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为高级行画买单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822471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239.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谁在为高级行画买单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谁在为高级行画买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谁在为高级行画买单(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11.24总第454期 今日4版 周五出版 新闻热线 64101839 主编 黄扉 执行主编 隋永刚新|闻|启|迪|财|智C1-C4中国艺术周刊 China Art Weekly主管副总编辑 刘佳编辑 隋永刚美编 白杨责校 郑棋E-mail:?谁在为高级行画买单作为一种文化商业现象的 “ 行画”,通常是指由画工 制作的低级艺术商品,与艺术作品泾渭分明。但在很多学 者眼中,艺术名家笔下的 “ 行活儿”,可称为高级行画。这 一带有反讽意味的词语指向的是知名艺术家粗制滥造, 形成了许多面貌雷同、品质低劣的作品。由于名家光环笼 罩,业界一直对此讳莫如深。究竟谁在为高级行画买单? 大批有名无实

2、的作品流向了何处?名家的 “ 分裂人格” 可以说, 当下的艺术展览与艺术品流通市场能够体现许多艺术家 “分裂的人格” 。在个展上或出版物中的作品精彩纷呈, 在市场上则千篇一律。 艺术评论家齐建秋表示: “当艺术家不愿意认真做画,仅为了服务于市场的需要, 那么很容易进入批量制作的状态。 当他要在大的平台展示, 作品才带有创作的性质。带有创作性质的可以称为艺术品,而在市场上流通的应付作品, 则带有行画的成分。 ”“几百元的大芬村行画和某艺术大师的流水线作品, 在我看来一样都是行画” ,北京艺博会秘书长吴正田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然而, 记者了解到, 批量产出, 也并不表示所谓的高级行画就一定是价格

3、低廉。 问及名家行活儿的市场价格, 齐建秋指出: “一直以来, 中国画价值的第一要素是名头。 只认袖标不认人。 有的画家, 不管画得多差, 作品价格还是按照平尺来计算。 ”艺术家张志国也表示: “不同的人不同价格。 有名头的人, 即使是应酬之作, 价格很高也有人要。 可以说名家行画的市场很大, 字画市场越繁荣的地方就越多。 ”有业界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指出:“买家常常会向艺术家直接提出要求,就要某个题材的作品若干张。 这些作品远看几乎没有任何差别。 ”艺术圈内众所周知, 有名家为了市场所需画了上千张的 “老子出关图” 和 “钟馗” , 不断地复制自己, 久而久之, 就没有创作性质的作品问世了。除

4、了重复性, 齐建秋认为高级行画在风格上也呈现出很大的随意性: “原先是画工笔的画家,没工夫精雕细琢,就说是画的写意;画小写意的画家, 则大笔一挥, 转而大写意。 该画得很具象的地方却画得粗犷潦草, 反正就靠几个题材吃一辈子。 ”为市场 “ 批量生产” 评论家季英伦将艺术家的作品分为代表作、 一般作品和随意之作三种,随意之作就是所谓的行活儿,是艺术价值最低、艺术家最底线的作品。 “对自己有要求的真正艺术家,行活儿作品可能在其所有作品中只占据1 /1 0的比重。 ”在艺术家宋看来,盛产行活儿、行画, 是中国画一直以来的 “顽疾” 。 作为手艺人, 中国画的创作在学习阶段就讲究 “默写” 。 不用对

5、景写生, 在室内提笔就可创作的方式, 使得书画家应市场所需快速复制作品成为可能。由于创作方式的独特性, 一些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水墨画很容易出现投机和高级行画。 虽然高级行画占据市场的份额难以统计,但有业界人士表示,凭借自己多年接触艺术市场的经历, 感觉有5 0 % 的流通作品都属于高级行画范畴。 艺术界行活儿在当下的泛滥有着多重原因。 齐建秋认为, 高级行画的出现首先是市场因素使然; 第二是艺术家的道德水准缺失, 稍有名气的艺术家对自身要求不严格,只图眼前利益,在无味的敷衍创作中破坏了艺术的独创性和自身的艺途; 第三是市场容忍度的问题,有很多不懂艺术的收藏者、 经营者, 这些人的欣赏欠缺和对

6、艺术的麻木不仁又进一步推动了高级行画在市场的泛滥。值得一提的是, 近现代的艺术大师也偶有应酬的行活儿出现。 但由于他们画艺到达一定境界, 信笔拈来都是笔墨酣畅。 他们的常规创作和应酬的水平基本具有一致性, 且不存在肆意复制的现象, 与当下艺术家 “印钞机” 般的创作有很大区别。 再者, 一些水准不够的艺术家的精心之作, 在业界人士眼中也脱离不开行画的性质。“ 投机者”美梦难圆 有多大市场, 就有多少买家。 齐建秋指出,当下名家行画大部分出现在一些应景的需要上, 如笔会活动现场; 或者某些画廊、代理人的手头上。 “特别是山东的一些画廊,它们代理的北京艺术家可能有一沓沓这样的作品。 ”在业界人士看

7、来, 这类的名家行画基本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收藏。 宋表示: “整个市场炒作成风, 很多人未必喜欢这些应付之作, 只是投机者见有钱可赚, 便参与进来。 没有人真正在 收藏这些作品,它们在投机者的手里流转,用于交易、 礼赠。 ” 宋向北京商报记者讲述了一个身边的实例: “我有位朋友手头有一位供职于画院体制的名家的许多作品。 这位朋友表示, 他自身是学美术史出身, 清楚这些作品是艺术家的行活儿。 当初纯属是为了好卖钱, 才收了很多。 现在行情差, 几乎 砸在了手里 , 赔钱也卖不出去。 ” 张志国表示, 许多企业经营者会直接与艺术家联系, 从艺术家中收购一些行活儿, 不看作品, 只看名气。 在宋看来

8、, 艺术市场的泡沫破裂, 是由于大量的人在做艺术品 “投机”而不是 “投资” , “投机家” 众多所致。吴正田认为,全民艺术素养的欠缺,也使得行画市场有很大的受众。 一位业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虽然自己是专业出身,能分辨艺术优劣, 但身为企业管理者的家人却似乎只对行画情有独钟。 家人虽有余力买到一幅精品之作, 但最终还是用高价买了多幅格调不高的作品摆在家中。随着市场回归理性, 业界人士对于艺术创作的前景较为乐观。季英伦表示: “行活儿是商业社会对艺术影响的一种衍生品, 这是避免不了的。 但大众也是会成长的,行活儿会越来越没市场, 是必然会被抛弃的。 ” 宋表示: “对于很多投机者来说, 该交的 学费 也已经交足了, 该适可而止了。 ” 北京商报记者 隋永刚 胡晓钰/文 贾丛丛/漫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