到,学生找寻的过程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情感变化线索。明确:对战争,作者 坚决抗战,保家卫国,体现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同时内心又极度思念家乡,要提醒学生注 意作者强烈的痛苦,除了倍

15、感久戍无期,同时不要忽视与家人音信隔绝,生死未卜的痛苦。到这里,学生对这三节已经基本把握,现在可让学生再次整理归纳作者情感的复杂和 矛盾,要提醒注意作者对统治者不体恤士卒的不满 总结艺术手法,分析艺术手法可以提醒从卫风氓来入手,如重章叠句,比兴手法, 不仅表现感情递进,还突出主题。课文除了追述思归之情,四、五节还追述行军作战的紧 张生活。学生朗读,对照注释再次理解四、五节。归纳通假字如“尔” “棘” ,古今异义如 “君子” , “小人” ,这两节字词在意义理解上比较难,可以让学生翻译,加强理解和掌握。 第四节前四句是自问自答,写常棣花也是起兴。请学生归纳这四、五两节的大意,这 样能培养学生归纳

16、能力,更好的把握这两节。在课文中找出描写紧张劳苦征战生活的文字, 如“三捷” “日戒”等。把握了大意后,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描写我军装备精良,马匹强壮 中体现出来的复杂情感,既有民族自豪感也有一定的愤恨情绪,士卒靠薇菜果腹而将军马 匹居然如此肥壮,更何况是将军自己,表现了对军中不公的不满。 四、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美 让学生谈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描写离别经常用杨柳的用意。杨柳意象的把握对今后学 习古诗歌很有帮助,回到课文第六节,想象前四句的画面。画面的想象能更好的理解战士 的情感,也能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为了突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在写作时经常用外在景物来衬托,在课文第六节里,杨柳和 雨雪画面备受人们赞赏,让学生思考,谈谈自己的理解。杨柳和雨雪分别衬托了战士离别 时依依不舍和归来时百感交集,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寄托在这两幅画面中。指导学生这种寄 情于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