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379492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一、乘除法: 1、整十整百数的乘、除法(限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因数(或被除数)末尾的 0 放在一边,再相乘(或相除) ,然后在积(或商)的末尾添上 0。 (记住:必须方便口算。最后所添 0 的个数=放在一边的 0 的总个数。 )2、乘、除法(限除数是一位数)的估算方法:转化成和原数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再进行乘除口算。 (记住:在转化成和原数接近的整十整百数时,必须方便口算。 )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一位一位地乘。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注意

2、:在竖式中,用后一个因数的十位去乘前一个因数时,积的末位就写在十位。 )4、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从高位除起,一位一位地除,哪一位上除得的商就写在哪一位上,每一次除得的余数都必须比除数小。 (记住:A 被除数最高位上不够商 1,就退后一位写商;其它数位上不够商 1,就用 0 占位。B 在竖式中,每除一位,就必须在那一位上写一位商。 )、积的变化规律:A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就扩大(或缩小)几倍。 B 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6、商的变化规律:A 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也扩大(或缩小)几倍。B 被除

3、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 ,商就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7、数字的排列规律:如果题中的数字越越大,可能是由乘法或加法算出的。如果题中的数字越越小,可能是由除法或减法算出的。二、小数: 1、 “”叫小数点,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读法:和以前学的整数读法相同) ,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读法:直接从前往后读出每一个数字。 )2、小数点左边整数部分: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小数点右边小数部分: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 ,也就是 01) ,第二位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 ,也就是 001) 。 3、小数改写成元角分的方法:小数点前面整数部分是几就是

4、几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是几就是几角。小数点后面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如:1268 元就是 12 元 6 角 8 分。记住:当角或分为 0 时, “0 角”或“0 分”可以不写。 )4、分数改成小数的方法:分母是 10 的分数,就用一位小数表示。分母是 100 的分数,就用两位小数表示。、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小数点对齐,从小数点后边最后一位算起,最后在得数上对齐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记住:进位要在前一位加上进的几,退位要在前一位减去几。 )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1): 1、面积的定义: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2、面积的单位:A 边长为 1 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厘米,

5、也可以写作 1 厘米 2(或 2)。 (如橡皮、邮票、硬币等)B 边长为 1 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分米,也可以写作 1 分米 2(或 d2)。 (如本面、书桌面等)边长为 1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米,也可以写作 1 米 2(或 2)。(如黑板面、教室地面、操场等)3、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2) 、平方分米(d2) 、平方厘米(2) 。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100:1 平方米=100 平方分米(12=100d2) 、1 平方分米=100 平方厘米(1d2=1002) 。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2): 4、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比较项目周 长面 积不同点 1、意

6、义围成长方形四条边的总长。长方形表面的大小。2、使用单位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3、计算公式周长(长宽)2长宽周长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面积长宽长面积宽宽面积长相同点已知条必须要知道长、宽,才能求出长方形的周长、面积。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3): 、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比较:比较项目周 长面 积不同点 1、意 义围成正方形四条边的总长。正方形表面的大小。2、使用单位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3、计算公式周长边长4边长周长4 面积边长边长相同点已知条必须要知道边长,才能求出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四、轴对称: 1、定义:把

7、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边的图形能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对称轴。2、类型:左右对称或上下对称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3、画图:A 画对称轴的方法:左右对称的图形,在它左右两边的最上端找到一组相对称的点,并量出这两个点的中点。然后在最下端量出一组对称点的中点。最后经过这两个中点划出一条虚线。 (上下对称的图形画法相似)B 根据对称轴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方法:先将已知图形的每个角的顶点,在对称轴的另一端,以对称轴为中点量出与它们的相对称的点。最后将这些点用已知图形的连接方法一一连接起。(记住:找对称点时,必须以对称轴为中心。 )五、统计: 复式统计表的表

8、头确定方法:2 1 31、图中“1”定为“项目(或类别) ”,它对应的是单式统计表第一横栏的每个统计类别。2、图中“2”由该表的标题名称确定,如标题为“成绩统计表”,那“2”就定为“成绩”。3、图中“3”由组成该表的两个单式表的统计对象合并而定。如:两个单式表为“男生成绩统计表”“女生成绩统计表”,那“3”就定为“性别”,见书 P94 例 4。如:两个单式表为“一年级成绩统计表”“二年级成绩统计表”,那“3”就定为“年级”。如:两个单式表为“上学期体重统计表”“下学期体重统计表”,那“3”就定为“学期”,见书 P134 第 18 题。(记住:“合计”是求那一栏所有数字的和。 “平均”数字的总和

9、数字的个数。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西师版)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1、整十整百数的乘法的口算方法:先把因数末尾的 0 放在一边,再相乘,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 0。 (记住:必须方便口算。最后所添0 的个数=放在一边的 0 的总个数。 ) 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几倍,积也随之扩大相同的倍数。3、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一个因数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积的变化规律:A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就扩大(或缩小)几倍。 B 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4、两位数乘两位

10、数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一位一位地乘。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注意:在竖式中,用后一个因数的十位去乘前一个因数时,积的末位就写在十位。 )、数字的排列规律:如果题中的数字越越大,可能是由乘法或加法算出的。如果题中的数字越越小,可能是由除法或减法算出的。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1、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2、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3、边长 1 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厘米,可以写成 1 厘米2,还可以写成 12。 (如橡皮、邮票、硬币等) 边长 1 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分米,可以写成 1 分米 2,还可以写成

11、1d2。 (如本面、书桌面等) 边长 1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米,可以写成 1 米 2,还可以写成 12。 (如黑板面、教室地面、操场等) 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6、计量周长用长度单位,计量面积用面积单位。7、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比较:比较项目周 长面 积不同点 1、意义围成长方形四条边的总长。长方形表面的大小。2、使用单位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3、计算公式周长(长宽)2长宽周长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面积长宽长面积宽宽面积长相同点已知条必须要知道长、宽,才能求出长方形的周长

12、、面积。8、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比较:比较项目周 长面 积不同点 1、意义围成正方形四条边的总长。正方形表面的大小。2、使用单位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3、计算公式周长边长4边长周长4 面积边长边长相同点已知条必须要知道边长,才能求出正方形的周长、面积简单的换算1、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2) 、平方分米(d2) 、平方厘米(2) 。1d2=1002 12=100d2 12=100002 1 2 =10022、邮票的面积约是 6 。 小红脚掌印的面积约是 2 。1 间会议室地面的面积约是 200 。 学校花园的周长约是 100 。教室 1 扇窗户的面积约有

13、 d2。 1 个乒乓球台面的面积约是 2。 三、三位数除一位数的除法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先试除被除数的百位。如果百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试除前两位数,除到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写商,每一次除得的余数要比除数小。2、0 除以任何不是 0 的数都得 0。3、商的变化规律:A 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几倍,商就缩小相同的倍数。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几倍,商就扩大相同的倍数。B 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也扩大(或缩小)几倍。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 除外) ,商不变。4、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从高位除起,一位一位地除,哪一位上除得的商就写在哪一位上,每一次除得

14、的余数都必须比除数小。 (记住:A 被除数最高位上不够商 1,就退后一位写商;其它数位上不够商 1,就用 0 占位。B 在竖式中,每除一位,就必须在那一位上写一位商。 )四、统计1、记住:“合计”是求那一栏所有数字的和。 “平均”数字的总和数字的个数。五、小数的初步认识 1、 “”叫小数点,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读法:和以前学的整数读法相同) ,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读法:直接从前往后读出每一个数字。 )如:132 读作:一点三二 8 分米=08 米(读作:零点 8 米)2、小数点左边整数部分: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小数点右边小数部分:第一位是十分位(01) ,第二位是百分位(001)

15、。3、小数改写成元角分的方法:小数点前面整数部分是几就是几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是几就是几角。小数点后面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如:1268 元就是 12 元 6 角 8 分。 ) 4、分数改成小数的方法:分母是 10 的分数,就用一位小数表示。分母是 100 的分数,就用两位小数表示。、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小数点对齐,从小数点后边最后一位算起,最后在得数上对齐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记住:进位要在前一位加上进的几,退位要在前一位减去几。 )六、轴对称1、定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边的图形能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对称轴。2、类型:左右对称或上下对称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3、画图:A 画对称轴的方法:左右对称的图形,在它左右两边的最上端找到一组相对称的点,并量出这两个点的中点。然后在最下端量出一组对称点的中点。最后经过这两个中点划出一条虚线。 (上下对称的图形画法相似)B 根据对称轴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方法:先将已知图形的每个角的顶点,在对称轴的另一端,以对称轴为中点量出与它们的相对称的点。最后将这些点用已知图形的连接方法一一连接起。(记住:找对称点时,必须以对称轴为中心。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