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文化和姓氏家族史研究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618709 上传时间:2018-03-1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3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文化和姓氏家族史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区域文化和姓氏家族史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区域文化和姓氏家族史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区域文化和姓氏家族史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区域文化和姓氏家族史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文化和姓氏家族史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文化和姓氏家族史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卜区域文化和姓氏家族史研究吴仁安学中国区域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华夏辽阔的疆域之内就曾相继出现了齐鲁文化、巴蜀文化、吴文化、楚文化、越文化、秦文化、三晋文化等等各具鲜明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秦始皇统一中国,标志着中华? 文化共同体的基本形成。但是,各个区域文如化的传统却仍然绵延不绝。近几十年来,经济史的区域性研究成了一股重要的国际学术潮流。与此同时,区域文化的研究亦已经日、益为国内外文化史专家所注目, 引起了不少学者的研究兴味。我国文化瑰宝的“吴文化”?研究,日益为人们所注目,就是一例。区域文化的构成和发展,有赖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的演化。但是,由于自然地理有其特强 的稳定性,其演

2、化变迁相对缓慢所以,区域文化在它漫长 的历史行程中的发展推进,主要附丽于人文地理 的更变。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区域文化,首先必须了解那些长期生于斯、长于斯的该地域众多姓氏家族的人群活动、变迁的历史。否则,区域文化的研究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据史记记载上古时代的太昊伏羲氏就开始“正姓氏,别婚姻”,可见中国人有姓氏至少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据专家统计,历史上中国人用过 的姓氏超过八千个,至今常用的姓氏仍有四百多个。最初的姓和 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说文释姓为“人所生也”,姓字从女从生,因为在母系氏族社会里,人们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同一母系 后代不通婚,为了便于区别不同的婚姻集团,便产生了姓。故最初

3、的姓均为母权部族的名称,标志着不 同的血统关系。氏的本义是“支”、“歧”、“所以别子孙所出也”。从历史上考察,氏是在同姓越来越多,为了 区别同一个母权部族的各个分支及部落而产生的。在国家产生以后,姓氏开始代表一个人的地位和身份,只有贵族才有姓氏,平民和奴隶则与姓氏无缘。大约到了汉魏时,才人人皆有姓氏。又因为古代封国和官职可以世袭,而且那些失去了封国的贵族后裔可以继续保留原有的姓氏,于是姓氏就开始演变为家族的标记。在战国 以后,姓的使用越来越少,渐渐走上了姓氏合一的道路。中国姓氏的起源 和发展几乎就是一部灿烂多姿的华夏文化史,其间荟萃了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社会学等等丰富的知识。原始初期人们有

4、图腾崇拜的习俗,沿用至今的诸如龙、熊、鹿、骆、牛、马、羊、鱼等和动物名称有关的姓氏,就是数千年前“百兽率舞”的动物图腾社会留下的浓重痕迹,而沿用至今的诸如杨、柳、花、柏等等和植物名称有关的姓氏,则又 不禁使人想起了太古时代植物图腾崇拜的 历史。中国姓氏还有因先人居住地而传世的,例如,春秋时期齐国有公族大夫分别居住在城郭的四周,他们即分 别以东郭、西郭、南郭、北郭为姓。其他如西门、东门、南宫等也是这样得姓的 等等,等等,不 一而足。中国历代编史修志,人有传记,家有谱碟。据粗略统计,目前存于大陆的中国族谱约有一万二千多种。这些谱碟资料记录着各姓氏家族的繁衍迁徙,悲欢聚散,折射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之

5、光。在区域文化的研究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对该地域的各姓氏家族的族众活动、迁徙进行历史考察。这是因为如上所述,姓氏家族是区域文化的承衍载体。所以,我们如果要深入地研究某一区域文化,那末就必须结合考察该地域众多姓氏家族的历史。区域文化的形成,一般均与当地社会精英的倡导、有力姓氏家族的支持分不 开 的。例如,清代中叶以来形成的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的菊花会文化,就是由小榄镇的社会精英 倡导并得到了该镇大姓家族的鼎力支持而产生并绵延下来的。明清时期,随着沙田的大量开发,小榄镇的社会经济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当时有五十七个姓氏家族在小榄镇修建了祠堂,其中以何、李、麦三姓最有势力。在? !世纪! 年代,小榄镇一位

6、麦姓绅士在他的行年录中有这样的记述#“十八岁,乾隆四十七年壬寅? %! 要问题丫,由&于种种原 因,至今竟是舍姓琢家嫉史而别无其它文献可供研究&亦即只有借助家谱、 族谱和宗柯遗址等家族史料的研究才能解决该地区域文化中的一些疑难问 ,题七例如,位于江苏省中部沿海的大丰县,是岁个抗日、战争时期的新置县,它在历史上属卡两谁盐区。&由于沿海灶区生产和生活环境十&拭恶劣冷灶民的死亡率很高,而封建官府为。谁佳持生产和保持岁课,就不断地从附近州县栓刮刑徒和无业者签补为盐场灶 丁。长期以来涛大丰县的许多9居 民都自称其祖先来 自苏洲卜间门一带,但又往往说不出具体的事实。而所有的盐法志只记载灶民是 从附近 的泰

7、州公兴化等地签沐卜的,根本没有从苏州移徙大、丰铂记录。在有关大丰县 的正史、地方志等文献中,0亦均不见灶良从苏州移徙的史料。后来,从大丰县已经发现 的大量民间家谱、族谱、家乘等家族史料的考证、.研究中,才圆满地解决了大丰县许多居民祖先由苏州一带迁来的“苏迁之谜”。为什么有些家谱中 明确记载其祖先来自苏州,而官方关于灶民籍贯的册籍中却全无记载呢1通过家族史的 研究,发现其原因在于“苏迁”并非是一步到位的,而是经过了“移苏民 以实淮扬”和“从邻县签补灶丁”这两个过程。至 此,“苏迁之谜”也就真相大白了可见,家族史有时可 以解决一些连正史、地方志和专门志?例如“盐法志”#等官方文献都无法解决的疑难问

8、题&姓氏家族史对于区域文化的研究实在是至关重要。综上所述,可见区域文化与姓氏家姓史关系密切。区域文化在历史行程中的发展 准进,主要附丽于姓氏家族的繁衍迁徙、发展变化。前者是后者活动的舞台,后者则是前者的承衍载体。我们研究家族史,必须结合 当地区域文化的特点及其历史背景,否则就会事倍功半乃至迷失方向&我 们研究区域文化,则必须结合考察生息 于斯的众多姓氏家族的活动及其变迁史,否则这种研究就会变成无源 之水、无本之木。中国是一个幅员 辽阔、历史悠 久而且各个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极其不平衡的映映大国,只有认真地通盘规划、分工合作开展区域文化史的研究,才能为整个中国文化史的研究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我们如果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在区域文化中寻求若干具有共性和规律性的认识,那末也可以对中国文化史的整体研究起促进 以至某些指导作用。?文征明集卷二十七。,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