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京课改版七上《扁鹊见蔡桓公》word学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099220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北京课改版七上《扁鹊见蔡桓公》word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7北京课改版七上《扁鹊见蔡桓公》word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7北京课改版七上《扁鹊见蔡桓公》word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7北京课改版七上《扁鹊见蔡桓公》word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北京课改版七上《扁鹊见蔡桓公》word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北京课改版七上《扁鹊见蔡桓公》word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扁扁鹊见鹊见蔡桓公蔡桓公 导导学案学案教学目教学目标标: : 1、 积累文言词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正确地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并初步背诵课文。 3、理解本文蕴含的深刻道理及其现实意义 教学教学过过程:程: 第一第一课时课时( (预习课预习课) ) 预习预习目目标标: 通过一节课时间的预习,能熟读课文并背诵,掌握生字词及文学常识,了解作者的写作目 的,对照课后注释翻译课文。 预习过预习过程程 任任务务一一:作家作品本文选自韩非子作者韩非。韩非, (前 280前 233)战国末期思想家,喜欢研究刑名法术,是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为法家的重要著作,在政治观上,

2、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诸项政策,主张君主 集权,哲学观上,继承荀子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老子的某些辩证法因素,反映了新兴地主 阶级夺取和巩固政权的立场和要求,书中还保存不少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材料,如“守株待 兔”“滥竽充数”“买椟还珠”等。本文记叙的神医扁鹊的故事,就揭示了防微杜渐的道理,并对讳疾忌医的行为给予抨击。这 是一篇寓言故事,以时间为序,写扁鹊与蔡桓公的四次见面,又传神地再现两人见面时的不 同神态、语言和性格,突出扁鹊慧眼识病,热心及时行医,又机智避祸,和桓公的骄横自信, 讳疾忌医。结尾,扁鹊不得不逃亡,暗示了专制君主统治下的残暴。以蔡桓公讳疾忌医而致 死的故事,告诉人们要正确对

3、待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的道理。 要求要求:1、各小组同学有关扁鹊韩非子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 2、小组长指定一名成员,宣读整理结果,其他成员进行补充任任务务二二:读课文 1、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2、自读课文 1-2 遍,划出生字、生词和文中精彩的句子,然后查、写、记生字词。给下列字注 音:间 腠 桓 好 应 还 汤熨 齐 髓 遂 3、小组齐读 a 读准字音 b 读出停顿 c 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体会朗读节奏及语气. d 用饱 满、宏亮的声音朗读课文. 任任务务三三:疏通文意 温馨提示:自主学习环节,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用红、蓝(或黑)双色笔在书本或 导纲上做

4、好标注。双色笔标注时,应固定用比较醒目的红色把重点知识、关键点标注出来。 1、对照书下注释,学生独立思考,逐段疏通并翻译。注意特殊字词的用法和含义。 2、把自己不理解的字词解释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准备下节课展示。作业:1、背诵课文并抄写一遍。2、疏通文意,巩固。第二第二课时课时 任任务务一:一:检查预习检查预习( (10 分分钟钟) ) 1 检查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 扁鹊见蔡桓公选自 ,作者 , 时代重要的 家,他的著作集先秦 家学说的大成。本文讲述的故事可以归纳为一个成语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扁鹊( ) 蔡桓公( ) 立有间( )腠理( )不应( )还( )走汤 熨( ) 火齐( ) 骨髓

5、( ) 3、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文背诵。 任任务务二:疏通文意(自主学二:疏通文意(自主学习习合作探究)(合作探究)(20 分分钟钟) ) 1、分小组展示重点字词解释和课文翻译,用红、蓝(或黑)双色笔在书本或导纲上做好标注。 温馨提示温馨提示:.展示时,应侧身面向全班同学,语速适中、声音洪亮、重点思路、关键之处注 意节奏的变化以引起注意,要有得体的肢体语言,比如手势等加以强调。展示一般应脱稿, 不能沦落为照本宣科。如需板书展示,注意字体工整、大方、清楚。展示完毕,应有简洁的结 语,如:这是我组的见解,请大家指正。展示完毕后,及时退让,以节省时间,方便其他同学展 示。别人展示时,其他人要用心倾

6、听,注意尊重展示的同学,如有不同意见或需要补充,应在 别人讲完后发表,或根据老师的安排发言。展示时,别人的讲解、补充,老师的讲解,要及时 作好记录。 2、巩固重点,小组内对子间相互检查。 任任务务三:当堂三:当堂检测检测: A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1)不治将益深 将:_益:_ 深:_(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还:_ 走:_(3)桓侯故使人问之 故:_ 使:_(4)汤熨之所及也 汤:_ 及:_(5)臣是以无请也 是以:_ (6)使人索扁鹊 索:_(7)火齐之所及也 齐:_ (8)立有间 间:_(9)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之:_好:_(10)桓侯不应 应:_ (11)居十日 居:_ B 解释下列一

7、词多义(1)温故而知新 故使人问之(2)居十日,扁鹊复见 面山而居,(3)司命之所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所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桓侯又不悦 C 指出下列的通假字并解释(1)桓侯而还走(2)病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3)胃,火齐之所及也 D 翻译下面的句子(1)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2)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3)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4) 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四、作业: 1、巩固整理重点字词,和句子翻译。 2、预习第三课时内容。第三第三课时课时任任务务一:复一:复习检查习检查:(:(25 分分钟钟) ) 1 抽查背诵课文,以 3、4 号为主。 2 对应组

8、互相抽查重点字词,和句子翻译。 内容以第二课时字词句为参考。 任任务务二:二:结结合下列合下列问题问题,整体把握文意。,整体把握文意。 ( (15 分分钟钟) )学生先自主思考,后合作交流,再集体展示。自主思考学生先自主思考,后合作交流,再集体展示。自主思考时时要注意圈点勾画,要注意圈点勾画,进进入小入小组组交流交流讨讨 论环节论环节, ,组长应组长应以主持者的身份首先明确交流以主持者的身份首先明确交流讨论讨论的任的任务务, ,组员轮组员轮流流发发表意表意见见,如有,如有组员组员参参 与不与不积积极,极,组长组长要及要及时时提醒。提醒。讨论结讨论结束,束,组长组长就下面就下面讨论讨论内容内容进

9、进行行简单简单分工,准分工,准备备向全班展向全班展 示学示学习习成果。一般成果。一般较简单较简单的的问题问题有小有小组组 3、 、4 号号组员负责组员负责,有,有难难度的度的问题问题由由 1、 、2 号同学号同学负责负责。 。1、本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事情的发生发展结局,你能把它划分为三个层次吗?2、扁鹊说了哪些话指出蔡桓公的病情正日益严重?3、课文写出了怎样的结局?全文表现了两个人物的什么特点?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任任务务三:拓展提高(小三:拓展提高(小组组合作研合作研讨讨,整理交流),整理交流)(5 分分钟钟) 联系实际,以“讳疾忌医”为话题,谈谈自己的感想巩固巩固练习练习1.课

10、文选自 喻老,扁鹊,姓秦,名 , 时代的人。因医术高明,人们就用传说中 上古名医 的名字称呼他。 2.本文讲述的故事是扁鹊指出并劝告 有疾病要治病,不治就会导致严重后果。从这个故 事中,概括出一个成语是 。 二、给下列句子中带点的字注音 1.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间: 2.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腠: 汤: 熨: 3.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齐: 4.扁鹊见桓侯而还走 还: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语 1.君有疾在腠理 疾: 腠理: 2.不治将恐深 将: 深: 3、桓侯不应 应: 4、桓侯又不悦 悦: 5.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还: 走: 6.桓侯故使人问之 故: 7、汤熨之所及也 汤: 熨: 8

11、.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齐: 9.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属: 奈何: 10.使人索扁鹊,已逃秦也 索: 11.桓侯遂死 遂: 四、翻译下列句子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3.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4.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5.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6.臣是以无请也。 五、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汤熨之所及也 通( ),译作( )。 望桓侯而还走 通( ),译作( )。 火齐之所及也 通( ),译作( )。 六、下列划分停顿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君有疾在腠理 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C、扁鹊望桓候而还走 D、臣是以无请也

12、 七、选出和“寡人无疾”中“疾”的意愿相同的一项( )(2 分) A深恶痛疾 B积劳成疾 C大声疾呼 D手疾眼快 八、对扁鹊逃往秦国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扁鹊虽然医术很高明,但为人胆小怕事。 B、扁鹊确定蔡桓公得了不治之症,已经无法医治了。 C、扁鹊看清了当时统治者的残暴,一气之下,一走了之。D、扁鹊考虑到蔡桓公病情严重,怕治不好影响自己的名声。 九、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问题(口头回答)。 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说了哪些话劝他及时治病?对扁鹊的忠告,桓公是怎样评论 的? 扁鹊说了哪些话指出蔡桓公的病情正日益严重? 第四次见蔡桓公时,扁鹊为什么“还走“? 体现桓公固执、自以为是形象的句子是 ? 十、本文说明的道理有以下四种理解,请选出最妥当的一项。 A 说明扁鹊医术高明,是我国古代的名医 B 说明扁鹊治病救人,有高尚的医德 C 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D 告诫人们过分骄傲自信而不想念群众是错误和危险的。 十一、由本文内容演变成的一个成语是 十二、用下列成语各写一句话: 病入膏肓: 讳疾忌医: 十三、拓展填空 忠言,良药。 十四、问答题 1.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什么?_ 2. 蔡桓公屡次拒绝扁鹊的善良劝告,表现了蔡桓公什么心理状态?_ 3. 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