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教案(岳麓版必修3)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35700396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教案(岳麓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历史】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教案(岳麓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历史】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教案(岳麓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历史】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教案(岳麓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历史】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教案(岳麓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教案(岳麓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教案(岳麓版必修3)(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20 页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教案教案枣庄三中高二历史组枣庄三中高二历史组 李娟李娟 一一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从内容上来看,属于现代世界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选材上看,更具代表性,集中 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到开放以来,重大最新成果,贴近生活,便于理解和接受。 二二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 重大作用。 三三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理解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技成就新中国成立以 来重大科学技 术成就。四方面科技 成就的背景、 影响取得科技 成就的原 因科技取得成就 的原因科学技术是

2、 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 的影响综合国力得 到了提高、人 民生活得到了 改善科学技术的 反作用是巨 大的,因此 要坚持科教 兴国。学生资料收集, 归纳总结、整 合知识。 问题探究、比 较分析、材料 研究。 归纳科技成就 讲解过程中的 影响,得出结 论。建国近六十年来,在 中共领导下我国科技取得 了累累硕果,尤其是一些 科技研究成果已经跻身世 界前列。激发学生的爱国 情感和热爱社会主义的情 感。通过对科学技术是第 一生产力的认识,增强学 生“科教兴国”的意识。通过对科学家刻苦钻 研、奋发图强的先进事迹 的介绍,启发学生树立正 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四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1 课时 五五 重点难点:

3、重点难点: 重点:重点:建国后科技成就、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 难点:难点: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 六六 教学手段:教学手段: 1、采用设置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由浅入深,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 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完 整的知识体系。 2、采用比较法,通过比较建国前后我国科技方面的变化,揭示新中国取得巨大建设成 就的原因。 3、师生共同准备课前材料,让学生从准备的过程中,体会新中国以来的伟大成就,增 强学生的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4、采用互问法小结、巩固本课内容。 七七 教学资源:教学资源: 岳麓版实验教科书必修() 文化发展历

4、程课本。学生课下提前准备好的材料(分成四组同学,分别从原子能技术、生命科学技术、航 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四个方面查找建国后的成就资料,由一人汇总演示、一人总结第 2 页 共 20 页发言。 ) 八八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复习前两节内容出示图片和材料。请同学们根据图片回忆上节课的内 容。电子计算机:美国第一台计算机;生物技术、遗传工程:克隆羊多利;空 间技术、航天技术;苏联的东方一号、阿波罗 11 号载人上天;原子能:美国第 一颗原子弹在日本爆炸成功。以上我们从四个方面回顾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后世界上主要的科技成就, 这节课我们把目光转向同时期的中国。在课下,我们四个小组的同学已经

5、从电 子计算机、生物技术、航天技术、原子能等四个方面查找到很多有关科技成就 的资料,下面我们就一起分享这些成果。讲授新课一、科技成就一、科技成就设计思路:设计思路:请同学们用多媒体展示自己课下的准备,从原子能、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四方面说明建国后的科技成就的相关知识。每一部分都用图片和材料说明三个内容:成就、背景、影响或作用。通过让学生课下准备的方式,促进学生得到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真正实现让学生自主学习。采用讨论法、问答法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创设情景,从而得到价值体验。 第 3 页 共 20 页(一)原子能方面(一)原子能方面 请第一小组同学们出示有关原子能的资料。一名同学讲解。

6、生:生:首先看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的景象。图片讲解:1966 年 10 月 27 日,北京时间 9:00 正,随着指挥员一声“发射”口令, 顷刻间核导弹腾空而起,按预定程序准确飞向靶区。9:09 分 14 秒,核弹头在靶心 上空距地面 569 米的高度爆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毛泽东接到报告高兴地说;“谁说我们中国人搞不成导弹核武器,现在不是搞出 来了吗!”10 月 27 日的这一声巨响,表明中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准中程导弹核武器,也取 得了核弹头研制定型的完整经验,对加快战略导弹核武器的研制速度,增强国防实 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看到的这两位老者是我国的两弹元

7、勋邓稼先和钱学森。还有很多科学家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一起阅读下面的这 几则材料。 (课件展示) 材料一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 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邓稼先 我在美国待了 20 年,20 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 的一切都在作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钱学森材料二 在建国初期我国比较落后的情况下,中国用最少的研究经费、最短的时间 创造了奇迹。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那些创造了如此辉煌成就的功臣们却一直默默无 闻:王淦昌,当时参与研制核武器的科学家中年龄最大的一位,此前,他因发现反 西格玛负超子而轰动世界,到研究所

8、报到后,由于保密需要,化名“王京” ,而王淦第 4 页 共 20 页昌这个名字从此消失 17 年之久;在“两弹一星”科研刚刚起步时,苏联撤走了专家, 是邓稼先带着一批从全国各地调来的大学毕业生,在京城北郊的灰楼里,用 4 台手 摇计算机运算,开始了艰辛的攻关;还有钱学森、周光召、朱光亚、钱三强、赵九 章、姚桐斌、郭永怀、钱骥、于敏、王大珩、王希季、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 陈芳允、杨嘉妮、屠守锷、黄纬禄、彭桓武、程开甲、陈能宽等。1999 年,党和政 府隆重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当时,他们中已有 7 位 科学家去世了。生总结:生总结:我们找的材料主要就是从原子能成就和这

9、时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两方面入手。老一辈科学家那种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探究探究 结合我们了解的历史知识,分析研究原子能的原因。结合我们了解的历史知识,分析研究原子能的原因。师:师:一组同学准备得非常充分。请大家阅读课本提供的材料,思考:二战即将 结束时,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了两颗原子弹,给当地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 难,为什么建国初期我国还要研究原子能? 生答(略) 师:师:新中国建立之初,美国、苏联都对我国进行核威慑,为了打破核威胁我国 决定发展原子能科学。这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提高的反映。 师:原子核的结构发生变化时能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称为原子核能

10、,简称核能,俗 称原子能。它给人类提供了土种新的能源。思考:原子能技术除了在国防方面起了 重大作用,还在什么方面影响着我们现在的生活? 生:生:我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于 1991 年 12 月开始运行发电。另外 还有大亚湾核电站。给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动力能源。 (二)生物技术方面(二)生物技术方面 第二组同学出示自己的材料。生:生:这位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他旁边是他的研究成果给农民们 带来的丰收的喜悦。我国拥有世界 7%的耕地,却有占世界 20%以上的人口。在 新中国成立后,吃饭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大事。下面我们一起看几则材料: (课件展示)材料一 “地,究竟能有多高产?”

11、 袁隆平曾做过一个非常浪漫的梦: 水稻长得像人一样高,人们在丰收的稻穗下乘凉1965 年 10 月,当袁隆平 写出杂交水稻的第一篇论文的时候,由于论文和当时的经典学说相背离,学术 界并不认同,有人甚至嘲讽他异想天开。但袁隆平并没有放弃,经过多年的努 力,他推翻了当时国际上关于水稻没有杂交优势的普遍观念,推出了一代又一 代的杂交水稻,被誉为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第五大发明。 材料二 世界粮食奖基金会称他为“世界水稻研究领域最重要的专家之一” ,“在世界上率先培育成功并广泛种植的杂交水稻在中国引发了一场水稻生产 革命,使水稻产量在一个世纪中增加了 2 倍”。杂交水稻这一育种途径由此从第 5 页 共

12、20 页亚洲、非洲到美洲广泛传播。 2004 年,以色列沃夫奖、泰国金镰刀奖、世界 粮食奖、先后授予了中国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沃夫奖被称为以色列的 诺贝尔奖,而世界粮食奖更是农业领域国际上的最高荣誉。 材料二 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靠邓小平的 责任制,二是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约有一半是采 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 6000 多万人。2004 年, 袁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目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了 大面积亩产超过 800 公斤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活 7500 万人。 生:生:我们根据已知的

13、材料(课本资料和我组提供的材料)设计了几个问题: 探究探究11、发明杂交水稻的背景是什么?、发明杂交水稻的背景是什么?2 2、我们的、我们的“东方魔稻东方魔稻”对中国和世界对中国和世界 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思考讨论) 生总结:生总结:发明杂交水稻的背景是中国人多地少。我国的杂交水稻“完全能 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师:师:第二组同学能够根据材料自己设计问题,很有创意。大家思考:在面 对外国人对中国将达到 16 亿人口会不会给世界带来粮食危机进行质疑的时候, 袁隆平这种精神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何种关系认识?人定胜天。 (三)计算机技术、信

14、息技术(三)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同学们都很感兴趣的话题,也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 请三组同学上台为大家演示他们的“调查”结果。生:生:第一幅图展示的是我国在 1983 年研制成功的银河系巨型计算机。第二 幅图是我国的巨型计算机之父金怡濂。下面我们看两则材料:(课件展示)材料一 我国从 1956 年开始电子计算机科研和教学工作。 1983 年 12 月研制成功每秒运行 1 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 1992 年 11 月研制成功每秒运行 10 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 1997 年研制成功每秒运行 130 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第 6 页 共 20 页1999 年研制成

15、功神威巨型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向微型化和巨型化、多媒体化 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材料二 金怡濂院士是我国巨型计算机之父。在计算机研究领域,人们通常把 当时性能最高、运算速度最快的一类计算机称为巨型计算机。到了 20 世 纪 9O 年代,我国自己开发成功的巨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达每秒 10 亿次。 但是,当时美国和日本的巨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已达到每秒上千亿次。 为了缩小这一差距,我国决定研制“神威”巨型计算机。金怡濂经过认 真研究后说:“我们应当有能力造一台千亿次巨型机!而且必须有一个 大的跨越,否则我们会被世界越甩越远。”金怡濂语出惊人,掷地有声。 他被任命为“神威”计算机的总设计师。1999 年

16、 9 月,由国家并行计算 机工程研究中心牵头研制的“神威”巨型计算机系统研制成功,并投入 商业运行。运算速度达每秒 3840 亿次。 生总结:生总结:从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并且有 一批我们自己的专家。而计算机技术也成为我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高科技。 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给我们的生活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网上通话、网上购 物等等,但是也出现了沉迷于网络不可自拔的“网虫”。相信今后我们的生活 与计算机、互联网会更加紧密,因此我们应当遵守上网公约,实现“绿色”信 息化。 师:师:三组同学查找的资料也很详尽,并且给大家不少启示。随着第三次科 技革命的深入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越来越多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并且在一定 程度上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改变。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带动工业化 的发展,给国家带来更多的发展契机。 (四)(四) 空间技术、航天技术空间技术、航天技术请第二组的同学给我们展示他们的搜集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