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整理测量技术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833816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开发整理测量技术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土地开发整理测量技术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土地开发整理测量技术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土地开发整理测量技术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土地开发整理测量技术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开发整理测量技术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开发整理测量技术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测量技术报告测量技术报告前期工作前期工作: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资料收集、现场勘探、方案设计。一、资料收集:1、控制资料收集:收集测区范围周边地方性高等级控制点和国家三角点的成果资料,分析其坐标系统、高程系统、精度等级是否符合项目区测绘的要求。2、政策文件收集:收集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土地整治项目指导性文件,当地政府有关测区的文件以及本次勘测项目区的土地整治项目任务与内容。3、地形资料收集:收集最新的 1:2000 正射影像图、监测影像资料,项目区原有比例尺大于 1:2000 竣工图件和 1:10000 地形图及相关资料等。二、现场踏勘对项目测区的人文风俗、自然地理条件

2、、交通运输、气象情况等调查与收集,同时现场查勘所收集的控制点是否完好和可用,再用仪器检查其施测精度是否满足要求,对满足要求的点位及成果可直接用于控制点加密。三、方案设计根据现场勘查的情况和项目要求,编制观测方案,以确定所用设备、人员、 观测方案和所需的时间等。中期工作中期工作:中期施测工作包括:人员设备的确定、控制测量、地形测量。一、 人员设备的确定根据前期的工作准备以及对项目区的实际踏勘结果,综合项目的难易程度情况, 确定本次项目的负责、施测、后勤、内业、质检等人员的安排以及仪器设备的种 类和数量,确保整个项目按时、按质的完成。二、 控制测量1、坐标系统的选择建国以来,中国于上世纪 50 年

3、代和 80 年代分别建立了 1954 年北京坐标系 和 1980 西安坐标系,测制了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研 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中国大地坐标系基本上是依赖于传 统技术手段实现的。54 坐标系采用的是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该椭球在计算和定 位的过程中,没有采用中国的数据,该系统在中国范围内符合得不好,不能满足 高精度定位以及地球科学、空间科学和战略武器发展的需要。上世纪 70 年代,中 国大地测量工作者经过二十多年的艰巨努力,终于完成了全国一、二等天文大地 网的布测。经过整体平差,采用 1975 年 IUGG 第十六届大会推荐的参考椭球参数, 中国建立了

4、 1980 西安坐标系,1980 西安坐标系在中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 学研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科学研究等对国家 大地坐标系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采用原点位于地球质量中心的坐标系统 (以下简称地心坐标系)作为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地心坐标系,有利于采用现 代空间技术对坐标系进行维护和快速更新,测定高精度大地控制点三维坐标,并 提高测图工作效率。 2008 年 3 月,由国土资源部正式上报国务院关于中国采用 2000 国家大地坐 标系的请示 ,并于 2008 年 4 月获得国务院批准。自 2008 年 7 月 1 日起,中国 将全面启用 20

5、00 国家大地坐标系,由于很多原因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用 8 到 10 年的普及期不是很理想,现阶段全国各地主要还是使用 1980 西安坐标系统。高程 系统采用:1985 国家高程基准。2、控制网布设埋桩:选择土地整治项目区外围周边选择地势开阔、平坦,远离大面积水 域、大型建筑物等信号反射物、交通要道,截止高度角超过 15 的地方布置首级 控制点,埋桩点位平均间距 2 公里。首级控制网:在原有国家控制点的基础上,依据城市测量规范 (CJJ8-99)规定的四等精度,采用 GPS 技术静态观测模式,依据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 (CJ/T73-2010)的要求,布设土地整治项目区首级控制。测

6、区首级控制点高程按照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8-2009)的要求,应用水准仪进行四等水准方法测量。布设:在首级控制点的基础上,采用 GPSRTK 技术动态观测模式布设图根点。3、精度要求四等以下各级基础平面控制测量的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四等以下各级基础高程控制的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2cm。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图上不应大于 0.1mm,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 1/10。三、地形测量:作业前各作业员应对相应的规范、图式及项目设计书认真学习,细心领会,熟练掌握,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成图质量。1、 应按照国家有关地

7、形测绘的要求与标准,进行地形要素测绘;2、项目区内土地权属界限必须实测并标注清楚,并标注到行政村;3、要求测绘项目区内各地类界,各地类界须封闭,应标注地类符号;4、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的项目,应测绘标注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界限;5、各类道路的测绘应准确表示其类别、等级和建设标准,公路应按实际宽度依比例尺表示,道路经过村庄时不得中断,应按真实位置测绘。对于主要道路,沿中心线每40 米注记路面高程;6、电力线、通信线应准确表示,电线杆、铁塔位置应实测,不连线,但在杆架处绘出线路方向。电力线路要区分高低压线线路并注明电压等级,标注项目区附近的可利用的变电站及相关参数。各线路应做到类别、等级分明,走向连贯

8、;7、村庄居民点只实测外围,内部标注村庄名称,居民点内与项目区有关的沟、渠、路、桥、水系等应标出;8、池塘、河道应测注塘底、河道底的高程;河道每隔 30 米测注一个高程点;同时,要能反映塘、河的断面形状;9、所有水闸应测闸顶高程并注明水闸的孔数及水闸的宽和高,用 n-A-B 表示(n 为孔数,A 为宽度,B 为高度);所有涵洞应测注涵洞底高程,并应表示涵洞的宽度及高度(即孔径)用 A-B 表示(A 为宽度,B 为高度);10、现状渠(沟)的位置、长度、宽度(当图上为单线时,要在沟渠旁注明其实际宽度) 、深度(每隔 30 米至少测注一个高程,转弯处必须测注一个高程) ,并标注其材质、流向(如 K

9、、L 米、H 米,其中 K 为材质,L 为宽度,H 为深度) ;11、水田应逐块测绘,不允许综合,并测注高程;12、各类现状地物测绘不能依比例尺表示时,采用半依比例尺表示,其宽度用注记表示;13、项目区内的零星建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并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14、测区内的坟群应准确测绘其范围,并加注其个数。对于散坟应逐一测绘,不得取舍;15、测区内的空地、草地、荒地等均应准确测绘,不得综合;16、高于 1 米的陡坎应准确表示,并加注坎高;17、植被的类别和范围应实测表示。对于大于 1 米的独立林带,应实测其范围并标注植被类别;18、依地形地貌绘制等高线,地形图高程按相应比例

10、尺地形图的精度要求实测,精确至 0.01m。图上 100cm,平原地区的高程点不少于 20 个,丘陵岗地地区不少于 40个。特别应注意注记道路中心、交叉路中心、独立地物、涵洞、桥面、山顶、鞍部、各类坎顶、坎底的高程;19、其它要求按城市测量规范 (CJJ8-99)和1:500、1:1000、1:2000 地形图图式(GB/79291995)规定执行。后期工作后期工作:后期成果处理、质检工作包括:野外测绘资料处理、测绘成果检查验收、资料提交、资料存档。一、野外测绘资料处理:1、 内业组每天按时完成野外测绘组的外业资料处理并及时与野外测绘组互检及时 发现并处理问题。 2、 应根据不同的设计阶段和设

11、计要求确定测图比例尺。在可研阶段,现状图应以 国家测绘局 1:10000 地形图为基础,按现状进行调绘,规划图据此进行布设。 在初设阶段,项目总平面布置图应为 1:50001:10000 地形图,土地平整平 面布置图应为 1:2000 地形图。水源工程及重点建筑物应局部施测 1:500 地 形图。 3、 地形图采用正方形分幅,规格为 5050,图幅采用流水编号。4、 为保证图幅的清晰整洁,部分城区、居民地的图根控制点可以取舍,但每幅图不应少于 12 个点,并且留下的点位要分布均匀。5、 汉字注记按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要求的字体大小输入表示。6、 图幅接边可在软件上相

12、互调入邻幅的接边数据进行接边且保证接边无遗漏。7、 等级水准点、基本控制点取小数点后三位。8、 图幅整饰:9、 (1)、图外左下角注记(细等线体11K)201年月数字化测图。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等高距为1米(关中平原区等高距为0.5米) 。1996年版图式。(2)、图右上角注秘密(3)、图名表示:如“通辽市科尔沁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地形图”(4)、施测单位:如“通辽市大地测绘有限责任公司”(5)、图廓纵横坐标公里数的注记均取小数点前3位,1:2000地形图注一位。二、测绘质量检查:1、作业组自检、互查每个作业组每完成一项工作或一个单位成果后,对自己所做工作的质量和成果图

13、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完毕后交由地形测量队安排各作业组进行互查,经互查确认无误后交质量检查组进行过程检查。2、过程检查只有通过作业组自检及地形测量队组织的互查,确认无误后才能进行过程检查。质量检查组接收到作业组提交测量成果后,对作业组的测量成果进行详查。对查出的错误修改后应逐一复查,至到检查无误为止。同时检查人员深入作业现场,对作业方法和作业质量进行检查,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导施工作业。经过质量检查组全面过程检查的测绘成果确认无误后,再由质量巡查组进行内业全面检查,及外业抽查。各类检查分阶段有序进行,杜绝不合格的成果资料转入下个工序,有效地保证测绘成果的正确性。3、最终检查对经过过程检查

14、的单位成果,提交总工办进行最终机查,最终检查遵循以下原则:有通过过程检查的单位成果,才能进行最终检查。最终检查必须逐单位成果详查,对野外实地检查项,可抽样检查,样本数量不应低于规范的规定。 检查出的问题、错误、复查的结果应在检查记录中记录。最终检查要审核过程检查记录。最终检查对检查不合格的成果应退回处理,处理后再进行最终检查,直至检查合格为止。最终检查合格的单位成果,经复查无误后方可提交验收。最终检查完成后,应书面申请验收。最终检查项目结束后项目专职检查人员对项目所有成果成图资料分项进行全面检查对比,作出恰当的质量评述,评出初步的质量等级,并编写检查验收报告和技术总结。三、成果提交:控制测量资

15、料、仪器检验资料(按规范要求的各个项目) 、质量检查资料、提供项目立项、施工、竣工验收各阶段勘测服务并提交相应勘测纸质版与电子版成果资料、勘测成果图电子版格式为具有版权保护的 DWG 格式和 MAPGIS 格式成果光盘。1、 控制测量资料。2、 已知点、导线点、四等水准联测图;埋石点展点图、图幅结合表。3、 仪器检验资料(按规范要求的各个项目)。4、 成果表:4.1 总成果表 1 份。4.2 纵、横断面成果表一份。4.3 埋石点成果表,并附有详细的点之记和成果技术说明。 5、 地形图(包括数据光盘)一份。6 、技术总结。7 、检查记录和质量评定。四、数据安全、备份存档1、各测量作业工序之间的资料移交均应提供资料移交清单,核对无误后双方代表签字,资料交接清单应留存备查。凡上道工序完成后不再承担下道工序的作业单位,应将全部资料上交公司有关部门,不得留存;测量单位在工程完成后应及时把业主提供的有关控制测量资料、图纸、技术文件(包括文档资料、工作图纸等)全部归还。2、本项目的所有原始资料、过渡成果和最终成果以及由此产生的有形和无形资产严格按照测绘法、保密法和公司的档案封存保密有关规定,封存纸质档案和电子保密档案。所有涉及本项目的原始资料、过程资料、最终资料等成果不得外用,只针对本次项目和公司内部调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