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 作文讲座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402187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 作文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必修三 作文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必修三 作文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必修三 作文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必修三 作文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三 作文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 作文讲座(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版权所有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不得复制年年 级级高一学学 科科语文版版 本本人教实验版内容标题内容标题必修 3 作文讲座编稿老师编稿老师尹强【本讲教育信息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 必修 3 作文讲座二、学习目标二、学习目标 作文立意、审题三、课文知识分析三、课文知识分析 1、作文立意、作文立意 全国卷考试说明对写作的要求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见体裁的文章。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1)基础等级 符合题意 符合文体要求 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2)发展等级 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

2、的内在联系,观点具有启发性。 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 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 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 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 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 红楼梦

3、第四十八回 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 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7 月 14 日 星期二 晴 以前,听到军训这个词,就会想到一次更严厉的体育课。毕竟,对于自己没有经历过 的事情,我们只能幻想,幻想那挂在蓝天上的太阳,幻想空气中触手可及的炙热。但那只 是幻想,当我们坐在空调屋里的时候,想象中的炙热就显得不那么真实了。 直到我站在太阳底下,大汗淋漓时,才体验到“热”这个字的真正含义。 周围的空气好像凝固了,变稠了,热烘烘地粘在身上,像浑身撒了黏糊糊的糖,难受 得令人窒息。太阳似乎烤干了裸露在外的一切东西,包括散

4、发着热浪的大地,和人们期待第 2 页 版权所有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不得复制的一丝凉风。 一天前,我从未把军训和下地狱联系在一起。离午饭还有 30 分钟时,我真真正正地体 验到了下地狱的感觉。那种昏昏沉沉的睡意火热耀眼的金黄色太阳正唱出一首催眠曲。我有种不真实的麻木感,像在做梦,不大记得教官说过什么,我们做过什么,我怀疑 自己是不是站着小睡过一会儿。30 分钟有些太漫长,每一秒都像一年。 我觉得自己胡乱垒起的山已经摇摇欲坠了,也许再加上一粒小石子,它就会崩溃、坍 塌,把我击垮。 朦朦胧胧中,我听到了蝉鸣。 就像沉进了水里,一直向下沉。修辞立其诚! 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

5、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 受和思考。 能考虑不同的目的和需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 理性精神。 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 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情、思 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叫何舫,才华不算出众,相貌不算过人,没什么特别之处。 当老师的应当把最大的能耐都用在讲课上,有的诙谐幽默,有的澎湃激情,各成一派。 但何老师的课从来是极普通平常的听磁带、读课文、记单词、讲语法,语言也平实简 单,绝不会有什么花哨。记得当时最惧怕的,就是每堂课的默写,堂堂皆有,从

6、不缺席。 每当这时,何老师表情都很严肃,手中拿着书,口中一字一句地念着,好像很郑重。后来 我们明白,这些都是基础,是一门语言的“本” 。当时她只是说:“这些有用,要记下来。 ”我们便照做了。下意识中,觉得她说有用的一般不会没用她一般不做没用的事。 她上课还有个习惯,爱提问。但这种问题并不是刻意设置的,只是朗读或翻译一段课 文之类的任务。但有一条,每个人都要轮流回答。一些程度好的同学,把这当成展示自己 的机会,并且往往会受到她有些夸张的赞赏。但对于一些稍吃力的同学,有时就显得艰难, 往往是她带一句,那个同学跟一句,整个下来其实就是她讲了一遍。尽管如此,她仍然坚 持这种机会平等的提问,有时还会有意

7、让学习不太好的同学做一些有难度的文段。 她说她喜欢我们每一个人,而且是教过的学生中最喜欢的。后者无从考证,但前者深 有体会。她从不以成绩论人,也从未因此生过气,只是忧心。只有当有人撒了谎或做了什 么损人利己的事,她才会真的发火。她总是说我们都是心地很好的孩子。或许不是单纯善 良到有点犯傻的人在这里是呆不下去的,因为老师是何老师。 这么说她有点犯傻喽?可能吧。她很简单,简单到可以让一群七八岁大的孩子觉得容 易接近。我喜欢课间找她聊天,因为可以把许多微小到不敢和其他人说的成功向她吐露, 而她总会给以最真诚的赞赏,经常超乎我的预料。 五年后,我们分离了。她说:“我教不了这么难的了。 ”后来再上那些“

8、高级”的课, 听那些“高级”的老师讲英文,都有些不适应。在我心中,英文是很纯朴的,深奥的学问、 多变的技巧,绝不是它的本质。 做人也是这样,踏实、简单,走脚下的路,做真的自己。第 3 页 版权所有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不得复制总想到我的老师,很平常,很普通,很真实。 2、作文审题、作文审题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写作,是学生最重要的表达与交流方式。表达与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 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从 2002 年北京市自主命题开始,高考命题组很好地贯彻了“开放性”命题原则,从话 题作文“规则”到材料作文“广口瓶实验” ,北京连

9、续 7 年的作文题目都在鼓励学生进行独 立思考,创意表达,尽可能地做到了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虽然 05 年出现了限制文体的 作文“说安 ” ,06 年出现了表面上限制题材的作文“北京的符号” ,但“开放性”的原 则并没有动摇。 以 07 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为例: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60 分)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 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 、 “闲花”不 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 “看不见” 、 “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 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

10、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题目,自定角度。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全文不少于 800 字。 这段材料中以五个“有人说”引出的对“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两句唐 诗的种种体会和联想,均非诗句本来含意所指。在这里,诗句是考生联想感悟的触发点或 出发点,而不是思维的终结点。 材料中列举的五个“有人说” ,一方面固然是启发、提示考生立意行文的某些角度,同 时,更重要的是,这段材料实际明确表明,命题根本无意以诗句的本来含意为考生框定范 围,限制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规定哪种立意选材“最正确” 、 “更准确” 。 更何况,除了五个“有人说” ,一个“”更是为考生打开了无限广阔的个性见

11、解的 天地。 无论是材料中给出的“有人说” ,还是考生另辟蹊径的独特联想感悟,这些角度本身是 没有对错、高下之别的,更不应、也无法以与诗句原本含意的接近程度作为判定对错、高 下的标准。 舞台的边界舞台的边界 当我们明确了高考作文命题的开放性原则的时候,问题随之而来。 “开放”是不是意味 着没有限定可以随便写?如果开放,如何统一阅卷标准?什么作文才是跑题作文? 所以我们还要明确开放性命题在带给学生广阔思考空间的同时,还有着严格的限定性。以 07 年高考作文题目为例。无论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 、 “暗指恬淡的做人境界” 、 “叹息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 ,还是表明“看不见 、 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

12、作为” 、讨 论“这里的情趣是否适合当今世界” ,或是其他丰富新奇的联想,都必须与“细雨湿衣看不 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两句诗建立对应的、合理的逻辑联系。如果不能实现这一点,即 使写的是“春天的品格” 、 “恬淡的境界” 、 “寂寞的处境”等等,恐怕也很难说是符合题意。 所以,这个作文题目的限定就是“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同样道理,09 年 西城区模拟试题作文题目的限定就是“种子” 。无论学生选取什么角度,什么事例,都一定 要与“种子”建立起对应的、合理的逻辑联系。所谓限定,如同一个夹角,夹角中间的空 间是无限的,可以任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而一旦越出边界,作文就会偏题,甚至跑题。

13、 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跑题” ,其实并非是从“写什么”的角度来判定,而是从“怎第 4 页 版权所有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不得复制样写”的角度来衡量的。没有“能不能写” ,只有“写得好不好” 。而要想“写好” ,必须仰 仗的是写作者卓越的思维。 “写作者卓越的思维”很重要的一点是体现在构建合理的逻辑 通路上。 沉默的父爱 6 岁。 操场上,一个小男孩学着骑车,旁边站着他的父亲。没有一句指导,没有一丝安慰, 小男孩自然是摔了又摔,双腿早已是鲜血淋漓。终于,孩子坐在地上,哭了,哇哇大哭。 父亲依旧是那么笔挺地站着,眼中满是不屑与冷漠。孩子多么渴望爸爸的鼓励,没有;孩 子多么渴望爸爸的拥抱,还是没有。只

14、有那双冷冷的眼睛,让孩子感到冷酷与无情。终于, 孩子不哭了,倔强地站起来,跨上车,开始又一次尝试。父亲早已是兴趣索然,转过身, 迈着大步,走了。身后又是一阵金属与地面的撞击声,父亲只是看似不经意地回了下头, 手却在颤抖。孩子站起来,想着父亲冷漠的眼神,两行热泪莫名其妙地滑过脸颊。一步、 两步、三步父亲的脚步声依旧坚定。 16 岁。 礼堂里,当年的小男孩被人群簇拥着走上了奖台。又一次高举奖杯,又一次欢呼如潮。 紧拥着荣誉,在闪光灯刺目的闪耀下,孩子艰难地寻找父亲。人群中,唯独没有他;台下 座位上,却只有一个他。瞬间,礼堂仿佛空荡荡的,只有孩子与他的父亲对视着。还是那 么冷漠,依旧是如此不屑。父亲

15、那冷冷的眼神让光芒四射的奖杯褪色。站起身,走向儿子, 一把夺过紧拥着的奖杯,父亲毫不犹豫地把它交给后台的老师,转过身,走了。两行热泪 又一次不由自主地流淌下来,一步、两步、三步父亲的脚步声依旧坚定。 昨天。 校门口,一位青年与他的父亲作着告别。没有寒暄,没有宽慰,没有拥抱,没有一句 话。直视着父亲,他的皱纹又深了,他的黑发中又添了些灰白。眼里滚着泪水,压抑着。 模糊中,父亲那冷漠的眼神里也有些光亮。颤抖的手伸向自己的儿子,半空中停住了,又 缩了回来。向门口指了指,父亲转过身,良久没有动。望着父亲慢慢远去的背影,及近拐 角,父亲立住了,回过头,瞥了一眼,看到儿子。青年也注视着父亲,压抑不住的泪水

16、终 于流淌下来。沉默中,心中是那么温暖,一步、两步、三步 今天。 考场上。有一个孩子在写着沉默的父爱,心中充满感激与骄傲。 我的父亲,他的感情如绵细的秋雨,柔和的春风,没有大起大落,只是淡泊沉默罢了。沉默的父爱我很感激它。 【点评】 沉默的父亲,沉默的爱。 那沉默之中蕴含的是热切的鼓励、狠狠的鞭策和殷殷的期望。正是这沉默的父爱,指 引着作者一步步成长,成长为一个像父亲一样的、如山一般的男人。我想,纵使走到天涯 海角,他也不会忘记父亲那深沉复杂的眼神,因为这眼神中有一种无形的力量。 沉默的儿子,沉默的倔强。 父爱无言,我想:儿子能感悟到这无言的内涵,是父亲最值得欣慰的事情吧!有子如 此,当骄傲,当自豪。这种无言的理解与沟通,最令人心动。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深沉而质朴的情感,含蓄而隽永的语言,远去 的脚步声带给我们心灵的温暖,令人潸然! (北京市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