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讲义》详细背诵内容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231441 上传时间:2018-03-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经讲义》详细背诵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内经讲义》详细背诵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内经讲义》详细背诵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内经讲义》详细背诵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内经讲义》详细背诵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经讲义》详细背诵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经讲义》详细背诵内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经讲义背诵内容 第一章 导论 素问生气通天论 1 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 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 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2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 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 阴成形。寒极生热

2、,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 上,则生(月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 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 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 2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 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 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阴胜则阳病,阳 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3 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

3、之道路也;水 火者,阴阳之徵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 阴之使也。 第二章 藏象 素问六节藏象论 1 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 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 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 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 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 类,通

4、于土气。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 素问灵兰秘典论 1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 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 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 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 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 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 素问五藏别论1 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 写,名曰奇

5、恒之府。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 写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藏使, 水谷不得久藏。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写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 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2 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藏主。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五味入口, 藏于胃,以养五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藏六府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 素问太阴阳明论 1 岐伯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故犯贼风 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府,阴受之,则 入五藏。 2 岐伯曰:四支皆

6、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 津液,四支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帝曰:脾不主时何也?岐伯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十八日寄治, 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 得主时也。 素问经脉别论 1 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 决死生。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 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

7、为常也。 灵枢本神 1 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米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请之魄,所以 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 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2 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藏 不安;实则腹胀,经按不利。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肺藏气, 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 厥;实则胀,五藏不安。 灵枢营卫生会 1岐伯答曰:人受气于谷,谷人于胃,以传与脑,五成六府,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 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

8、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 行于明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放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 灵枢决气 1 岐伯日: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何谓气?妨伯日:上焦开发,宣 五谷昧,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何谓津?岐伯日:膝理发泄,汗出滚 滚,是调津。何谓液?畦伯日:谷人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澳泽,补益脑髓, 皮肤润泽,是谓液。何谓血?妨伯日:中俄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何谓脉? 岐伯日:塞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2 岐伯日:精脱者,耳聋;气盼着,目不明;津脱者,腹理开,汗大泄;波脱者,骨属 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脏疾,耳数鸣;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

9、其脉空虚,此 其候也。第四章 病机 灵枢百病始生 1 岐伯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 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实相逢,众人 肉坚。其中于虚邪也,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大病乃成。 素问至真要大论 1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 散之,留者政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 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1 岐伯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 日

10、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 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人藏,邪气独居于身,故 甚也。黄帝日:其时有反者何也?岐伯曰:是不应四时之气,主其病者,是必以 藏气之所不胜时者甚,以其所胜时者起也。 素问举痛论 1 岐伯对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 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2 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 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素问调经论 1 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 身形

11、五藏。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 经隧焉。 2 帝曰:经言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第五章 病证 素问热论 1 岐伯对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人之伤于寒也, 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 2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各通其藏脉,病日衰已矣。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 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 素问评热病论 1 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 而精胜也。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 者,是邪胜也,不能食

12、者,精无俾也,病而留者,其寿可立而倾也。且夫热论曰: 汗出而脉尚躁盛者死。今脉不与汗相应,此不胜其病也,其死明矣。狂言者是失志, 失志者死。今见三死,不见一生,虽愈必死也。 素问咳论 1 岐伯对曰: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皮毛者,肺之 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 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五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者为泄为痛。 素问痹论 1 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 气胜者为著痹也。帝曰:其有

13、五者何也?岐伯曰: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 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帝曰:内舍五 藏六府,何气使然?岐伯曰:五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 2 岐伯曰: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藏,洒陈于六府,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 下,贯五藏,络六府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 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 气合,故不为痹。 素问痿论 1 黄帝问曰:五藏使人痿何也?岐伯对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 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

14、痿躄也。 2 帝曰:如夫子言可矣,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岐伯曰:阳明者,五藏六府之海, 主润宗筋,宗筋主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谿谷,与阳明合于宗 筋,阴阳揔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 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素问厥论 1 黄帝问曰:厥之寒热者何也?岐伯对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 热厥。帝曰:热厥之为热也,必起于足下者何也?岐伯曰: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阴 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盛则足下热也。帝曰: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 而上于膝者何也?岐伯曰:阴气起于五指之里,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故阴气盛,则

15、从五指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也。 灵枢水胀 1 岐伯答曰:水始起也,目案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 腔懂,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黄帝 曰:肤胀问以候之?岐伯曰: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轰轰然不坚,腹大,身尽 肿,皮厚,按其腹,富而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鼓胀何如?岐伯日:腹胀身皆 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 2 肠覃何如?岐伯日: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碑而内著, 恶气乃起,瘟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 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

16、此其候也。石浪何如?岐伯曰:石瘤生于脑 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师以留止,日以益大,状 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 第六章 诊法 素问脉要精微论 1 岐伯对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 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 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 2 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 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 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也。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以长为短,以白为黑。如是则精衰矣。 3 五脏者中之守也。中盛脏满气盛伤恐者,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言而微,终 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衣被不敛,言语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