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公司二氯异氰尿酸钠生产岗位操作法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064859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公司二氯异氰尿酸钠生产岗位操作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化学公司二氯异氰尿酸钠生产岗位操作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化学公司二氯异氰尿酸钠生产岗位操作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化学公司二氯异氰尿酸钠生产岗位操作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化学公司二氯异氰尿酸钠生产岗位操作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公司二氯异氰尿酸钠生产岗位操作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公司二氯异氰尿酸钠生产岗位操作法(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氯异氰尿酸钠生产 岗 位 操 作 法 XXXX化学有限公司 XXXX年XX 月目 录 第一章 原料和产品的理化性质1 第二章 工艺流程简述 3 第三章 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4 第一节 氯化工段4 第二节 中和工段6 第三节 抽滤工段7 第四节 烘干工段 8 第五节 造粒工段11第一章 原料和产品的理化性质一、产品的理化性质 1.二氯异氰尿酸钠(DCCNa )简称:SDC,又名优氯净。本品是一 种广谱、高效、快速、安全的消毒杀菌剂,易溶于水,溶解度为 25g(25) ,有效成份稳定性时间长,对热稳定性好,杀菌力强,能有 效地杀灭各种细菌、真菌、病毒,对甲、乙型肝炎病毒更有灭活特效, 具有灭藻、

2、除臭、净水、漂白效果。 2.本品为白色结晶粉末,有较浓的次氯酸气味,含有效氯(60-64.5% ) , 溶于水,溶液呈弱酸性,其 1%水溶液的 PH 值为 6.0-7.0。浓度增高, PH 值变化很小,溶液 PH 值最高不得超过 7.5。水溶液稳定性差,20 左右时,一周内有效氯约可丧失20%;30左右时,可丧失50%。 3.DCCNa 有刺激性气味,主要是与水结合水解产生 HClO 所致,该 产品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皮肤和眼睛有刺激性,水解后的产物异氰尿酸 是无毒的。 4.分解性:虽然 DCCNa 性能稳定,可遇水或受潮时,二氯异氰尿 酸钠与水发生水解化学反应,放出热量,如反应热不能及时移出,

3、将造 成二氯异氰尿酸钠自分解,分解产物为次氯酸、二氧化碳、氯化钠、氨 及氮氧化合物等。 5.强氧化性:在贮存、生产、运输中与其它化学品接触会发生反应, 可反应的物质有:乙酸、醇类、芳烃不饱和化合物、胺、氨、铵盐、二缩脲、次氯酸钙、醚、灭菌剂、甘油、油脂、过氧化物、过硼酸盐、过 硫酸盐、过磷酸盐、石油产品、酚、溶剂(苯、二甲苯、甲苯)表面活 性剂、碳化物、尿素等。 二、产品的用途 本品用于食品加工业,宾馆、饭店、医院、饲养业等方面的食品加 工机、器具、餐具、茶具、卫生间、病人污染物、病室、禽舍器具等物 品的杀毒灭菌;还可用于含病毒的排泄物、生活废水、空间及地面等大 面积的消毒灭菌;能有效地防治由

4、细菌、真菌和病毒引起的病害。 三、二氯异氰尿酸钠的运输 二氯异氰尿酸钠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潮、防雨、防晒,应轻搬轻放, 严禁撞击、摔跌,不得与油脂类、还原剂、铵盐、酸、碱等化学品混运, 储存时,单独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处。 四、原料的要求 1.氰尿酸:(C 3 N 3 O 3 H 3 ) ,分子量:129.08,外观为白色粉末,含量 98.5%,水溶液 PH 值:3.3-5.5 ,粒度 80-160 目。 2.烧碱:(NaOH ) ,分子量:40,外观澄清的透明的溶液,密度 1.32-1.34g/cm 3 ,含量 30-31% 。 3.氯气:Cl 2 分子量:70.91; 黄绿色气体,有剧烈的

5、刺激性气体。 4.碳酸钠:(Na 2 CO 3 )分子量:106; 外观白色粉末,含量99%,水 溶液 PH 值为 8.5,粒度80 目,水不溶物0.2% 。第二章 工艺流程简述 一、反应原理 以氰尿酸、液碱和氯气、纯碱等为原料,经过氯化、抽滤脱水、中 和打散、干燥等生产工序而制得二氯异氰尿酸钠。 二、流程简述 向氯化反应搪瓷釜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将 30%的碱液由储罐打入碱 计量槽,加水配成含碱 10%的碱液作为尾气吸收液,另向搪瓷反应釜内 加入定量的氰尿酸,再向二次尾气吸收釜中加入已配好的碱液,开启循 环吸收泵吸收氯化尾气;向氯化釜中通氯至 PH 到 2 -3,氯化结束。将 二氯异氰尿酸放入

6、抽滤槽中抽滤,水分控制在 35%左右,然后将该湿品 进行中和反应,制得二氯异氰尿酸钠。经烘干、造粒,制得成品。第三章 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第一节 氯化工段 (一)开车前的准备 1.开车前,要对各设备运行状况进行检查; 2.检查电器是否正常; 3.各阀门是否灵活,是否处于正确开、闭状态; 4.检查氯化釜是否洁净,吸收釜是否有吸收碱液,计量罐是否有碱 液; 5.检查各原料是否备齐,分析检验仪器、工具是否正常、齐备; 6.检查劳保用品是否齐全。 (二)投料步骤 1.将吸收液通过循环泵补入吸收液计量罐(该罐标尺刻度每一格为 2 厘米折合碱 23 升)总量为 920 升。 2. 向氯化釜内加水 900

7、升,再将 320 升 30%的烧碱和氰尿酸加入反 应器内。投料完毕后,搅拌 20min 。 3. 再次对各阀门,管道进行检查,看系统生产是否正常。 (三)操作控制 1.先开启循环吸收系统,再开启氯气阀门通入氯气,通氯压力控制 在 0.1MPa 。2.及时检测釜内反应料液 PH 值,保持 PH 值稳定下降;同时注意反 应温度在 20-35之间,反应温度的控制应通过降温水阀门调节。 3.氯化过程中氯气流量控制:起始 30 立方米/小时;在加入吸收液 反应时,应缓慢增加通氯量至 40 立方米/小时;后期降至 20 立方米/ 小 时,直至停氯。 4.继续通氯 PH 值至 2.0-3.0 范围内不再下降

8、时停氯,准备放料。 5.停氯后继续搅拌 10min ,以进一步消除游离氯,准备放料。 6.当氯化釜内物料放完后,即开系统水阀门冲洗反应釜至洁净,以 备下釜投料。 (四)注意事项 1.在整个氯化过程中氯化反应 PH 值应下降稳定。 2.吸收釜内有效氯不得大于 6。 3.当氯化反应近终点时,每二分钟测一次 PH 值,并仔细观察其下 降情况。 4.因故障停电,氯化过程的操作应立即按照先停碱后停氯的顺序进 行,并监控 PH 值变化情况;反应温度不得高于 35(可持续降低温度) ,反应液在反应罐里静置时间不得连续超过5h。 5.氯化正常情况下应经常检查循环泵、喷射泵尾气管、吸收液位计、 酸度计、通氯分配

9、器是否正常。 第二节 中和操作 (一)操作步骤1.将脱水后的二氯异氰尿酸湿品称重计量,取样后立刻送化验室测 定有效氯含量, (同时作含水分析) ; 2.向中和器内每次加入 DCCA200 公斤,加入计量准确的纯碱 40 公 斤,反应 5-10 分钟即刻放料。 3.放料后,立即取样溶解测定 PH 值,控制 PH 值在 6.0-7.0 之间。 如 PH 值小于 6.0 时,可适当增加纯碱的加入量;PH 值大于 7.0 时,可 适当加入湿品二氯异氰尿酸调整。 第三节 烘 干 操 作 一、气流式干燥机 (一)开车前的准备 1.检查旋风分离器、布袋联接间及料仓除尘是否有积存的物料,若 有物料积存则彻底清

10、除干净,检查布袋联接是否完好、是否牢固。 2.检查风机是否缺油,地脚螺丝是否松动,进风调节器是否灵活, 风机转轴是否正常。 3.放净加热器内积水。 4.清理上升管底端管内的积料,每三天查看一次上升管结壁情况。 5.湿品应保持 500kg 左右。 6.检查进料搅笼电机、调速电机运转是否正常。 7.检查各测温表、转速表、风压表显示是否正常。 8.查看上班记录,注意干燥上升管清除时间及情况。 (二)开车程序1.先开鼓风机,并观察风机电流是否正常。 2.打开蒸汽阀门、电加热器(将一组电加热打在自动上) 。 3.观察风压是否正常。 4.热风温度控制在 160-220,并记录出风温度。 5.热风温度达 1

11、60时,开启搅笼电机后,同时开启调速电机,运 转进料,刚开始控制调整器 50 转/ 分钟,视温度变化情况逐渐调转速度, 最高不能超过 300 转/ 分钟,要保持三稳即进料稳、温度稳、风量稳。 6.放料及时,干品出料调速器不能高于 660 转/分钟,最多不超过 10 分钟检查一次接料情况,并保证旋风分离器及除尘布袋内不存料。 7.加料时应时刻保持料仓湿品存量在 1/2 容量内。成品出料要勤观 察,每小时检查三次除尘室、除尘袋情况。 8.巡检时注意以下几点: (1)风机地脚螺丝是否松动,机泵声音是否正常。 (2)机泵电流是否正常,温度仪表显示是否正常。 (3)除尘布袋存料情况及软连接存料情况。 (

12、4)上升管底部是否积料。 (5) 敲试分离器及各料仓存料情况。 9.认真按规定写好记录。 (三)停车 1.停止加料后,先关闭进料调速电机或搅笼电机。 2.关闭电加热,应保持进风温度 90-120约10 分钟。 3.关闭蒸汽阀门。4.继续以最大风量吹除烘干机内物料,待温度下降至 90以下,方 可停止鼓风。严禁高温停车。 5.停机后,将除尘布袋物料及旋风分离器内物料清理干净,所出成 品称重封口。 6.清理上升管下端管内积料,并将清理出的物料放于四楼中和部位 备用。 (四)物料流程 冷却水接料口 接料包装 鼓风机 蒸汽加热、电加热 加料仓 送料搅拢 烘干管 旋风分离器 下料搅拢 筛 分 机 布袋除尘

13、 空气净化器造 粒 机 操 作 法 一、造粒工艺流程 二、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根据产品粒度大小选定粉碎机筛网和筛分机筛网,并将其固定在机 料 仓 搅拌器 加料机 轧辊机 粉碎机 整粒机 筛分机 成 品 粉 料 块 料 粉 料体上。检查或补加设备润滑油(脂) 。 1.检查设备及电器(电源等)部件是否完好。 2.检查各软连接处是否连接牢固,并准备好轧片机的粉料贮存袋、 筛分机的粉料贮存袋、筛分机的块料贮存袋以及成品包装袋和台秤。 3.单机空车试运行,当上述条件具备时,从搅拌机至筛分机逐个单 机空运行。当发现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车报告主管人员立即维修,直至 正常。 4.轧片机油压部分:用压油枪把液压油压

14、入液压系统,使油压达到 150KG/CM 2 以上(至 200KG/CM 2 )停压后检查是否漏油、是否保压, 否则应检查修理。 三、开车运行 1.当开车前的准备工作完全就绪后,即可准备开车。 2.正常开车方法:设备启动方式应与物料流程的方向相反启动,即: 打开电源后首先启动筛粉机,随后依次启动整粒机、破碎机、轧辊机、 加料机绞笼和料仓搅拌器。 3.在开车运行期间,由轧辊机下漏出的细粉料及电动筛分出的细粉 料要及时返回物料仓进行重新造粒。 四、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 1.影响颗粒强度的因素有加料器的转速、油压的大小、轧辊的转速 以及物料的特性等,这些因素影响的大小要通过实践来掌握,而物料特 性水分

15、是主要的。 2.影响粒度大小的因素。(1)整粒筛网的大小(2)电动筛分机的大小,二者相互配合。 五、正常停车方法 正常停车应按下列顺序进行。 1.料仓停止加料。 2.待料仓搅拌器内没有存料时,停止搅拌器运行。 3.当加料器内没有物料时,停止加料器运行。 4.然后按顺序停粉碎机、一次整粒机,最后停旋振筛。 5.若长时间停车时应切断总电源。 六、维护和润滑 1.要注意设备卫生,经常擦拭。 2.开车后要注意观察设备运行情况,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3.当停止时间长(一个月以上时) ,必须将易腐蚀和与物料接触的部 位用刷子、干布清除干净,密封保存。 4.按下面规定进行机组润滑。 序号 润 滑 部 位 润滑油规格 注(换)油时间 1 轧辊轴承、旋振筛及电机轴 承 二硫化钼复合钙 基 3 号润滑脂 轧辊轴承、旋振筛轴 承每 500 小时加一次, 每加 4 次必须清洗 1 次。 2 液压系统 液压油 20 号 根据情况随时补加 3 螺旋加料机、粉碎机、整粒 机及其他配用减速机等设备 轴承,链条等。 钙基润滑脂 ZL- 2 号 轧辊链条每月涂一次 油,其他每运行 4000 小时换油一次。 4 其它减速机等 工业齿轮油 70 号或 90 号XXXX 化学有限公司XXXX 年 XX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