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认证(林业标准学9)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756984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53 大小:52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认证(林业标准学9)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森林认证(林业标准学9)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森林认证(林业标准学9)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森林认证(林业标准学9)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森林认证(林业标准学9)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森林认证(林业标准学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认证(林业标准学9)(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森林认证森林认证(林业标准学(林业标准学 9) 林业标准化研究之九 张国庆 (安徽省潜山县林业局 246300) 本文主要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合格评定合格评定 1 .1 . 合格评定的概念合格评定的概念 2 .2 . 合格评定发展概况合格评定发展概况 3 .3 . 我国合格评定制度我国合格评定制度 4 .4 . 合格评定机构合格评定机构 5 .5 . 合格评定良好操作规范合格评定良好操作规范 5.1 良好操作规范的必要性 5.2 良好操作规范的要求 6 .6 . 合格评定程序合格评定程序 6.1 合格评定程序内容 6.2 合格评定程序类别 6.3 合格评定程序形式 6.4 合格评定程序与技

2、术法规和标准 6.5 TBT 合格评定程序规则 7 .7 . 认证认证 7.1 认证的作用 7.2 认证的分类 7.3 体系认证 7.4 产品认证 8 .8 . 认可认可 8.1 认可的作用 8.2 认可的特征 8.3 认可的本质 8.4 认可的分类及流程 8.5 认可结果的使用 8.6 认可的局限性 第二节第二节 森林认证概述森林认证概述 1 .1 . 背景背景 2 .2 . 森林认证基本概念森林认证基本概念 2.1 森林认证的目标 2.2 森林认证的作用 2.3 森林认证的要素 2.4 森林认证费用 2.5 森林认证效益 2.6 森林认证基本程序 3 .3 . 森林认证体系森林认证体系 3

3、.1 基于绩效标准的认证 3.2 基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认证 3.3 基于 2 个标准结合的认证 3.4 非木林产品认证 3.5 森林认证体系的基本要素 4 .4 . 森林认证的影响森林认证的影响 第三节第三节 我国森林认证我国森林认证 1 .1 . 我国森林认证概况我国森林认证概况 2 .2 . 我国森林认证指导思想我国森林认证指导思想 3 .3 . 我国森林认证基本原则我国森林认证基本原则 44 我国森林认证规则我国森林认证规则 4.1 认证程序 4.2 认证的保持、撤销与变更 4.3 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 4.4 认证后的信息通报 第四节第四节 有关林业的认证有关林业的认证 1 . F S

4、 C1 . F S C 森林认证体系森林认证体系 1.1 FSC 森林认证目的 1.2 中国 FSC 森林认证的现状和进展 1.3 FSC 森林认证主要过程 2. 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 3 .3 . 区域森林认证体系区域森林认证体系 3.1 泛欧森林认证体系 3.2 SFI 体系 3.3 泛非认证体系 第五节第五节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 1 .1 . 农产品认证类别农产品认证类别 2 .2 . 我国农产品认证的程序与内容我国农产品认证的程序与内容 2.1 有机食品的认证 2.2 绿色食品认证 2.3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2.4 食品认证的基本程序 3 .3 . 农产品质

5、量体系认证农产品质量体系认证 3.1 GMP 认证 3.2 HACCP 认证 3.3 ISO 9000 系列标准 全书参考文献全书参考文献 第一节第一节 合格评定合格评定 合格评定(Conformity Assessment)是标准化活动中的一个重要过程与环节,也是标准 化活动一项重要实施措施。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通过合格评定,对公共管理中的各种资质资 格予以科学评定,以维护社会公平,提高公共管理水平与透明度,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通过 合格评定中的监测、检验或鉴定,可以对某一对象做出科学明确的结论,为司法、行政或经 济生产以及标准化活动本身提供科学公正的依据。 在经济生活中, 合格评定可以维护公平

6、竞 争,促进经济高效、有序发展,尤其是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谁掌握市场化了的先进科 技,并优先标准化,谁采用和贯彻了国家标准、国外先进标准或国际标准,谁就会在市场竞 争中赢得主动,谁优先按照合格评定规则和程序进行了合格评定,证明了与国家标准、国际 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符合性, 特别是为目标市场所采信和承认, 谁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 机。这一认识,既道出了标准化与合格评定的关系,又道出了合格评定相对于市场而言的重 要性。 显然,在合格评定中,监测、检验或鉴定是行动措施,是基础,资质资格与安全、质量 评定是结果。资质资格与安全、质量评定只有在监测、检验或鉴定合乎标准时,才能予以认 定,并通过定期

7、或不定期不断的监测、检验或鉴定,不断提高所认定结果的水平。 1 .1 . 合格评定的概念合格评定的概念 在现实生活中, 确需一种公正的, 对在市场中流通的商品和所提供服务的安全性和质量 进行公正科学评价的制度, 以确保在市场流通的商品和各类服务的质量与安全, 以引导市场 规范有序地发展,进而促进国内外贸易的便利化发展,以及保护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以认证 制度为主要形式的合格评定制度,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应运而生。 根据 ISO/IEC 导则 2 所给出的定义, 合格评定就是直接或间接确定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的 任何活动。其评价活动包括了第一、二、三方的各类检验、检查、鉴定、抽样、测试、比对、 验

8、证、验收以及认证、注册和对各类机构进行的认可活动。合格评定活动在一定意义上可视 为是证明符合技术性法律法规、 技术标准和证明符合合同要求的活动。 因而也被视为是标准 化活动中的 “化” 字和证明执行法律和贯彻标准的一个有力手段, 特别要说明的是, 尽管 “合 格评定”一词已为多数国家所接受,但长期以来大多数国家长期以“认证”和“认可”来描 述这类评价活动,因此习惯上也将这类评价活动称为“认证认可”活动。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颁布的 ISO/IEC 导则 2 所给出 的定义, 认证是指第三方认证机构提供产品、 过程或服务符合规定标准或技术要求的书面保 证所依据的

9、程序。根据这一定义,认证可以理解为: 首先, “认证”的概念原译于英文词“certification” ,意为经授权的机构所出具的证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贸易活动中,我们通常将产品、过程或服务的供应方称为第一方,将产 品、过程或服务的采购或获取方称为第二方,而独立于第一方和第二方的一方,称之为“第 三方” 。在认证活动中,第三方是公正的机构,它与第一方和第二方均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 和经济上的利益关系,只有这样的公正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明才是可靠,是可以信赖的。 其次,这里所指的“产品、过程或服务” ,包括了硬件的实物产品,也包括了软件产品、 过程(如工艺性作业、电镀、焊接、热处理工艺等)和服务(

10、如饭店、商业、保险业、银行 和通讯业等) 。 再次,作为从事经济活动基本手段的标准或其他技术规范,是认证的基础。 第四,产品或服务是否真正符合标准或其他技术规范,要通过规定的“程序” ,以科学 的方法加以证实。 第五, 某项产品、 过程或服务, 经规定的程序证实其符合了特定的标准或其他技术规范, 则第三方认证机构将出具书面证明,如认证证书和/或认证标志。 2 .2 . 合格评定合格评定发展概况发展概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类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所需要的评价活动,除了认证之外,还有 检测、检查、注册、检验、鉴定、认可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活动,涉及的法律法规、标准、技 术规范,乃至国际标准、导则、条约、

11、协议等,如何用一个简单的概念和词汇来概括,又能 科学地反映各类评价活动的内容则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 际电工委员会 (IEC) 经过多年讨论, 于 1985 年决定采用 “合格评定” 一词, 即英文 “conformity assessment”来描述了这一事物。同时将原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认证委员会更名为“合格评定 委员会” ,至此在全世界范围内统一了这一名词。 最初的合格评定活动就是以认证活动为主,而认证作为市场中履行合同要求和/或公正 评价商品或服务符合标准的手段, 已广泛存在于商品和服务的形成和流通、 使用的各个环节。 认证也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作为一种对商品

12、和服务的外部质量保证逐步发展起来的。 1903 年,英国首先以英国国家标准为依据,对英国铁轨进行认证并授予风筝标志,开创了国家认 证制度的先河。 认证活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二战之前,一些工业化国家建立起以本国法规、标准为基础的国家认证制度,只对本 国市场上流通的本国产品实施认证制度。 二战后至 20 世纪 70 年代, 开始了本国认证制度对外开放, 国与国之间认证制度的双 边、多边互认,进而发展到以区域标准或法规为依据的区域认证制度,如欧共体的电工产品 认证制度。 20 世纪 80 年代至 20 世纪 90 年代初, 国际组织开始实施以国际标准和规则为依据的 国

13、际认证制度(如电工产品安全认证制度) 。与此同时,为更加方便贸易,减少重复评审, 英国率先制定了评价供方质量管理体系的英国国家标准(BS5750 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在总结英国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认证经验的基础上,于 1987 年发布了质量 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 ,即 IS09000 标准,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的 开展。 20 世纪 90 年代后,多数国家为规范其本国认证机构的行为,分别建立了国家认可制 度,以便对认证机构和认证从业人员的行为加以约束。为更加有效地推动贸易发展,减少贸 易中的技术壁垒, 开始启动在承认认可结果的基础上, 进而承认认证证书的认可

14、制度的国际 或区域互认制度,如国际认可论坛(IAF) 、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APLAC) 。 由于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逐步形成,各国及国际有关经济、 贸易和交付责任等法律法规制度的不断完善, 除第三方认证以外的多种评价方式的结果也越 来越多地被贸易双方接受,如企业自我声明等。所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认证的基 础上, 将这些按照相关标准或准则所实施的评价活动均称为合格评定。 并针对各类活动制定 相应的准则,以便更好地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服务。 3 .3 . 我我国合格评定制度国合格评定制度 我国以认证活动为代表的合格评定工作的发展,经历了起步、发展扩大、建立国家认可

15、 制度和实现国际互认四个阶段。 (1)起步阶段 1981 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产品质量认证机构中国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委员会 (QCCECC) , 1983 年该机构成为 IEC 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体系 (IECQ) 管理委员会 (CMC) 成员,1985 年 5 月成为 IECQ 全权成员。继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制度建立后,我国于 1984 年又成立了中国电工产品认证委员会(CCEE) ,1985 年,成为 IEC 电工产品检测与认证组 织(IECEE)的成员,1990 年,我国的 9 个电工领域的实验室成为 IECEE 承认的 CB实验 室。 (2)发展阶段 随着我国标准化和质量认证工作的发展

16、,将其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成为必然。1988 年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 1993 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对我国的 认证制度的建立有了原则规定。1991 年 5 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 证管理条例 ,全面规定了认证的宗旨、性质、组织管理、条件和程序、检验机构和检验人 员、 罚则等明确质量认证制度为国家的基本质量监督制度, 也为我国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提供了法律依据。 (3)建立国家认可制度 1994 年,我国成立了中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R) 、中国产 品质量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P) 、中国认证人员国家注册委员会(CRBA) 、 中 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L) ,依据产品质量法建立并全面启动了我国的国家认可制 度。 (4)实现国际互认 1997 年,CNACR 率先通过国际认可论坛(IAF)和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