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高校文化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355575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利用高校文化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如何利用高校文化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如何利用高校文化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如何利用高校文化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如何利用高校文化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利用高校文化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利用高校文化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如何利用高校文化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服务在 1994 年联合国的世界科学的报告 曾提到: “科学永远是财富资源,今天穷国与富国的差距就是掌握知识多少的差距。如果没有科学技术的转化,就无法持久的发展。”我国也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 当今世界科技的竞争日益激烈,而掌握高端科技的多少直接影响各国的国际地位与号召力。因此,如何实现从科学技术到生产力的转化也显得尤为重要。高校作为我国科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提高高校教育的科学素养以及科技到生产力的转换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的完善,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良性影响。话虽如此,但我国的现状貌似并不乐观, 据学者刘

2、昭阳张万彬的文章:我国每年获升级为以上科研成果一般为3 万项左右,高校占其中的近 2 万项,比例很高,但高校的这些科研成果中,能在生产中稳定使用且具有一定规模效益的仅占约20%,而最终形成产业的则只有5%左右;而企业方面,他们觉得高校提供的科研成果配套性和成熟度查,因而也不愿意使用它们。所以,我们的首要任务不再是如何不断地创新,而是如何将已经获得的大量科研成果尽快的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及时的改变我国农村和城市生产技术落后,生产力不足的现状。科技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是提高综合国力的主要驱动力。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 已成为世界各国科技政策的新刘昭阳、杨万斌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3、的法律环境2 趋势。那怎样才能跟快更有效的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劳动力呢?这就需要高校、政府以及企业等多方面的共同协作了。一、高校方面:高校是我国科研成果的主要供给来源,“科教兴国”战略指导的提出,伴随着“211 工程” 、 “985 工程” 、 “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实施,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发展,高校科技成果创新工作也取得了极大进展,高校的科研工作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我国政府不遗余力的支持, 高校积极承担了国家多项科研攻关计划, “973 计划” 、“863 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防军工等一系列科研任务,使高校整体科研实力,综合竞争力以及自

4、主创新能力大大增强,并渐渐成为我国自主科技创新团体的中流砥柱。二、政府方面:科研成果转化是个极其复杂的体系工程,同时也是一项极具风险性的事业。 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与援助, 单靠企业或者个人基本不可能完成。 所以政府的支持作用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想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政府必须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政府作为国家的话事人, 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过程中,应起到良好的引导和带头作用。 大量的科研机构独立于企业之外,导致形成科技与经济相背离, 从而产生许多的科研成果转化问题,这是我国科研体制长期存在的一个很大的弊端。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特殊时期,由此也存在很多的

5、特殊问题,为此,各级政府应加大引导力度, 大力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的建立,尽快3 搞好科研成果的转化。 政府有关部门也应尽快制定有效地产业政策和相应的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技术政策,从而促使企业更好的集中资金、人力、物力,增强科技转化力度,形成具有一定生产力和规模的企业团体。三、企业方面:企业作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过程中的重要主体,可以自行发布信息征集其需要的科研成果,或者征集科研成果的合资者,即购买专利, 也可以独立或者与其他企业团体或政府实施科学技术的开发以及科研成果的转化。当然,企业也可以与高校合作,共同承担科研成果转化项目。根据历史经验,长期以来,我国绝大多数的企业仍然通过资金、

6、人力的投入来实现企业的发展和收益,以规模的大小来作为某一企业产值和收益的评判标准。 而以科技的进步来作为主要生产力和效益来源仍然没有成为企业长足发展的主要战略。但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经济的现在,一个企业要想有好的生存发展前景,除去经营能力这一固有条件,靠的还是自主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而不是仅仅依靠人力、物力、 财力的投入。企业必须要提高对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尝试过程中。这些都是为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措施,毫无疑问,无论哪一所高校和科研机构都希望自己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并加以推广和应用,产生经济效益;企业也希望获得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7、,通过生产服务过程产生效益。 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一目标难以实现。这就造成, 一方面是很多项目在等待转化,另一方面4 是有大量空闲资金在等待着项目,科技创新资源的浪费十分严重。科研成果转化率相对较低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速度,成为我国科学和经济事业高速发展的“瓶颈” 。影响我国科研成果转化、科技与经济衔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现行的政治、经济、科技、金融等方面的体制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科研成果转化的速度和程度,其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主要是管理、资金和政策问题。在管理方面, 管理体制上的分割现象依然比较突出。科技与生产两大系统缺乏有机协调, 科研单位与生产企业、 科技开发活动与企业经营

8、活动分离的弊端未得到根本解决,科技体系条块分割、部门所有、自成一体的结构性弊端仍然存在。 而政府对科研成果转化的宏观管理功能发挥不够有力,缺少强有力的宏观管理和调控手段。目前,许多部门的工作都涉及到科技成果转化,但由于缺少统筹协调, 没有形成合力,使得有限的人、财、物力不能合理使用,大量科技成果不能及时有效的应用与生产。在资金投入方面,主要是用于科研成果转化的投入不足。首先,政府拨款比较低,特别是用于成果转化的资金投入更少。其次,自筹资金方面,企业没有把技术投入提到应有地位。最后,金融融资方面,体现在金融对科研成果转化的支持不够。目前这三个方面都存在问题。在政策方面,支持科研成果转化的政策配套

9、性和稳定性都不够。以适度的优惠政策刺激和鼓励社会特别是企业对科研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是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 但目前我国在鼓励和支持科研成果转化5 方面的政策还不配套, 削弱了产业政策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吸纳科研成果的导向作用; 现行的分配政策不能有效的鼓励科技人员推广科技成果; 对企业积极采用科研成果的刺激政策,特别是税收政策的优惠不够; 缺少鼓励风险投资的优惠政策;对推广农业及其他工艺性科研成果转化还缺少特殊的政策措施。已有政策在具体落实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效用的发挥。1接下来让我们把目光投到农村公共建设,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有多方面的原因, 其主要根源有政府财政支出体制不够完善、市

10、场监管角色不到位、 社会政策和保障制度不健全及公共资源配置效果不佳等。对此, 通过深化公共财政支出体制改革、建立多元化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 加强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衡、规制全面的社会政策和保障制度及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来促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作为国家主要执行机构的政府应该成为服务型政府,执行公共职能、提供公共服务。2003 年 9 月温家宝总理在国家行政学院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四项基本职能。 ”3多年来,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对于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制度不完善、运作

11、不当、政府行为失范及腐败侵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农村水、 电、路、通讯、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共基础建设严重不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缺失。据国务院发展中心的一项调查,中国义务教育经费78%由乡镇负1高杰、周敬馨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影响、因素与政策研究 2李昌和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3朱光磊、孙涛 “规制服务型”地方政府:定位、内涵与建设6 担,9%左右由县财政负担,省里负担11%,中央财政负担不足2%1。更为严重的是国家支农资金挤占挪用现象普遍,支农资金到位率低。根据对西部某省两个县的调查,一个县自1993-2000年底,为保工资和机关运转等,挤占各类专项资金

12、3458 万元;另一个县每年占用各类专项资金 2000 万元左右,累计挤欠各类专项资金高达5620 万元。然而,教育支出是农民沉重的经济负担,据2005 年春节期间对全国20 个省(市、自治区)的180多个村庄约 2000个农户的访谈,一个小学生每年平均教育支出为1302元, 一个初中生每年平均为1826元,一个高中生或中专生每年平均为4674 元,一个大学生及以上的学生每年平均为 10242 元。每个学生的教育开支平均为4030 元,儿每个家庭的教育开支平均值为5975元。2由此可见,我国农村公共资源配置与农村居民的需要差距很大,政府必须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让我们来看一则案例,近年来,安徽

13、各地围绕型农村建设,强化自主创新,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促进了一批先进实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穿心了基层科技模式涌现了一批典型和示范。一是依托星火科技项目实施, 探索农业科技专家大院、 农业科技特派员、农村专业合作社等体系建设, 创新各类服务体系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完善了适应农村特点、满足农村需要、市场化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在专家大院建设中,按照“市场指导、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原则,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专家为一体,项目为载1潘希谁该为基础教育买单 2韩俊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若干问题及政策建议7 体,通过完善管理协调机制,强化创新服务功能,搭建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全省250

14、0 名科技特派员已成为推动农村科技进步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科技特派员以入股、承包等形式,与农民群众、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签订合同,组建利益共同体,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调动了双方的积极性; 以专业大户为主题,以高校科研院所恶疾人员为依托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产学研合作, 徐进了主导产业的地方优势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在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以农户的分散生产的经营为主体的体制下,科技成果必须具有较强的实用技术与之相配套,才能适应目前我国农村生产的操作平台。同时成果和技术的转化应选择恰当的切入时机,以市场的需求为核心动力, 避免研究的重复, 才能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的进程。在商品经济十分发达的今天, 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明业技术经济人和农产品经纪人的介入,为从事农业技术转化和营造市场的农业公司提供诸如贷款、土地政策和经营政策方面的优惠条件。 通过这些公司合法和正当的经营活动,将农民分散生产的产品以集中经营的形式形成商品,而不是简单的农产品。 将科研成果通过农业技术经济人和农产品经纪人的经营活动转化为生产技术和动力,促进我国农村生产经营体制的改革和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为我国农业经济建设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