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设问,构建灵动而富有成效的师生对话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380771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设问,构建灵动而富有成效的师生对话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有效设问,构建灵动而富有成效的师生对话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有效设问,构建灵动而富有成效的师生对话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有效设问,构建灵动而富有成效的师生对话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有效设问,构建灵动而富有成效的师生对话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效设问,构建灵动而富有成效的师生对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设问,构建灵动而富有成效的师生对话(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效设问,构建灵动而富有成效的师生对话有效设问,构建灵动而富有成效的师生对话失误与挫折失误与挫折课例反思课例反思一、背景一、背景有效教学实施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的基本途径是师生对话。师生对话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课堂,其效果肯定不佳;但是充斥着马拉松式问答的“热烈”课堂,其效果也未必是有效的。教师如何设问,直接决定着学生思维的有效性,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成败的关键。二、课例二、课例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失误与挫折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失误与挫折。请大家把标题转化为问题。可以转化为什么叫失误与挫折、为什么会出现失误与挫折、为什么要学习这段历史?师:翻

2、到 18 页,仔细看图 1-20、1-21、1-22 这三幅图,注意小字。生:(看书中图)。师:有没有看出什么来?哪位同学先来说说看?师:这个图 1-21 小字有没有看到?生: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师:这个是什么?猪还是象?生:猪。师:有没有见过这么大的猪,这幅图说明了什么问题?生:他们在乱讲。这明明不可能这样。师:也就是说,这幅图反映了一个错误,叫什么错误?大家想想看?生:(思考。)生:虚假的。师:虚假在哪?生:是夸大其词。师:除了这个猪这么大以外,旁边人民日报上还有什么?生:花生亩产 13241 斤、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师:一亩的土地生产出来的,按照袁隆平现

3、在高产稻一亩 900 斤就算好的,而那个时候亩产三万多,这两幅图有没有共同点?生:有,夸大其词。师:猪夸大、亩产也夸大,其他另外什么东西再夸大?那你也来夸大一下?哪个想好了?哪位牛皮大王想好了?生 1:一人身高 3 米,体重 1 吨以上。师:还有吗?如果从生产角度看,还可以怎么夸大?比如工业设计。生 2:中国 2009 年师:这种夸大其词在各个行业当中都在盛行,就慢慢地形成了一种浮夸的风气。师:这种虚假的夸大其词的浮夸风,我们说他是错的,错在哪里?为什么说它错?生:掩盖了事实。师:那换个角度讲?生:不利于发展。师:也就是说这种说法是不切实际的。那这种不切实际,那个时候为什么会产生?看课文第 1

4、段和第 2 段。师:这种类型的错误发生在哪一年?生:1958 年。师:哪两项事情?生: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师:除了浮夸以外还有什么?生:共产风、瞎指挥、高指标。师:什么叫共产风?在 58 年的时候,有一个老头子早上起来说,明天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大家一起劳动,一起吃饭,平均分配,这种共产风气,共产共销风气。师:然后看高指标。一亩田要生产出多少稻子?生:三万斤。师:你想想看,这种情况我们都把它叫做大跃进,现在说是一种错误,当时的人相不相信?生:相信。人民日报是中国第一大报,它会登出这样的消息,当时的人会不相信吗?师:你相信吗?师:当时这样一种状态之下,其实很多人心里都知道这是假的,心里可能不相信

5、,但没有一个人说。说出去之后会怎样?要被怎样?生:要被批斗。师:那为什么全国人民都是这样一种状态?这种错误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再看书本上。生:(看书)。师:有没有找到?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生:念出书中第一段。生:由于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经历了很大曲折。师:经历了很大的曲折,这个曲折指什么?生:文革。师:指文革吗?还有什么?生:大跃进。师:再看标题,标题是什么?生:失误与挫折。师:那么失误指什么?生:大跃进、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师:挫折指什么?生:文革。三、分析与反思三、分析与反思问题是学生思考的对象,问题设

6、计是否合理、有效是师生展开对话能否获得成功的基础。“失误与挫折”这一案例摘录于一节公开课。整堂课非常流畅,不仅学生的思维有的放矢,后续的对话过程也也中规中矩,很好地达成了课堂的教学目标。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效果,笔者觉得主要是施教者在设问时一是 “抓得准” ,二是 “表得清” ,三是“包容性” 。1 1. .设设问问指指向向“抓抓得得准准”:教师布置的问题不仅应是有价值的,而且必须成为一堂课的核心教学环节。那么,怎样的问题才具有最大的价值呢?在一般教师的眼里,都是把它笼统地归纳为“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易错点”等等诸如此类全无操作性的含糊概念。而在失误与挫折一课中,施教者一开始就提出本节课的思

7、路“三个为什么”:为什么叫失误与挫折?为什么会出现失误与挫折?为什么要学习这段历史? 作者紧紧抓住了本节课的中心线索,以下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围绕它并且一环扣一环,使原本虚无缥缈的课堂教学目标一下子清晰起来,学生的思维自然也有规可循,从而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初中的社会教材中,其实我们可以设计很多这样的问题。以初一社会为例,如果仅从教材自身的知识安排与表达方式来看,教材上的知识不仅比较浅显,而且即使存在问题,往往也会以“是什么” 、 “怎么样” 、 “为什么”的格式,在教材中解释得一清二楚。但我们应该看到,初一社会教材具有鲜明的“地图应用”和“与社会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的两大特点,却能给予我们

8、充裕的学生思考对话过程。如在讲授“我国的气候资源”这个知识点时,笔者凭多年的教学经验,体会到学生理解“季风的形成原因”是一个难点,所以笔者以此为切入口,设计了一个论题“结合教材插图,在理解海陆热力差异的基础上,思考季风是怎样形成的?并以此来分析我们萧山地区的在降水与风向方面的特点” 。这个问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又与家乡实际相联系,因此学生比较感兴趣,不仅在“前思”阶段能够集中精力思考,而且在后续的学生对话交流中也提出了很多新颖的见解,真正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2 2. .问问题题表表述述“表表得得清清”:教师要把已确定的问题表述得清楚明白,其标准应该是,学生阅读或听讲后,要知道:

9、A、将要思考与交流的对象是什么;B、可以采取何种途径来解决问题;C、允许思考或讨论的时间有多少。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教师在表述问题时,应该确保问题的内容可操作性,而不能是笼统的,甚至是含糊的。 失误与挫折一课,教师的每一个问题,学生都明白要回答什么,可以从阅读那张图片或哪段文字来解决问题。如问题“这种错误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再看书本” , “这幅图反映了一个错误,叫什么错误?” ,这些问题学生能明白问题的含义,但答案又不能随手拣来,需要经过思考或仔细阅读课本,这不失为好问题。 再以“季风气候的形成”这个知识点为例。笔者起初设计的问题是这样表述的: “试分析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并以此来分

10、析我们萧山气候的特点。 ”结果在第一个班级进行对话交流时,很多学生在“前思”阶段根本无从下手,从后续的对话交流反馈来看,效果也不是很理想。从第二个班级开始,笔者从可操作性方面做了较大的完善: A、 “理解海陆热力差异的原理” ,这是引导学生理解形成季风的物理因素;B、 “结合插图” ,这是引导学生理解海陆位置对于季风形成的空间因素;C、 “降水和风向” ,这是引导学生找准分析季风对萧山气候影响的切入口,因为“气候”这个概念本身包含了太多的元素,没有指明,学生在思考时很容易走入歧途。例如“气温”这个重要的气候元素,主要是由纬度位置决定的,与季风关系就不是很密切。经过上述完善,学生在 “前思”阶段

11、就显得有路可循了,独立思考起来也就容易多了。可见,教师如何把论题表述得清楚、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于指导学生的“前思”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问题表达的方式也要清爽明了。如口述 往往针对简单明了的提问;黑板板书重之又重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往往也存在延伸、展开的可能,或者贯穿于主要的课堂流程;多媒体的展现这样的提问往往是文字表述比较多,或者有母子问题的连贯性等;书面材料如果觉得问题很有被保留或课后再进一步探索的可能性,可以采用这种方式等等。在认同施教者设问优点的同时,笔者在其中也感觉到有遗憾的地方。整堂课听下来,笔者一个很大的感受就是:师生之间好像在表演相声节目。教师一问,学生一答;教师

12、再问,学生再答师生两方面精神高度集中,教师累,学生累,我们听课的老师也累。笔者以为,课例中的程序性问题设计安排,还是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有效的设问应该是具有较大包容性的问题,而不是简单、显性、表面化的问题。3 3. .设设问问应应具具有有包包容容性性。问题如果缺少包容性,就必然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笔者在上述课例中就发现,不少问题可以归属于“是非类判断题” ,如“这种类型的错误发生在哪一年?” 、 “然后看高指标。一亩田要生产出多少稻子?”等等。笔者以为,有效的问题应该具有较大的思维空间,只有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的问题才具有思考、展开对话的最大价值:A、能在课堂教学中“牵一发而动全身” 、能“一石

13、激起千层浪” ;B、问题的答案既不脱离所授教材的内容和课标的要求,又要不拘泥于教材内容 ;C、涉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问题,学生可以谈出自己的立场和观点;D、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时容易衍生一些有价值的子问题,从而推动讨论更加深入。总之,要让学生讨论的问题应尽可能是综合性、开放性的,或与生产、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尽量避免把一些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如简单的概念、名词或书上有现成答案和学生不需多加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交流。四、结语四、结语提高课堂设问的有效性,目的还是希望能通过对话质量的改善来实现学习质量的提升。社会学科的教育有着浓厚的非理性、无序性和非控制性,这其实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只有以灵

14、感、激情、想象力和探索创新的精神来面对教育的规律,面对学生的学情,面对学科的特色,才能产生灵动而富有成效的师生对话。附:参评教师基本信息表附:参评教师基本信息表姓 名学 校课例、案例题目联系电话备 注倪雅娟北干初中有效设问,构建灵动而富有成效的师生对话22837016中学地理(社会)课堂中学地理(社会)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课例、案例评比结果课例、案例评比结果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萧山教研室 点击数:175 更新时间:2010-12-6各普高、初中教务处: 为加强中学地理(社会)课堂“有效教学活动策略的实践”的研究,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今年下半年教研室组

15、织了全区初高中地理(社会)教师“有效教学活动策略的实践”的课例、案例教学专项能力评比,本次评比共收到高中地理、初中社会教师的课例、案例 50 余篇,现将评比结果公布如下: 序号案例题目 作者 学校 获奖 1地理原理分析过程中板画的作用探讨 赵菊琴 萧山八中 一等奖 2有效设问,构建灵动而富有成效的师生对话 倪雅娟 北干初中 一等奖 3读报纸,学地理 虞兰琴 萧山中学 一等奖 4用高效教学案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宣微奕 萧山二中 一等奖 5追寻社会课堂对话的无痕之美 徐建章 瓜沥二中 一等奖 6中学地理课堂资源有效利用的实践 王建均 萧山八中 二等奖 7浅谈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学生有效参与 冯玉琴

16、瓜沥二中 二等奖 8践行轻负高质,追求“低碳课堂” 邬昌玲 党山镇中 二等奖 9从一堂“环境亮起黄牌”社会课感悟有效提问 詹建华 闻堰镇中 二等奖 10活而有序,动则有法 赖华将 党山镇中 二等奖 11在预约和引领中生成别样精彩 魏国安 所前镇中 二等奖 12初中社会课堂创设情境,达成有效的实践研究 陈黎信 湘湖初中 二等奖 13关注学习过程,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夏森烈 萧山二中 二等奖 14初中社会课堂有效对话策略的实践 瞿宇哲 所前镇中 二等奖 15开心农场 徐龙榜 新围初中 二等奖 16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社会课堂有效参与的探究与实践 吴胜琴 益农镇中 三等奖 17以地国的“语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为例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选材策略 史世厚 益农镇中 三等奖 18把握主体原则,构建有效教学 陈国庆 萧山八中 三等奖 19关于重难点“地球光照图”的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 谢 波 萧山八中 三等奖 20中学社会课堂有效导入策略的实践 费 凡 金帆学校 三等奖 21让学生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