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英语的课堂导入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744780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趣味英语的课堂导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趣味英语的课堂导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趣味英语的课堂导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趣味英语的课堂导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趣味英语的课堂导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趣味英语的课堂导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英语课堂趣味教学之导入法对于一堂好的英语课,巧妙地课程导入占着很大一部分因素。巧妙地导入可以在课程 一开始就仅仅掌握了课堂凝聚力,这样才可以积蓄课堂因素的力量发挥其迸发力。一堂课 若要攀登到其极致,巧妙地课堂导入必定是其决定性因素之一。巧妙地导入会让教师与学 生这两大主要因素开心并且轻松的顺利完成一节课。因此对于趣味英语课堂的导入法做了 以下总结和归纳。3.1 趣味导入法趣味导入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能提高学习效率。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导入得好,就像嘹亮的军歌催人奋进,就像文艺晚会的开唱戏一样吸引观众,就像一本书的前言一样引人入胜,就像交响乐的序曲一样动人心弦

2、。它能够使学生高兴地进入学习的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能够使学生感知到学习是一种愉悦。因此,上好一堂课的前几分钟即掌握英语课的导入艺术尤为重要。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创意要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要根据学生求新求变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因此我们最好采用趣味导入法,以期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像平时我们哄小孩吃饭一样,不是说“你不吃我就揍你”,而是说“瞧,今天的饭菜多香啊,你闻到了没有?谁来晚了可就没有了”。这样,往往小孩子的胃口大开,从而吃得好,长得壮。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像打开幕布一样,展现给学生一幅幅生动的场景;要像投石激水一样,

3、在学生脑海里激起情趣闪动的浪花;要像磁石吸铁一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牢牢吸引住。这样学生就会怀着兴奋和愉快的心情,期待着老师给他们知识,给他们快乐,这个时候他们的心灵是敞开的,他们的思维是开放的,他们的情绪是活跃的,这样,教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我们可从七个方面注重趣味导入。3.1.1 “聊天”导入法教师一走进教室,放下教案,对学生说:打开书翻到多少页,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多少课。这是很平常的导入法。这种导入法单调呆板,不能引人入胜,教师不妨不从正题入手,一步一步诱导学生往教师所设计的方向走。例如:“Mickey Mouse and Donald”这一课,我们不妨从闲聊教室里米老鼠和

4、唐老鸭的图片开始,同学们的衣帽上、文具上、书包上肯定有各种各样的米老鼠和唐老鸭的图片,我们信手拈来,使学生们感到与他们生活贴近,从而引导他们了解更多。因此最后可以说“More interesting things are in the text. Do you want to find them?”(更多有趣的东西在课文里,你们难道不想看看吗?)又如教“School life in the UK”(英国的学校生活)这个单元,我们可以先从谈论学生的生活开始,问他们对学校生活是否满意,在学校最感兴趣的时候,再过渡到“英国的学校生活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呢?”再比如教“Healthy eating”(健康

5、饮食)这个单元,我们不妨从闲聊学生的饮食开始,然而不知不觉中过渡到正题,这样就让学生变成“乐知之者”,这样教学的效果就会“得来全不费功夫”。这样的过渡不露痕迹,转换浑然天成,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在和他们聊天,这样“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老师所教的知识就如“春夜喜雨”, “细无声”地滋润着学生。用巧设悬念的方法导入新课时,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含蓄而耐人寻味的。这样的语言会使学生感到新奇,容易引起联想,活跃他们的思维,调动起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正如霍姆林斯基所说:“学习愿望的源泉就在于儿童脑力劳动的特点本身,在于思维的感情色彩,在于智力感受”1。3.1.2 应景导入法各种各样的节日,每天发生的国内外大事,

6、总有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东西,教师走进教室,从询问学生“Whats the date today?”(今天是什么日子?)开始,然后自然过渡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东西,再过渡到正题。比如教“Canada”(加拿大)一文,我们不妨先谈谈加拿大的“SAS”问题、疯牛病问题和大停电问题,然后教师说, “Whats Canada like? Lets turn to the text.”(加拿大是个什么样的国家,让我们去看课文)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又增加了英语教学的实用性,使英语教学贴近于生活,贴近于实际,从而能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又如,电影院正放映电影哈利波特

7、(Harry Potter)。我们可以问学生:Did you go to see a film last night? What film did you see? What is it about?然后过渡到课文Harry Potter 。3.1.3 情景导入法积极创设情景,使枯燥的句子变成生动的语言,不但能使学生感知语言在情景中使用的连贯性,而且学生亲临其境,久而久之,上课对他们来说就象聊天一样。创设情景不应该机械,而应该信手拈来。比如教“Newspapers(报纸) ”这一课,教师进入教室,跟学生就象闲聊一样,问他们“Do you like to read magazines? Do y

8、ou like to read newspapers?”然后叫一组学生到讲台前对话:Do you like to read newspapers? Why? Do you know how newspapers are produced? 促使学生创设这个小情景,然后过渡到“How a newspaper is produced?”这一课题。再比如,如果是雨天,教室里肯定有很多伞,这个时候教师如果由此教“伞”(umbrella)这个单词,并且由“刮风下雨”过渡到“Hurricane”这一课,这样学生肯定会感到兴趣盎然。还比如教动词时态,如进行时,教师可叫学生做一些动作,同时问其他学生他们在干什

9、么,然后再问他们刚才在干什么,这样不知不觉就教了进行时态、过去时态和现在完成时态。用创设情境、引入材料、启发谈话等导入新课时,教师的语言应富有感染力。无论是用富有激情的诗歌,还是叙述事实、情节过程,或介绍地点、环境特征等,教师语言的感情色彩都应该是十分鲜明的。语言既要清晰流畅、条理清楚,又要娓娓动听、形象感人,使每一句话都充满着感情和力量。这样的教学语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其产生共鸣,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3.1.4 唱歌导入法唱歌能活跃气氛,唱歌能振奋精神,唱歌能引起情感共振,从而引起认知共振,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加强记忆。唱歌应唱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歌,以便能起到导入作用。比如教定语从句,课前我们可

10、让学生唱这首歌:“Its a long way to Tipperary, Its a long way to go. Its a long way to Tipperary, to the sweetest girl I know.”然后教师或一个学生将“Its a long way to Tipperary ,to the sweetest girl I know.”这一句写在黑板上,从而过渡到定语从句 (I know是一个定语从句) 。这样,枯燥无味的语法就会变得趣味无穷了。还有教名词性从句,我们可从“What will be will be”这首歌开始导入。尤其是在初中阶段,有很多适合

11、于导入又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歌曲,好好发掘,好好整理,它们会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教学资源。3.1.5 体态语导入法体态语直观生动,形象有趣,在教学中,教师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起到“味精”的作用。例如:教师走进教室,不开口说话,而是打手势叫学生起立、坐下、开书等,这样,学生一定感到很茫然,由此,他们的注意力也就全集中到教师身上,从而他们能全身贯注地听老师讲课,这时便是教师导入“Body language(体态语言) ”这一课的最佳时机。3.1.6 表扬导入法人人都需要激励,激励能使人振奋,激励能使人认知自己的潜力,激励能最大程度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学习变成一种快乐的事情

12、。一次测验或一次听写后,总有成绩好或进步大的同学,教师一开场就表扬,能够使他们精神振奋,就是没有受到表扬的同学也会有跃跃欲试以图下次能够受到表扬的心理,使榜样给了他们无尽的力量。表扬了一个同学之后,教师可说:这个同学确实有进步,不信你听他读读昨天晚上预习新课的第一段,这样就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3.1.7 图片、电影、实物导入法如教“Walt Disney”这一课 ,先让学生看“Mickey Mouse and Donald”的图片,或者指出学生的衣服上、文具上有关的图片,再过渡,这样,亲眼所见比亲耳所闻更具体、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比如教“Coins”这一课,教师找出一些钱币让学生看,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再过渡到课文。教“Charles Chaplin, Abraham Lincoln”等课时,先让学生看一下有关电影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然后说:我们先看看课文,等我们完成这一课之后,我们再看一部完整的电影。这样学生一直处在一种高兴的期待之中,就像钓鱼的人老是处在一种期待之中一样,从而达到快乐学习的境界,这样学习的效率肯定会大大提高,因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009.1.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