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自然环境(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5063673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自然环境(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年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自然环境(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年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自然环境(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年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自然环境(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年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自然环境(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自然环境(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自然环境(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二节: 自然环境(第1课时) 【课标解读】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内容分析】本节课程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 本节课主要讲述亚洲地形、河 流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由于范围较大,涉及的地理名称较多,学生掌握各地形名称与位置有一 定 难度,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积极思考,让其在自觉的“动手”和“动口”过程中掌握 知识要点,在“发现”中获得地理兴趣从而不断地主动学习。 【教学目标】 1掌握亚洲地形、河流的特点。 2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3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

2、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4通过对亚洲自然环 境特点的认识以及对亚洲地理集锦的了解,培养了 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 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亚洲的地形、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 难点 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播放微视频亚洲自然风光集锦, (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 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 ,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学生:观看微视频,感受亚洲雄伟的高原山地,源远流长的大河,广阔的草原 教师:同学们,这首亚洲雄风歌曲,满怀豪情地唱出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

3、 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 学生回答预设: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 教师: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气候三个方面逐一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设计意图:以视觉的享受激情导入,通过播放微视频及音乐背景,把学生带入到浓郁的亚洲风情中,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学生走进本节课的探索之旅,提高学生学习亚洲自然环境的兴趣,提高审美情 趣,增强身在亚洲的自豪感。 讲授新课 板书:亚洲的自然环境 一、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活动一:认识亚洲的地形特征(分两步) 步骤1认识亚洲主要的地形区分布与海拔 教师布置任务: 阅读课本第 7页图6.8亚洲的地形,完成下列要求。 2 (1)找出青藏

4、高原、帕米尔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说出它们在亚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 (2)在亚洲地形图上找到主要地形区,并用彩色笔勾画出来。 (3)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按照老师的要求,找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华北平原、东北平 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分别指出它们在亚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 (2)根据颜色判断地势:颜色是分层设色地形图的重要特征,对照图例认识陆高与海深,其中褐色代 表海拔较高的 ,绿色代表海拔较低的 。 (3)总结亚洲的地形特征:地势起伏大,中部 ,四周 ,地形复杂多样,以 、 为 主。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和勾画地形区,

5、以及阅读教师提供的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提取信息的能 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媒体展示亚洲地形图,总结亚洲地形特征:复杂多样,高原、山地为主。 步骤2沿北纬30从东向西做一次亚洲之旅,进一步印证亚洲地势特点 教师布置任务: 快乐之旅:结合“图6.8亚洲的地形”和“图6.9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以 小组为单位沿北纬30纬线,从东向西做一次亚洲之旅。说出你沿途经过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是多少? 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旅行路线:沿北纬30纬线,从东向西做旅行。沿途记录所经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

6、 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 (要求:活动中各小组长总负责,并记录好所经地区的特征。 ) (2)根据剖面图判断:亚洲海拔最高部分在亚洲的 部,平原主要分布在亚洲的 (部位) , 总结亚洲地势特点。 预设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及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 教师总结: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可以看出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面起伏大,地势中部高, 四周低。 设计意图:用“快乐旅行”设置情景,通过分组活动,使得全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充分参与,激发了 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新意与乐趣。3课件出示“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

7、图” 过渡: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活动二:认识亚洲的河流特征(分两步) 步骤1认识亚洲主要的河流及其注入的海洋 教师布置任务: (1)提供“知识拓展” 水系 阅读:流域一般指河流的集水区域。流域内所有河流、湖泊等各种水体组成的水网系统,称作水系。 其中,水流最终流入海洋的称作外流水系;水流最终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称作内流水系。 (2)阅读课本第7页“图6.8亚洲的地形” ,完成下列要求。 用笔圈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并圈出它们流经的国家及流入 的海洋。4 在亚洲地形图中找出亚洲主要大河,按注入的大洋把河流分类,看看亚洲河流是否都注入了海

8、洋。 (注意区分内外流河) 读图说出亚洲河流在数量、长度方面有什么特征?为什么有这些特征?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流入太平洋的有: 。 流入印度洋的有: 。 流入北冰洋的有: 。 最终不流入海洋的有: 。 (2)亚洲河流数量多,并且源远流长,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拓展,让学生了解内流区、外流区,对水系特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通过读图了 解亚洲河流的流向及注入的海洋,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步骤2认识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势地形的关系 教师布置任务: (1)回想亚洲的地势有何特征。 (2)思考河流流向受什么因素影响。 (3)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分布之间的关系如何?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亚洲地势

9、特点是 ,因此,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亚洲的河流大都发源于中部的 , 呈 状流向四周的海洋。 预设学生交流探索成果: 教师总结:地形决定河流的流向和流速,反过来,根据河流的流向也可以判断地势情况。受地形、面 积广大等因素影响,亚洲长河众多,多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读图、分析、归纳、总结,认识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承转:通过对亚洲地形和河流的学习,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认识一个大洲的地形、河流特征?地形 地势对河流有何影响?以此方法完成第8页活动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活动三:拓展演练: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教师布置任务: 完成第8

10、页活动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归纳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找出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平原、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 脉,分别指出它们在北美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 按照“相对一致、空间上连续”的原则,将北美洲按照地形划分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区域,说出 这三个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5 读图,指出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纬线自西向东地势的变化特点。 (2)以密西西比河为例,解释北美洲的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在图中找出密西西比河及其主要支流,并用箭头标出它们的流向。 分析这些河流的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突出学生对认识一个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的实际应用。通过分析北美洲的 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训练学生独立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能力,来实现学习目标。 图片欣赏:亚洲自然风光。 抢答:抢摘胜利果实! 设计意图:图片欣赏,让学生放松一下,感受大自然之美,陶冶学生情操;抢答,落实基础知识,激 发学生热情,快乐结束本节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