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当前机插稻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580943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当前机插稻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当前机插稻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当前机插稻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当前机插稻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当前机插稻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当前机插稻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当前机插稻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前机插稻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当前机插稻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在全国农技中心“南方稻麦地区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培训与现场观摩会”上的发言朱庆森农业部水稻生产机械化专家组成员扬州大学农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2008 年 6 月 1 日 扬州下载全文:当前机插稻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扬州大学朱庆森)08.06.doc一、当前机插稻栽培的主攻方向一、当前机插稻栽培的主攻方向在确定某一作物在一定范围内的栽培技术路线和措施时常用“产量构成分析法”,分析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对产量的影响力,明确在诸产量构成因素中是否存在一个(或两个)对产量的影响力很大、制约产量的瓶颈因素,从而采

2、取措施,集中攻之,以求提高产量。我们对大面积生产中的机插稻田进行“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分析工作分两个层面:(1)精确实测苏中地区不同产量水平的中粳机插稻田的产量及其构成,作产量与其构成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2)对江苏、上海和江西等 3 个省市典型地区,机插稻的预期产量及其构成与实际情况进行调研。(一)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性(一)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性用以上的资料,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取对数后作通径分析,计算出各品种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总决定程度,列于表 1。表表 1 1 淮稻淮稻 7 7 号等三品种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通径分析总决定程度号等三品种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通径分析总

3、决定程度产量构成因素淮稻 7 号武育粳 3 号镇 9424穗数1.08281.11500.8366每穗粒数0.17580.33790.2469千粒重0.17970.39040.1606结实率0.10500.12020.0247注:取对数后计算。我们还曾对江阴市的早熟晚粳武粳 15 作过同样的调查分析,结果与中粳完全相同。综上所述,在目前大面积机插稻生产中,常规单季粳稻品种,其产量构成因素中,穗数与产量的相关最密切,对产量的影响最大,穗数是制约机插稻产量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确保足穗是机插稻栽培的主攻目标(方向)。 (二)苏、沪、赣大面积机插稻的预期产量及其构成与实际情况的比较分(二)苏、沪、赣大

4、面积机插稻的预期产量及其构成与实际情况的比较分析析预期产量:某一个品种在一个地区大面积生产中通过努力可能达到的较高产量。预期产量构成:通过试验和调查得知的最易获得预期产量的产量构成因素的结构。一切的栽培措施都是为实现预期产量构成这个目标而进行的。2007 年对江苏、上海和江西等 3 省市典型地区,机插稻的水稻预期产量及其构成与实际情况进行了调研,其结果列于表 2 中。表表 2 2 预期产量及其构成预期产量及其构成地域季别类别代表品种产量(kg/667m2)穗数(万/667m2)粒数(粒/穗)结实率(%)千粒重(g)单季中粳多穗型武育粳号3600(500530)25(22)969028苏中 单季

5、中粳大穗型淮稻 9 号600(500530)18(16)1388628上海单季中熟晚粳秀水 128600(500530)20(17)1339025双季早籼金优 463450(350400)17(15)1367526赣中 双季晚籼先农 8 号450(350400)19(16)1307026注:赣中,扬州大学农学院霍中洋副教授提供资料对表的分析说明:(1)表中的“红字”为实际情况(2)比较实际的产量、穗数与预期的产量、穗数的差异,可以看出:实际产量较预期产量下降了 15%左右,实际穗数较预期穗数下降了 14%18% 。显然大面积生产中穗数不足是产量下降的主导因素,其它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不大。

6、综上所述:两熟制稻田单季粳稻穗数不足是提高产量的瓶颈,增穗是栽培主攻方向。这已是江苏、上海绝大多数稻作工作者的共识。二、穗数不足的主要原因二、穗数不足的主要原因大面积机插稻生产中,哪些栽培环节影响了机插稻的足穗呢?主要有四个方面:(一)(一) 机插秧缓苗期长,大田分蘖缺位多机插秧缓苗期长,大田分蘖缺位多表表 3 3 栽插秧龄与始蘖秧龄栽插秧龄与始蘖秧龄栽插秧龄始蘖秧龄手插秧nn+2机插秧n(n+3)(n+4)机插秧比手插秧多 12 个分蘖缺位,在超秧龄或大田条件不良的情况下,分蘖缺位更多,有效分蘖期较预期的明显缩短,导致穗数不足。同时,还会使有效分蘖节位升高,对形成大穗也有不利的影响。(二)(

7、二) 栽插穴数普遍不足栽插穴数普遍不足大量稻作实践表明,目前生产中应用的常规(粳稻)品种要取得 600650公斤的产量,每亩栽 2.0 万穴左右最为适宜。 机插稻的行距是固定的 30cm,穴距因机型不同而不同,以应用最多的东洋“PF455s”步进机为例,穴距有 3档:14.6cm、13.0cm、11.7cm,对应的每亩穴数为 1.522 万(1.45 万)、1.709 万(1.6 万)、1.899 万(1.8 万)。多数的机插稻操作规程要求用最小的株距,即实插 1.8 万穴。而实际的情况如何呢?我们在高邮、江阴、金坛市的机插示范方和科技入户村实测的结果如下。可见穴数普遍不足,缺穴率高的田块穴数

8、就更为不足了。(三)(三) 秧苗切块面积偏小,部分田块秧苗成活率低,每穴苗数变异大秧苗切块面积偏小,部分田块秧苗成活率低,每穴苗数变异大机插稻每穴苗数对产量的影响:每穴 5 苗产量最高,与 每穴 4 苗相差甚微,较每穴 3 苗增长不超过 4%。大面积生产的调查结果表明在亩栽 1.6 万穴左右的情况下每穴 3.54.5 苗获亩产 600 公斤以上的概率最高。在大面积生产中部分田块,因秧田成苗率低(50%);徒长苗、超秧龄苗、大田管水不当,秧苗大田成活率低(70%)。导致平均每穴苗数过少( 3 苗/穴)。此外,由于落谷不匀,部分田块每穴苗数变异很大,12 苗/穴,810 苗/穴均有,这也不利争取足

9、穗。(四)中期搁田过早、过重,分蘖成穗率大幅下降(四)中期搁田过早、过重,分蘖成穗率大幅下降(60%60%)这是常见的穗数不足的原因。机插稻的生育中期分蘖个体小,根量少,对土壤水分敏感,搁田稍重即会造成大量动摇分蘖死亡。为此,一般应在够苗后才能开始搁田,且应轻而多次。以上这 4 点是造成机插稻穗数不足的最常见的成因。此外,分蘖期深灌不排,缺磷缺钾,氮素供应不足;除草剂施用过早、过重,也是造成穗数不足的常见原因。 三、争足穗的栽培对策三、争足穗的栽培对策(一)培育适龄壮秧(一)培育适龄壮秧(1 1) 机插壮秧的形态标准机插壮秧的形态标准机插中、晚粳中、小苗壮秧形态的模式(2 2)合理播量)合理播

10、量在秧龄 3.23.9 叶期移栽,适宜播量为芽谷 250 粒/dm2,2.5 粒/cm2。千粒重为 27 克的优良种子约合每盘芽谷 150 克,双膜育秧 924 克/m2。如能保证在3.3 叶期之前移栽,播量尚可增加 15%20%。(3 3)床土培肥)床土培肥床土培肥是必要的,培肥量因基础床土的肥力而异,培肥后碱解氮的含量在 250300mg/kg 为宜。培肥的培肥的 3232 字原则(体会)字原则(体会)土好第一,培肥尽早;就地培肥,保持湿润;适量培肥,宁少勿过;慎用有机,无机为主。育秧期间日均温20的条件下,pH67 之间可不必调酸,pH8.5 的土壤不可作床土。(4 4)育秧方式)育秧方

11、式育秧面积小,土壤肥沃疏松,育秧期间温度高,可考虑旱育秧。育秧面积大,土质较差,育秧期间温度偏低即可考虑湿润育秧。所以,采取何种育秧方式不必一刀切。(5 5)切忌超龄)切忌超龄表表 4 4 不同播量与培肥量下机插秧龄与产量(不同播量与培肥量下机插秧龄与产量(kg/hmkg/hm2 2)秧龄播量培肥16 天(3.44.2)21 天 (3.95.0)35 天(5.26.1)低6635 ab5768 cde4626 f中6916 ab6395 abcd5402 e稀(240 粒/dm2) 高6680 ab6501 abc5143 ef低6997 a6240 bcd5437 e中6763 ab6377

12、 abcd5036 ef密(360 粒/dm2) 高平均平均6983 ab68375746 de61725116 ef5129(二)确保栽插密度和每穴栽插苗数(二)确保栽插密度和每穴栽插苗数 1 1、各种机型均用最小的穴距栽插、各种机型均用最小的穴距栽插表表 5 5 各种机型最小和最大穴距栽插密度各种机型最小和最大穴距栽插密度机型最距(cm)最大栽插密度(万穴/亩)最大穴距(cm)最小栽插密度(万穴/亩)东洋 PF455S11.71.89(1.8)14.61.5(1.4)东洋 P60011.31.9(1.8)14.51.5(1.4)洋马 RR612.01.8(1.8)16.01.4(1.3)久

13、保田 SPU-68C12.01.8(1.7)24.00.93(0.88)从表中可以看出目前生产中应用得比较多的插秧机的机型,用最小的穴距档栽插,每亩可栽 1.71.8 万穴,可基本满足获得预期产量的密度要求(2.0万穴/亩左右);若用较大的穴距档栽插,就明显偏稀了。2 2、合理的取秧切块面积、合理的取秧切块面积落谷密度为 250 粒/dm2(约合每米2芽谷 920 克,每盘 150 克)时,成苗率 80%,则每厘米2平均两苗。欲达每穴 3.5 苗(适宜苗数的低限),则切块面积应为 1.75 厘米2 。以东洋 “PF455s”插秧机为例,秧箱的横移有 3 档10.8、11.7、14.0 毫米,纵

14、向取秧有 817 毫米 10 档,用 11.7 毫米与 15 毫米配合,秧块面积约为 1.75 厘米2 。值得注意的是生产上的切块面积往往达不到这样大,因此,生产中保证切块面积等于大于 1.7 厘米2 是十分必要的。(三)(三) 灌溉灌溉 1 1、机插稻和手栽稻大田水浆管理的异同、机插稻和手栽稻大田水浆管理的异同 表表 6 6 机插稻和手栽稻大田水浆管理的异同机插稻和手栽稻大田水浆管理的异同移栽返青期无效分蘖至拔节期长穗期至结实前期结实后期手插浅水寸水达穗数苗 80%开始搁田以浅水层为主,自然落干后灌浅水间隙灌溉,落干时间逐渐加长机插瓜皮水浅湿交替达穗数苗后开始搁田同上同上2 2、搁田的技术、

15、搁田的技术(1)“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 达到穗数苗后开始搁田;无论苗数多少,拔节前后即应搁田。(2)搁田技术要领是“轻而多次” 这对机插稻特别重要,因为在开始搁田时机插稻与手插稻相比,苗小,分蘖也小,根系也相应少,对土壤水分亏缺敏感,搁田稍重,分蘖停止,动摇分蘖死亡,严重影响分蘖成穗。“轻搁”的标准是田边开始起细裂缝,即应复水,通过多次轻搁,使土壤沉实,达到复水后清水硬板的要求。(四)施肥(四)施肥 相同的目标产量机插与手插施肥量相同,在目前大面积生产中,机插稻返青活棵慢,初期分蘖迟缓,因而分蘖肥所占的比重一般应大于手插稻。(五)化学除草(五)化学除草力争栽前封闭除草。参考配方:60丁草胺乳油 100120 毫升/亩;90高效杀草丹乳油 100150 毫升/亩;12恶草灵乳油 100120 毫升/亩;配毒土 20 公斤,上浅水,撒施,保浅水层 35 天,而后机插。浙江农业信息网/种植业信息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