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成为思考的乐园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484220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课堂成为思考的乐园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让课堂成为思考的乐园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让课堂成为思考的乐园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课堂成为思考的乐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课堂成为思考的乐园(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课堂成为思考的乐园让课堂成为思考的乐园什么是思考?它是指针对某一个或多个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的活 动。 思考是人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权利之一,也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 宋代程颐说 :“为学之道,必本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不深思而得者,其 得易失”。 华东师范大学郅庭瑾教授认为,走出传统教学阴影的出路在于对知识和思维有一个合 理的态度。知识的主要价值存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有善于思维的人,才能将知识灵 活地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才能实现知识向智慧的转化。尤其在当前教育被大量的记忆 性知识充斥的状况下,发展学生的思维,应该成为教育的基本使命。 拿破仑希尔讲过:真

2、正的教育是发挥学生的智慧。一个人所受教育的好坏,是以他 对思考的有效运用程度来衡量的。 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被称作原子核物理学之父,曾获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他的助手和 学生中先后还有14人获得诺贝尔奖,这在科学发展史上是空前的,其中一条重要秘诀就是 卢瑟福极其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呢?第一,教师要勤于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 我们的思考能点燃学生的学习愿望,也只有依靠思考,才能驾驭学生年轻的心灵。 “如果教师的智力生活是停滞的、贫乏的,在他身上产生了一种可以称之为不尊重思 想的征兆,那么这一切就会明显地在教学教育工作中反映出来” , “教师不尊重思想,学 生也就不尊重

3、教师。然而更加危险的是,学生也像教师一样地不愿意思考” 。 教师要用思考去指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以及对知识的渴求。 每一位教师都要做有思想的人。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的发展才能 促进学生的发展。第二,注重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考素质。 1、课上得粗糙一些,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勿庸说,教师越是勤奋,学生就越是懒 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务必掌握好自己的“讲”和学生的“思”之分寸,绝不能只是为 了考试的分数,把知识说的太细、太透,而只把记忆与背诵留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无疑是 残酷扼杀学生的思考的天性,是对学生“善意的摧残”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思 维能

4、力的可塑性,要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要贯彻好教学民主的原则,使学生能在宽松 环境下激发思考的欲望。更重要的是,要使这种样的教学活动常态化,以助于更好地培养 学生的思考能力。2、教室就是犯错误的地方,要允许学生犯错误,改正错误。 一切思考都是美丽的。教师应该重视、尊重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去想像,尽管有些 想法可能是脱离常规的,甚至是荒唐的。不言而喻,如果学生的大胆的智力活动经常受到 老师的爱护、肯定和正确的引导,学生们就会更敢于思考,乐于思考。反之,如果学生的一些智力活动不被理会,或遭到嘲笑批评、讽刺,其自信心就会受到严重打击,而使思考 力难以发展,更谈不上创造力。另外,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造成一种

5、学生间相互鼓励、重视 创见、善于倾听和接受别人发言的氛围和环境。3、教会学生怀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美国的教育工作者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常惑常问” ,不是培养会复述知识的人, 而是培养出能够自主获取知识、挑战知识、创造知识的人。就拿历史来说吧,在美国历史 教育上,没有所谓惟一正确的思想,没有什么标准答案。譬如,评价南北战争吧,中国的 学生一定认为:北方废除奴隶制,维护国家统一,实属正义,这肯定是对的。可现实情况 是,今天美国南部的人们却依然同情和支持“南方” 。 我们的情形又如何呢?正如谭竞老师所说,从小学到高中,老师都在教历史,学生也 的确在学历史。老师会尽量把完整而且清晰的知识传

6、授给学生。想一想,那根本不是历史, 那是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着实是缺少了太多太多的思考。 良好的批判思考能力,是基于思考和语言之间的密切关系,因此批判思考的发展,也 能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和理解的能力。 当然不要错误地以为,批判思考就是毫不留情地去批评和战胜别人。这是对批判思考 错误的理解。批判思考本质上是怎样更正确地去思考,它的原则并不是只能用来批评别人。4、在教学中师生都要充分树立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对实际问题、理论问题的焦虑、探索和思考的过程。既体现思维品质的 灵活性和深刻性,也反映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强烈的问题意识,成为思维的动力,促 使人们推陈出新,推动社会的进步。 学贵

7、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其生疑” 。培根 认为,一个人的学习如果从肯定开始,必以疑问告终。如果他准备从疑问开始,则会以肯 定结束。 思维本身就“是探究、调查、熟思、探索和钻研,以求发现新事物或对已知事物有新 的理解。总之,思维就是疑问。 ” 目前的教育状况是“任由死记硬背的方法长期充斥于我们的教育考试中,一个最为严 重的后果是学生的问题意识的丧失。 ” “然而,问题是创造的先导,是思维的起点,具有问 题意识是一个人有所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诸如“什么” “为什么” 、 “怎么”等等引导词去启发、诱导学生 的思维,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以问题

8、去驱动、引领教学。第三、必须警惕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某些误区。 如今,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教师预先一步一步设计好,让学生朝着老师 希望的方向去思考,做答。解题时学生有困难,就想着如何引导学生的思路,将练习化难 为易。正如有的教师所言,这样做,我们是否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我们是否让学 生真正拥有了发现的乐趣?我们的引导,是否让学生养成知难而退的情绪?更重要的是, 我们是否忽略了“思考”自身的价值?勿庸赘言,思维训练的前提是激发学生进行思考; 思维训练的意义是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在教学中过于突出直观性原则而带来的严重后果。教师 和学生同时受到多媒体的束

9、缚和限制(例如 PPT) ,难以超越“雷池” ,使教学过程死板、 呆滞,缺乏思维含量,效益很低;过分地、不科学地运用多媒体,把抽象知识的形象化,把逻辑的知识直观化,教师传授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变得简单了,但是,学生却失掉了 学习中最有价值的因素思考,从而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逻辑性思维能力的发展。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受到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学生被捆绑在教育的战车上。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苑囿。我们总认为,只要高考存在,培养学 生的探究、思考等等方面的素质、能力的可能性就不大。但是,一个优秀教师的高明之处 在于,既能完成应试教育的目标,又能够在不利的教育环境下,使学生尽可能地少受不良 教育的损害,从而地达到真正的教育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付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为 了变得更聪明。 ”如果没有达成这样的目标,那么我们就缺失了一个教育者应有的德行和 良知。参考书目: 郅庭瑾:教会学生思维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年出版。 杜威著,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年出版。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