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罗可可的艺术风格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401320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7.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喜欢罗可可的艺术风格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喜欢罗可可的艺术风格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喜欢罗可可的艺术风格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喜欢罗可可的艺术风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喜欢罗可可的艺术风格(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阐述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风格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结合实际)我喜欢罗可可的艺术风格 巴洛克与洛可可是1718 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两种艺术风格,二者都属于贵 族艺术。巴洛克是17 世纪欧洲艺术的总称,发源于罗马,而后迅速在意大利全 国范围内流行起来,并传播到当时的法国、 荷兰等国家。它主要体现在教堂建筑、 绘画、室内装饰、庭院设计等各个方面。到了18 世纪,轻快、秀气、纤细典雅 的洛可可风格取代华丽、 张扬、矫揉造作的巴洛克风格, 成了全欧洲艺术风格的 主流。 巴洛克一词本义是指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在当时具有贬义, 当时人们认 为它的华丽、炫耀的风格是对文艺复兴风格的贬低,但现在,人们已经

2、公认,巴 洛克是欧洲一种伟大的艺术风格。 古典主义者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只是到了后来, 才对巴洛克 艺术有了一个较为公正的评价。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 世纪下半期,它的盛期是 17 世纪,进入 18世纪,除北欧和中欧地区外,它逐渐衰落。巴洛文艺术最早产 生于意大利, 它无疑与反宗教改革有关, 罗马是当时教会势力的中心, 所以它在 罗马兴起就不足为奇了, 可以说,巴洛克艺术虽不是宗教发明的,但它是为教会 服务,被宗教利用的,教会是它最强有力的支柱。概括地讲巴洛克艺术有如下 的一些特点:首先是它有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 二是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

3、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三是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 克艺术的灵魂; 四是它很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五是它的综合性, 巴洛克 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 此 外,巴洛克艺术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六是它 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 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有主导的地位;七是大多数巴 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如在一些天顶画中, 人的形象变得微不 足道,如同是一些花纹。 当然,一些积极的巴洛克艺术大师不在此例,如鲁本斯、 贝尼尼的作品和生活仍然保持有密切的联系。 巴洛克一词

4、的起源,有两种说法影响很大。意大利B.克罗齐等人认为源出 于 Baroco,原本是逻辑学中三段论式的一个专门术语;另一说认为源出于葡萄 牙语 baroco 或西班牙语 barrueco ,意为各种外形不规则的珍珠,引申为“不合 常规”。 17 世纪末叶以前最初将巴洛克运用于艺术批评,泛指各种不合常规、 稀奇古怪,也就是离经叛道的事物。18 世纪用作贬义,一般指称违背自然规律 和古典艺术标准的情况。 一直到 19 世纪中叶都是用于贬义而非艺术风格的名称。 1888 年 H.韦尔夫林发表文艺复兴运动与巴洛克一书,对巴洛克风格作了系 统论述,从此确定了巴洛克作为一种艺术风格的概念。20 世纪西方学者

5、对巴洛 克作了更为深入的研究, 赋予它不同的意义,但当做一种艺术风格理解仍是主流。 洛可可为法语 rococo 的音译,此词源于法语 ro- caille(贝壳工艺)。 意思是 此风格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色。是巴洛克风格与中国装饰趣味结合起来的、 运用多个 S线组合的一种华丽雕琢、纤巧繁琐的艺术样式。 巴罗克艺术尽管有呆板的礼仪, 有形式上的骄矜和夸张, 但它毕竟是一个阳 刚的时期。而紧随其后的时期,即洛可可艺术,是大约自路易十四 1715 年逝世时开始的,则显得更为讲究, 更为矫饰,更为呆板,因而也更为柔弱。 可以认为, 这个时期的一个标志是18 世纪初欧洲瓷器使用的普及。原先,人们一直是

6、用笨 重的银餐具饮食, 用大块的石头创作巨大的雕塑, 而现在则是用易碎的瓷器来作 餐具,也制作小巧玲珑的瓷塑像,从而反映了这个风流时期的精神。 君主政体和教会的绝对权威在17 世纪促进了那些有活力的表现形式向前发 展, 而它们正是专制主义的代表人物为了自我表现以及具体解释他们的专横权力 要求而需要的。在18 世纪,这些权威人物丧失了威望,这不仅因为一些世俗和 教会的贵族由于放荡的品行而在思想道德上威风扫地,还因为自然科学和哲学发 展了理性思维, 使人们有能力认识到了旧社会制度的缺点。这种依据批判性思维 得到的充满乐观的自信, 以及与此相连的对自身能力的无限自信,最终也导致了 个人感情价值的高雅

7、化。 人们喜欢牧歌式的轻松愉快的抒情,喜欢阿那克里翁式 的诗篇,不愿再要17 世纪悲剧中那种符合道德的歌颂义务、荣誉和意志的英雄 史诗,而是更喜欢喜剧的真实及其贴近现实的典型化和精彩的对话风格。在这 个时期里,造型艺术是这个在思想道德上得到解放的社会的一个忠实的仆人。尽 管如此,洛可可艺术并不是一种独特的、 创造性的或者与巴罗克艺术截然不同的 艺术风格, 因为又是椭圆形的, 并且,还有两个比较小的椭圆厅介于中央大厅和 西厂之间。总之,在教堂内部,椭圆厅和圆厅反复交叉渗透,这种“多声部性” 简直可以跟巴赫创作的一首赋格曲相比。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倡导者是蓬帕杜 夫人(17211764),她不仅参与军

8、事外交事务, 还以文化“保护人”身份, 左右 着当时的艺术风格。 蓬帕杜夫人原名让娜 . 安托瓦内特 . 普瓦松,出生于巴黎的一 个金融投机商家庭, 后成为路易十五的情妇, 被封为侯爵夫人。 在蓬帕杜夫人的 倡导下,产生了洛可可艺术风格,使17 世纪太阳王照耀下有盛世气象的雕刻风 格,被 18 世纪这位贵妇纤纤细手摩挲得分外柔美媚人了。洛可可世俗建筑艺术 的特征是轻结构的花园式府邸, 它日益排挤了巴罗克那种雄伟的宫殿建筑。在这 里,个人可以不受自吹自擂的宫廷社会打扰,自由发展。例如,逍遥宫或观景楼 这样的名称都表明了这些府邸的私人特点。尤金王子的花园宫就是一个节奏活泼 的整体,由七幢对称排列的

9、楼阁式建筑构成,其折叠式复斜屋顶从中间优美匀称 地传至四个角楼的穹顶处(图202) 。上面有山墙的单层正厅具有几乎是中产阶 级的舒适,两个宽展的双层侧翼则显示出主人的华贵,却又没有王公贵族的骄矜。 两个宽度适中的单层建筑介于塔式的楼阁之间,而楼阁的雄伟使整个建筑具有坚 固城堡的特点总之, 极为不同的建筑思想, 却又统一在一种优雅的内在联系 中。正是这种形式与风格简直相互矛盾的建筑群体漫不经心的配置,清楚地体现 出了洛可可艺术的精神。简单地来说,就是 17 世纪左右,风格奢华,糜烂的雍 容华贵风格。由于那时教会的盛行,所以这种风格被极力推行,这也是少有的 有权力机构大力支持的画风风格。而巴洛克却

10、意味著运动、 追求新奇、 热中於无 穷、不安和对比、以及各种艺术形式的大胆融合。 以男性和女性来分别比喻巴洛克和洛可可是最恰当不过了. 前者体现一种 张力, 运动; 后者体现了甜腻 , 柔软. 但二者都是一种贵族化艺术, 都体现了贵族生 活的奢华 , 都是一种充满肉欲的艺术风格. 巴洛克和洛可可是从古典美分别向强 化和弱化两个方向发展的极端。洛可可艺术风格与巴洛克艺术风格最显著的差 别就是,洛可可艺术更趋向一种精制而幽雅,具装饰性的特色。 这种特色当然影 响到当时的服装, 使得当时的服装非常注重细节,尤其是边角的修饰 (例如领口 和袖口大大的花边)。 T巴洛克风格宣扬的是视觉上的“混乱”。就拿

11、建筑物 来说,每跟柱子间的距离是不一样的,墙上布满了装饰物, 让人分不清楚哪里是墙哪里是天花板。可以说巴洛克是继承了矫饰主义的艺术。 巴洛克在风格上区别于洛可可,主要体现在,巴洛克所向往的是种终极华 丽, 和严肃的审美度,整体感觉较洛可可更正式更深沉。 洛克克风格多为较跳跃, 轻快,明亮,有时更甚是活泼和可爱的。巴洛克比较华丽, 宏伟, 热情奔放;洛可 可艺术比较小巧纤雅。“洛可可”它是“巴洛克”设计风格的延续与变异,其特 征是纤细柔美的造型与华丽的繁饰, 自然主义的装饰题材与夸张的色彩组合在一 起。 洛可可风格雖保有巴洛克風格之綜合特性,去除以往藝術的儀式性與宗教性, 以輕快、奔放、易親近和日常性取代王權思想與宗教信仰的气息,強調精美柔軟 的气氛並大量使用光線,主要表現出一種裝飾性風格。 通过以上对比,所以我个人更喜欢洛可可的艺术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