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水禽规模化养殖传染病的防制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358781 上传时间:2017-02-02 格式:PPT 页数:110 大小: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水禽规模化养殖传染病的防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当前水禽规模化养殖传染病的防制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当前水禽规模化养殖传染病的防制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当前水禽规模化养殖传染病的防制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当前水禽规模化养殖传染病的防制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前水禽规模化养殖传染病的防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水禽规模化养殖传染病的防制(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前水禽规模化养殖 传染病的防制 于学辉 博士 西南民族大学禽病研究所 我国是水禽生产大国, 2005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鹅和鸭肉产量 鹅存栏数 宰量为 存栏数为 宰量为 18亿只以上。 近几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饲养水禽业的发展速度更快,但疫病也不断增加。 原有几种老的传染病如鸭瘟、雏鸭病毒性肝炎、小鹅瘟、蛋子瘟等几种病没有被消灭。 自 1985年之后出现的雏番鸭细小病毒病,水禽禽流感、水禽副黏病毒病、水禽出血性坏死性肝炎(呼肠孤病病毒感染)、浆膜炎(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等烈性传染病。 这些传染病均具有 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常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严重影响水禽业的健康发展。 由于多种传染病的

2、发生,原来水禽病少、好养的格局,现发展成为 病多、生物预防制剂少、死亡率高、难养的局面。 要制订正确的、有效的防制措施,必须充分了解 每种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及规律和正确的诊断,充分认识到人类与病原微生物的斗争是长久的、永恒的、不停止的。 我国五十余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动物病毒病新增 41种,其中有 7种为我国首先发现。 这些传染病中,从水禽患病种类可分为水禽(鸭鹅)共患传染病、鸭专有传染病、鹅专有传染病、番鸭专有传染病;从年龄可分为雏水禽病、雏 水禽病;从微生物可分为病毒病、细菌病、霉菌病、霉菌毒素中毒。 患病种类分 ( 1)水禽共患传染病: 禽流感、副黏病毒病、小鹅瘟、鸭瘟、禽霍乱、大肠杆菌、

3、蛋子瘟、沙门氏杆菌病、浆膜炎、曲霉菌病等。 ( 2)鹅传染病: 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鹅瘟、鹅法氏囊病、霉菌性脑炎等。 ( 3)鸭传染病: 雏鸭病毒性肝炎、坏死性肝炎(肝白点)、黄曲霉毒素中毒等。 ( 4)番鸭传染病: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番鸭坏死性肝炎(番鸭肝白点)等。 从年龄分 ( 1)各种日龄水禽病: 禽流感、副黏病毒病、鸭瘟、鹅痘、曲霉菌病、黄曲霉毒素中毒、禽霍乱等。 ( 2)雏水禽病: 小鹅瘟、雏鸭病毒性肝炎、雏番鸭细小病毒病等。 ( 3)雏 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鹅法氏囊病、鸭坏死性肝炎、大肠杆菌病、沙门氏杆菌病、浆膜炎等。 ( 4)种禽病: 蛋子瘟。 从微生物分 ( 1)病毒病: 禽流

4、感、副黏病毒病、小鹅瘟、鸭瘟、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鹅法氏囊病、鹅痘、雏鸭病毒性肝炎、鸭坏死性肝炎、雏番鸭细小病毒病等。 ( 2)细菌病: 禽霍乱、大肠杆菌病、蛋子瘟、沙门氏杆菌病、浆膜炎等。 ( 3)霉菌病: 曲霉菌病。 ( 4)霉菌毒素中毒: 黄曲霉素中毒。 一、传染病流行病学要点 (一)禽流感 1878年首先在意大利鸡群暴发流行,已有 129年历史,至今依然在全球不少国家流行造成危害。 996年发生后, 在鸡、鹅、番鸭、肉鸭、蛋鸭、家养天鹅和家养野鸭等 不同日龄和品种流行发生。 雏鹅群发病率可高达 100%,死亡率也可达 95%以上;其他日龄鹅群发病率一般为 80死亡率一般为 60产蛋种鹅

5、群发病率近 100%,死亡率为40% 雏番鸭群发病率可高达 100%,死亡率为 90%以上,其他日龄番鸭群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可高达 90%。 产蛋鸭群除发生严重减蛋外,有 10%左右死亡率,其他日龄鸭群死亡率为 30% 养野鸭、半番鸭: 死亡率为 30% 种鹅群、种番鸭群、种蛋鸭群、种肉鸭群一旦发生死亡率外,出现减蛋或绝蛋。 (二 )水禽副黏病毒病 1997年首先在江苏和广东鹅群流行发生,目前东西南北中 许多养鹅省份的不同日龄和品种鹅群均发生流行。 2000年之后鸭和番鸭也有发生流行。 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可达 100%;其他日龄鹅的发病率为 40%死亡率也可达 30%总之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

6、越高。 番鸭、蛋鸭、肉鸭在一些鸭群偶有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低与日龄有关,一般为 5%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更多鸭群感染发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不断提升。 鸭群减蛋可能与本病有密切的关系。 (三 )小鹅瘟 1956年在江苏扬州发现小鹅瘟, 1961年分离和鉴定病毒。 50年来在全国各地均有流行发生。本病主要发生于 4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 90% 以 10日龄以内雏鹅死亡率最高; 15日龄以上比较缓和,少数患病鹅可自行耐过; 30日龄以很少发病, 患鹅易耐过。 八十年代末雏番鸭也发生流行,其发病日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雏鹅十分相似。 (四 )鸭瘟 1923年在荷兰家养鸭群暴发流行。 1957年我国也发

7、生本病,至今在不同品种鸭群和家养野鸭发生流行。 产蛋鸭和成年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可达 90%以上,而以舍饲为主的 1月龄以内的雏鸭、仔鸭则少见大批发病。 不同品种鹅也可感染发病。自七十年代在一些鹅群开始发生流行鸭瘟,发病率和死亡率不高,但现在 鹅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则大有提高,以致形成地方流行性。 (五 )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 1975年 2001年王永坤从患病雏鹅分离鉴定本病病毒。 2003年 国从 2001年以来已有许多鹅群流行。 本病发生于 1周龄至 10周龄雏鹅和仔鹅,其中2明与 鹅日龄有密切的关系。 发病率为 10%死亡率为 2%而 7着疫病的流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不断增加。 (六

8、 )鹅法氏囊病 九十年代初开始发生,从患病鹅分离鉴定到病毒。本病由鸡法氏囊病毒病染所致,多发生于 2中 3群发病率为 10%左右,死亡率为 5%左右, 2个月以上仔鹅极少患病。 (七 )鹅痘 本病自八十年代开始有偶然零星发生。本病各种年龄鹅均有可能感染发生,但以仔鹅为多发,鹅群发病率低,患鹅极少死亡。 (八 )雏鸭病毒性肝炎 1945年 1958年在我国流行,至今在许多鸭群发生危害。本病发生于 3周龄以内的雏鸭和雏番鸭,尤其 5近 100%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也有 4病率和死亡率均很低。 (九 )番鸭坏死性肝炎(肝白点) 1950年 后 1972年法国, 1981年德国等均有报道。自 19

9、88年之后在福建、广东、浙江等省分别报道本病的流行。 本病主要发生于纯种番鸭,多数发生于 5 15日龄左右发病最多,发病率可高达 50%死亡率为 50%除了番鸭外,半番鸭、蛋鸭和肉鸭也流行发生。 (十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 1985年在福建发现,法国也报道本病,此后在我国许多雏番鸭群发生流行。本病发生于 3周龄以内雏番鸭,发病率可高达 80%死亡率为 30%一般为 40% 20至 35日龄也有发病,但发病率和死亡率低。 (十一 )水禽禽霍乱 本病是鹅、鸭、鸡的一种急性细菌性败血性传染病,鹅和鸭群常呈地方性或散发性流行发生。雏、仔鹅和雏、仔鸭有一定抵抗力,感染发病较少, 3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十

10、二)大肠杆菌病 是一种广泛流行于禽类细菌性传染病,冬春季为鹅、鸭群常发生的流行季节, 易与病毒或其他细菌并发流行。 本病多发生于 10水禽,发病率80%以上,死亡率为 4%等,青、成年水禽发病较少。由大肠杆菌引起仔鸭脑炎病,已较多见。 (十三)蛋子瘟 1964年首先在江苏产蛋鹅群暴发流行, 1988年四川省产蛋鸭群也发生此病。 本病由 一定血清型大肠杆菌 所致,发生于产蛋季节的产蛋鹅群和鸭群,发生于 产蛋季节的产蛋鹅群和鸭群, 尤其是种鹅鸭群,发病率为 40%左右,一般为 20%,死亡率为 10%公鹅、公鸭发病率为 30%左右,但一般不引起死亡。 (十四)沙门氏杆菌病 本病由一定种类沙门氏杆菌

11、所致的鹅、鸭细菌性传染病。雏、仔鹅和雏、仔鸭很易感,常暴发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十五)鸭、鹅浆膜炎 本病 1932年发生于美国纽约长岛。 1982年在北京地区发生,目前全国许多雏仔鸭群均有流行发病。 近几年来雏仔鹅群发生,已在许多鹅群流行危害。本病发生于 10周龄以内的鸭、鹅群,以 2发病率可高达 90%以上,死亡率为 5%等。 1周龄以内雏鸭、雏鹅很少发病, 7 (十六)曲霉菌病 曲霉菌病又称曲霉性肺炎。我国各地均有流行发生,尤其是南方潮湿地区多发生。雏禽尤其是 4鹅对烟曲霉等最容易感染 ,常见急性暴发,发病率为 40%死亡率为20%而青、成年鹅仅呈个别散发发生。雏鸭和其他雏禽也有易

12、感性,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自从 1987年以来,在 7亡率达 40%以上。 (十七)黄曲霉毒素中毒 上世纪五十年代英国首先报道。我国各地均有本病发生。在禽类中鸭最为易感,雏鸭、雏鸡和雏鹅常呈急性中毒,尤其雏鸭,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 90%以上。 8周以上鸭多呈亚急性,成年鸭多呈慢性型中毒。仔朗德鹅常呈亚急性中毒。 二、病原及病症特征要点 本病病原为正黏病毒科 毒颗粒呈球状、短杆状等多形态,大小直径为 80毒能凝集鸡、鸭、鹅等禽类红细胞,并能被特异抗体所抑制。能在鸡胚、鸭胚和鹅胚等禽胚中生长,并致死胚胎。 患病水禽常为突然发病, 食欲大减或废绝, 拉黄绿色稀粪,腿软无力,伏卧地上,曲颈斜头、左

13、右摇摆等 神经症状。 蛋鸭群常产小型蛋、畸形蛋。患禽肝、脾、肾、心内膜、胸腺以及皮肤、皮下、肌肉、气管、肠道黏膜等出血为特征,尤其肠道黏膜、腺胃与肌胃交界处黏膜有条状或块状出血性溃疡病灶,具有特征性病变。 2、水禽副黏病毒病 本病病原为副黏病毒科、腮腺病毒属、禽副黏病毒 副黏病毒。病毒为有囊膜,单股 毒颗粒多呈球形,大小直径为 100 病毒能凝集禽类等多种动物红细胞,并能被特异抗体所抑制。能在鹅胚、鸡胚等禽胚中生长,并致死胚胎。 患病水禽,食欲减少或拒食,行动无力,拉灰白色一淡黄色 睑四周羽毛潮湿,沾污。 患禽脾脏肿大,有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灰白色坏死灶;肠道长黏膜出血性溃疡和坏死结痂灶,胰腺肿大,有大小不一灰白色坏死灶等特征性病变。 3、小鹅瘟 本病病原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病毒为单股 毒颗粒为球形,大小直径为 20毒仅对雏鹅和雏番鸭有高度致病性,能在易感鹅胚和番鸭胚中生长,并致死胚胎,而不能在鸡胚中生长。 1周龄以内雏鹅和雏番鸭常突然发病,倒地两腿乱划,很快死亡。 肠道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变化。 1力、蹲卧,拉黄白或黄绿色稀粪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