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教学设计(二 )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576481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江月 教学设计(二 )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西江月 教学设计(二 )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西江月 教学设计(二 )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西江月 教学设计(二 )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西江月 教学设计(二 )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江月 教学设计(二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江月 教学设计(二 )(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江月西江月 教学设计(二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1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借助圈画想象、分析理解的方法,理解词句的意义及所描绘的景物的特点,充分理解词的内容。2理解作者运用奇幻的想象表达自己心情的诗词写作手法。3了解作者少年得志后因爱国主战遭受贬谪的人生经历,及赴任途中遭遇风浪阻行而写作的背景,感受词中所蕴含的作者旷达乐观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鉴赏精彩的诗句。2难点:品味本词丰富的想象与新奇的比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深秋的江南,湖光色,风光正好。欣赏美景时,如遇恶劣天气,我们会有怎样的心情呢?思考问题驱动介绍作者、背景张孝

2、祥(1132-1169) ,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曾因触犯秦桧下狱。因赞助张浚北伐被免职。后任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治水有政绩。其词早期多清丽婉约之作,南渡后转为慷慨悲凉,多抒发爱国思想,激昂奔放,风格近苏轼。这是一首充满主观浪漫奇幻想象的宋词。本词写于 1168 年秋,张孝祥离开长沙,到湖北荆州任职的途中。了解、识记介绍作者和本词的写作背景,才能知人论世,为学生的学习做铺垫。初读感受全词带着问题读全:你最喜欢那一句?齐读全词圈点批注熟悉本,为深入理解做准备。赏析上阕1、请生交流初读感受或问题。2、上阕写了那些景?3、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想象?4、赏析动词。、背诵上阕。1、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或问题。2

3、、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开头两句,写风尚未起时的风光。 “一船秋色”由作者的感受着笔,勾勒出时令特征,引人遐想,可以想见,此时周围的色浓郁苍翠,万物生机勃勃,开花的花朵艳丽,结果的果实累累;“十里湖光”写出湖面宽广坦荡。3、 “波神”二句说,水神有意留住我观看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色,放起鱼鳞般的波纹。以浪漫的手法,把现实与现象,幻觉与时空变化,描绘在一幅画面上,似幻似真。4、 “满载”和“平铺”相对,将湖光和色一并画出,前句说美丽的秋景尽收眼底;后句说无风时湖水平稳,远远望去,就象“平铺”在那儿。通过字的解读,构建画面,感悟诗歌艺术的图画美与音乐美。赏析下阕1、齐读下阕。2、翻译、理

4、解。3、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词人的态度是什么?4、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词人的心情怎样?、背诵下阕。1、诵读。2、思考。3、泰然自如、旷达胸襟。4、前一句,写一阵阵江中波涛的声响,就象水府在演奏美妙悦耳的音乐。这种生动的比喻表现出词人独有的想象。后一句,表达他内心的愿望,当行舟到达岳阳时,一定要登楼眺望雄伟壮阔的洞庭湖面的自然风光。理解下阕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背诵全词1、背诵全词(抽查二三人)1、背诵全词经典必须背诵,积累语感。小结本词写航船遇风受阻的情景,写景、抒情,乃至对“明日”的设想,着笔轻松,无半点沮丧之处。全词语言浅易而意境幽雅,读只觉作者对水无限热爱,却不见船遇逆风受阻的懊恼,这是此词的特色,作者构思独到之处。考查学生对本词的理解,学会改写。作业“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好的画面。请写一段字,描写这个画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