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清园设计补遗——回顾上海啤酒厂保护建筑修缮工程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061137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梦清园设计补遗——回顾上海啤酒厂保护建筑修缮工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梦清园设计补遗——回顾上海啤酒厂保护建筑修缮工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梦清园设计补遗——回顾上海啤酒厂保护建筑修缮工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梦清园设计补遗——回顾上海啤酒厂保护建筑修缮工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梦清园设计补遗——回顾上海啤酒厂保护建筑修缮工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梦清园设计补遗——回顾上海啤酒厂保护建筑修缮工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梦清园设计补遗——回顾上海啤酒厂保护建筑修缮工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梦清园设计补遗回顾上海啤酒厂保护建筑修缮工程 - 工程实践 简介: 梦清园的总体设计由上海市园林设计院主持,同济大学负责 对灌装楼和酿造楼进行具体的保护性设计。 设计目标是对原啤 酒厂酿造车间与灌装车间进行保护性修缮和重新利用,我们与园林 设计院达成了一致的看法,即充分发挥原来的特点,做与啤酒有关 的设施,发挥新的效益,形成一种积极利用,而非消极的保护。关 键字:梦清园 上海啤酒厂 保护建筑 修缮工程 上海城市 建设与发展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异彩纷 呈的景象。城市扩张与控制、新城建设、城市交通、绿带建设、城 市经济合理布局、城市历史建筑保护等等课题不胜枚举,或是前所 未有

2、,或是日益激化。这一切的背后,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为城 市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但是,这种力量强大而又复杂,它既 是建设的力量,也蕴藏有一种扭曲的潜力。城市中的历史建筑保护 便经常典型地反映出这种特点,从而在快速发展的城市中常常遭遇 一种两难的境地。 历史建筑保护记录新旧分离整旧如旧 城 市起于人类的社会需要,并使这些需要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变得更为 强烈。在城市中,外来的力量和影响相互混合,它们的冲突和协调 对于推进城市的发展都一样需要。 刘易斯芒福德 理想 中的生态绿洲 苏州河蜿蜒流淌,基地由一个“U”形的河道转弯围 合而成,平坦质朴,我们提出的设计策略是摒弃复杂的人造景观的 手法,而以一种

3、返璞归真的模式生态森林出现于闹市区中,形成“生态绿洲” 这一设计概念。当视线从基地向对岸投去,即是上海 市高密度开发的经典案例中远两湾城,在这样一个周边高密度、 高容积率的建筑实体环境中,公园的主体以自然森林形态出现,这 样一种高浓度的绿色景观无疑是最简洁醒目的,也无疑能达到有限 地域上的生态效果最大化。 事实上再繁复细腻的人工设计都无 法与自然界丰富多彩的形态、四季流转的变化相媲美。公众能在喧 闹城市中拥有一方自然的生态环境无疑是极其宝贵的体验。 根 据开发利用的要求,对于保护建筑我们的策略是外部争取整旧如旧, 尽可能恢复原貌,内部则结合公园的功能需求和建筑的历史特色, 将其定位为啤酒广场来

4、对待,这无疑是既兼顾了公园消费需要而又 是对这里历史建筑特色的一种有趣的犹如故事性的延续。 从梦 想到现实 梦清园的总体设计由上海市园林设计院主持,同济大 学负责对灌装楼和酿造楼进行具体的保护性设计。 设计目标是 对原啤酒厂酿造车间与灌装车间进行保护性修缮和重新利用,我们 与园林设计院达成了一致的看法,即充分发挥原来的特点,做与啤 酒有关的设施,发挥新的效益,形成一种积极利用,而非消极的保 护。确定所做的工作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项: 1.计划对两幢建筑 进行完整测绘,以保留第一手现状资料 2.对两幢建筑的主体结 构进行调查评估,根据情况作出加固措施,并根据改变后的建筑功 能要求在结构上进行一定配合

5、改造。 3.对建筑内部进行功能改 造,主要作为娱乐、休闲、展示、办公等功能使用。进一步配套各 种辅助功能空间,相应补充所需的建筑设备。同时,室内天棚不做吊顶,将所有设备管线暴露于明处。 4.对残留立面力求恢复原 貌,对新显露的立面进行设计。 总体设计思路上我们从最基本 的目标与施工的可操作性出发,制定了三条最基本的原则:1.尽可 能恢复建筑历史原貌,即整旧如旧;2.修缮工作的新增建筑元素尽 可能明显地与历史元素相区分,保护历史记忆的清晰,即新旧分离; 3.修缮工作一步到位,力求达到完善的使用效能,使老建筑生机焕 发。 还原老建筑本来面目 两个单体建筑具体改造内容如下:一、灌装楼,毗邻宜昌路,改

6、造后功能主要作为公园办公楼使 用,底层与二层作为公园展厅使用。 1.改善内部交通条件:增 加两部无机房电梯;在底层加建钢制楼梯,去掉部分楼板与二层相 接,并将楼梯间底层扩大作为办公门厅。 2.底层四周墙体除展 厅、设备用房与办公门厅外,其余墙体全部去除,以求得与梦清园 相互间能得到一种通畅的视觉效果,建筑与环境间更好地融合。 3.底层设有梦清园及两幢建筑的配套设备机房。在设备机房外墙包 白色磨砂玻璃,以减少设备运转噪音对展厅的影响,同时取得与旧 有建筑相分离的视觉效果,清晰表达出新旧两个不同的体系。 4.在 每个楼层的相应位置增设卫生间及配电间。 二、原啤酒厂酿造 楼,位于苏州河畔,视线景观良

7、好。由于酿造工艺要求,内部空间 变化丰富,既有高大空间,又有紧凑的夹层,因此改造后的功能定 位为公园的餐饮与酒吧,将以供应自酿新鲜啤酒为其特色。值得注 意的是临河侧高大空间顶部有两个极富特色的漏斗,以及一侧墙面 保留有原车间烟囱,相信能为日后的室内增添极富历史感的一笔。 对于两幢历史建筑立面和造型设计上首先追求还原建筑本来的面目。 我们将一部分墙体残件取回办公室,进行了仔细检查,但由于年代 久远,新老的墙体涂料已与墙体融为一体,建筑立面原色彩已无法 考证,故采用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典型色彩白色与深灰色的高 级外墙涂料进行重新喷涂;部分新露出立面则采用充满现代技术感 的低辐射中空玻璃幕墙,以求得新

8、老建筑体系在视觉上的清晰分离。 楼层外部门窗及屋面天窗全部采用定制的仿老上海工业建筑风格的 钢门窗;门窗框及五金件颜色为深铁褐色,玻璃为低辐射中空玻璃。 两幢建筑的外立面整体改造呈现出一种明晰的视觉层次。 考虑 苏州河畔的夜间建筑景观,我们在建筑四周设计安装了泛光照明。 反思在继续 在经历了一场峰回路转以及各方面共同努力后,公 园主体工程终于完成了,除了实体形态外也有一份带给我们的反思。 建筑施工基本上是按照设计意图进行的,建设方在观看了修复一新 后的效果,却感到了一丝遗憾,对于过早的鲁莽拆迁感到后悔,因 为如果能更完整地保护下来整体效果会更好,更能体现出价值。不 过,最后这两幢称得上是“劫后

9、余生” 的工业建筑已被升格列入国家 第三批近代建筑保护单位的名录,这算是这个项目结束后得到的一 份意外的欣喜。 现在,对这两幢历史建筑进行的保护暂时告一 段落了,它们已经投入新的使用,成为新的城市景观面貌。 但 是,我们并不认为现在我们所做的一些设计努力是最好的。在现实 社会中,一个城市所经历的生成与改变是由其当时所处的历史氛围 来决定,受到当时方方面面的环境因素所影响。在历史建筑的保护方面更是一个典型体现,任何实际结果都是一个多方力量博弈的结 果。今天,我们写下这个过程作为一种记录,一种对现实的缺憾所 做的文字补遗,希望能为上海今后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相关机制建 立提供一份个案的佐证与参考。

10、事件回溯 上世纪初,上海 滩万国建筑云集,吸引了众多外国建筑师来此执业,匈牙利建筑师 邬达克完成了他在中国的一系列设计项目,其中 1933 年设计的位于 苏州河畔的老上海啤酒厂建筑群是当时远东最大的啤酒工厂,建筑 风格采取了早期的现代主义风格,细部洗练,比例优美。1958 年, 由华东工业建筑设计院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在苏州河畔屹立近 百年后,现在只剩下了原办公楼、灌装车间和酿造车间,这批建筑 现已列入第三批上海市优秀近代保护建筑,保护级别均为上海市市 级建筑保护单位,保护要求办公楼为二类与三类之间,灌装楼和酿 造楼为三类。2002 年,一个重大的事件降临到了这三幢已趋衰老的 建筑身上,因为

11、周围城市地段亟需生态环境改善,它们的生涯即将 面临着一个大的抉择。 2002 年初,结合苏州河整治工程,啤酒 厂的原址将再造成一个生态绿地公园。最初公园设计方案是将基地 内所有现状建筑拆除,当拆除工作正在展开时,上海市规划局及时 地知悉了这一情况,规划局领导亲自赶赴现场了解情况。此时酿造 楼顶部已被拆除,变为了五层。拆除工作被及时中止了。随后,由 上海市规划局牵头,组织了上海市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工程各方 为此事专门召开了研讨会。 到会的专家学者有同济大学的罗小 未先生、阮仪三先生、前上海市规划局局长吴、以及规划局局长伍江。值得一提的是在最近几年,在上海发生了多起保护建筑因为土 地开发、城市改造等原因而被拆除的事件。这些事件破坏了城市的 历史形象,已引起了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此,这一次邀请了众 多的专家学者来为此事出谋划策。 几次会议后,在当时的环境 气氛下,最终采取了一条相对折衷的方法,会议确定的最后方案是: 基本完全保留三幢建筑的现状,但首先对灌装楼和酿造楼进行保护 性设计,灌装楼侧的办公楼留待日后视情况再做进一步考虑。 修缮后的啤酒厂和苏州河水岸相得益彰。梦清园结合了公园的功能 需求和建筑特色,是一种成功的尝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