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高腔戏源出资阳河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380397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7.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川剧高腔戏源出资阳河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川剧高腔戏源出资阳河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川剧高腔戏源出资阳河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川剧高腔戏源出资阳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川剧高腔戏源出资阳河(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川剧高腔戏源出资阳河王洪林川剧高腔戏产生于何时,形成在哪里,究竟是本土声腔,还是外来乐部?一、资阳城隍戏铸就川剧资阳河四川戏剧大演变,带来川剧大跃进,各条河道按照各自艺术特点发展着。沱江两岸川剧以资阳城隍戏为中心,置身盆地中部,受四周影响不大,受北方梆子戏影响的弹戏,受汉戏影响的胡琴戏, 在资阳河就不如川剧高腔那么流行。所以,资阳河艺术流派, 仍然以本地区,特别是被戏班和伶人视为竞技观摩场所的资阳城隍庙会戏一贯演唱川剧高腔的传统习俗,和资阳观众历来认为“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而肉声最优美动听的偏爱,仍按正宗川剧高腔轨迹发展。 资阳庙会戏多, 全县除 48 个场镇庙会戏外,单城区就有九宫十八庙,都

2、建有万年戏台,每年一、二、三、四、五、八、九、十月有十余处庙会戏,通数城隍庙会2 个月演出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最热闹。资阳城隍有乾隆、光绪皇帝御笔赐匾,爵位高,名声大,威灵显赫超过县界, 这是其他县城隍、 州城隍甚至好些府城隍所不及的。加上知县张德源撰文推动,杨周冕、范涞清题词支持,每年从城隍生日开始,附近各府、州、县方圆几百里外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到此顶礼膜拜,各行各业、三教九流都赶庙会,许多川剧艺人为祈求城隍禳灾赐福也到资阳城隍庙唱还愿戏。这样,名家荟集,剧目丰富,互相观摩,拜师访友,切磋技艺的川剧会演盛大场面,盖过全川各地。这对川剧艺术提高和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常年都有川剧演出,资阳人不论男女

3、老少,看戏机会多,大大提高艺术兴趣和鉴赏能力,把川剧胃口越提越高。经过长期熏陶,培养造就大批川剧戏迷、票友和戏夫子。他们爱戏、懂戏,对高腔演唱和戏情戏理要求严格,十分挑剔,稍有差错就砸牌罚戏,对演唱出色戏班和伶人就挂红放炮给赏银。 演唱资阳城隍戏被砸牌罚戏的戏班和伶人,就很丢面子, 大倒其霉, 抬不起头;一获奖励则名声大振,身价倍增, 受到同行尊重而通行全川,形成惯例。 由于观众严格品评,戏班和伶人认真演唱,逐渐形成唱做严谨,帮打唱紧密结合,风格独特的川剧高腔资阳河艺术流派。400 年盛况不衰的资阳城隍庙会戏,成为川剧高腔戏班和伶人酬神竞技赛戏演武场,年年云集资阳赴会献戏竞艺。在许多戏班和伶人

4、中流传着: “不唱资阳城隍戏, 算不了好先生。 ”够条件能承演资阳城隍庙会戏的戏班和伶人不多,不少班人都想在资阳出个名,就千方百计按照川剧资阳河派艺术风格要求,提高技艺,以适合资阳观众脾胃,创造条件演出,让资阳观众认可。 有的鼓师不熟悉资阳河派帮腔、套打、锣鼓音韵, 有的演员不熟悉资阳河派唱腔,都先找资阳河派老师学艺,然后到资阳登台演出,提高声誉。因此,资阳城隍庙会戏,就成为资阳河高腔艺术发祥地、竞技台,成为川剧高腔资阳河艺术流派摇篮和金榜。二、资阳河派基础川剧班社清初,资阳金玉班班主冯时扬创办伶塾,聘请高腔戏班鼓师于少成任教,共同改编整理金印琵琶红梅班超川剧高腔四大功本戏,被民间誉为“名角的

5、招贤榜,鼓师的演武场,班主的摇钱树,戏迷的解渴汤”。还改编玉簪记 焚香记等大本头高腔戏,致力于高腔曲牌规范、唱腔改进, 大大发展川剧高腔艺术,使金玉班历经百年不衰。乾隆末年,资阳姚艮门接办金玉班,定名雁江金玉班。班主远见卓识,创办附属科班玉明科班,培训人才。资阳高腔戏班相继崛起,致和班、笙泰班、龙盛班、玉清班、玉明班在资阳黄添湾关帝庙万年戏台留有嘉庆年间演出墨迹。以资阳为中心十六属州县创办众多戏班,涌现大批艺术高超的名角雁江金玉班赵云官、苟莲官、苟湘官、玉明科班出身张玉蓉、白玉婉、王玉如、李玉侠、 黄玉梧、 涂玉兴等。 雁江金玉班在成都演出时,苟莲官、 苟湘官兄弟表演 红梅记名噪省城, 杨燮锦

6、城竹枝词“见说高腔有苟莲,万头攒看万家传”原注: “苟莲官在班中,每一进省则挤墙踏壁,观者如云。其实貌亦中人,艺特超群耳。”资阳雁江金玉班继承和发展金玉班为代表的四川高腔中河道流派优良传统艺术,从金玉班到雁江金玉班,经顺康雍乾嘉百多年,集明中叶以来川剧高腔戏曲艺术之大成,发展中河道流派艺术,为形成川剧高腔资阳河艺术流派奠定坚实基础。咸丰至宣统年间,资阳河派涌现出资阳廖鼎丰兴办雁江大名班为代表的一批高腔戏班金竺班、昆玉班、富春班等。雁江大名班名丑乐春、萧遐亭和鼓师魏辅周、姚殿虎等艺人以资阳为基地,立志发掘川剧高腔传统剧目和技艺,共同修正剧目,探讨古曲,将大批南北传奇移植改编为四川高腔,将南北曲牌

7、与四川高腔、方言、 民间音乐相结合,革新川剧高腔唱腔,改进锣鼓牌子、 套打、唢呐公堂和表演技艺,与剧情发展、 人物心理情感有机协调,使唱腔曲牌与锣鼓套打规范化,加工整理传统表演程式,革新化妆和脸谱,美化川剧舞台演出艺术形象。还引进大批昆曲优秀剧目,移植为川剧高腔,变苏昆为川昆,将苏昆一些曲牌插入川剧高腔曲牌中,使之与川剧高腔曲牌浑然一体。改编一批川昆剧目,大大丰富川剧高腔资阳河流派艺术。雁江大名班建班数十年,集不少名伶、 名鼓师, 举办两个科班: 1882 年以乐春、 萧遐亭、罗开堂和名鼓师李尚林为教师,创办三字科班, 培养川剧高腔资阳河艺术流派名演员蔡三品、傅三乾、刘三凤、王三江、李三刚、唐

8、三清、石三龙、李三官、张三喜和鼓师彭三三。1898年举办臣字科班,由名角谢海潮主持,聘蔡三品、傅三乾、张金安和鼓师彭华廷、段焕廷任教,培养名演员曹俊臣、段彬臣、王京臣、孙忠臣、李瑞臣、罗云臣、罗金臣等川剧高腔资阳河派人才。两个科班建立新型师承体制,废除不合理师承关系。科班因材施教,因人排戏。规定科生必须练好基本功和唱腔;通晓一般,精通一行;开设文化课和历史课,使科生具有历史、文化知识;要求科生在唱腔上一腔一调要唱得满腔满调,在表演上一招一式要一丝不苟地做够,穿戴要求十分严格,不可马虎, 非常规范, 艺风要求严谨有度,力求做到诙谐而不庸俗,洒脱而不乱章法,体现资阳河流派艺术特色严谨二字。这一大批

9、优秀科生促使川剧高腔资阳河流派艺术日臻完善。三、川剧高腔资阳河流派艺术特点川剧资阳河流派高腔能赢得正宗席位,以道地药材享誉川剧界,原因就是严谨。为什么会以资阳二字命名一种戏剧声腔代表,成为川剧艺术专用名词?就象弋阳腔起源于江西弋阳县,昆腔起源于江苏昆山县一样,能形成川剧高腔资阳河,起源就是资阳城隍庙会戏这个川剧大汇演、 大比武圣地。 当然, 这绝非一朝一夕, 也非一人一地所能独创,只因发源、 成长、壮大于资阳县,所以得名资阳河,跻身川剧四大流派行列。川剧高腔资阳河派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帮打唱三个方面:帮即帮腔。资阳河流派艺术自形成就有自己一套完整的帮打唱紧密配合,又特别注重帮腔。资阳河高腔几百

10、支曲牌,归纳为红、梭、新、锁、一、江、香七种腔,任其千变万化,只要鼓师会帮。帮腔所发的律,诱致演员“依律寻声,随声入曲”,这正是资阳河艺术流派与其他声腔判别的特性,也是帮打唱的特色。头子既要帮完,扫腔也要帮够。资阳河高腔曲牌六犯宫词及犯腔曲牌种类繁多,善照剧中特定环境和人物思想感情,自由犯腔犯调而超过六犯宫词规格,使之生动地揭示剧中主人公复杂而微妙的内心世界。资阳河帮腔,重感情、重韵味,它能帮出欢跃、凄楚、恩激、仇怨的内心独白和客观旁叙;又能帮出繁华、萧瑟、和煦、惨凄的环境变迁,不随意加咿、啊、哈腔。演出时一切临场变幻均集于司鼓(小鼓)一身。司鼓,俗称打鼓匠、桶子匠。他是统一全场行动的职能者。

11、实际上,是临场总导演、总指挥,整个剧情艺术提调者,是暗场绝对权威。打即打击乐器。资阳河的打击乐器,与川剧其他河道相比,要大一个规格。使用大锣大鼓,音量宏大, 铿锵有力, 节奏感强, 锣鼓牌子繁多而完整,特别注重锣鼓的音韵,讲究紧、松、快、慢、轻、重,运用严谨,使之优美和谐,打得清澈、凝重、老道;打出身段、眉眼、指爪、神情,打出五音和谐。 长于打高腔戏, 尤其是文场戏。 资阳河的一字和二流单独使用,一个是强、弱、次强、弱弱的抒情反复,一个是强、弱的连环反复。一字慢扣板是资阳河独用,其他河道未用。资阳河在锣鼓牌子的使用上十分重视接母怀胎,套打锣鼓与帮腔丝丝入扣。资阳河司鼓是根据剧本情节、角色感情而

12、发,演员放腔后情感延伸,司鼓依据情感节奏延伸的不断而运用,使情、景、事、物的体现发挥无遗。唱即唱腔。 川剧资阳河高腔是由帮腔人的人声定调,节奏明快而自由, 旋律婉转而优美,声调高亢而悠扬。严循数百曲牌规格,行腔停腔落板,吐词字正腔圆,不随意添加助词。时而近乎诗词朗颂,时而劲歌高唱,时而婉转低吟,融讲唱为一体。在高腔曲牌前面按需要加上昆腔作开端,称为昆头子,锦上添花。资阳河帮腔、套打、唢呐公堂都讲求细致与配合得当,融锣鼓于唱腔、笙管之中,浑然一体。密切配合演员眉眼、指爪、身法、神情、舞蹈、武打等表演,衔接纯墨有界,强弱泾渭毫厘不差,因情景而施风、云、雷、雨、雪,跨时空能辨季节之异,翻重山峻岭如临飞瀑直泻,临江河骤闻汹涌澎湃之声,黑夜寒星骤然千军对垒,万马奔腾, 层次有序, 动静分明。特别辅以优美帮腔和演员细腻表演,情景交融,虽是虚拟舞台时空,却令人若闻其声、如见其人,引人入胜。资阳市还有川西坝、川北河艺术流派,戏班剧社与源头成都府、保宁府切取联系, 锦江、嘉陵江与沱江自北向南注入长江,共同托举川剧争奇斗艳,成为国宝京剧胎气一脉,生生不已,万古流芳。二八年十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