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A版二年级上册《爱唱歌的大叶杨》教学设计1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083509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A版二年级上册《爱唱歌的大叶杨》教学设计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A版二年级上册《爱唱歌的大叶杨》教学设计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A版二年级上册《爱唱歌的大叶杨》教学设计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A版二年级上册《爱唱歌的大叶杨》教学设计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A版二年级上册《爱唱歌的大叶杨》教学设计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A版二年级上册《爱唱歌的大叶杨》教学设计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爱唱歌的大叶杨爱唱歌的大叶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叶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乐趣,初步感受杨树与人类的关系。2.认识 10 个字,会写 6 个字。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积累好词。二、教学重点1.认识 10 个字,会写 6 个字。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叶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乐趣,初步感受杨树与人类的关系。三、教学准备1.识字卡片。2.课件。四、教学时数2 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件导入,激发兴趣。你们爱唱歌吗?爱唱歌的同学请起立,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的才能。你们唱歌的时候什么心情?说一说。爱唱歌的不仅有你们,听听还有谁也爱唱歌。 (放录音,有小鸟、蝈蝈等的叫声

2、和树叶的声音)画外音:哈哈,听出来了吧,我是大叶杨啊。我和你们一样也爱唱歌。 (课件出示:大杨树和标题爱唱歌的大叶杨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引导探究:大叶杨没有嘴巴怎么唱歌?它给谁唱歌了?打开书,快读一读课文,就知道了。2.自由轻声读课文并思考。3.反馈交流。4.自由轻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把字音读准,尽量做到不丢字、不加字。5.检查生字读音:(1)出示卡片(生字带拼音) ,指名认读,小组读、齐读,抽卡抢读。刮风悄悄地捉迷藏学步缝衣裳享受凉爽使提示: “悄悄地”的“地”要读轻声。(2)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悄迷缝衣裳享受爽提问:去掉拼音,你还能叫准这些生字朋友的

3、名字吗?(指名读,小组齐读,男女生比赛读)6.同桌互读课文,要求读流利。(三)读中感悟大叶杨的歌声。1.你们就是大叶杨,读一读第一节,用朗读告诉老师你们的歌声怎么样。2.学生进入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随机进行朗读指导:要读出欢快的语调,响亮的声音,有时还要“悄悄地歌唱” 。(四)感悟大叶杨与人们的深情厚谊,有感情地朗读。1.提问:大叶杨把这动听的歌儿唱给了谁?(在学生回答的同时,出示:树阴下学步的宝宝捉迷藏,老奶奶缝衣裳,老爷爷在乘凉。 )2.想象:大叶杨会为他们唱些什么?静心思考小组交流。3.角色扮演,进行口语交际。如果你是学步的小宝宝、享受凉爽的老爷爷、老奶奶,你和大叶杨之间会说些什么?同

4、桌演练全班展示交流,教师随机指导。4.讨论大叶杨为什么愿意把歌声献给人们。方式: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汇报讨论结果。5.想象着三幅画面,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自由轻声读指名读评读。6.自由轻声读第三小节。提问:读后你又感受到了什么?(五)想象延伸。1.想象:大叶杨还会把歌声唱给谁?课件出示:唱给_,_。2.请你当个小作家,仿照第二节写一写。(六)小结。大叶杨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凉爽,带来了歌声,还带来了欢乐,带来了美丽,我们怎么愿意离开它呢?此时,你想对大叶杨说些什么?(七)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八)作业。从积累的词语中选两个词写话。板书设计小宝宝 捉迷藏4 爱唱歌的大叶杨 老奶奶 缝衣裳

5、深情厚谊老爷爷 享受凉爽第二课时(一)记忆字形。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二)交流识字方法。1.和小组内的伙伴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朋友的样子的,有什么巧妙的方法。2.你还在哪里见过这些生字朋友?3.检查记字情况:提问:谁愿意具体介绍一下你的生字朋友们?说说它们什么样,怎么才能让我们很快认出它们?指名汇报,有不同记字方法的同学进行补充。4.自主选择生字、词语练习说话。(三)写字指导。过渡:看到你们认识了这么多新生字朋友,我们的老朋友已经忍不住要出来和我们见面了。不过他们提出了一个小要求。 (画外音:你们不但要认识我们,还要把我们写漂亮才行呢!)1.出示:爱 悄 宝 捉 迷 劳问:看看这些生字朋友分别是什么结构的?(半包围、左右、上下结构)2.观察:这 2 个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左窄右宽,右边的部分占到了左半格)3.指导观察“悄”字,范写指导。4.学生临写。5.与田字格中的字对比,再写一个。要求:更匀称、漂亮。6.按照刚才的方法写另四个左右结构的字。7.指导上下结构的字。方式同上,教师范写“劳”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