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框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教案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570227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框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二框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二框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二框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二框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框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框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教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框第二框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教案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教案第二框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教案从容说本框题的根本内容是论述意识为什么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是在上一框题意识有正误之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说明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为什么可以是正确的。可见,本框内容是前一框题内容的深化。而对学习者而言,仅仅了解意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也是不够的,还应了解这种反映可以是正确的。 “意识能够正确的地反映客观事物”,这也是意识能动作用的一个体现,即事物虽然是客观的,但是是可以为人所认识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可知论”,与它相反的则是“不可知论”,世界可知不可知,这是早已被实践所证明了的。教

2、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助于他们在认识世界的道路上热情满腔、主动积极,同时教育学生相信科学知识、学习科学知识。另外, “为什么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这是本框的重点,具有较强的思想教育意义。总的说采取“对比分析、讲清道理”的方法,在对比中恰当地选用事例,结合事例进行对比分析、进述道理,要始终强化一个观点:主观因素极大地影响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看法。教学目标知识方面理解“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观原因”了解“不可知论”的危害性。能力方面使学生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掌握对比分析的思维方法。觉悟方面引导学生提高觉悟,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立足点

3、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正确对待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学重点为什么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理解这一问题有助于理解“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观点,且对学生的认识活动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教学难点“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是难点。因为教材未做多少理论分析,只是说这是实践证明了的。这样理解起有难度。教学方法运用谈话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针对重点,疑点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教具准备多媒体时安排一时教学过程导入新录像导入:(多媒体播放: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录像片断)解说词:北京时间 2003 年 10 月 1 日,这是一个举国欢腾、群心振奋的日子

4、,也是一个永远载入历史史册的日子。这一天的 9 时 9分 0 秒,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被顺利送上太空。按照预定计划,飞船在太空遨游了 21 小时,绕地球飞行了14 圈,于 16 日 6 时 23 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从古代“嫦娥奔月”的动人传说,到敦煌飞天的美丽壁画,对神秘宇宙的探索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梦想,这个跨越千年的美梦在今朝终于成真。师 “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与成功返回再次证明,即使对于这样极其复杂的客观事物,人们也是能够作出正确反映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讲授新二、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5、板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本框题的第 1 自然段,从知识体系中把握本框内容与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 (学生回答,多媒体显示下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就是说人能够正确认识事物,而且,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也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早已被实践一次次地证实。从理论上讲,人能认识客观事物是因为:客观事物本身有其相对稳定的状态、固有的属性和规律,不是捉摸不定的;从人的认识能力看,人有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主要是抽象思维能力。而且,人的认识能力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提高。所以,人们过去难以认识的,现在可能已经认识;现在认识不了,将总会被认识。这也早已被实践所证实。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甲2003 年春天,

6、那场突如其的 SARS 病毒,搞得人心惶惶,不知其为何物。至于怎么传播的、该怎么有效地治疗,人们一进也慌乱了手脚。到今天,在很短的时间内 SARS 疫苗已研究出,这说明人能认识客观事物。生乙古时候人们对打雷、闪电的自然现象也认识不了,于是把它们神话为“雷公、电母发怒”。直到近代,经过长期研究,科学家们终于揭示了雷电的本质。师可见,世界可知,但不是唾手可得。探求未知,也是一个艰巨漫长的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说:(多媒体显示)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那些不畏艰险沿陡峭的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与“可知论”相反,还有一种典型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不可能被人所认识,如李洪志的“功”

7、就宣扬“人类永远也探测不到宇宙的奥秘”等论调。这显然是在蔑视人类不断提高的认识能力,在实践中其危害也是很大的。请同学们议一议,谈一谈。生丙 “不可知论”否认人的认识能力,这会麻痹人的思想,摧毁人类的自信,人也只有听凭命运和自然的摆布。生丁既然人能认识,为什么有些现象、事物至今还不能被认识?比如一些疾病、奇特现象等。生甲那是因为认识受历史条的限制,每一时期有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又总是在扩展、加深,客观世界是无限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永远不会终结。随着人们实践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许多过去的“不解”之迷,不都已经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了吗?师是的,现在未被认

8、识,不等于永远认识不了。就人类认识的会过程看,人的认识能力无限;就人类认识的某个阶段、某个时期看,人的认识能力又是有限的。所以,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科学每前进一步,都是对不可知论的驳斥。综上所述(随即板书如下内容)1 实践证明,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板书)师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是不是说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都是一样的?如果不是,又是为什么?生(浏览):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往往不同:有的正确,有的错误;即使都正确,也不一定相同,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呗。师为什么不一样呢?生这主要是受客观、主观两方面因素的制约。(

9、师:具体说呢?) 客观因素最根本的是指社会历史条的制约。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的制约,主观因素有三个方面。师请同学们看一段材料。 (多媒体显示)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十六世纪前“地心说”占统治地位,十六世纪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人们开始研究太阳系。十八、十九世纪人们发现太阳系中的许多成员,并逐步扩展到银河系。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发现银河系以外的巨大恒星系统,人们认识的宇宙范围扩展到由星系组成的更广阔的世界。目前人们能观测到 10 亿光年范围内的宇宙世界。现在仍有许多要研究的问题,如其他星球上有无生命,太阳系究竟是如何起和演化的等等。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从十六世纪前的“地心说

10、”到十六世纪的“日心说”,以及后对宇宙认识的发展,根本上是受什么因素制约?生客观历史条。师是的,客观条制约着人们的认识活动客观条是否具备、具备到什么程度直接关系到人类认识的正确与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当人们还不能借助先进工具证明“日心说”是正确的时候,就只能听凭荒谬的“地心说”的摆布。 (多媒体显示)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一一恩格斯然而,在相同的社会历史条下,同样的物质条,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也是不同的,这就要从主观上去找原因。2 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观原因(板书)首先看一幅漫画。 (多媒体显示)面对同一场春雨,男孩和女

11、孩的反映竟如此不同,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生他们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场、角度去看问题,当然结论不同。师看立场不同是影响意识正确与否的一个主观原因。(1)立场不同(板书)师在阶级社会里,主要是阶级立场不同,阶级立场为何不同,主要还是利益不同,立场是指利益立足点。再请同学们看屏幕。 (演示动画:下雪的场景)秀才:大雪纷纷落地官员:这是皇家瑞气财主:下它三年何妨穷人:放屁师谁解释一下?生对“下雪”这种自然现象,官员、财主、穷人的反映不一样,官员沐浴皇恩,靠的是“皇粮”;财主条好,穿皮衣,戴皮帽,下三年也冻不着;这可苦了穷人,一听财主这样说,自然气不打一处。说到底,是因为他们的利益、立场不同。师再进一步看

12、,下雨、下雪到底好不好呢?如果都站在各自利益的立场上,恐怕连这么简单的问题也难以有个结论了。在我们国家,人民根本利益一致,但人们的具体利益是有差别的。如果人们离开了根本利益,只是把各自的具体利益作为立足点,那么在观察问题时就会对同一事物形成不同的甚至是完全对立的看法。那么,我们要获得一个正确的认识,对党史和政府的工作、政策作出一个科学的评价的话,我们该站在何种立场上呢?生站在人们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这是我们获得正确认识的基本前提,是我们应当永远坚持的立足点。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看法,特别是重大问题的看法,无不受到世界观、人生观的影响。大家知道,诗言志,志是人生观的一个具体表现。请

13、看下列两组诗句:(多媒体显示)夕阳无限好, 老夫喜作黄昏颂,只是近黄昏。 满目青夕照明。唐李商隐 叶剑英唐朝李商隐的诗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呢?迟暮之感,沉沦之痛,触绪纷,悲凉无限。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叶剑英元帅在八十岁生日时写下这两句诗,一反老调,热情地为黄昏唱出美好的颂歌,显示出老当益壮的革命豪情和乐观向上的精神。他们为什么同时写黄昏,反映却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就是因为世界观、人生观不同。出示邓小平去世后,邓小平同志的夫人卓琳暨子女写给中共中央及江泽民的信。 (报纸、登摘)放映封建帝王的陵暮图片或放映东陵大盗电影片断,从盗暮侧面反映出慈禧太后殉葬品的奢华。师是什么造成邓小平同志对身后事的安排与封

14、建帝王贵族对身后事的安排有如此大的差别呢?生世界观不同。师这是影响意识正确与否的第二个重要因素(2)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板书)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经济生活复杂化,价值多元化,诱惑越越多,如果放松世界观、人生观的学习,就容易受腐朽人生观(享乐主义等)的影响,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这样的事例太多了,在许多腐败分子的自白中都谈到了这个问题。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因素能影响人们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呢?请看下面一个故事:一学生提出:“打人和被打有何不同?”请教老师。历史老师:打人是侵略,被打是受害。英语老师:打人是主动式,被打是被动式。物理老师:打人是施力,被打是受力。教导主任:各记

15、大过一次。师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生知识构成不同。(3)知识构成不同(板书)师知识构成不同也是一个影响意识正确与否的重要因素,而且,人们所拥有的知识在广度和浓度上的不同,也使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状况出现差异。那么,人要努力获得正确的意识,从这个因素角度讲,该怎么做呢?生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练习)看漫画“对思想者的思想”,思考是哪些因素影响了他们对思想者的思想?生知识水平和观念。师 (总结过渡)以上就是影响认识正确与否的主客观因素。从对它们的分析看,人们要想获得一个正确的认识,主要应该从主观上努力。有谁能总结一下呢?(堂总结)本时,我们主要讲了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观原因,因此,

16、人们要获得正确的意识,主要应从主观上努力。首先,我们要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观察事物;其次,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第三,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这样我们就一定能够在认识世界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堂练习一、选择题1“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唐诗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 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B 要使主观符合客观,就必须从实际出发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反映D 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位制鞋商先后到同一个地方去搞“市场调研”,先去的那位发现这里的人一律不穿鞋,于是作出判断:“这里的人不穿鞋。 ”悻悻而去。第二位随后也了,他见到人们不穿鞋,经过一番调查研究得出了与前者迥然不同的结论:“这里的人不穿鞋,是因为没有鞋。 ”他立即投资办厂,结果大发“鞋”财。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