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几个早期案例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776992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弗洛伊德的几个早期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弗洛伊德的几个早期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弗洛伊德的几个早期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弗洛伊德的几个早期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弗洛伊德的几个早期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弗洛伊德的几个早期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弗洛伊德的几个早期案例(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弗洛伊德的几个早期案例弗洛伊德的几个早期案例 发表时间:2004-03-23 18:13 责任编辑:张钦青 原始作者:李小龙 来源:昆明精神卫生中心 点击量:783简述: 内容: 和其它很多事物一样,一个学派的发展总是经历着由诞生、兴盛到衰落的过程,精神分析也不例外。这里说的是所谓“学问”,学必始于问,问必增于学,追根究里,循环往复,于是有因果论,着落在弗洛伊德身上,就是精神分析。但以西方理性主义为背景的因果论,走的是逻辑的路子,最终必要碰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难题。中国人聪明,讲究“为学日增,为道日损”,提倡实修证悟,跳出因果,没有条条框框,达到“遍行无碍”的活脱脱的境界。弗洛伊德不像荣格

2、,他很少谈及东方文化,而喜欢逻辑严密的因果论,想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心理学理论体系,故盛衰之数仍属必然。 不过,谈精神分析的盛衰还为时尚早,尤其在中国,现在是还连引进也正在初级阶段的;另一方面,精神分析所以延续至今而没有陷入僵化,与弗洛伊德的弟子们对经典的发展有很大关系。发展云者,在精神分析圈内往往被视为反叛,弗洛伊德的亲传弟子如阿德勒、荣格等,后一辈的如霍妮、弗洛姆等都是。但正与反相辅相成,讲因果论者自己也避不开。这是闲话。 弗洛伊德的一生,以 1900 年为界,大体可以分做前期和后期两段看。前期的弗洛伊德基本上处在一种孤独之中,此时他还没有进入名家行列,学究气也不多,为生计所迫开了一间诊所,一

3、面挣钱,一面积累了大量的临床资料,并以他过人的天赋打开了精神分析的大门。在他这一时期的文章中,各种尚处在形成阶段的猜想、观点和理论假设有很多都还在预示某种可能性,迸发着灵感的火花,透出一股鲜活的气息。这种情形在 1900 年出版的释梦一书中达到顶峰,连他自己也禁不住以颇为自负的口气说:“这本书包含了我有幸能做出的发现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这种洞察力即使能让人有幸碰上,一生中也不过只有一次而已”。(释梦英文第三版序) 下面就来看看他早期的几个案例。 一、安娜O 第一个要提到的就是安娜O,由于这个病例在精神分析史上的重要性,已经有很多学者做过研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安娜O 原名 Bertha Papp

4、enheim,生于 1859 年 2 月27 日,卒于 1936 年 5 月 28 日。她的父母都出自名门望族,历史上很出过几个智力不凡的人物,母系这一边的后裔中,其中一位就是有名的大诗人海涅。安娜的母亲长于交际,与当时许多著名的商贾、金融家和犹太社团领导有联系,其兄亦为有名望的绅士。 安娜幼年时期的情况所见不多。她的英语很流畅,并用法语和意大利语阅读,过着维也纳上流社会妇女的日常生活,骑马,做些剌绣。1888 年,她与母亲定居法兰克福,此后她写过短篇小说和戏剧小品,出版过自己的著作,并热心于社会公益方面的事情,在当地颇有影响。1954 年,西德曾发行一枚印有她画像的邮票,以示纪念。 按照布洛

5、伊尔的描述,安娜一直很健康,成长期并无神经症迹象。她非常聪明,对事物的领会迅速,有十分敏锐的直觉,智力极强,有很高的诗歌禀赋和想象力,“但受到严厉的和带有批判性的抑制”(癔症研究,车文博主编:弗洛伊德文集第 1 卷第 35 页)。她意志力坚强,有时显得固执,情绪上总是倾向于轻微的夸张,像是很高兴而又有些忧郁,因而有时易受心境支配,在性方面发育很差。布洛伊尔将她描绘成一位“洋溢着充沛智力”的女子。 1880 年,安娜 21 岁。这年 7 月,她深爱着的父亲患了胸膜周围脓肿。安娜竭尽全力照顾父亲,不到一个月,她自己也出现了诸多症状,如虚弱、贫血、厌食、睡眠紊乱、内斜视等。按布洛伊尔的说法,“这段时

6、间安娜和她的母亲共同分担着护理父亲的责任。”症状迅速加重,发展为肢体的痉挛和麻木,并伴有交替出现的兴奋、抑制和失神(absences)状态。12 月 11 日,安娜卧床不起,直到次年的 4 月 1 日才第一次起床。4月 5 日,她父亲去世,“她爆发出异乎寻常的兴奋,在这之后,持续两天的深度昏迷”。接着她似平静了些,但仍有幻觉和“失神”、睡眠障碍和饮食障碍,出现过语言方面的错乱和强烈的自杀冲动。布洛伊尔继续对她进行催眠治疗,通常的顺序是: 下午(安娜)处于困倦状态,接着,在日落时分对她采用深度的催眠,对此,她发明了一个技术性的名称“云雾”。如果在这个状态下,她能讲述白天发生的幻觉,思想清醒起来,

7、显得平静而又快活,她会坐下来非常理智地工作、写字或画画直至夜晚。约清晨 4 时,她上床睡觉,次日又开始重复这样的顺序(癔症研究,车文博主编:弗洛伊德文集第 1 卷第 40 页)二、埃米冯N 夫人 安娜O 的治疗引起了弗洛伊德对催眠的兴趣。早在 1882 年,弗洛伊德就从布洛伊尔那里听到了安娜的病例,1885 年 10 月,他到巴黎跟随夏科学习催眠,前后有六个月时间。他把安娜的病例告诉了夏科,但夏科对此并不感兴趣,这给弗洛伊德浇了一盆冷水。1886年,弗洛伊德回到维也纳,开了一间自己的诊所,并与玛莎结婚。这时的弗洛伊德,要么是沉醉于新婚燕尔的快乐之中,要么是鉴于他那位前辈同乡梅斯梅尔的遭遇而有些

8、犹豫,总之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他还是限制自己只使用一些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电刺激、水疗法、按摩疗法等(Jones,1953,Chapt。12) 。 “由于对治疗结果不满意,他从 1887 年12 月开始使用催眠,显然,他试图想把病人的症状压下去。 ”(Ralph R。 Greenson: ) 从夏科那里,弗洛伊德知道了癔症并非是一种女子特有的疾病。但在催眠方面,他更倾向于南希学派,虽然他们和以夏科为首的萨尔拜特利尔派水火不容。这一派的代表人物伯恩海姆认为,催眠就是“诱发一种增强人对暗示的感受性的心理状态”。弗洛伊德一开始基本上就是这么做的。例如,他曾接诊过一个女病人,这个病人名叫苔莎,25 岁

9、,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女佣人,接连几个星期在夜间醒来就半裸着身子跑到大街上,几乎不吃东西,体重急剧下降。弗洛伊德诊断她为癔病,并给她做催眠治疗。 他把指尖轻轻地放在姑娘的眼皮上,说了些安慰的话。等姑娘入睡后,他便暗示说,她本来是个健壮的姑娘,她的病会好的;她用不着害怕回到自己的房间去,她的胃口会好起来的,夜里也能睡得安安稳稳。十分钟后,他唤醒了苔莎。苔莎睁开眼睛惊讶地叫道: “医生先生,我都不相信,我饿得慌呢。我要买一个甜面包圈儿,在回家的路上吃。 ”(欧文斯通著,朱安等译:心灵的激情P。379) 催眠治疗的这种基本框架至今亦然。Revenstorf 教授在中德班上做过一次催眠演示,他的做法是给处

10、于催眠状态下的病人讲故事,采用隐喻的方法,主要还是依靠暗示的作用。类似的病例赵旭东博士也曾经做过,而且据说效果很好。但弗洛伊德在一开始使用催眠疗法时,安娜的所谓“谈话疗法”就始终在他脑际萦绕。为了对催眠有更多的了解,弗洛伊德曾于 1889 年专程到法国拜访了南希学派的两位催眠大师伯恩海姆和利波特,并兴致勃勃地对他们讲述了“谈话疗法”的过程,但和夏科一样,两位大师对此反应极为冷淡。伯恩海姆甚至告诫他:那样做无异于让医生去充当听人忏悔的牧师。弗洛伊德再次陷入孤独之中。但他并没有退缩,他决定沿着自己的方向继续探索下去。 1889 年,弗洛伊德给埃米冯N 夫人进行了治疗,这个病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

11、为在这个病例中,弗洛伊德第一次想通过催眠来达到宣泄(catharsis)的目的。这可以看做是精神分析在治疗理论上的第一个假设,即: 当我们能使患者把激发(癔症症状引者)的事件及其所伴发的情感清楚地回忆起来,并尽可能详细地描述这个事件,而且能用言语表述这种情感时,则每一个癔症症状就会立刻和永久地消失。不带情感的回忆几乎不产生这种效果。 (布洛伊尔、弗洛伊德:癔症研究 ,车文博主编:弗洛伊德文集第1 卷第 25 页) 这里要强调的是,弗洛伊德在一开始就把处理情感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他认为,创伤性事件必定伴发有相应的创伤性情感,渲泻并不是单纯的记忆再现,而必须要包括与其相伴发的创伤性情感才会有效。可

12、以说,正是考虑到了情感这一因素及其在文化中的意义,才有了后来精神分析中的一系列理论假设。 埃米冯N 夫人 40 岁,生长在一个富有家庭,23 岁结婚,丈夫是个显赫实业家,比她大很多,婚后不久即死于中风。这之后的 14 年中,埃米一直为各种病痛所苦,频繁在各地旅游,接受过电疗、水疗等。她有两个孩子,他别为 14 和 16 岁,患有神经过敏。几个月前,埃米的病情加重,有抑郁、失眠、疼痛,被推荐到弗洛伊德处就诊。弗洛伊德建议她与孩子分开,住到疗养院去,以便可以“天天去看她”,埃米接受了。 弗洛伊德几乎是按照日志的方法逐一记录埃米的治疗过程,在讨论中,他把重点放在说明癔症的发病机制和各种症状的关联上。

13、这里我们从治疗的角度做一点简单的说明。按弗洛伊德的说法,埃米“是施行催眠术的一个很好的对象”(布洛伊尔、弗洛伊德:癔症研究 ,车文博主编:弗洛伊德文集第 1 卷第 59 页) ,因此,他一开始用的仍然是催眠暗示: “我只要面对着她,握住她的一个手指,命令她入睡,她就陷于迷茫和糊涂的样子。我暗示她只要睡得她,她的所有症状将会改善等等。她闭着眼但清楚地集中注意听着这些话,她的面部逐渐放松,显得平静的样子。 (布洛伊尔、弗洛伊德:癔症研究 ,车文博主编:弗洛伊德文集第 1 卷第 59 页) 但在接下来的治疗中,弗洛伊德不再满足于单纯地让病人接受暗示,他开始在催眠状态下与埃米谈话,并引出了埃米的一连串

14、童年的经历: 傍晚,在催眠状态下我问他为何如此容易受惊,她答道:“这与我很年幼时的记忆有关。 ”我问她什么时候,她又说:“最初是我 5 岁时,我弟弟和妹妹经常向我扔死的动物,那是我最先有的晕倒和痉挛。但我姑妈说这是不光彩的事,我不应当有那样的发作,因此我不再有那样的发作;当我 7 岁时,我出乎意料之外地看到了我妹妹躺在灵柩中;8 岁时,我弟弟经常披着被单,扮成鬼来吓唬我;9 岁时,我看见姑妈在灵柩里,她的下颌突然掉下来,我再一次地受到惊吓。 ”(布洛伊尔、弗洛伊德:癔症研究 ,车文博主编:弗洛伊德文集第 1 卷第 60 页) 精神分析疗法心理咨询案例精神分析疗法心理咨询案例 发表时间:2009

15、-03-17 00:10 责任编辑:王艳斌 原始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心理学家网 点击量:815简述: 内容: 某高校的一个大学生因抑郁而在寝室自杀了。该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被邀为死者的室友做团体咨询,帮助他们宣泄对此事的惊恐情绪。而其中一个室友莎莎经过多次团体辅导,她的情绪还是特别激动。莎莎说,她认为是自己的冷漠促成了室友的自杀,她不能原谅自己的粗心与无情,她每次回到宿舍,都仿佛又听到了那室友的声音;而晚上一闭上眼睛,她又仿佛看到那室友流着眼泪向她走来莎莎感到自己的精神在崩溃。她不知道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莎莎喃喃道:“我不知道这样活着有什么意义,还不如死了清静。” 咨询师:“我很理解你的

16、心情,然而你觉得怎么做,才能使她彻底摆脱死的诱惑?你认为你在这一过程中能起多大的作用呢?” 莎莎: “我知道你是想解脱我对室友之死的内疚。我知道即使我那段时间多关心她,也未必能对她有多大帮助,因为她的抑郁状态已经很严重了。但我觉得如果我多关心她,至少可以帮助她把自己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你知道吗,她今年才 20 岁啊!” 咨询师:“我发现你对室友的死感到无比的内疚自责,我很钦佩你这种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但我也怀疑,这次事件是否勾起了你自己以往生活中某些不快的经历。”莎莎突然瞪着咨询师,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她的眉头一动一动的,嘴角一抽一抽的,最后断断续续地说:“我我有一个表姐,也是在 5 年前吃安眠药自杀的,她在出事前的好几天里,都不跟周围的人讲话,也不跟我讲话后来,我们是从她留下的遗书里了解到她的死因的。唉,我要是能想到在那几天中多找她说说话,多陪陪她,也许她就不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