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民国电影研究综述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823462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08.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10年民国电影研究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近10年民国电影研究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近10年民国电影研究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近10年民国电影研究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近10年民国电影研究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10年民国电影研究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10年民国电影研究综述(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社科动态2010年第 4期近 10年民国电影研究综述沈盼盼(安徽师范大学 社会学院, 安徽芜湖241000)? 摘 ? 要: 近 10年是民国电影研究加速发展的时期。左翼电影和抗战电影是电影创作研究的重点, 许多学者对这一时期电影理论进行了探索, 民国电影的外来因素影响、 电影与电化教育的关系及电影检查制度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一些专题研究存在不足, 史料建设 和研究方法有待完善。关键词: 电影创作; 电影理论; 综述? 民国时期是中国早期电影从探索走向 成熟的时期, 也是中国电影逐渐民族化的时期。民国电影研究是民国史和电影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取得了丰富的

2、成果。据笔者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已出版专著 200多部, 发表论文300多篇, 召开专题研讨会 20多次。本文拟从电影创作、 电影理论等方面对国内学术界 近 10年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作一概述。一、 电影创作有学者将民国电影发展历程分为五个阶段: 20世纪 20年代之前的萌芽与初创时 期、 20年代的尝试与摸索时期、 30年代的兴盛与高潮时期、 抗战时的突变与低潮时期和战后的成熟与厚重时期。 1对各个时期的研究不乏专著和论文, 但大多数学者仍主要关注左翼电影和抗战电影。20世纪 30年代, 夏衍、 田汉等左翼人士加盟电影业, 创作具有积极、 先进色彩的左 翼电影, 并力倡电影批评、 规范电

3、影行为, 掀起了左翼电影运动。袁庆丰以 1932 年的?火山情血 为例探讨了中国早期左翼电影 暴力基因的植入及其历史传递。 2林伟民探讨了左翼电影生存和发展的必然性, 及其先 锋性、 鼓动性、 真实性、 时代精神和视觉形象性的现代性审美特征。 3赵小青分析了影片类型的转变和女性形象塑造的特点, 指出小 知识分子女性和城市贫民女性成为银幕上最常见的角色。 4唐锡光阐述了左翼电影的寓言化倾向及其历史合理性。 5张大伟梳理了左翼文艺作品的商业价值及它对左翼文 艺和意识形态的推动。 6张巍剖析了左翼电影创作观对电影剧作的影响。 7陈浥分析了左翼电影运动对中国表演观念的推进。 8周斌、 刘诗兵也对此展开

4、了研究。 9在左翼人 士的推动下, 电影批评蓬勃兴起。李道新对1932- 1937年早期现实主义电影批评的批评目的、 批评标准和批 评方式进行了探 讨。 10李然梳理了 20世纪 20年代以来的中国电影批评中的民族话语在不同时期的流变规律。 11还有些学者考察了左翼人士为代表的 “硬性电影论 “者与 “软性电影论 “者的 论争。黄献文分析了两派的观点, 认为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电影的内容与形式、 艺术的倾向性问题。 12孟君以电影本体为核心, 对 这场电影论争的学术价值和政治意义进行31剥离, 作了批评的再批评。 13盘剑通过分析黄嘉谟的电影观来揭示 “软性电影论 “的艺 术观念。 14安燕回顾

5、了软性电影论者的观点, 肯定其在电影理论建构中的作用。 15抗日战争的爆发, 打断了正常的电影工作, 动 员抗战成为时代主题, 大量抗战电影出现。田本相、 史博公介绍了 ?热血青年 、 ?壮志凌云 、 ?英雄的中华儿女 等 14部抗战时期的电影。 16史公博还根据创作环境、 创作诉求与创作观念的差异, 把 1932- 2005年间面世的抗战电影划分为五个时期, 并分别进行了扼要的描述与阐释。 17丁亚平剖析并评价了1937- 1945年电影的现实表现。 18虞吉探讨了抗战时期 “大后方电影 “的特殊历史作用。 19邬阳波具体分析了抗战时期纪录电影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 肯定电影工作者的杰 出贡献

6、和勤劳 勇敢、 自强不息的民族 精神。 20黎萌介绍了战时纪录电影的数量、 种类、 原因、 不足并对其 “真实性 “和以政治宣 教为目的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21在 1937年7月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前后, 黄琳、 张珂全面介绍了以埃德加 ! 斯诺和尤里斯 ! 伊文思为代表的数位外籍新闻纪录片工作者在陕 北革命根据地进行的大量影像纪录活动并对他们对陕北革命根据地新闻纪录片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及历史意义进行了总结。 22此外, 陈犀禾、 颜慧、 索亚斌等学者对战时电 影的地理、 政治、 经济和文化格局, 以及抗战题材和教育题材的动画电影做了简单的梳理。 23孤岛电影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左眩从政治经济

7、背景、 社会动态、 影片类型和特征等方面对这种 “特殊历史环境 “下的 “泛滥 “做了一次简析。 24郦苏元剖析了吴永刚 “孤岛 “电影中对人性的审视和讴歌。 25乔晓英对孤岛时期的新华公司的发展契机和摄制活动进行了梳理。 26陈星星细致分析了 “孤岛 “时期上海电影繁荣的原因、 影片分 类及内容和作 用、 电 影业的特点与局 限性。 27丁亚平阐述了 “孤岛 “与沦陷时期的电影的现实表现。 28段运冬分析了孤岛电影的重要地位。 29另外, 沦陷区电影研究也受到一些学者的关注。 30二、 电影理论 随着中国电影的快速发展, 中国电影理论的创建成为迫切需求, 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探索, 尤其是近年

8、来加快了研究的步伐。民国电影理论研究亦是关注的焦点。在美 学方面, 丁珊珊透过电影杂志剖析早期中国电影商业美学的传统资源。 31周星梳理了近百年中国电影的美学形态流变。 32余纪叙述了早期中国电影剧作美学的发生, 并对其由自发到自觉、 由粗浅到精致、 由感性体悟到理性把握的轨迹进行了阐释。 33赵艳分析了中国文人电影的基本内涵和文化渊源, 及其 诗意抒情之趋向、 写意韵致之品藻、 空灵淡雅之格调的美学意蕴。 34在叙事理论方面,李道新阐述了中国早期电影叙事在曲折的 情节设置和动人的情感诉求方面的优良传统。 35左衡阐释了中国电影叙事传统中蕴含的 “戏 “和 “传奇 “的核心观念。 36彭文祥审

9、视了中国影视艺术的 “家 - 国一体化 “的叙 事特点。 37张振华、 孙玲探讨了中国电影伦理叙事的历史变迁。 38何春耕细致分析了中国伦理情节剧电影的叙事传统和形式风格的创新性。 39岳晓英梳理了中国早期苦情戏电影的商业文化语境、 叙述模式、 社会反思,重点剖析了故事编织、 角色设计、 修辞手法、喜剧穿插等方面的叙事特色。 40饶曙光、 邵奇指出电影叙事应该肯定鸳鸯蝴蝶派对早期中国电影工业的贡献、 重视社会心理对电影制作的影响和加强对中国商业电影的传统与经验的研究。 41在现代性理论方面, 左衡探讨了早期中国电影的现代性问题, 认为叙事电影只展示中国社会在现代化道路上出现的各种光怪 陆离的景

10、观, 议论功能薄弱。 42周星对中国32电影现代性进程进行了梳理。 43余纪从 20世纪的中国电影中去观察华夏人类心灵由 传统向现代蜕变的过程。 44唐佳琳指出中国电影的现代性建构的两个层面, 并分析 “新兴电影运动 “提出的以民族主义为首要诉求 的现代性方案。 45何春耕阐释了现代性与中国伦理情节剧电影之间的关系。 46徐敏以现代中国电影中的现代交通影像为切入点, 以?都市风光 、?新女性 、 ?八千里路云和 月 、 ?小城之春 等作品为主要分析对象,着力分析了作为现代中国社会的重要生产力形式的现代交通。 47在白话现代主义理论方面, 张英进评述了近年在西方迅速发展的有关早期电影的理论, 尤

11、其是汉森的 “白话现代主义 “体系, 指出以动感为基础的 “集体感官机制 “学说有待与意识形态批评做进一 步的对话。 48杨状振、 黄雯则运用中层理论、冲突律来解析中国电影。 49三、 其它方面 1895年电影诞生, 次年传入中国, 一些外国商人看准中国市场, 在中国巡回播映或建立影戏院, 放映了大量的外国影片, 内容丰富, 类型多样。在对外国影片的观摩中, 中国电影破土而出, 因此, 中国早期电影融入了许多外来元素, 其中受美苏的影响较多, 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考察。关于美国电影的影响方面, 王瑞具体分 析了格里菲斯发明的运用电影手段进行叙事的方法和好莱坞电影对中国人的电影意识、 中国民族电影

12、的诞生与发展的影响。 50虞吉对早期中国电影的主体性进行了深入探讨, 指出好莱坞的更为实质而深入的影响, 促使早期中国电影镜头语言体系紧密地围绕着传奇性而生成。 51周斌认为好莱坞电影文化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电影创作者和电影观众之电影观念与审美情趣的渗透和定型上。 52沙丹指出美国电影不仅影响了早期中国本土叙事、 类型、 传播, 还对中国电影语言的转变、 影院空间更新、 人员技术交流和 “明星 类型 制片厂 受众 “间 的交互功能都有着全方位的示范意义。 53李欣则分析了孙瑜对好莱坞式的性感女郎形象的创造性改造, 使之和中国传统的朴实、 健康的女性形象结合, 从而实现 “对本土传统和好莱坞影响的

13、双重改写 “。 54胡克探讨了卓别林电影对于中国早期喜剧电影的影响。 55另外, 汪朝光、 李道新等学者还对好莱坞电影进军中国市场的情况、 中国的好莱坞梦想作了细致分析。 56关于苏联电影的影响方面, 孙绍谊以具体的分析有力地论证了中 国 20世纪 30年代的左翼电影在思想资源和技术资源上主要受苏联蒙太奇方法的影响。 57周斌探讨了苏联的电影理论和创作实践对当时进步电影的创作和理论建设的影 响, 并探讨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法国和德国的先锋派电影以及日本、 英国、 瑞典等国的电影对中国早期电影的影响。 58随着电影的发展, 电影的教化功能很快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并被应用于教学中; 电影与电

14、化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丁兴富对早期电化教育的历史做了简单描述, 解 释了电化教育一词的来源, 指出美国视听教育与中国电化教育存在联系。 59南国农对1936年以来的电化教育专业发展史做了梳理。 60徐红彩、 潘中淑梳理了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和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的历史沿革过程,阐述了两所学院创办早期电化教育专业的历史经过及其课程设置、 师资设备等要素, 并对它们所创办的电化教育专业的共同特征进行了简要分析。 61孙健三介绍了南京大学早期的电化教育实践和电影教育思想, 分析了其在中国的电影教育历史中、 电影历史 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及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62杨登峰探寻了南京金陵大学电化教育的足迹,

15、介绍了孙明经等人从事的电化教育 工作及取得的辉煌成就。 63朱敬、 辛显铭、 桑33新民对中国电化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孙明经的生平、 电教观、 人才培养观进行了细 致的阐述和评价。 64白一淼探讨了我国早期医学电化教育的发展道路。 65郭琴从 “创新 “的角度解读电化教育的创新性。 66于波分析了中国早期电化教育的特点。 67为规范电影行为, 并使之为其统治服务, 南京国民政府陆续在中央和地方颁布了一系列检查制度。目前研究民国电影检查 制度的学者不多, 其中汪朝光的成果颇多。汪朝光着重梳理了 20世纪 20年代初期民国电影检查制度和战后国民党政府的电影检 查, 并对上海市电影检查委员会和 20

16、世纪30年代中期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的工作进行了分析。 68此外, 任克敏以三民主义为线索, 阐述了 1927年国民党上台当政后颁布 的各种电影检查条例。 69冯俊锋全面探讨了20世纪国民党当局在大陆时期对电影的管理与控制、 国共两党 在电影领域里的 角 逐。 70综上所述, 近 10年来民国电影研究的成果十分丰硕。其一, 在数量上, 1980年到1999年的 20年间共发表论文 400多篇, 而 2000年以来的 10年间就发表了 300多篇。出版专著共 200多部, 是此前 20年总数的 1倍多。其二, 研究视野不断扩展。左翼电影、 抗战电影研究更加深入, 电影理论、 电化 教育研究得到重视, 电影产业、 电影检查研究欣欣向荣。有的学者开始思索电影小说、电影音乐、 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