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丹参滴丸联用葛根素治疗32例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5745779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方丹参滴丸联用葛根素治疗32例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复方丹参滴丸联用葛根素治疗32例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复方丹参滴丸联用葛根素治疗32例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复方丹参滴丸联用葛根素治疗32例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方丹参滴丸联用葛根素治疗32例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方丹参滴丸联用葛根素治疗 32 例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http:/ 2009 年 1 月 5 日 中国实用医药2009 年第 1 期-摘要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与葛根素联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对 64 例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32 例进行比较。治疗组 32 例用复方丹参 滴丸加葛根素治疗; 对照组 32 例用消心痛加美托洛尔治疗。分别观察用药前后临床症状、 心电图的变化及心绞痛发作频率。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临床症状改善及心电 图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治疗组用复方丹参滴丸(天津市天士力集团制药有限公司,批号:

2、 20060403) ,10 粒/次,3 次/d, 疗程为 4 周。同时用葛根素注射液(山东瑞阳制药有限公司) 400 mg 加入 5%葡萄糖 250 ml 中静脉滴注,1 次/d,14 d 为 1 个疗程,连续用 2 个疗程。 对照组用消心痛 20 mg 加入 0.9 %生理盐水或 5%葡萄注射液 250 ml 中静脉滴注,1 次/d , 14 d 为 1 个疗程,同时口服美托洛尔 25 mg ,2 次/d, 疗程为 4 周。1.3 观察指标用药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血脂及用药后不良反应。1.4 疗效判定标准心绞痛、心电图改善标准参照 1979 年上海心血管会议制定的冠心 病心绞痛诊断与疗效

3、评定标准进行评定 2。(1)心绞痛疗效判定标准:临床显效:心 绞痛基本消失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 90%以上,基本不用硝酸甘油;临床有效:心绞痛 发作次数减少 60%90%,硝酸甘油用量减少 1/2 以上;临床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2)心 电图疗效判断标准:心电图 ST 段、T 波倒置基本恢复为显效; 心电图 ST 段回升 0.05 mV 以上,倒置 T 波变浅达 50%以上或由平坦变直立为有效; 未达到改善标准者为无效3。1.5 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均用用 SASSystem 软件分析,数据以均值标准差 x s 表示,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2 检验。2.治疗结果2.1 临床疗效及

4、心电图改善情况见表 1。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了肝、肾功能;血、尿常规 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讨论复方丹参滴丸是由丹参、三七、冰片等活血化瘀药物组成,其中丹参中含有脂溶性的 丹参醌及水溶性丹参素,具有扩张冠脉血管和抗氧化及钙拮抗作用4。三七中的有效成分 三七皂甙具有活血化瘀、疏通微循环、抗凝、抗血栓作用;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内 源性纤溶系统活性,降低血液粘度,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减轻血管平滑肌增殖和迁移,减 少氧自由基对心肌的损伤。,冰片能显著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 ,并能减慢心率,减少 心肌耗氧量,从而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5。

5、三药组成复方丹参滴丸协同降低心肌耗氧 量,长期应用可逆转心室肥厚, 清除自由基,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保护心肌细胞 5。葛根素除协同复方丹参滴丸上述作用外,还具有降血脂及拮抗肾上腺素对心肌 1 受 体的兴奋作用,减慢心率和延长心肌复极化过程6,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迅速缓解心绞痛 6。本文结果表明复方丹参滴丸与葛根素联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而安全,值得在 临床中推广。参考文献1 陈在嘉,高润霖.冠心病.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常见心脑血管疾病诊治指南.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59-60.3孙红,范波胜.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2(7)132-133.4 杨礼春,田翠娇,张春华. 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6,13 (4 ) :320-321.5张秀芹,侯金玲,朱燕,等.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对犬实验性心肌缺血的影响.中国新药 杂志,2007,10(4): 27.6马伟民,李军,冯芳梅.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5,28(7):19.(蒋 铁 伍三妹 郭卫峰)本篇文章来自百拇医药网 原文链接: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