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媒介数字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361001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0.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章媒介数字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十一章媒介数字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十一章媒介数字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十一章媒介数字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十一章媒介数字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媒介数字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章媒介数字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媒介数字化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达到以下目标: 1、 了解高新科技与数字化时代的特征; 2、了解信息高科技对大众传播的冲击, 以及信息高科技对传播理论的影响。第一节 数字时代的媒介一、何为数字媒介 数字媒介简而言之就是以数字化形式(0 和 1 为最基本的符号) 传递信息的 媒介。计算机网络、软磁盘、光盘、数字电话等都属于数字媒介。数字媒介不仅 具有即时性、 参与性这两个电子媒介的特征,而且还具有容量大、 多种媒体综合 运用、交互性强等特征。 互联网( internet )是现阶段数字媒介的一个很好的代表。四通八达的互联 网使人们处于 “ 地球村 ” 之中,时空的界限模糊了,信息的

2、传递更为迅速(理论上 能达到光速)、方便,信息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种媒体),选择和阅读信息 的方式更加符合人的逻辑 (超媒体的运用) , 人们对信息的发布和选择更加自由。 互联网和其他数字媒介一起, 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 学习和日常的生活。 在 家办公、远程教育、网上购物和休闲、家庭医疗等网络带来的新概念,正以惊人 的速度走向我们每一个人, 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思维方式甚至文化。 应该说, 这一切的改变是数字媒介与其他数字化产品(或者说是整个数字技术及相关技术 的应用)的共同发展带来的。媒介是我们每一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伴侣” ,因 而媒介的数字化带给我们的冲击是更大和更深刻的。

3、 现在,数字媒介尚未完全取代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电影等传统媒介, 但它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覆盖了各种传统媒介的功能,并有所超越:网络版的图书、 报刊已相当普及,它们具有价格低廉(往往还是免费的)、易更新等优点,并采 用了多媒体及超媒体的形式,比纸质书刊更具有吸引力;广播、电视、电影的数 字化和网络化的趋势也是势不可挡,人们消费时拥有更大的选择的自由和空间, 不必受传统节目定时顺序播放的限制。 数字媒介无疑已对传统媒介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在现阶段及较长的一段时 间之内, 数字媒介与传统媒介之间仍是一种竞争而又互为补充的关系。不同国家、 地区及不同社会阶层经济条件及偏好的不同,数字媒介目前的一些弱

4、点, 都使传 统媒介在数字媒介来势凶猛的进攻之下,还能守住自己的一片领地。 然而,随着 数字媒介和各种数字化设备的连接与融合,各种数字产品的性能价格比的提高, 以及人们经济水平的普遍提高, 崭新面目的数字媒介将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这 种趋势是势不可挡的。二、数字媒介的特点 理解数字媒介, 不能将之孤立于整个媒介体系及其发展史之外,也不能忘记 数字媒介自身的发展趋势。 与传统媒介相比, 数字媒介的历史还很短。 理解数字 媒介更重要的是展望未来。数字媒介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一是人性化和智能化。 这是指数字媒介的界面将更为人性化,数字媒介本身 也将具有某种智能,能更好地领悟人的指令和要求,从而作出

5、反应,人与之“ 相处” 时,更像是和一位助手或朋友交流。目前的一些多媒体节目已经初步具有了 某种智能,如使用智能代理人(intelligent agent )的多媒体节目。 二是形式的多样化。数字媒介将根据人需求的多样性而具有多姿多彩的形 式。便携式数字信息阅读装置会更加小型化,变得小、薄而轻,可以是数字眼镜 架在鼻梁上, 或是数字手表戴在手腕上, 甚至是数字耳环戴在耳朵上, 它们能通 过卫星与网络相连; 而某些数字媒介则会向大型化方向发展,以取得更逼真的视 觉效果、更强的震撼力冲击力,如布满整面墙甚至所有墙的显示屏幕。 三是相关产品及服务的价格的下降。数字媒介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发展,正 是因

6、为存在着巨大的对数字媒介的需求。数字媒介的用户快速增长, 使 CD-ROM 等数字媒介的市场扩大、 销量上升, 也为电子商务等带来商机, 从而推动了网络 及相关软件的发展。 数字媒介的用户增加还意味着信息源的扩大,这对于网络的 建设是相当关键的。 如果价格高昂, 数字媒介的使用者数量将会很有限,这会使 数字媒介自身的发展失去原动力。 数字媒介相关产品及服务的价格的下降是必需 的,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也将是必然的。 四是与其他数字化设备之间的连接、协作与融合。数字媒介是我们数字化生 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其他数字化设备共同组成了我们的数字化空间。数 字媒介与其他数字化设备之间的连接、协作与融

7、合可以说是必然的, 因为这能方 便我们的生活、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并且在技术上也是可行的。 五是回归自然。 人向往自然而自由地生活。 发展科学技术为的是提高人的生 活质量,但人常常同时就失去了自然和自由的生存状态。回归自然也许是生活在 现代社会中的人的最内在的渴望。有学者预言,在下一个千年,媒体、超媒体的 将来,很可能从某种新的、激动人心的、特殊的技术,转化为像一个人在森林里 散步,或在大街上行走的自然的感觉。 数字媒介的人性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也属于 使人回归自然的一种努力, 因为你与一种这样的媒介接触时会少一些与冷冰冰的 机器接触的感觉,而更像是与一个人相处。 现代信息技术的奠基人之一,美国贝

8、尔实验室专家克劳德 香农曾说: “ 我幻 想有那么一天, 机器人与人类的关系就如同狗与人类的关系一样,到那时,我将 欢呼喝彩! ” 在香农眼里,机器的智能化就是回归自然的一部分。回归自然还有 别的方面,比如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就会对人回归自然的进程有所帮助。将来, 当人处在虚拟的现实中时,会感觉到与身临其境几乎没有什么不同。三、媒介功能的变化在我国,数字媒介有力地推动了媒介的产业化发展。中国在改革, 也在走向 信息化,但中国的信息化与西方的信息社会还有所不同,西方社会中出现的所谓 的信息社会是在工业化社会化以后出现的社会形态。而中国的信息化是工业化和 信息化同时进行, 电视的普及和新媒介的普及一

9、齐导入,这种情况是至今为止的 信息社会研究或传播媒介研究没有涉及的范例。有学者称这种特殊的社会形态称 之为“ 转型期信息社会 ” ,也有学者称之为 “ 准信息社会 ” 。我们从对有线电视在中 国的普及、发展过程的分析中, 可以证实数字媒介对社会信息传播结构变革的影 响。 在这种社会转型时期,媒介的利用者也在从原来的“ 大众” 向市场经济时代的 “ 消费者 ” 转变。特别是人们媒介利用行为的整体性变化,例如,细分化和两极化现象对社会带来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这种媒介利用行为的变化和媒介产业化的 变化,也会影响和推进社会的现代化和信息化。由于媒介利用行为的细分化,导 致了社会化的媒介利用与媒介社会功

10、能的分化,这种分化表现为社会传播的两极 分化。比如,日本在20 世纪 70 年代末就出现了这种现象。一方面传播集中于 企业、政府等社会组织之间;另一方面,传播集中于个人、家庭、小团体等人际 传播之间。前者是生产、管理的传播,后者是消费、娱乐的传播。日本学者林近 曾提出,这种社会性的传播分化,正是传统社会瓦解、现代社会开始的标志。这 种分化正是形成新的社会网络的重要过程。 现代社会中的新媒介,往往能够把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很好地统一在一起。 比如说因特网上的网站、 网页是大众传播, 而电子信箱则是人际传播。 有线电视 节目和播放的频道是大众传播, 而双方选择和点播节目则是人际传播。这种传播 的既分

11、化又融合的现象, 也是新媒介的一个重要特征。 未来的信息化社会将导致 社会信息传播体系的重新构造。四、数字媒介对大众传播的影响基于媒介变革的种种特征, 随着各种新媒介的相继问世和普及,社会相对稳 定的传播结构和大众传播体制正面临着严重挑战。人们的信息传播方式也在发生 着巨大变化。 我们对媒介变革所引发的变化的研究,是这样一种结构: 媒介变革 导致人们的利用、接受与评价等信息行为的变化导致社会整体的调整与 变革。 1、社会传播方式的变化 信息流动多样化, 利用者对信息处理的选择扩大了;信息流量的增大, 有可 能引起利用者的信息消化不良; 信息流动的即时化, 视听者与报道的过程同步进 行;信息流动

12、时间、空间控制自由;信息流动双方向化。 传统的大众媒介提供的是经过处理的“ 成品信息 ” ,媒介变革后提供的信息是 原材料或半成品,要通过自己的信息处理选择才能使用。 过去政府历来强调,媒介是联系执政党、政府和群众的桥梁、纽带,但实践 中总是偏重于 “ 上情下达 ” ,而忽视 “ 下情上达 ” 。这种局面,既是民主机制滞后所 造成,反过来又进一步弱化了民主机制。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媒介变革对此有 明显改进。 媒介除了守望、 监督功能之外, 理应发挥又一重要作用 社会协调 功能。这方面最有成效的媒介, 既不是报纸也不是电视, 而是广播的现场直播和 热线电话的谈话类节目。 这种媒介变革导致

13、了社会信息传播的“ 垂直型单方向结构 ” 向“ 多渠道型双方 向结构 ” 的转变。这种转变也改变了原来从传播者到受众传播模式,变成从媒介 环境与利用者的传播模式。 2、媒介利用者由受动变为主动 这种由于信息传播形态的变化, 使信息利用者的能动性增加了, 成为能动的 利用者, 而不是被动的受众。信息的供应和选择不再主要控制在信息提供者手里; 新媒介还能使受传者被动分享信息变为主动索取信息,即实现“ 用户驱动式 ” 传 播, 并将在信息传播系统中逐渐占主导地位;媒介变革将使人类既有的人际传播、 团体传播、大众传播三种泾渭分明的基本传播方式正向兼容方向发展,归于一统; 有的新媒介既可像传统大众媒介一

14、样进行由点到面的信息传播,同时也能实现由 点到点的个体化人际信息传播。3、媒介间的界限模糊化 传统媒介分类之间的明显差别将被打破而实现媒介融合。新媒介将使信息传 播更具高速、高质、超量、多样化和范围广的特征;一种媒介和另一种媒介之间 的区别对受众来说,现在变得更难分辨出来了,并日渐模糊。 尽管如此,那些不仅机构上根深蒂固, 而且受众也熟悉的理解上、 目的上以 及价值上的差异继续存在。属于“ 大众媒介 ” 机构的传播活动的不同部门,曾经一 度能够方便地辨别和分别地描述,由于媒介变革和传播组织的变化,变得越来越 困难了。实际上,媒介变革呈现出一种既“ 集中” 又“ 分化” 呈两个方向加速发展的 趋

15、势。看起来前后矛盾, 但实际上集中所指的主要是媒介技术的融合,而分化主 要指多媒介化、多频道化和传播的多渠道化。例如,电影可以通过电影院、电视 录像、无线或有线电视,甚至计算机网络播放。 4、传播的双方向性 数字媒介突破了以往大众传播单向信息传播的模式,能使信息传播同时具有 双向传递的特性。新媒介将使任何人都有可能参与由点到面的大众传播系统中 来,从而实现传播者与受传者的无差别化,亦即实现信息的真正双向沟通传播。 在媒介变革中, 与媒介融合并列的另一大特征就是双方向性。双方向性包括 多方面性的内容,双方向实施的场所(是家庭还是公共场所),双方向信息的形 态(声音、影象、数据),双方向的内容(信

16、息、信息处理服务、点播节目、反 映意见)等。这当中特别是相对大众媒介的单方向性来说,双方向性使受众在公 众参与节目中, 从受信者的地位转换为发信者, 在市民阶层的媒介变革中具有划 时代的意义。 未来的信息社会里, 当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机会和能力通过新媒介各取所需 地享受高度信息沟通的现代化信息服务时,人们的工作方式、 学习方式、 生活方 式和社会交往方式都将发生巨大改观,会更加快捷、便利和丰富多彩;但同时, 随着人们对信息网络依存性的增强, 人与社会受制于信息网络控制及其发生危险 事故时的脆弱性也将增大,甚至可能发生人力无法挽救的灾难。第二节 媒介变革与现代社会数字媒介是一种文化现象, 媒介不仅传播文化, 更不断创造出新的文化,对 社会文化、 人类生活方式等产生广泛而深刻影响。当代社会, 数字媒介的影响已 深深地渗透到社会的每一方面,它不仅对政治、 经济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影 响着文化、教育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通过网络,可以接受教育、医疗,也可 以进行娱乐、 购物等,人们在享受数字媒介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增加了对媒介 的依赖和对信息的需求,这种依赖与需求将成为数字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