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宏观部分)高鸿业第四版(1)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35772274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宏观部分)高鸿业第四版(1)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宏观部分)高鸿业第四版(1)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宏观部分)高鸿业第四版(1)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宏观部分)高鸿业第四版(1)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宏观部分)高鸿业第四版(1)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宏观部分)高鸿业第四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宏观部分)高鸿业第四版(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1、解答: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 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 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物发生。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 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的。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 GDP,因为在生产时已经计入过。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 GD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 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

2、入 GDP,因为 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 GDP。 2、解答:社会保险税实质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的。社会保险税是从 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 GDP ,NDP 和 NI,但影响个人收入 PI。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 支配收入。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 DPI。 3、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 GDP 总和会有影

3、响。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 GDP,对 两国 GDP 总和不会有影响。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 10 台机器,价值 10 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 800 套服装,价值 8 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 GDP 的有净出口 2 万美元,计入乙国的有净出口 2 万美元;从两国 GDP 总和看,计入 GDP 的价值为 0。如果这两个国家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变成两个地区的贸易。甲地区 出售给乙地区 10 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 10 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 10 万美元。相反,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 800 套服装,从收入看,乙地区增加 8

4、万 美元;从支出看,甲地区增加 8 万美元。由于,甲乙两地是一个国家,因此该国共收入 18 万美元,而投资加消费的支出也是 18 万美元,因此,无论从收入还是从 支出看,计入 GDP 的价值都是 18 万美元。 4、解答:(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 40 万美元。(2)开矿阶段生产 10 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 30 万美元,即 40 10 = 30 万美元,两阶段共增值 40 万美元.(3)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 + 5 = 12.5 万美元,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10 - 7.5) + (30 - 5) = 27.5 万美元用收入法共计得的 GDP 为 12.5 + 2

5、7.5 = 40 万美元。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殖法和收入法计得的 GDP 是相同的。 5、解答: (1)1998 年名义 GDP = 10010 + 2001 + 5000.5 = 1450 美元(2)1999 年名义 GDP=11010 + 2001.5 + 4501 = 1850 美元(3)以 1998 年为基期,1998 年实际 GDP=1450 美元,1999 年的实际 GDP= 11010 + 2001+ 4500.5 = 1525 美元.这两年的实际 GDP 变化百分比=(1525 - 1450) / 1450 = 5.17%(4)以 1999 年为基期,1999 年实际 GDP

6、= 1850 美元,1998 年实际 GDP= 10010 + 2001.5 +5001 = 1800 美元,这两年实际 GDP 变化百分比=(1850 - 1800)/1800 = 2.78 %(5)GDP 的变动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变动,一是物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 “GDP 的变化取决于我们 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 GDP 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只说出了后一个因素,所以是不完整的.(6)用 1998 年作为基期,1998 年 GDP 折算指数=名义 GDP/实际 GDP=1450/1450=100%,1999 年的 GDP 折算指数 =1850/1525=121.

7、31% 6、解答:(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 800300 = 500 亿 美元,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800500 = 4300 亿美元。(2)从 GDP=c + i + g + nx 中可知 nx =GDPcig ,因此,净出口 nx = 4800 3000800960 = 40 亿美元.(3)用 BS 代表政府预算赢余,T 代表净税收既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 BS=Tg ,从而有 T = BS + g = 30 + 960 = 990 亿美元 (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中没有说明

8、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 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则有 yD=NNPT = 4300990 = 3310 亿美元.(5)个人储蓄 S=yDC= 33103000 = 310 亿美元. 7、解答:(1)用 S 表示储蓄,用 yD 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 S = yDc = 41003800 = 300 亿元 (2)用 i 代表投资,用 Sp ,Sg ,Sr 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为 Sg = tg = BS,在这里,t 代表政府税 收收入,g 代表政府支出,BS 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g=BS=-200 亿元Sr 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

9、,则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去出口,在本题中为 100,因此 i = Sp + Sg + Sr = 300 + (- 200) + 100 = 200 亿元(3)从 GDP=c + i+ g + (x - m)中可知,政府支出 g = 50003800200 - ( - 100 ) = 1100 亿元 8、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 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 + S)和总需求

10、(C + I)的恒等关 系。只要遵守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既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 计划的储蓄总会企业想要有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 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 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解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

11、然为零.我们先看图 1-45:yoOADEiIU045y假设消费者函数 C=a + byd,税收函数 T = To + ty,AD= c + i + g= a + i + g+ b (tryd; 22WLC1= * YLWLNL1;C2= * YL(1000750250)NLcpppctgytyyy PCVV VV To) + b (1 - t)y,如 图 1-45 所示.在图中,B 线为没有计划投资i时的需要线,(To)(1)Bagb trbt yAD 线和 B 线的纵向距离为 i. .图中的45 线表示了收入恒等式. 45 线与 B 线之差称为实际投资,从图中显然可以看出,只有在 E 点实

12、际投资等于计划投资,这时经济处于均衡状 态.而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部分的一部分,一般不为零.除 E 点以外,实际投资和计划投资不等,村在非计划存货投资 IU,如图所示; 而在 E 点,产出等于需求,非计划存货投资为零。 2、解答: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有称消费函数.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意识考察消费指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关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ccMPCMPCyyV V或 ,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指出量和该收入量的关系,这就是平均消费倾向()cAPCy 。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 1.因为一般说来,消费者加收入后,既不会分文消费不增加(0)cMPC

13、yV V,也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于增加消费(1)cMPCyV V,一般情况是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储蓄,即ycsVVV,因此1cs yyVV VV,所以 1cs yy VV VV,只要 s yV V不等于 1 或 0,就有01c yV V。可是,平均消费 倾向就不一定总是大于零而小于 1.当人们收入很低甚至是零时,也必须消费,哪怕借钱也要消费,这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大于 1.例如, 在图 1-46 中,当收入低于 yo 时,平均消费倾向就大于 1.从图可见,当收入低于 yo 时,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的连线与横轴所形成的夹角总大于45,因而这时1c y 。Oyocc=a+by

14、45y3、解答:依据凯恩斯消费理论,一个暂时性减税会增加人们当前收入,因而对消费影响最大;依据生命周期理论,社会保障金的一个永 久性上升可以减少老年时代的后顾之忧,减少当前为退休后生活准备的储蓄,因而会增加消费;依据持久收入消费理论,持续较高的失 业保险金等于增加了持久收入,因而可增加消费。4、解答: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年轻人要为自己年老生活作储蓄准备,因此,年轻人对退休人员比例提高时,总储蓄会增加.反之,退休 人员对年轻人比例上升,总储蓄会下降,因为退休人员不储蓄,而消耗已有储蓄.持久收入假说认为,消费行为与持久收入紧密相关,而 与当期收入较少有关联,即消费不会随经济的繁荣与衰退作太大变化。5

15、、解答:可以根据生命周期假说来分析此题.分两种情况讨论:(1)当你和你的邻居预期寿命小于工作年限 WL ,即未到退休就已结束生 命时,尽管你比邻居长寿写,但两人年年都可能把年收入 YL 消费完,两人的消费会一样多。(2)当你预计在退休后寿命才结束.这样无论 你邻居是在退休前还是后结束生命,你的消费都应比他小.因为你每年的消费为 C1=WL/NL1*YL;而你的邻居的消费如下:(A)当你的饿 邻居在退休前死去,她每年消费 YL.显然她比你多消费.(B)当邻居在退休后死去,她的消费为 C2=WL/NL2*YL .而据题意, NL1 NL2, 显然就有 C1 LM 曲线:y=500+25r IS 曲

16、线:y=950-50r解得:r=6 y=650 i =140-10r=80情况LM 曲线:y=500+25r IS 曲线:y=800-25r解得:r=6 y=650 i =110-5r=80(2)情况求 IS 曲线:I+(G+G)=S+T(140-10r)+(50+30)= -40+(1-0.8)(y-50)+50所以:y=1100-50rG 增加,LM 不变,LM 仍为:y=500+25rIS 曲线为:y=1100-50r解得:r=8 y=700情况类似地求得:IS 曲线:y=950-25rLM 曲线:y=500+25r解得:r=9 y=725(3)因为情况的投资利率乘数为 10,情况中为 5,故: 当G 使 r 上升时,情况中,i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