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职业大学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691429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平职业大学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四平职业大学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四平职业大学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四平职业大学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四平职业大学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平职业大学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平职业大学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四平职业大学四平职业大学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为主动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以及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引起的行业企业对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不断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提高高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 号)文件精神指导,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四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点,结合学校和专业特色,立足四平市区域经济产业发展重点,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特制定四平职业大学“

2、产业支撑型”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基础一、专业建设基础(一)区域经济及行业背景四平市是东北老工业城市,有着坚实的产业基础,在农业收获机械、液压件、客车、机床附件等领域曾有过全国龙头企业,在东北老工业区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区这一产业政策的引导下,我市实施“工业立市、投资拉动”战略,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十一五”期间,我市重点扶持发展的机械加工制造业、能源产业、冶金、化工、新型建材产业、医药产业、食品产业、轻纺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十大产业目前都已经初具规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其中机械加工制造业中的换热器行业发展迅速,目前已有近百家换热器制造企业,其年产量已经占亚

3、洲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四平鼓风机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风机行业的骨干企业,在其带领下和辐射下,我市已有 70 多家风机企业,成为辐射全国的风机产品制造基地;四平东风收获机械有限公司曾是亚洲最大的农业收获机械生产厂家,改制后发展迅速;其它如汽车零部件、汽车改装、液压件行业也都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这些行业、企业每年都急需大量的机械设计与制造方向人才,我校培养的人才供不应求。几年来,我们积极响应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号召,根据本地区产业布局调整和社会需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围绕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努力推行工学结合,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围绕学生

4、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提高,多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开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二)人才需求在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政策引导下,我市以换热器、高效风机、汽车零部件、农业机械、液压件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蓬勃发展。这些企业普遍存在人才队伍薄弱、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迫切需求各层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从几年来工业企业用人需求调查看,本地区每年需要机械设计与制造方向专业人才约 5000 人左右,具体岗位为高素质产品设计人员、工艺人员、设备保养和维护人员、数控编程与操作人员、车间现场管理人员、产品销售员和机械加工高级技术工人。同时,吉林3

5、省及东北地区乃至全国也都普遍缺乏高素质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三)专业建设基础1.专业教学团队:本专业教学团队现有教师 26 人(校内专任教师 16 人,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及外聘教师 10 人) ,校内专职教师中教授 1 人、副教授 5 人、高级工程师 3 人,高级职称占 56.25%;中级及以下职称 7 人,占 43.75%;4 人有工学硕士学位,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 12 人,3 名高级工程师都是来自企业并有丰富的一线工作经历。2.实习实训基地:本专业校内现有数控技术培训中心、金工实习厂、焊接技能实训基地各一处;有机械零件陈列室、机械零件与测绘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P

6、LC 等专业基础实训室 6 个;液压传动实训室、机械拆装实训室、机床拆装实训室、CAD/CAM 实训室、生产模块化教学系统等专业实训室 6 个。实习实训场地建筑面积4000 多平方米。其中金工实习厂是 2004 年采用招商引资方式把四平市隆百洲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的机械加工厂引到校内,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生产管理人员,双方共同组建了四平职业大学金工实习工厂,拥有各种金属加工机床、焊接设备 20 余台,专业生产RCB 系列人字齿轮泵、SWL 系列双筒过滤器、稀油站等产品。这种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被我们总结为建设成果地方高职4高专人才培养模式和基地建设的探讨与实践,获得了 2

7、0012004年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数控技术培训中心一期工程已经完工,现有数控车床 6 台、数控铣床 2 台、加工中心 1 台、数控线切割 1 台、CAD/CAM 机房有计算机 45 台;二期工程计划 2012 年启动。焊接技能实训基地现有逆变 IGBT 全功能直流脉冲氩弧焊机、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等各类焊接设备 42 台,四平市电焊工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基地设在本基地。在努力加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我们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先后与四平市睿能北方换热设备有限公司、四平东风收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四平市高斯达纳米材料设备有限公司等 8 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职

8、业技能训练、顶岗实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效地推进了实习、实训、顶岗实习工作的开展。3.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本专业毕业生遍布本地区各大中小企业,据调查,我市换热器企业中的生产、技术、管理人员有 40%左右是我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风机、液压件、农业收获机械、汽车零部件等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人员有 20%左右是我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这些人已经是企业技术、生产、管理骨干,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由于人才培养水平高、社会声誉好,每年都有大量的企业来我校招聘该专业学生。2010 年、2011 年毕业生就业率达 95%,5就业专业对口率达 92%以上。目前,从我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

9、的学生不但已经成为我市各大中小企业技术、生产、管理岗位的骨干力量,而且辐射长春、吉林、大连、沈阳、北京,甚至广州、深圳也有一大批我专业毕业的学生,他们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获得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在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同时,我们还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2005 年以来,本专业学生先后获得吉林省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二等奖一次;大学生“挑战杯” 吉林赛区三等奖四次、优秀组织奖一次;2010 年获得吉林省首届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一等奖,获得吉林省首届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优秀奖。为发挥地方高等专业院校服务区域经济、促进地方科技进步的职能,我们

10、充分利用学校人才、技术密集优势,面向企业积极开展技术服务,先后协助四平市科利佳钢铁有限公司完成了 CA6140 普通车床的数控改造;协助合作办学企业改进了 RCB 人字齿轮泵、双筒过滤器、多功能脱粒机等 10 余种产品;每年面向企业的各级各类技术培训人数达 900 人以上。专业教师积极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申报科研课题、申请发明专利。参与了“材料表面纳米化工程开发”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引导项目课题并已经通过鉴定;会同合作企业申报 “氩离子钝化金属纳米粒子技术与设备研究” 、 “中药6超微粉技术、工艺与设备的研制” 、 “语音提示心肺复苏机”等吉林省科技厅科研立项课题;

11、现有教师与企业合作的国家发明专利 4 项、实用新型专利 4 项;累计发表省级以上教科研论文 50 余篇。(四)专业优势与特色1.自 1986 年起,紧紧围绕区域经济重点发展产业、支柱产业人才需求开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水平高,适用性强,社会声誉好。2.经过 25 年的建设,教学基础条件完善。3.教师团队教学经验丰富、队伍结构合理、社会服务能力强。4.采用招商引资方式引厂入校,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型实习实训基地。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区域经济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对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我们积极按照国家高

12、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文件精神推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切实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我们深入行业、企业一线,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充分发挥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对机械制造类进行系统、科学的工作岗位分析,与用人单位共同寻求人才培养规格的准确定位,力争做到人才培养规格满足市场需求,为社会生产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技术应用型人才。71、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先进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适应从事金属切削加工技术、机械设备管理、机械产品检验及开发等工作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

13、德和敬业精神,较强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技术应用型人才。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和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我们总结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主要五大工作岗位(群)是:从事与机械设计、制造相关的技术工作和技术辅助工作;从事普通机械加工、数控加工编程和数控机床的操作;从事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与管理;从事机械制造企业的车间的现场管理;从事机电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2.实施措施根据本地区机械制造企业的用人需求总结归纳出典型工作岗位,结合典型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创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培养和锻炼主要依托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一体化教室

14、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专业理论学习以校内学习、实践为主,校外实习、实践为辅。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设计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按照职业标准制订课程标准,按“教学做”一体化方式组织教学,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能力培养。邀请我市农机、换热器、风机、汽车零部件、液压件行业和企业的技术专家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人才需求调研与分析,8结合专业特点和行业企业的岗位要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典型职业岗位,围绕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核心能力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系统化课程体系。(二)课程建设与改革 为适应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培养需要,我们计划从以下几方面开展课程建设与改革工作:1、坚持基础课为专业

15、课教学服务,以行业要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按照符合职业岗位实际需要的原则,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改革。2、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根据行业企业用人岗位需求和本校实习、实训基地具体情况,努力开发适合本专业的特色教材。3、建设机械拆装、产品质量检验、模具设计等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室,积极推广理实一体化课程,融“教、学、做”为一体。4、把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引入相关课程,促进课程改革和专业提升。5、加强专业群的共享课程建设,将机械制造专业群中的相关专业所具有的共性知识和技能提炼出来,将机械工程图读识与绘制 、液压与气动 、 机械制造技术等课程作为专业群共享课程,

16、通过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建设多媒体资源库等手段加强课程建设。(三)依托政府、行业协会、大型企业,构建校企合作平台。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促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考核方式的改革。9三、专业建设内容三、专业建设内容(一)建设目标总体目标:努力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服务能力建设,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使人才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整合优质课程资源,构建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不断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形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结构,优化教师队伍;不断加强校内外生产型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技术进步。坚持服务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完善管理制度、管理体系,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教学管理、学生考评的新方法、新模式,促进专业建设协调发展,专业服务能力不断加强。(二)具体目标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本地区机械制造企业的典型工作岗位和职业能力要求,创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合作办学企业积极开展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强化职业能力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