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不寐证中医辨证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353502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论文-不寐证中医辨证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医学论文-不寐证中医辨证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医学论文-不寐证中医辨证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学论文-不寐证中医辨证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论文-不寐证中医辨证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不寐证中医辨证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不寐证中医辨证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 【摘要摘要】 】 目前,对于不寐的治疗主要是应用西药等一些单一的治疗方法,其临床效果未能 令人满意。根据不寐证的病因学特点,结合当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在中医理论指 导下,采取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因人而异选择药疗、食疗、针灸、按摩、导引等 单一方法的多重组合,形成多种综合治疗方案,标本同治,使阳入于阴,阴平阳 秘,精神乃治。 【 【关关键词键词】 】 辨证论治;失眠症.治疗;失眠症.饮食疗法;失眠症.中医药疗法1 不寐不寐带给带给人人类类的困惑的困惑内经称不寐为“不得卧”、“目不瞑”,即现代医学所指的失眠,是

2、以经常不能获 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其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 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不寐。长此以往会影响 脑功能特别是前额叶的功能,引起注意力、言语能力、计划能力以及应变能力降 低等,也会严重影响记忆功能和情绪,并因而导致免疫机能降低、原有疾病加重 、衰老加速,影响整个身心健康1 。据1999年德国Dresden召开的第三届世界睡眠联合协会大会多份流行病学调查 资料统计表明,全球约每1012人中有1人患失眠2 ,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第一问题是失眠。到2020年,大约 有超过7亿失眠者1 。在美国,1.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失眠

3、,17%的人被认为患有严重失眠 3 。据最近一期全球睡眠中国区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存在失眠的人群高达42.5%。失 眠已给人类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巨大困惑。2 中医治中医治疗疗不寐的希望不寐的希望西医治疗失眠主要应用苯二氮卓类镇静药物。而大量研究显示,应用苯二氮卓类 药物会增加发生机动车事故、死亡、骨折、致命性中毒、生理功能下降和 认知损害的危险性。还有报告显示,应用二唑仑会引起思维混乱、行为异常和健 忘症。面对如此巨大的困惑,人们开始寻求一种新的治疗不寐的方法,医学界开 始把目光转向传统的中医中药。当我们深入到中医药治疗不寐的理论核心并依 此认真地审视临床结果的时候,我们真正看到了治疗不寐的希望。

4、内经认为,不寐是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不得入阴所致。素问记载“胃 不和则卧不安”。后世医家引申为凡脾胃不和,痰湿食滞内扰,以致寐寝不安者均 属于此。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将其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提 出“虚劳虚烦不得眠”的论述,至今临床仍有应用价值。景岳全书不寐中将不寐 病机概括为有邪、无邪两种类型:“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唯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 扰,一由营气不足耳。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皆虚证。”在治疗上则提出:“有邪而 不寐者去其邪而神自安也”。由此可见,失眠的病因病机相当复杂,去繁就简可以看出,中医认为导致失眠

5、的 病因不外3种: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和劳倦过度。这其中尤以情志所伤最为多见, 其病位则以心、肝、胆、脾、胃为主。总的病机是阴虚于内,阳胜于外,阳不入阴, 阴阳失交,神浮于外,则为不寐。临床上可分为虚、实两类。虚者表现为心脾血虚 、心胆气虚、心肾不交,实者则以痰热、内火、瘀血为多。因而治疗之法当首取宁 心安神,虚者辅以养血滋阴益气之法,实者治以豁痰清热活血之法,由此构成了 中医治疗不寐证多途径、多方式的综合化个体治疗方案。治疗中有针与灸的结合 ,有针与药的结合,有药治与食治的结合,有心理疗法与体育疗法的结合,而中 医辨证施治的理论明确了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3 中医辨中医辨证综证综合治合治疗疗方案

6、的方案的选择选择根据祖国医学的理论将临床失眠的患者分为虚实两类。虚者多阴血不足,无力敛 阳入阴,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尚未生成。从西医学角度来看,患者多没有原发病 灶或器质性病变。此类患者在治疗上应以食疗、心理认知行为治疗、体育疗法、 按摩导引为主,辅以中医辨证施治下的药疗;实者多出现阴虚内热、痰火互结、瘀 血阻滞等证。从西医学角度来看,多属器质性病变,久治不愈,往往变生虚实错 杂之证。此类患者在治疗上应以药疗为主,辅以心理治疗、食疗、体育疗法、按摩 导引等治疗方法。具体治疗方案选择如下:临证之际,对于不寐的患者无论虚证还是实证,首先要解决心理问题。由于现代 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竞争无

7、处不在,给人们的身心造成了巨大负 担,心理焦虑程度加剧,这是导致不寐的首要因素。因此运用心理疗法,缓解患 者的精神压力,对于不寐的治疗尤为重要。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是阴阳失调 所致,喜怒忧思悲恐惊均可导致阴阳失调。导致情绪变化的核心是人的思想观念 ,中医早就认为“起踵权豪,竟逐荣势,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焉能不病;“恬淡虚 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所以不寐的病人应首先从思想观念、世界 观和方法论上改变自己对生活的态度,拓宽胸怀,放开眼界,对于治疗才可起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此,中医多采用静功、导引和养脏的方法加以辅助治疗。静 功中诸如松静功,又根据病证所及脏腑,选取养心坐功、养肝

8、坐功、养肾坐功、吹 肾气功、呵心气功等。动功中诸如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易筋经、大雁功等, 可根据年龄体质而选择。心理学的认知行为治疗又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法,诸如 限制刺激治疗、睡眠限制治疗、认知治疗、催眠和放松训练、矛盾意向法和睡眠 健康教育4 等也可借鉴。临床治疗当依据辨证施治的理论,组合综合治疗方案:心脾两虚者,治以健脾益气、养心安神。常食桂圆薏苡仁粥(桂圆肉、薏苡仁、核桃仁各30g放入粥内煮 熟);针刺:选神门、三阴交;点穴疗法:于头侧后面,用一手食、中二指点按睡眠穴。 此穴位于阳跷脉上睛明与攒竹之间,手法力度由轻到重;放松疗法:每日用意念放 松整个身体,顺序为头、颈、肩、手、背、胸

9、、 腰、大腿、小腿、足底、足尖;养脾坐功:坐位,伸一脚, 曲一脚,两手向后反掣;又跪坐,两手据地,回头虎视,各35次。重者可配合运用 归脾汤加减治疗。阴虚火旺者,治以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主要用黄连阿胶汤 合朱砂安神丸随症加减;养肾坐功:正坐,两手从耳后左右向胁肋部伸展,35次, 挽臂向空抛射,又前后动足数十次。日常可饮用百合芹菜汤(百合30g,芹菜根60g 煮汤);踏立按摩:用绿豆500g,睡前置铁锅中文火炒热,倒入脸盆中,将双脚洗净 擦干,借脸盆中绿豆余温,将双脚来回踩踏绿豆,边踩边揉;亦可配合针刺通里、 照海;注重中医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治法。心胆气虚者,治以益气镇惊,安神 定志。日常食用

10、莲子圆肉粥(石莲子30g去芯,桂圆肉30g,红枣10枚,大米50g煮 粥)、柏子仁炖猪心(柏子仁15g,猪心1个炖汤),睡前服用芝麻金橘丸(黑芝麻、 桑叶、核桃肉各25g,金橘8g,捣碎成泥状);背部按摩:医者沿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线 路进行揉、攘、按、拨、点等手法治疗,选用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 等穴位;练习养胆坐功:平坐,合两脚,昂头,两手挽脚腕,又双手拓地,弓腰脊摇 动35次。同时配合服用安神定志丸。肝郁化火者,治以清肝泻火,安神定志。 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日常饮用菊花茶(菊花、含羞草、天麻、甘草各3g泡茶)、酸枣 粥(酸枣仁末15g,粳米100g煮粥);可配合坐位按摩肩并、风池穴

11、位,针刺内关、太 冲;练习养肝坐功:正坐,两手徐徐摩周身,又两手相叉,翻覆向胸,各35次。此 外,内经云:“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宫为土音通于脾,商 为金音通于肺,角为木音通于肝,徵为火音通于心,羽为水音通于肾。可根据不 寐患者的中医辨证,选择听适合的以某一音调为主旋律的音乐,以放松身心,辅 助治疗。综上所述,对于不寐的治疗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因人而异,辨证施治,综合治 疗。相信在医学界的关注下,人类渐渐会走出不寐的困惑,享受一份安宁的睡眠 。【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Liu Shi-yi.What is InsomniaJ.ASRS Newsletter,1998,(

12、3):6-7.2Michael Chase,Thoma Roth.Insomnia.Los Angeles:Brain Infor-mation ServiceM.Brain Research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99.12-34.3乔治阿德尔曼,神经科学百科全书M.上海:伯克豪伊萨尔出版社上海科技 出版社,1992.1205.4Morin Cm.Cubert JP,Schwartz MS.Non 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r insomnia:A meta-analysis of treatment efficacyJ.Am J Psychiatry,1994,151:1172-11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