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果品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2016-2020)》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591600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果品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2016-2020)》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山东省果品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2016-2020)》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山东省果品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2016-2020)》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山东省果品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2016-2020)》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山东省果品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2016-2020)》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果品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2016-20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果品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2016-2020)》(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山东省果品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山东省果品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2016-20202016-2020)高东升 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果品创新团队山东省果树栽培历史悠久,种质资源极其丰富。改革开放 30多年来,我省果品产业发展迅猛,产量位居全国第 1 位,产业化水平领先地位稳固,社会作用外延创新方兴未艾。果业是兼备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产业。全省约有 1700 万农民从事果业生产及其相关产业,产值近 700 亿元,成为我省农民致富的重要来源和依靠;果品是我省最具竞争力的出口农产品资源之一,成为外向型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果业是生态领域、文化领域的重要支撑成分,具有重要生态景观休闲娱乐之功效;在林木覆盖

2、面积中果业占有约 34%的比例;果树产业化特征突出,集一二三产业为一体,是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我省果业对全国乃至世界果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和经验。我省果业虽然取得了突出成绩,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产业基础薄弱、科技创新支撑力度不足、产业化水平不高、产业化组织薄弱等问题突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背景下,特别是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我省的果树产业如何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围绕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加快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促进果树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乃是不容回避的问题。2根据山东省果品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

3、,在山东省果品创新团队五年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对全省果业的产业现状、发展态势、存在问题等的集中分析,结合历史经验教训及存在问题的综合分析,根据世情、国情和省情,提出了今后我省果业发展战略、方向和目标,以期加快果业产业化、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步伐,完成由果品生产大省到强省的历史性跨越,实现我省果品产业的振兴和可持续发展。一、山东省果品产业发展现状1、 、发发展展态势态势良好,良好,产产量效益全国第一量效益全国第一我省是全国果品主产区,多年来果品产量一直居全国首位。2014 年,全省水果面积 965 万亩,产量 1665 万吨;其中苹果 457万亩、930 万吨,梨 69 万亩、134 万吨,桃

4、162 万亩、267 万吨,葡萄 62 万亩、119 万吨。全省干果面积 774 万亩,产量 244 万吨;其中板栗 199 万亩、30 万吨,核桃 201 万亩、17 万吨,枣 212 万亩、80 万吨。目前,果业已成为我省竞争优势强、综合效益好的高效特色产业,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2010 年和 2011 年分别启动实施的现代农业发展资金苹果、核桃产业项目,有力带动了全省果品生产的发展。2014 年全省水果面积、产量分别比 2010 年增加 93.5 万亩、226.6 万吨,增长10.7%和 15.7%。其中苹果面积、产量分别增加 59.9 万亩、

5、130.9 万吨,增长 15.1%和 16.4%。全省干果面积、产量分别比 2010 年增3加 174.7 万亩、13.4 万吨,增长 29.1%和 5.8%。其中核桃面积、产量分别增加 119.2 万亩、11.3 万吨,增长 145.4%和 188.3%。2、布局、布局规规划合理,划合理,产业产业区域区域优势优势凸凸显显通过实施国家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和山东省果业振兴规划,全省水果生产不断向优势区域集中,基本形成了胶东半岛和沂蒙山区两大苹果优势区域、泰沂山区桃优势产业带、鲁北冬枣集中产区。两大苹果优势区的面积、产量分别占全省的 63%和 72%,鲜苹果出口量占全省的 95%以上;泰沂山区桃优势

6、产业带面积、产量分别占全省的 67%和 74%;鲁北冬枣集中产区产量占全省的 91%。干果形成了以鲁中南山区青石山地为主的核桃基地,面积、产量占全省的 87%以上;以鲁中南山区、胶东丘陵地区砂石山地和河滩地为主的板栗基地,面积、产量占全省的 95%以上;以德州、滨州、东营为主的鲁西北小枣和冬枣基地和以茌平、邹城、宁阳为主的圆铃大枣和长红枣基地,面积、产量占全省的 92%以上。3、品种不断、品种不断优优化化调调整,良种覆盖率全国最高整,良种覆盖率全国最高经过多年的发展,山东果业的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品种日益丰富。改革开放之初,规模栽培的仅有苹果、梨、葡萄、桃等有限的几个树种,而目前,苹果、梨、桃、

7、葡萄、杏、枣、山楂、石榴、甜樱桃、核桃、板栗等树种都呈现规模化发展、区域化布局的趋势。传统意义上的小杂果像樱桃、草莓、杏等都实现了规模化栽培,在生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栽培品种同样呈现多样化的趋势,4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我省通过综合运用杂交育种、实生选种、芽变选种等多种育种途径,先后选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果树新品种 180 余个,其中通过国家、省品种审(认)定 91 个。截至 2015 年,苹果的良种化比率达到 100%,桃 95%、梨 96%、葡萄 91%,整体树种的良种化比率达到 91%,位居全国第一。同时全省良繁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全省建有果树种质资源库 45 个,果树良种繁育场

8、1480 个,年生产各种果树苗木 3000 余万株。4、品牌建、品牌建设设成效明成效明显显,特色果品,特色果品规规模模发发展展山东省果树栽培历史悠久,果农科技意识强素质高,在品牌意识、质量意识、市场意识等方面一直引领全国的果品生产。果品质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大宗水果的优质果率、高档果率以及商品果率均居全国首位。品牌意识逐渐增强,许多品牌在国内外已经获得较大知名度,如烟台苹果、栖霞苹果、沾化冬枣、莱阳茌梨、青州蜜桃、肥城佛桃、烟台大樱桃、临朐大樱桃、青州柿干、沂源红提葡萄、大泽山葡萄、泰山板栗、泰安核桃等。与国际接轨的原产地认证也实现了突破,如“烟台苹果”、“山东鸭梨”、“鲁北冬枣”等均获得了原

9、产地认证。全省已认证无公害果品数量 1879 个,认定面积 141.9 万亩,无公害果品产量 116.2 万吨。认证绿色果品数量 411 个,认定面积 134.41 万亩,绿色果品产量 138.99 万吨。认证有机果品数量为 172 个,认定面积 19.83 万亩。认证地理标志产品果品数量 58 个,认定面积 304 万亩,产量 360.48 万吨。取得市5级以上政府部门认可的标准化示范园数量 888 个,面积 102.3 万亩,果品产量 106.83 万吨。全省果品已注册商标 564 个,其中省级以上知名商标 63 个,国内知名商标 16 个。山东省果品业坚持不断优化调整,坚持走“一乡一业、

10、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道路,特色果品得到了规模化发展。其中,设施果树产业是最大的亮点,已经成为山东省果品业的新增长点,也为山东省的现代化果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果树设施栽培除了使新鲜果品提前上市,反季节供应外,在防止灾变环境变化(如北方地区的花期冻害等)、扩大果树适栽范围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由于果树矮化密植栽培技术的推广,果品淡季供应的超高效益,使得果树设施生产迅速发展,已成为果树生产中的高效产业之一,山东省是全国最早开展设施果树研究并形成规模产业的省份。目前,山东省设施果树面积已达 60.5 万亩,年生产反季节新鲜果品 130万吨,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同时,设施果树的技术水平也全国领先,已形成

11、规模化生产,区域优势明显。5、 、产业链产业链条日条日趋趋完善,完善,产业产业化水平全国化水平全国领领先先山东果业的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现已形成了包括生产、贮藏、加工、销售及生产资料供应等涵盖产前、产中、产后诸多环节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并不断延伸。全省市级以上果品产加销龙头企业 300 多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 52 家,国家级龙头企业 5家。全省现有各类果品分级包装流水线 800 余条,年处理能力 4506多万吨;果品贮藏能力 480 万吨,其中气调贮藏 120 万吨。全省登记在册的各类果品专业批发市场 64 个,年流通量 500 多万吨。果品市场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全省果品综合交易市场 21

12、6 个,年交易额 141.7 亿元。伴随着果品产业的发展,一大批以果品生产、加工、贮藏、销售为主营业务的龙头企业也发展壮大起来。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类果品产加销企业达 1041 家,企业的发展壮大,紧密了生产与市场的对接,推动了果品产业的发展。果品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带动了相关生产资料及运输、餐饮、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6、促促进农进农民增收作用民增收作用显显著,出口著,出口创汇创汇能力增能力增强强山东果业支撑新农村建设作用不断增强,产业地位不断提升。作为一个集劳动力密集和技术密集于一身的优势产业,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日益凸现,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供就业岗位,发展农村经济、增

13、加农民收入,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调查,全省农民有 1700 万人直接或间接从事果业生产。全省有 27 个县的果树生产面积在 30 万亩以上,果品收入占农民年收入的比例达到 37以上。果品生产是主产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目前,我省水果亩均纯收益约 5100 元,苹果达到 8337 元,栖霞、沂源、蒙阴、沾化等重点县农民收入的 80%以上来源于果品产业。我省是果品出口大省,果品出口量和出口额均居全国首位。72014 年,全省果品及其制品出口额 20.4 亿美元,占全省农产品出口额的 13。其中鲜苹果出口 38.4 万吨,出口额

14、 5.1 亿美元,分别占全国的 47.2%和 52.7%。果树不仅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同时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对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发挥着重要作用。按照生态专家郎奎建教授生态效益计算方法,利用STATISTICA 统计软件分析,对我省果树总体生态效益进行估算:果园生态效益总计 118.70 亿元,其中,水土保持效益 66.15 亿元,吸收二氧化碳的效益 20.20 亿元,改善小气候的效益 13.87 亿元,抑制风沙效益 5.85 亿元,游憩资源效益 7.17 亿元,野生资源保护效益 9.06 亿元。二、山东

15、省果品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农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果树产业竞争剧烈,不仅表现为初级果实产品和单一环节的竞争,更表现为包括果树产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在内的整个产业体系的竞争。当前,世界果业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集约化栽培、机械化管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按照这一趋势的要求,我省果业还需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果、果业业生生产产基基础础条件落后,低效果园比重条件落后,低效果园比重较较大大我省大多数果园主要集中在山地丘陵地区,土层浅,土壤瘠薄,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原有的基础设施,也大多8年久失修或毁坏,由于缺少统一规划和建设资金,管道

16、输水、喷灌、滴灌等先进的节水灌溉设施不能充分利用,造成水资源短缺与利用率低下,遇到干旱年份常给我省果业带来了巨大损失。果品销售价格下降幅度较大,但农民对价格预期高,多采取急功近利的管理手段,以获取当前最大利益为目标,化肥农药使用过量,对树体管理的投入特别是土壤可持续生产的投入不足,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酸化,矿质营养失衡,树体衰弱,大小年明显,果品质量差,大量处于盛果期的果树提前进入更新衰老期。目前我省 90%以上果园仍采用传统栽培模式,果园郁闭现象严重,通风透光条件差,病虫害发生重,既制约了机械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果品质量和生产效益的提升;老龄低效果园面积逐年增多,以苹果为主的老龄果园占 25%以上,栖霞、沂源等苹果主产县的比例更高,有的超过 50%;亩产值 5000 元以下的成龄低效果园占 15%左右。以板栗、核桃和枣为主的干果低产低效园 200万亩以上,占其栽培面积的 30%左右。栽培模式转型、老果园改造升级、提质增效任务繁重。2、果品、果品产业产业生生产产装装备备差,机械化水平低差,机械化水平低果园防灾减灾能力弱,全省 90%以上的果园缺少防雹、防鸟、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