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事故的民事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探讨二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5814902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事故的民事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探讨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事故的民事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探讨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事故的民事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探讨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事故的民事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探讨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事故的民事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探讨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事故的民事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探讨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事故的民事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探讨二(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免费法律咨询 3 分钟 100%回复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http:/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事故的民事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探讨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事故的民事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探讨二三、过错推定适合我国目前状况的归责原则上文我从法律规定的文义角度,分析了我国现行法律下,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并不是彻底的无过错责任原则。这一部分我将从几个角度深入分析彻底的无过错责任并不是最理想的归责原则,而过错推定应该是目前中国比较合适的归责原则。1、国外法律的相关规定考察很多学者在发表支持机动车交通事故的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时候都会提到

2、,这是大势所趋,是国外的通行做法18,但是我认为,用这个结论来论述我国应该实行机动车交通事故的无过错责任原则是由问题的,一方面,是否无过错责任原则是国外的法律的通行规定是值得研究的,另一方面,即是它是国外的通行做法也并不能说明它就是合理的,更不能说明它在中国是同样合理且有效的,否则就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方法论。先来看看无过错责任原则是否真的已经成为国外的通例。(1)日本:1965 年生效的关于交通工具的使用和驾驶第 122 号法令第 39 条规定:“交通工具的驾驶员因其驾驶原因而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害,如不能证明损害系由受害人的过错和过失,或超出交通工具的运转和性能以外的不可抗力所致,应负损害赔偿责任

3、”19,汽车损害赔偿保障法第 3 条规定,被告要想免除汽车损害赔偿责任,需要证明:自己对汽车的运行未怠于注免费法律咨询 3 分钟 100%回复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http:/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意,被害人或第三人存在故意或过失,汽车没有构造上的缺陷或机能上的障碍.显然,过错仍然是确定责任的重要因素,只不过两部法律都规定了过错推定的责任认定方法。(2)西班牙:判例认为,机动车驾驶人须承担机动车缺陷风险,但是在被告已竭尽注意义务和存在受害人或第三人的排他性过错是有效的抗辩理由.这显然也是一种过错推定的方法。(3)台湾:1999 年 4 月 2 日通过的债编修正条

4、文第 192 条之二第 1 项:“汽车、机车或其他非依轨道行使之动力车辆,在使用中加损害于他人者,驾驶人应赔偿因此所生之损害。但于防止损害之发生,已尽相当之注意者,不在此限。”学者认为,这是一种推定过失责任。从我看到的材料来看,德国在交通事故的归责原则上采用了无过错责任原则,美国法上,交通事故领域传统的侵权责任体系也正在受到无过错补偿计划(No- fault compensation plans)的冲击,所以我认为,虽然传统上的过错责任原则在这一侵权领域的适用已经并不多见,但是我们也并不能做出无过错责任原则已经是国外在交通事故侵权领域的通行做法的判断,同时,我们要看到的是,过错推定在这一领域是

5、有着比较广泛的适应性的。2、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合理性之辩(1)风险控制的角度无过错责任原则的理论基础假设之一,就是有些高度危险作业,存在人力不能预见、不能控制的潜在风险,而有这种风险产生的侵权损害,则应当由风险的制造者承担 24.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未知社会探知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人类所预知、控制风险的能力也大大加免费法律咨询 3 分钟 100%回复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http:/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强,随着生产力发展,汽车设计和制造技术正在不断完善,安全措施也在不断加强,行为人即使尽最大谨慎仍不能避免损害发生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而无过错责任原则,作为

6、人们能力控制范围之外的事故损害补偿的一项原则,其适用的必要性也就相对缩小。(2)受利益者承担损失的角度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另一理论基础是,对社会造成高度危险的作业能给其管理者或所有者带来利益,利益的享有者则应当承担为这种利益的获得所付出的损害代价25.在当今社会,汽车已进入千家万户,越来越成为一种普及性的交通工具,作为日常的交通工具,其功能与自行车并无二致。我们必须看到的是,汽车的运行,并非仅仅给其所有者带来利益,作为一种能够为全社会带来经济效益和生活便利的交通工具,它从整体上增加了整个社会的而并不仅仅是所谓“有车族”的福利,比如直接运送乘客的公共汽车、出租车,再比如运送货物方便物流和人们生活的货

7、运车等等,所以,我认为,把汽车与行人之间的矛盾认为是为“有车族”和“无车族”的矛盾,甚至于上升到贫富两阶层之间的矛盾的看法是非常片面的,而且这种怀着过多的感情色彩的法学分析的理论价值是值得怀疑的。26(3)遏制事故的发生的角度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又一个理论基础是,让事故原因的控制者承担责任,可以刺激他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27.对于这一问题,我认为经济学的视角是比较好地分析思路。经济学认为,一项好的制度安排,应该能够产生一种激励,在这种激励下道路交通的参与人自愿投入适当的预防成本是交通事故的发生尽量的减少。有学者通过建立博弈分析的经济模型,得到了这样的结论:免费法律咨询 3 分钟 100%回复上网

8、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http:/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在一个司机或者行人完全没有责任的法律体系下,无责任一方缺乏采取预防措施的激励,因而倾向于采取预防不足的选择,这就是所谓的“在一个粗心而不必承担责任的世界里,人们一般会更粗心”。28(4)损害的分担的角度无过错责任原则能够正常运转,并且实现现代文明的风险由社会全体来承担的机制设计目的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这个社会有着运行良好的保险机制。保险制度是一种分散、转移危险造成的损失的制度,加害人或受害人通过向保险人投保,将损害发生时其所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转移给该保险机制下的所有投保人,从而实现所谓的损害赔偿社会化。在美国这样

9、保险制度发达的国家,当事人双方的保险状况已经成为直接影响法官和陪审团判决和决定的重要因素29.有学者认为,事实上是保险制度,而不是无过错责任原则实现了损害分配的社会化30.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超出保险范围的部分,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中,则主要由机动车一方承担。北京市的实施办法第六十九条也规定,“本市依法对机动车实行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从法律的规定上看,似乎也是一个制度上设计良好的社会风险分散机制,但是我国目前保险的实际状况是

10、怎样的呢?我们有没有真正能够配合无过错责任原则适用的责任保险机制呢?我国保险法第五十条规定:“责任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对第三者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目前的责任险是商业第三者责任险,强调的是投保人“有责赔付”。因此,保险公司只在投保人在事故发生时负有责任的情况下,才给予保险理赔。在这种情况下,投保人即使投保再高保额的三者险,免费法律咨询 3 分钟 100%回复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http:/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都不能使自己的得到完全的充分的保障。国家对第三者责任险进行强制购买后,要求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就要先行赔付,即便投保人在

11、事故过程中没有责任。对于这种强制险,保险公司的普遍反应是,商业保险公司不是福利院,不能也无力承担所有的道路风险31.目前,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中,在机动车一方没有事故责任的情况下,赔偿责任往往就是由机动车一方单独承受的,而保险公司往往因为机动车一方无责任拒绝理赔,这对于机动车一方不仅有欠公平,更在实施上存在困难。据调查,北京市场 80%的车辆强制第三责任险在 10 万元以下。2004 年 5 月 1 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于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扩大了人身损害的责任,提高了赔偿水平,交通事故导致第三方死亡的人身赔偿往往超过 20 万。这意味着,一旦发生事

12、故,责任者还要承担 10 万元以上的巨额赔偿。32另外,在具体实施中,是否可直接列保险公司为被告,目前也还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是持否定的观点,认为交通事故是人身损害赔偿,保险责任赔偿是合同纠纷,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法律关系,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立法本意是要保险公司提前支付保险金及时理赔,并未将其作为交通事故的当事人。另一种是持肯定观点,认为道路交通安全法七十六条赋予了受害人直接请求权,保险法第五十条第一款也规定“保险人对责任保险的被保险人给第三者造成的损害,可以依据法律的规定或合同的约定,直接向该第三者赔偿保险金”,所以受害人可以直接以保险公司为被告提起诉讼主张赔偿33,可见这一问题也有待

13、法律给与明确的规定。3、对于我国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交通事故归责原则及相关问题的建议免费法律咨询 3 分钟 100%回复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http:/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我认为,我国现行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交通事故的归责原则是存在问题的,要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主要应该从这几方面入手:(1)明确过错推定的责任原则在我国民法典的起草中,机动车对非机动车、行人的侵权责任原则问题上,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以王利明教授领衔的,以杨立新、郭明瑞、房绍坤、王轶等学者组成的课题组,在中国民法典。侵权行为法编建议稿的机动车侵权责任原则上,采取了过错责任的态度34

14、,而以梁慧星教授领导的,由张新宝、刘士国、于敏等学者组成的另一个课题组起草的同名建议稿的相关规定,却是以无过错责任原则为机动车侵权责任原则的35.而在 2002 年 12 月 22 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讨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第八编侵权责任法的第四章“机动车肇事责任”中,第二十五条对侵权责任归责原则,设计了两种方案,之一是规定机动车对非机动车、行人的损害实行过错推定,之二是区分封闭与非封闭道路,在前者实行过错责任原则,后者实行过错推定36.这不能不说是立法可能往往会选择一种更折衷的方案的结果,但同时我认为,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传统的过错责任原则已经不适合中国目前的需要,

15、而无过错责任的实行仍然存在困难的客观事实,已经为立法者所重视。前文已经分析过,我们现行的法律规定实际上是不完全的无过错责任原则,而完全的无过错责任也是不适合我国目前的经济、交通和法律状况的,而由于机动车驾驶的一定的技术性,受害人可能很难证明机动车一方的过错状态,而且出于救济受害人,减少事故后的可能损失的目的,完全传统意义上的过错责任原则也难当此重任。所以我认为,明免费法律咨询 3 分钟 100%回复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http:/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确过错推定作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交通事故的归责原则可能是我国目前最为恰切的立法选择。具体来说,在发生事故的时候,首先应当推定机动车一方存在过错,只有证明机动车一方无过错而受害方存在过错的情况下,才能减轻或免除机动车一方的责任。同时,应该明确机动车一方对交通安全负有“高度注意义务”,即使在非机动车、行人违章的情况下,机动车一方仍负有尽一切可能避免事故发生的责任。另外,应该明确过失相抵原则的具体适用标准,即非机动车、行人一方的何种程度的过错可以作为减轻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原因。对此,法律仅规定了“违章”,但是从法理的角度上,过错存在故意与过失两种形态,而故意又有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过失一般也可分为轻微过失、一般过失和重大过失。受害人故意即使在完全的无过错责任原则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