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配基本原理及发展情况综述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5512868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配基本原理及发展情况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计算机配基本原理及发展情况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计算机配基本原理及发展情况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计算机配基本原理及发展情况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计算机配基本原理及发展情况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配基本原理及发展情况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配基本原理及发展情况综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算机配基本原理及发展情况综述赵龙配就是以几种单纯的颜,最常用的应该是三原油墨,按不同比例调合成样品颜的过程。配的基本原理是以彩合成与颜混合理论为基础,以料调和方式得到同异谱的效果。油墨的颜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尤其是对印刷品而言,颜的反映程度几乎是印刷品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人工配是印刷厂长期使用的一种传统配法,早期是以配者从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作为指导工作的依据,中、后期的配者是以十种基本或印刷谱作为目视测的参考标准。经验配法常常受到配者生理、心理因素及其它客观条件的影响,产品质量难以保持稳定。另外,依靠经验和感觉配,只能定性,无法定量,技术的传播与交流比较困难。仪器配,又称机械配法,是近代逐渐

2、开始流行的较先进的配方法。在配各个环节,采用一定的机械、仪器作为测量工具,通过绘制曲线表,作为配的参考依据,使配工作在相对精确的范围内进行。这种方法改变了以往经验配的某些盲目性,使配速度及质量均有所提高。计算机配系统是集测仪、计算机及配软件系统于一体的现代化设备。计算机配的基本作用是将生产上配所用油墨的颜数据,预先储存在电脑中,应用其计算出用这些油墨配得与原稿相同颜的混合比例,从而达到预定配方处方的目的。1930 年代是计算机测配的奠基阶段。那时 CIE 创立了三刺激值度学系统,哈代设计成功了自动记录式反射率分光光度计;库贝尔卡芒克发表了光线在不透明介质中被吸收和散射的理论。1940 年代是计

3、算机测配的萌芽阶段。1943 年 11 月,美国的帕克和斯特恩在向美国光学学会的论文中,介绍了各种染料吸收光线的光学特性可以独立地带入由几种染料染制的结果中去,同时提出了两组求解染制时染料浓度的计算公式。1950 年代是计算机测配的初创时期。1958 年在美国舍温威拉母地方安装了第一台由戴维逊和海门丁哲开发的模拟专用配计算机。各染料的单位浓度吸收特性数据值储存于磁卡上供配者选用。配速度与配者经验有关。据说一般求一种处方约需 15 分钟。1960 年代是计算机测配的兴起时期。由于数字计算机飞速发展,迫使 COMIC 等模拟系统很快告终。1963 年两家大染料厂即美国的氰胺和英国的 ICI 相继宣

4、布可用数字计算机为客户做配服务,成为计算机配史上的又一里程碑。从此计算机配蓬勃兴起。1970 年代计算机配曾出现了由高潮到低潮的一次曲折。主要是人们对计算机配要求过高,过于理想化,如希望计算机预报的配方能个个命中,而且不需要再做小样试染等,但是由于染过程的复杂化及多种其他因素的影响,此时此类系统的应用效果与人们的期望值相距甚远,以至于有一些人反过来又认为其毫无意义。1980 年代以后,计算机测配又因科技进步而振兴,其中固然有因西方各国纺织品生产出现小批量化加重了配工作量,故又想从仪器配中寻找出路的因素所致,但除此之外,人们对计算机测配技术的看法起了变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所谓不“百发百中”便“

5、毫无用处”的风潮已悄然消失。计算机测配虽然不能使测配“无人化”,但却完全可以使测配“省力化”。实际上,对计算机测配技术的这种正确和客观的看法,更加有力地推动了它的发展和普及。库贝尔卡-芒克发表了光线在不透明介质中被吸收和散射的理论,即 Kubelka-Munk 理论。随后出现的计算机配,如光谱匹、三刺激值配、线性规划法配都是以 K-M 理论为基础的。但是 K-M 函数在配的实际应用中有时也不太令人满意,其理论计算与具体实验之间也时常出现差异。其原因可归纳为两个主要因素:K-M 理论本身是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加以推导出的,这种假设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认为是适用的,但在某些时候确实发生了偏差;颜工业自身

6、应用技术上的复杂因素存在。前者是 K-M 理论本身的局限性,后者是应用部门专业上存在的问题。在工业发达国家中,与着有关的行业如纺织印染、染料颜料制造业、涂料、塑料着加工及油墨等行业普遍采用计算机配系统作为产品开发、生产、质量控制、销售的有力工具,普及率很高。它给使用者带来了生产科学化、高效率和经济效益。国外的光学仪器公司在近几年研制开发了具有新功能的配系统,如格灵达麦克贝斯油墨配方软件 InkFormulation 4.0。油墨配方软件为胶印、苯胺印刷、丝网印刷、凹版印刷行业配制精确配方。软件有着自动生成配方和多通道计算的特点,能够快速配制低成本配方。软件窗口界面友好,保证配方精确及一次配方成

7、功率。目前还出现了网络化分时系统,如日本化药公司与日本电信电话公司协作的 COMSEK。现在的计算机配系统与几十年前相比在数学模型和算法原理上虽变化不大,但光谱光度计的测定速度、重复性和波长精度等方面已非昔日旧貌,加上计算机速度和性能的提高,使得操作更加简易,用户界面更加友好,运算速度更快且价格更低,为大规模地应用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在工业发达国家中,与着有关的行业如纺织印染、染料颜料制造业、涂料、塑料着加工及油墨等行业普遍采用这类系统作为产品开发、生产、质量控制、销售的有力工具,普及率很高。它给使用者带来了生产科学化、高效率和经济效益。近十年,我国陆续引进了各种型号的配系统,但取得显著效益

8、的不多。国外研制的软件是以欧美加工业的特点为基础,料品质又相对稳定,而国内加工业有自己的特点,料品质的稳定性相对差一点。由于目前料的品种不断更新,新型基材的大量涌现,而国内外现有的配系统对此都缺乏灵活的调整能力,因此配系统的实际应用就遇到了困难。我国 80 年代开始进行国产电子配系统的开发研究。沈阳化工研究院从 1984 年开始研究配系统,推出了思维士配中文软件,为国内最早中文软件。采用该软件系统,与国产机头配套总价格为整套系统的 1/3,若与进口机头配套,总价格为进口的 1/2。该系统现已在 70 多个厂家使用,覆盖了染料、印染、毛纺、针织、丝绸、织、制线及塑料、油漆、油墨、橡胶、壁纸等与着

9、有关的行业。由西安理工大学研制开发了采用彩密度计与计算机联机的密度电脑配系统。该系统具有传统的印刷测功能,又具有配功能,但是采用密度电脑配也有一些不可克服的缺点,比如不能很好的反映人的视觉特性等。根据史泰鲁斯和威泽基的说法,配置同异谱,光谱反射率曲线要有三处相互交叉,因此用三刺激配置同异谱,是完全可能的。又在彩印刷中,网点是构成印刷文的基础,当印刷墨层厚度确定以后,网点覆盖率变成为墨量的代表。彩复制的一个难点,就是如何确定各组分油墨(即各版)的网点覆盖率。因此研究三刺激值与网点百分比之间的关系成了配的重点,实现这两者之间转换的方法除了纽介堡方程、矩阵转换外还有多项式拟和、三维查找表、模糊逻辑、

10、神经网络等,如三维查找表的方法,通过谱建立三维查找表对每个测量块进行转换。针对谱上的颜进行了大量的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观察没有发现相同的颜具有不同的三刺激值以及不同的颜具有相同的三刺激值的现象。输入为颜的 X、Y、Z 三刺激值,输出为油墨 C、M、Y 的网点百分比,中间的配过程为三维查找和插值。但建表的基础数据的来源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两种获取基础数据的方法。一种是使用纽介堡方法,仅需要很少的测量即可完成空间转换并建表,这样虽然提高了模型转换的速度,但也将模型方法中的精度不够的缺点带了进来。第二种方法是不需要任何模型,而是通过大量的实际测量来建立查找表,该方法可以得到较高的精度,但需要大量的测量,当印刷条件发生略微的变化时,对表的更新便很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计算机原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