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必修(1)学分认定测试卷(语文版)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945111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必修(1)学分认定测试卷(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必修(1)学分认定测试卷(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必修(1)学分认定测试卷(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必修(1)学分认定测试卷(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必修(1)学分认定测试卷(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必修(1)学分认定测试卷(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必修(1)学分认定测试卷(语文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语文版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语文版必修必修(1 1)班级班级_姓名姓名_学号学号_成绩成绩_一、一、积累与运用 (每空 1 分,共 22 分) 1.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 ,姗姗可爱。 2.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 _ , _,信可乐也。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_ ,。驾一叶之扁舟, ,寄蜉蝣于天地, 。4.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_, _,_。盖將自其变者而观之,_;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_, 而又何羨乎?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而刘_,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6.苏轼,字子瞻,号_,北宋伟大的文

2、学家、书画家,“_”之一。其诗清新豪爽,独具风格。词开_一派,与辛弃疾合称“_”,对后世影响很大。二、积累和整合(15 分,每小题 3 分)、选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 )A揣摩 喘气 湍急 惴惴 摇摇欲坠 B暴戾 奴隶 莅临 战栗 厉兵秣马 C聒噪 恬静 甜蜜 搜刮 老牛舐犊D束缚 漂泊 落魄 磅礴 博闻强识、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波澜 烦琐 残羹冷灸 喋喋不休B严竣 漫溯 悍然大睡 接踵而来C亵渎 寥廓 翘首云天 安然无恙D纨绔 寒喧 彬彬有礼 素味平生 、下面一封求助信的语言运用有不得体的两处是( )我是本市县一所中学的高一级学生,现学校正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我很希望能

3、到贵公司参观调查。 虽然我缺少研究经验,但我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希望公司领导不要惟“经验”是图。附上我设计的几份调查表,相信你们会慧眼识英雄而尽量配合我的。希望能得到您们的指导和帮助。A B C D.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祖母刘愍臣孤弱 B.臣密今年四十有四C.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D.举酒属客. 下列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而又何羡乎? B而今安在哉?C何为其然也? D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三三阅读与理解阅读与理解(共 41 分) 课内阅读题(课内阅读题(1212 分)分) (一)陈情表(节选)(一)陈情表(节选)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

4、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宠命优渥 宠:恩荣 B.听臣微志 听:听信 C.日薄西山 薄:迫近 D.更相为命 更:交互、交替 本段文字中有的语言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形成四个成语,至今还活跃在我们 的口语或书面语中,它们是(8 分) (1)

5、。其意思是: _ _ 。2(2)。其意思是: _ _ 。 (3)。其意思是: _ _ 。 (4)。其意思是: _ _ 。 下面四个句子中的“之”字,与其它不同的一项是 A.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B.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C.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D.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课外阅读课外阅读 题(题(35 分)分)(二)(二) 程门立雪程门立雪宋史宋史 (4 4 分)分)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补充:程颐(1033-1107),字正叔,河南洛阳人。学者称伊川先生,与其兄被合称为“二程”,他被称为“小程”。北宋儒家

6、学者,著名哲学家,北宋理学的 代表人物之一,“洛学”的创始人之一。杨时,北宋著名理学家,号龟山,曾受业于程灏、程颐兄弟,最早把二程理学传入福建,开创理学的“道南系”。被尊为“闽学鼻祖”。)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 分)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 去:_觉:_ 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2 分) 答:_ 。(三)(三) 远远去了,母去了,母亲亲放放飞飞的手的手( (17 分)分)刘心武 从 1950 年到 1959 年,我 8 岁到 17 岁。家里平时就我和母亲两人。回忆那 10年的生活,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都是非同寻常的。 物质上,母亲自己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有得穿就行了;用的

7、,如家具,也十分粗陋。但在吃上,那可就非同小可了,母亲做得一手极地道的四川菜,且不说她能独自做出一桌宴席,令父亲的那些见过大世面的朋友交口称誉,就是她平日不停歇地轮番制作的四川腊肠、腊肉等,也足以叫邻居们啧啧称奇。有人就对我发出警告:“你将来离开了家,看你怎么吃得惯啊!”但是母亲几乎不给我买糖果之类的零食,偶尔看见我吃果丹皮、关东糖之类的零食,她总是要数落我一顿。母亲坚信,一个人只要吃好三顿正经饭,便可健康长寿,并且那话里话外,似乎还传递着这样的信念:人只有吃“正经饭”才行得正,吃零嘴意味着道德开始滑落当然很多年后,我才能将所意会到的,整理为这样的文句。 母亲在饮食上如此令邻居们吃惊,被一致地

8、指认为对我的“娇惯”和“溺爱”。但跟着还有令邻居们吃惊的是,我家是大院中有名的邮件大户。如果那几十种报刊都是我父亲订的,当然也不稀奇,但我父亲其实只订了一份人民日报,其余的竟都是为我订的。就有邻居大妈不解地问我母亲:“你怎么那么舍得为儿子花钱啊!你看你,自己穿得这么破旧,家里连套沙发椅也不置!”母亲回答得很坦然:“他喜欢啊!这个爱好,尽着他吧!” 1959 年,我被师范专科学校录取,勉勉强强地报了到。我感到“不幸中的万幸”是,这所学校就在市内,因此我深得还可以大体上保持和上高中差不多的生活方式晚上回家吃饭和睡觉。我满以为,母亲会纵容我“依然故我”地那样生活。但是她却给我准备了铺盖卷和箱子,显示

9、出她丝毫没有犹豫过。母亲不仅把我“推”到了学校,而且,也不再为我负担那些报刊的订费,我只能充分地利用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馆。 31960 年春天,有一个星期六我回到家中,进门就发出情况异常,仿佛在准备搬家似的果不其然,父亲奉命调到张家口一所军事院校去任教,母亲也随他去。我呢?父亲和母亲都丝毫没有犹豫地认为,我应当留在北京。问题在于:北京的这个家,要不要给我留下?如果说几间屋都留下太多,那么,为什么不至少为我留下一间呢?但父亲却把房子退了,母亲呢,思想感情和父亲完全一致,就是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应当开始完全独立地生活。父亲迁离北京后的那周的星期六下午,我忽然意识到我在北京除了集体宿舍里的那张上铺铺

10、位,再没有可以称为家的地方了!我爬上去,躺到那铺位上,呆呆地望着天花板上的一块污渍,没有流泪,却有一种透彻肺腑的痛苦,难以言说,也无人可诉。 1966 年春天,我在北京一所中学任教。就在那个春天,我棉被的被套糟朽不堪了,那是母亲将我放飞时,亲手给我缝制是的被子。它在为我忠实地服务了几年后,终于到了必须更换的极限。于是我给在张家口的母亲写信要一床被套。这对于我来说是自然到极点的事。母亲很快寄来了一床新被套,但同时我也就接到了母亲的信,她那信上有几句话我觉得极为刺心:“被套也还是问我要,好吧,这一回学雷锋,做好事,为你寄上一床”睡在换上母亲所寄来的新被套里,我有一种悲凉感:母亲给儿子寄被套,怎么成

11、了“学雷锋,做好事”,仿佛是“义务劳动”呢?现在我才醒悟,母亲那是很认真很严肃的话,就是告诉我,既已将我放飞,像换被套这类的事,就应自己设法解决。她是在提醒我, “自己的事要尽量自己独立解决”。 母亲将我放飞以后,我离她那双给过我无数次爱抚的手是越来越远了,但她所给予我的种种人生启示,竟然直到今天,仍然能从细小处,挖掘出珍贵的宝藏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金品语文 www (1)文章的结尾一段“母亲将我放飞以后”其中“放飞”一词在文中的意思 是什么? (1 分)_ (2)文中共写了几次“放飞”,请作简明概括。 (3 分)_ _.作者认为母亲“所给予我的种种人生启示,竟然直到今天,仍然能从细小处, 挖掘出珍贵的宝藏来”,请结合全文,谈谈母亲给予了“我”哪些人生启示。 (3 分)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