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谈谈我校课堂教学研究深化的策略与目标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555766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随笔:谈谈我校课堂教学研究深化的策略与目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随笔:谈谈我校课堂教学研究深化的策略与目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随笔:谈谈我校课堂教学研究深化的策略与目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育随笔:谈谈我校课堂教学研究深化的策略与目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育随笔:谈谈我校课堂教学研究深化的策略与目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随笔:谈谈我校课堂教学研究深化的策略与目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随笔:谈谈我校课堂教学研究深化的策略与目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随笔:谈谈我校课堂教学研究深化的策略与目标教育随笔:谈谈我校课堂教学研究深化的策略与目标教育随笔:谈谈我校堂教学研究深化的策略与目标众所周知,程改革的关键是堂教学改革,而一所学校堂教学改革的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所学校堂教学研究水平,因此,一所学校的堂教学研究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这所学校程改革的成败。深化堂教学研究是深化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重要途径。上学期听了部分教师的公开,参加了数次的教研活动,总体上感觉老师们观察、评价堂还停留在单纯自身经验的描述上,很少上升到理性的层面。 (一)在堂观察方面,我们多数教师听只听同备组教师的,不听其它备组或其它学科的,没有建立大

2、堂的教学理念;有的教师听是被动的,他们听不是为了发展自身专业,而是为了完成教学处的听任务而已,听目的性不对,听记录随意性较大,分析堂质量也就不高,结果,我们的教师听不少却不能体悟其他教师有益的经验,更谈不上对堂教学基本规律的把握。 (二)在堂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我们有的教师教学设计意图不明,目标大而空;确定教学策略时,常常只体现“教”的过程而忽视“学”的过程;实施堂教学时,把“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等形式化,没有深刻理解学习方式背后的理念,结果教学设想没能转化成学生有效的学习行为,教学实效不佳。 (三)在堂教学分析上,我们对堂的评价,多数教师只关注教师“教”的情况,而忽视对我们学生“学”的

3、研究,没有树立“以学论教”的教学理念;对堂教学的观察也缺乏对教师教学行为背后教学理念的分析,更没有对教学现象背后所隐藏意义的揭示。总之,我们的堂教学研究水平还在经验式、低层次地徘徊上。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才能更科学地分析我们的堂呢?我们深化堂教学研究的目标又是什么呢? 一堂好的标准讨论为研究的起点为了促进我们的教师对上述两个问题的深入思考,开学以,我试图从探讨“一堂好的标准是什么”入手,设计了一些教研的程序,要求在备组、教研组、学校三个层面就“一堂好的标准是什么”为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同时在上述三个层面分别提供“研讨”并要对“研讨”进行三个层面的集体“打磨”。堂教学研究的“过程”重于“结果”,强

4、调“讨论”与“打磨”就是重视研究过程, “讨论”与“打磨”要从备组到教研组再到学校层面螺旋式上升,力求在“讨论”与“打磨”过程中教师个人的教学思想与教学行为得到优化,在“讨论”与“打磨”过程中求得集体对堂教学认识的一致,教学行为上的认同。分析堂基本框架的构建为研究的核心教学活动是对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认识的活动,是改造学生主观世界、形成和谐发展个性的活动,是一种复杂的实践活动。但是,目前我们的教师对复杂的堂教学活动的观察与评析太过简单化。首先,体现在教师思维方式上,教师常以自我为本位,单纯凭自己个人的一点教学经验与体会,单一地思考教学问题,结果,我们的教师考察堂往往是由己及人,以自己固定的思

5、维“要是我上这节”评判他人的教学。就像我们对自己身边的教育现象的评判无法脱离内心的固有的癖性一样,我们无法由“第三方”代替自己做出判断,左右我们自己的好恶,我们不由自主地、根本没有其它客观标准地流露出对一节的喜恶,对教学活动我们缺乏理性的思考;其次,在堂教学评议的方式上,我们多是以闲聊的方式进行,在评时教师们常常是面面俱到、头头是道而缺乏证据,各说各的、好话连篇却不知所云。想一想这样的堂教学研究可行吗?可靠吗?也就是说以这样的方式去考察堂科学吗?有效吗?如果仅凭自身的一点经验去考察他人的堂,那么一千个教师对同一节的评析,可能会有一千种的意见与看法!你有你的理由,他有他的道理,谁会是正确的?谁的

6、评价更接近普遍的规律呢?除了凭自身的一点经验、闲谈式的教研之外,我们能有更有效考察堂的方式吗?如果评析堂教学需要“第三方”的存在,那么这“第三方”可能会是谁?为了找到答案,我们提出分析堂教学要有一定的视角与框架。“一堂好的标准是什么”讨论的背后就是试图引领我们的教师分析堂要改变自己已习惯的单纯凭自身经验的方式,试图引导我们的教师把分析与思考堂的视角统一到已被教育学、心理学证明的基本规律上。 “基本规律”就是我们要找的“第三方”,在“第三方”的引导下,教师们研究堂就有可能摆脱低层次单纯自身经验滚动的困境,进而获得深化与提升。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我想只要我们持续不断、深入讨论“一堂好的标准是什么”

7、,我们研究堂的视角一定会统一到“基础教育程改革纲要”的精神上,会统一到学科的“程标准”的要求上,这会是这次讨论在堂教学研究方法上的最初成果,也是堂教学研究的最起码要求。有了共同的视角,再结合我国部分名校的经验和我国学校教育创新研究的题成果,我认为分析我们堂教学的基本框架可以初步构建为:1 学科的基本特点2 学生学习(某学科)的机制与特点3 教学的基本规律与策略对以上三个问题的把握程度决定了一个教师观察堂、研究堂水平的高低,学校有多少教师把握了上述三个问题反映的是一所学校堂教学研究整体水平,在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研究方式的转换是学校从“平庸”走向“著名”的必经途径。我们的教学处、教研组可以将上述分

8、析框架进行细化,每次观后的教研评坚持以“框架”为基点,深入地分析、研究我们的每一节。在观察与分析堂时,多问问我们的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乎本学科的基本特点;多看看我们的学生是否形成了以参与、合作、探究、体验为内涵的,体现学生为主体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方式;多想想我们的堂是否充满师生生命的互动、充满生命的活力。当然,这种研究并不容易,因为要把握分析框架的基本内涵不容易,但当我们贪婪地、广泛地阅读了教与学的基础理论著作后,经过时间的孕育和对现实堂的深入思考,我们研究堂的情况会逐步出现变化,一旦当这种析框架成为我们思考与研究的习惯时,我们会变得善于思考与分析,此时我们不仅能较客观地评价一堂,也能

9、找出各种不同型的共性与差别,还能判别这节在我们一定区域或范围内的地位,我们的堂教学研究水平也就水到渠成。为了更形象、具体地切入堂教学研究,更有效地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教师个人日常教学我还提出从教学设计到后的反思时可以尝试回答下列问题:1 你想引导学生去哪儿?(教学目的这个目的必须是具体、明确的)2 你如何引导学生到达目的地?(教学设计这种设计必须体现学科的特点、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 你和你的学生到达目的地了吗?(教育评价)4 你为啥设计这样的路径实现你的目标的?(教育理念)第 4 个问题是我一直在强调和要求我们的上教师要积极思考,认真回答的问题。我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试图促进我们的教师在

10、反思自己的教学时能尽可能避免单纯凭自身经验分析自身的教学行为,而能以“标”的基本精神、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等多视角,更理性、高效的方式进行。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在教学设计时充分思考上述问题,同时,在教学实施中充分关注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学生合作学习与探讨的实效性,充分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及差异发展,这样,我们的教师对自身教学的考察就会更有“理性”,教学也就会更加有效。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堂教学研究既是我们教师的日常生活,又是我们教师的专业学习与合作研究,因此,我们还必须重视它的存在形态。首先,堂教学研究是种合作研究,要强调上教师、听教师、学生的合作,强调研究过程中三方的对话与观念的分享。在我们学

11、校目前的情况看,尤其应重视学生在研究中的发言权,要多与学生对话,注重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学生收获不大的堂不能算是高效的堂。其次,堂教学研究可以就教学中的某个较为复杂的问题进行专题探讨。如,为了解决某个教学问题我们的教学研究可以依托在此方面相对专长的教师上研讨,同时析也以专题的方式进行。 “合作”与“专题”应成为我校堂教学研究的主要形态。三个层次的努力方向为研究的目标根据我校目前的教师素质与教研的水平,深化我们的堂教学研究可以分三个层次进行努力:第一层次目标:堂研究要从注重结果(尤其是过分注重考试分数)转向注重教学过程的科学性与注重学生差异发展上。长期以我们习惯单纯以学生考试的分数为标准评价我们教

12、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这样的评价是很低层次的。学生的考试分数能解释我们教师教育教学的什么方面内容?是教师的教学能力,还是教师教学的责任感? 当我们考察“分数”时,重要的是要找到“分数”背后人们没看到的东西,就是要看看这个教师所任教的学生的“分数”高是如何取得的?“分数”低的原因又在哪儿?就我校目前的实际状况看,希望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要从以“题海战术”的魔法获取学生考试高分的教学行为转向认真研究自身堂教学的有效性上。当然,我们并不反对“分数”,但仅有“分数”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教研要从“结果”向“过程”转变。这种转变是我校堂教学研究从低层次、经验式走向规范化与科学性的前提,是我们堂教学研究深化与提升

13、的基础。第二层次目标:堂教学研究要从仅凭个人的经验转向把握学科教学基本特点与基本规律上。我们要认真研读“标”,理解“标”字叙述背后的基本教育理念;我们要认真阅读学科大家的专著、广泛阅读教育原理及学科教学的专业报刊杂志,把握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内在机制与特点。通过认真学习与不断实践,我们才会对任教学科的基本特点与教学的基本规律有自己的理解与诠释,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身的教育理念。把握学科教学基本特点与基本规律,形成教师个人的教育理念是成就“名师”之魂,也是我们堂教学研究深化的关键点与难点!第三层次目标:通过上述两个层次的转换与积累,促进教师确立发展意识、反思意识、效率意识和特色意识,并通过多视角讨论学

14、科教学本质,评价堂教学成功与失败,进而揭示现代堂教学的基本特点,逐步形成具有学科品味的、我校教师个人特色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流派。这是我们深化堂教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总之,研究视角的确立与分析堂框架的构建不仅关系到教师教学理念更新问题,同时也是我们深化堂教学研究的技术与工具;堂教学深化的目标建立给教师专业成长指明了正确路径,目标能否达到是关系到我们学校发展战略能否实现的重大问题。因此,希望广大教师尤其是管理人员要深刻理解建立堂分析框架与确定堂教学研究目标的重大意义,并积极践行。我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几年,我校的堂教学研究一定会走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我们一定能培养出一批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名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