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音乐与舞蹈教育离线作业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366815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5.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音乐与舞蹈教育离线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前儿童音乐与舞蹈教育离线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前儿童音乐与舞蹈教育离线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前儿童音乐与舞蹈教育离线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前儿童音乐与舞蹈教育离线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音乐与舞蹈教育离线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音乐与舞蹈教育离线作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学前儿童音乐与舞蹈教育课程作业姓名:学号:年级:学习中心: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 1.杜威提出的种族经验与儿童个体经验的三方面分歧 答:第一,儿童经验是关于儿童个人的一个狭小的世界,而种族经验 是关于一个在空间上无限扩大的世界; 第二, 儿童经验是统一与整合的, 而种族经验是分门别类并专门化的; 第三,儿童经验是实际与情绪的结合,而种族经验是分类和排列的抽 象原理。 2.学校课程有效组织学生经验时,经验组织的起点、终点各是什么? 学校课程的任务是什么? 答:经验组织的起点是儿童个体经验,具体地说是儿童达到现在水平 的结构化知识中起作用的兴趣与冲动;经验组织的终点是与种族经验 的

2、汇合,即掌握包含在学科中的事实和真理。学校课程的任务是完成 从儿童个体经验向种族经验推进的这种方向性。 3.经验还原(名词解释) 答:经验还原是指把种族经验形式的学科知识转换为能引起儿童兴趣 与冲动的一种活动状态。 4.替音乐符号找参照物是指什么? 答:用比音乐符号更具体生动的符号来诠释音乐符号。 5.儿童音乐教学中的经验还原是指什么? 答:通过寻找音乐符号参照物的方式,把音乐作品抽象的音响形式转 换成为能激发幼儿音乐学习兴趣与冲动的参照物形式。 6.在经验儿童音乐教育中,经验还原教学阶段教师的任务是什么? 答:首先是教学准备, 通过经验还原的手段把音乐作品中的音乐特性 全都转化为非音乐内容,

3、 并最后投放到身体动作表演中;其次是教学 实施,通过适宜的教学策略, 引导幼儿在音乐故事情境中与音乐作品 的各种参照形式亲密接触, 玩耍;最后停留在身体动作表演这种对照 形式上。 7.经验还原儿童音乐教学的音乐性目标答:通过多种音乐作品还原方式激发幼儿在音乐学习中的兴趣,本能 与冲动,从而获得对音乐作品的身体动作表现技能,为幼儿由对音乐 作品的身体动作表现转向歌唱与演奏等音乐表现打好坚实的基础。 8.如何进行经验还原儿童音乐教学的设计? 答: 经验还原儿童音乐教学的设计分两个部分:教学准备与教学实施。 教学准备部分完成对音乐作品的还原,要旨是找到还原音乐作品的适 宜方式;教学实施部分是通过有效

4、的教学策略让幼儿与还原后的音乐 作品的参照形式亲密接触, 要旨是娴熟集体教学过程的一般策略,使 幼儿进入专注地玩音乐而不是玩外在的教具,道具,故事等状态。第二节 1.音乐作品内容性还原的规限 答:故事,角色形象等内容的创设是为身体动作的表演服务的。在音 乐作品的还原过程中,内容性不能独立存在,它是依附于运动性的。 2.音乐作品运动性还原的规限 答:规限条件是指要有音乐性, 指身体给出的所有动作与音乐作品的 节拍,节奏型,句子,段落,速度,力度,风格等因素相一致。 3.音乐作品还原的层次性原则 答:还原的最后一层必须停留在运动性层面;如果运动性层面本身又 有几层,那么带器械的身体动作放在最后一层

5、。第三节 1.经验还原儿童音乐教学的教学过程策略主要有三种,它们是任务 意识策略、动作难易意识策略、课堂管理意识策略。 2.任务意识策略中的双意识是指教师对每一教学环节的教学任 务有意识、 在每一教学环节教师对幼儿的任务意识有意识。 3.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儿童任务意识无意识的主要原因 答:第一,教师对每一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本身不够明确,所以在教 学现场就会表现为对幼儿的任务意识无意识,这种教学活动会比较长 时间处于涣散,无序状态,是属于比较典型的无效教学。第二,教师 对每一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是明确的,但是对这些教学任务需要落实 到幼儿身上,而且要以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方式落实到幼儿身上表现 为无意

6、识。 4.论述有效提问的特征 答: (1)具有时效性( 2)具有目的性( 3)具有清晰性( 4)具有层 次性 5.论述预令策略有效性的特征 答: (1)具有准确性( 2)具有撤离性6.用图表方式说明三类动作的难易顺序7.动作难易意识策略有效使用后儿童的两种反应为愉悦情绪、 专注。 8.集体音乐教学的课堂管理意识可分为三种,它们是学习机会公平 意识、常规意识、 问题行为管理意识。 9.问题行为与问题学生的区别 答:问题行为是一个教育性概念,是针对学生的一种行为而言,是指 这种行为引起了麻烦并带来了负面影响,所以被认为引发了问题。 问 题学生是对学生的一种总体评价,指在学习,思想,行为上有偏差的

7、学生。问题学生是一个带有标签性的称号,不能任意称一个学生为问 题学生。在幼儿阶段,它是一个人的性格,行为习惯,学习风格远未 定型阶段,我们一般不会为幼儿贴上问题幼儿的标签。 10.论述儿童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 答:第一,课程因素。第二,教师课堂管理观念因素。第三,幼儿的 心理因素。第四,环境因素。 11.论述儿童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答: (1)回避策略( 2)暗示策略( 3)明示策略( 4)批评策略第二章歌唱教学 1.在教学活动中,一个问题的抛出与被接住往往经历六个步骤,它们 是问题内容指向、 问题水平指向、问题言语表达、 提问后停留、选择幼儿、 提供反馈。 2.阐述歌唱教学中,一般采用

8、的提问模型 答:采用“教师启动教师示范学生回应教师评价”模型。 3.从范唱的来源分,范唱可分为两种类型, 它们是教师亲身范唱、 媒介范唱。 4. 教师亲身范唱的优势 答: (1)教师即兴、现场的演唱是活生生的、富有灵气的,是充分体 现音乐艺术是表演艺术的本质的; (2)教师即兴、现场的演唱方式,能形成表演者和欣赏者现场的互 动与交流,这种现场互动交流是最感染幼儿的情感、最能激发幼儿的 模仿欲望的。易上肢躯干下肢原地动作类型不移动动作下肢空间移动上下肢综合难移动动作带器械动作5. 媒介范唱的优势 答: (1)最大可能地保持了原作品的形象完整性,又在准确再现的基 础上进行了再创作,具有比较高的艺术

9、魅力; (2)对一些歌唱水平较差、自弹自唱能力较低的教师来说,是一种 教学上的支持和帮助, 如果运用得当也不会失去师幼间情感交流的效 果和艺术效果。 6. 在感知与技能合二为一纬度中,音乐活动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 答:在感知与技能合二为一纬度,准确的音乐活动目标表现需要指出 两个内容: 一是指出音乐元素, 包括节奏, 旋律,曲式,织体,音色, 速度,轻重,风格等;二是指出幼儿的表演类型,包括身体动作,演 奏,歌唱三种,以及幼儿需要达到的表演要求。第三章欣赏教学 1.论述儿童器乐曲动作意象的原则 (何为意象,何为动作意象,原则。 ) 答:1)画出音乐结构图,把握音乐句段结构原则 2)遵循重复,对

10、比等音乐组织手法原则 3)动作与音乐句法和非句法形式吻合原则 4)动作简单原则 2.书中列举了儿童器乐曲的五种还原方式,它们是直接的身体动作 还原、 日常生活游戏 +身体动作还原、 图谱 +身体动作还 原、故事+身体动作还原、故事+图谱+身体动作还原。第四章打击乐教学 1.阐述打击乐器的种类及每类乐器的特点 答:打击乐器是指无固定音高的一类乐器,可分为四类即皮革类、木 质类、金属类、散响类。 皮革类即鼓类,主要有手鼓、铃鼓、军鼓、大鼓等;其特点是共鸣较 好,音量相对较大、低沉、浑原,适合担任低音声部,尤其是低声部 的强拍。木质类,主要有双响筒、响板、木鱼、节奏棒等;其特点是 声音清脆、明亮、短

11、促,颗粒性强,适合担任旋律声部,敲打节奏复 杂、速度快的节奏型。金属类主要有三角铁、碰铃、锣、钹、钗等; 其特点是声音延绵、明亮有穿透力。散响类主要要串铃、手铃、铃鼓 (摇) 、沙球、沙蛋等;其特点是声音细碎不干静。 2.阐述音条乐器的种类及每类乐器的特点 答:音条乐器是指有固定音高的敲击乐器,再分为三类:钟琴,金属 琴与木琴。奥尔夫音条乐器的共同特点是每种乐器的音条可以自由卸 装和更换,这样在演奏初期, 教师只在乐器上留儿童要用的几块音条 就行了,使儿童的演奏变得简单而有效果。第五章集体舞教学 1.儿童集体舞有四种常用类型,它们是邀请舞、单圈舞、双圈舞、 直列舞。 2.名词解释:邀请舞、单圈

12、舞、双圈舞、直列舞 答:邀请舞是一种找舞伴并与舞伴对舞的集体舞。单圈舞是全体围成 一个圈,以圈为基本队形而进行的集体舞。 双圈舞是全体围成两个圈, 以双圈为基本队形而进行的集体舞。直列舞是指以两直列队形为基本 队形的集体舞。 3.简述在儿童集体舞教学中教师的示范站位与队形的关系 答; (1)单圈集体舞:教师可以与幼儿一样站在圆圈上示范,全体幼 儿都可以看清教师的运动方式与姿势。 (2)双圈集体舞:教师一般站在内圈上示范比较合理,便于全体幼 儿看清。 (3)直列集体舞:教师一般独立地站在方阵之外,最常用的是站在 方阵之前与幼儿相向而立, 做镜面示范。 不过依据动作的方向要求可 以站在方阵的前后左

13、右任何一个起位。 4.简述在儿童集体舞教学中教师示范站位与儿童注意力的关系 答: (1)幼儿成单圈队形,教师站在圈中:这是一种全封闭状态,幼 儿注意力容易集中。 (2)幼儿成半圆队形,教师站在队形前面:这是一种半封闭状态, 幼儿注意力比较容易集中。 (3)幼儿成几组直列队形, 又称映田式, 教师独立地站在方阵之前: 这是一种半开放状态,少数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 (4)幼儿成自由式,教师独立站在前面:这是一种全开放状态,幼 儿容易兴奋,不容易把持住注意力。 5.简述集体舞教学活动欢乐鼓的教学环节与每一环节的内容 答: 环节一,教师第一次完整示范 (1)示范前提问:老师跳了哪几个动作? (2)示

14、范 (3)问题反馈:要求幼儿既做动作又用语言表达 环节二,幼儿学习集体舞的上肢动作模型 (1)没有舞伴的学习 直接跟着老师坐在位置上做动作。 (2)有舞伴分角色的学习 两位教师示范,一个做鼓另一个做鼓手。 幼儿俩俩结伴练习,注意角色互换。环节三,幼儿学习在双圈队形做动作 (1)使用双圈队形常规站好队形 (2)里外圈面对面加下肢动作,上肢的前后摆动手臂动作加上原地 走步。 (3)变换舞伴与队形 外圈做鼓手。 外圈幼儿做走步动作时朝逆时针方向移动,走至下一位 舞伴的位置;内圈原地。 内圈做鼓手。 内圈幼儿做走步动作时朝顺时针方向移动,走到下一位 舞伴的位置;外圈原地。 6.论述儿童集体舞教学中任务意识策略的基本要求 答: 1 明确各环节的任务与任务递进步子 2 简洁有预见性的提问, 要求与紧跟其后的示范, 练习形成动态系统。 3 明晰准确的预令与提示。 7.论述集体舞动作设计由易到难的五个步骤 答: 1 确定固定模型动作 2 确定上肢动作 3 确定下肢原地动作 4 确定移动动作或交换舞伴动作 5 其中一段由固定模型动作转换成即兴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