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上《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课堂实录及反思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076183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科学三上《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课堂实录及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科版科学三上《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课堂实录及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科版科学三上《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课堂实录及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科版科学三上《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课堂实录及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科版科学三上《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课堂实录及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科学三上《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课堂实录及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科学三上《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课堂实录及反思(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航头小学 傅兴芳教学目标:1、比较水和油,知道它们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2、运用不同感官仔细观察,比较水和油,学会用图表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3、培养学生注重事实、细致地观察、尊重他人、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观察、描述水和食用油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具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教学难点:运用不同感观比较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用图表的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教学准备: 给每

2、个小组准备:活动一材料:2 个烧杯(一杯水,一杯食用油) 、2 根木棒、科学记录纸 1 张、1 块玻璃、1 张报纸、2 支滴管、教师:(油和水各一瓶预备)形状不同的容器 3 样、天平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 师:老师今天带来两杯液体,这杯是水,这杯是食用油,你有什么好方法来比较它们吗? 板书课题:水和食用油的比较二、用感官观察水和油 1 1、说说观察方法生 1:看一看 生 2:听一听生 3:摸一摸 师:老师建议大家摸完后赶紧用纸巾把手擦干净。生 4:闻一闻 生 5:尝一尝师:这液体不干净的,你敢尝吗?生:不敢了。师这就对了,在科学观察中,我们不提倡用尝的方法,这样既不卫生,也不安全。2、用感官直

3、接观察水和食用油师:原来有那么多方法可以比较水和油,假如把这样的一杯水和一杯油放在你们的桌上,你们能快速把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都找出来吗?生:能师:那就请各组上来领取材料开始观察吧!比一比哪组发现的特点多。 小组观察比较。3、交流师:通过我们细致的观察,一定有不少新发现了吧!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发现。 (师板书在维恩图中)三、观察、比较不同的液滴1、导:刚才,我们进行的是一杯水和一杯油的比较,如果从它们中各取一滴分别滴在报纸上或者玻璃上,它们又有什么不同呢?你们想知道吗?2、设计活动方案师:要想找到水滴和油滴的不同,我们还需要先用这个(出示滴管)取出液滴。师:这个叫什么?生:不知道 师:这叫

4、滴管(使用滴管时首先要用中指和无名指夹住滴管中部,然后用大拇指和食指捏紧上部,再把它浸入液体中慢慢放开,液体就跑到滴管中了,要滴液体时只需轻轻挤压,像这样,不可以太用力哟!)师:你会用滴管了吗?生:会了。师:为了更准确地比出水滴和油滴的不同,我们滴液滴时还要注意什么呢? (1) 生:要让水和油一起滴师:一起滴在什么地方?是不是水滴在纸上,油滴在玻璃上?生:不是,要一起滴在同一个物体上。 (同时滴在同一物体上)师:你们考虑得很对,呆会儿两位同学可以把水和油同时滴在玻璃上,观察记录后再把它们同时滴在纸上观察。(2)师:还有要注意的吗?生:我觉得水和油不能滴的太多(液滴不能太多)师:你说得对,那你认

5、为滴多少比较合适呢?生:两三滴吧。师:你们觉得呢? 生:可以。师:好,呆会我们就滴两滴吧!(3)师:同学们,你们再看,像我这样同时滴行吗?生:不行,太高了,水和油会溅起来的。生:不行,液体靠得太拢了,水和油会混到一起的。师:是的,我们滴的时候要一样高,但不能太高了,而且两滴液体也要隔一定的距离(滴的高度一样,液滴要保持距离)(4)再仔细想想,滴好后我们可以把它们拿起来观察吗?生:不能。师:那看不清楚怎么办?生:可以蹲下来看。生:对了,滴好后,不准移动玻璃片和报纸,我们可以蹲下来,从正面、侧面仔细观察。师:看来,小小的实验也还是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接下来,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要像科学家那样把看

6、到的现象记录下来。现在,请记录员取出记录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记录表吧。师:有不明白的吗?生说3、比较液滴实验。师:都明白了吗?生:明白了。师:下面请各小组取出材料开始实验吧!小组比较液滴4、交流:师:哪组愿意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生:在报纸上,润湿纸的面积水比油大;水的渗的速度比油快;在玻璃上,水滴更圆,而油滴要扁一些。师板书:水滴更圆,油更扁;水渗得快,油渗得慢;水滴浸湿纸的面积大,油比较小; 四、比较水和油的轻重师导: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水滴和油滴这么多的秘密。其实,水跑到油里,油跑到水里的时候也很有意思。你们想不想来做这个实验?生:想师:水跑到油里的实验,哪几组来做?油跑到水里,哪

7、几组来做?小组实验师: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生:水沉在下面,油浮在上面。师:是吗?你们有没有让水和油充分在一起呀!还是用筷子帮帮它们,好好搅拌一下吧。 (搅拌时,筷子尽量不要碰到杯壁和杯底,杯子很容易碰碎的)小组搅拌师:现在,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生:水还是在下面,油浮在了上面。师:咦,这是为什么呢?生:大概是水比油重吧!师:挺有可能的,你还有好办法比较它们的轻重吗?生:用秤称。师:这种方法很好,可以准确称出谁轻谁重。你们看,这是天平称,称物体时,要先把指针对准零刻度线,再称。出示不一样多的水和油,师:我比这两杯液体轻重行吗?生:不行,它们不一样多师:对了,比较轻重时,水和油要一样多,像这样(出示同样

8、多的水和油) ,就可以把水和油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了,如果水重,天平会怎样?如果食用油重又会怎样?生:如果水重,天平倾向水的一方;如果食用油重,天平就会倾向食用油的一边。演示实验师:原来水真的油重,怪不得油总浮在上面呢五、研究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形状各异的容器,你们看(演示倒水) ,谁能说说这里面的水是什么形状的?生:正方形的师出示 U 形管,直接演示:将方形管中的水倒入师:你现在观察到的水是什么形状?生:U 形的师出示 H 形管,直接演示:将水倒到 H 形管里师:你现在观察到的水是什么形状的?生:H 形的师: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水装到什么形状的容器里就是什么形状。

9、师:这就是说水有没有固定形状?生:没有。师:让我们再来看看食用油吧!师用同样方法演示食用油。师:你又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油装到什么形状的容器里也就是什么形状。师:这就是说油也生:没有固定形状。 师板书:没有固定形状师:这是水和油共有的特点,仔细想想,水和油还有相同的特点吗?生:会流动;都会形成液滴六、 总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找到了水和食用油许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它液体有没有这些特点呢?你们想研究吗?生:想师:让我们课后继续研究吧!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教学反思今年 10 月底,我承担了三上科学公开课的教学任务,有幸得到了市教研员邓老师、市学科带头人叶胜红校长的亲临指导,在

10、磨课中,我深深地认识到了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我也进一步感受到了细节能够决定成败的道理。从设计到试教水和食用油的比较一课,我都尽力在追求发展学生的科学概念,让学生在充分的观察活动中利用韦恩图去建构水和油的不同点和相同点的科学知识。但在第一次的教学设计中,我把本课的三个主要活动进行了整合,先安排了自认为能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设计:“这里有一杯水和一杯油,你打算比较水和油的哪些方面?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观察比较它们呢?”学生绞尽脑汁,众说 纷纭, “我想比较它们的轻重” 、 “我想比较它们的颜色、粘度、透明度” “我想比较它们谁流得快”等等一连串的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我也不忘适时

11、地进行引导,指导操作时要注意的地方,同时,我还不忘引出并指导本课要活动的另一重要内容比较液滴。一切准备就绪,学生亲身体验、探究水和油活动就拉开了序幕。活动一展开,问题就连续不断地出现了:有的小组手忙脚乱,不知先完成什么;有的小组干脆先比较我最后指导的液滴实验;有些小组活动了很久也没有开始做比较轻重的实验,更别提填写实验记录单了。教研员邓老师听完后耐心地给出了中肯的见议:你这样的教学设计放得太开,比较适用于高年级的教学。至于三年级的学生嘛,才接触科学一个月,他们的科学素养还不高,动手能力还不强,设计教案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不能拔高要求,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要一个活动一个活动地开展,

12、扶着他们逐层深入研究。听了邓老师的话,我深深认识到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只有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慢慢地渗透才行。于是,我进一步分析了教材,重新设计了一套新的教学方案。首先以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课题,紧接着追问:“你有什么好方法来比较它们吗?”这样一方面唤起学生旧知,另一方面为本课时的第一个教学活动做好铺垫,让学生在比较这两种液体时,可以利用眼、鼻、手等感官直接观察、对比水和油。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明确了,观察比较的效率也明显提高了。其次,我运用了简短的语言,自然地引出了液滴的比较实验。教学设计时,我考虑了另两种材料:一是玻璃片,二是报纸。我觉得这两种材料的差

13、异比书上要求的将液滴滴在玻璃和蜡光纸上更明显。另外,我考虑到这是一个对比实验,活动的严谨性很高,因此,实验前,我还刻意安排了滴管使用的指导,我想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会有些帮助,同时,我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说说滴液滴时需要注意什么?我想只有指导到位了,学生的实验活动才能顺利展开。教学的实验效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学生在我细致地指导后,活动起来显得更有序了,速度也更快了,而实验的结果也更准确了。这是我在一次又一次的教学磨课中深深感受到的变化。第三个活动,我安排了比较水和油的轻重,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把水和油倒在一起观察。因为油浮在水面上的现象十分明显,所以学生更容易接受,更容易理解。但由于学生没有上过“沉浮” ,所以水重油轻这一观点只能作为猜测的结果,于是我追问道:“还有其他方法也可以比轻重吗?”学生自然想到了用秤称,经过演示实验,学生更加明白了油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油比水轻。第四个活动,我将水和食用油分别倒入正方形管、U 形管和 H 形管中,让学生在观察后自己得出没有固定形状是水和油的共同点。最后,我引导学生观察维恩图,进一步归纳总结水和食用油的相同和不同,这也是进一步建构液体之间相同点的过程。这堂课虽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我自己感觉整个教学环节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学生反馈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我相信只要经过不断地磨炼就会有更多的收获,我坚信自己会越来越成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