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负责人畅谈实施2011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018119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相关负责人畅谈实施2011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相关负责人畅谈实施2011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相关负责人畅谈实施2011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相关负责人畅谈实施2011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相关负责人畅谈实施2011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相关负责人畅谈实施2011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相关负责人畅谈实施2011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相关负责人畅谈实施“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着力推进高校协同创新 【作者】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2/06/18 17:14 【点击】 7 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精神,积极推动协同创新,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的有机结合,大 力提升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支撑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教育部、 财政部决定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以下简称“2011计划”)。 今年5月初,“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工作部署视频会召开,部署了 “2011计划”的启动工作。本报今天刊发部分高校及省教

2、育厅负责人的文章, 畅谈落实“2011计划”的工作体会。 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着力推进高校协同创新 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 省教育厅副厅长 訾新建 当前,河南省高校发展的主要任务是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要求,培养一 大批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因此,高等学校在适度的规模扩张之后,应该更加 注重内涵式发展与集约式发展。这一任务的完成,既需要高校内部多学科的相 互交叉渗透、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更需要高校与社会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良 性互动。加强高校协同创新有利于进一步开阔办学视野,提升办学资源的使用 效率和效益,优化管理体制,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升高校社会服务水平, 推动办学质量与水平上层次、上台阶

3、。 加快建设河南高校协同创新体系,积极探索协同创新模式 1.要加强校际协同创新。高校要突破自身限制,扩大协同视野,跨领域、 跨行业、跨地域整合资源,选择和培育协同创新领军人物;要着力搭建跨学校的科研和功能平台,实现科技资源共享;要努力建立高校校际优质教育资源共 享的机制、建立学科交叉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途径及实施办法;要切实加 强高校与国(境)外高校的科研协同创新,共建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要通 过校际协同推动高校原创能力的提升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2.要推动校所协同创新。高校应积极与科研院所共同组建实验室和研发基 地,共同组建大型复合型科研团队,开展联合攻关;大力促进高校与科研院所 联合培养

4、研究生,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鼓励高校联 合科研院所对引进的技术或知识产权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或技术标准;瞄准中原经济区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新兴战略产业的技术创新 需求,通过各种技术创新要素的优化组合,建立长期、稳定、制度化的利益共 同体,实现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战略层面有效结合。 3.要实现校企协同创新。建立适合高校与企业间协同创新的科研组织模式、 资源配置方式,充分释放各类创新要素的活力。要大力发展大学科技园区,形 成“产为教设,教促产兴”的良好局面;建立校企协同创新的科研信息交流平 台,采用设立研究基金、知识交流中心等模式推动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

5、建立以项目为纽带的校企协同创新工作思路,建立支持企业与高校共同开展应 用研究的稳定模式,推动河南技术研发水平的有效提升。 加快建设河南高校协同创新体系,准确把握协同创新方向 高校要准确把握适应于中原经济区建设不同需求的创新方向,坚持学科、 人才、科研三位一体,充分利用高等学校已有的基础,汇聚社会多方资源,大 力推进高等学校与国际国内创新力量的深度融合,构建一批相对独立、集人才 培养和解决重大问题为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 1.面向中原经济区建设产业行业发展中的核心共性关键技术问题,要依托 高等学校与产业、行业发展结合紧密的优势学科,与行业优势企业、科研院所、 地方政府部门联合开展有组织创新,建立多

6、学科融合、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 成的协同创新体,形成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机制,为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公益性行业技术进步、产业聚集区技术转移提供持续的支撑 和引领,成为河南省技术创新的重要阵地。 2.面向中原经济区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技术问题,要依托高等学 校的优势特色学科,推动与科研院所、骨干企业以及国内外高等学校、研究机 构等开展协同研究,构建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引领电子信息、生物、节能环 保、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新兴战略产业发展壮大,技术实现重点突 破,成为全国重要的战略新兴产业研发中心。 3.面向学科前沿及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要充分发挥河南高等学校学科优

7、势和特色,组织其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开展实质性合作,营造良好 的学术环境和氛围,持续产出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加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鼓 励各类高等学校与重点企业、科研院所围绕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构建多 学科交叉研究平台,探索建立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创新的新模 式,带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发挥好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为 地方政府决策提供战略咨询服务,为提升河南文化软实力作出积极贡献。 加强高校协同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应发挥好主导作用,高校应发挥 好主力作用,企业应发挥好主体作用。 各高校要按照协同创新的总体要求,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广泛联合各个创 新主体,明确协同

8、创新的方向,选择相应的创新联合体形式,构建适应协同创 新的机制和环境。协同创新方向的选择既要体现国家和河南省的科学技术需求, 又要体现协同组织的优势,实现特色发展。 面向科技前沿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项目,要以吸引和聚集国内外的优秀 创新团队和优质资源,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知识创新模式为重点,逐步成为引 领和主导国际科学研究和合作的学术中心;面向行业产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共性 问题的项目,要以建立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成的重大研发与应 用平台,形成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技术转移模式为重点,逐步成为国家技术 创新的重要阵地;面向区域发展重大需求的项目,要以共建联合研究院、产业技术研究和新农村研究

9、院等,构建多元化成果转化与辐射模式为重点,力争在 区域创新中发挥骨干作用;面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迫切需求的项目,要以构建 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探索建立文化传承创新的新模式为重点,充分发挥智囊 团和思想库的作用。 协同创新是地方高校实现一流的战略选择 安徽大学校长 程桦 实施“2011计划”是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提升高等教 育质量的灵魂,是继“985工程”和“211工程”后,国家又一重大战略部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的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为国家和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高校正在由外延式发展向高水平、有 特色内涵式发展转变,“2011计划”的实施恰逢其时

10、,为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指 明了方向。 对地方高校而言,实施“2011计划”更具重大战略意义。其一,“2011计 划”的根本出发点是“国家急需、世界一流”。通过长期的积累,部分地方高 校在某些领域和学科方向已经达到了国内一流的水平,通过“2011计划”,完 全有能力冲击世界一流。其二,“2011计划”的核心要义是打破国内高校等级 层次,鼓励特色发展。地方高校的区域属性加之长期的精心培育,特色发展已 成为各地方高校的战略追求,“2011计划”为地方高校提供了百舸争流、特色 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其三,“2011计划”的基本要求是“以机制体制改革引 领协同创新”,就是力争突破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内部以及与

11、外部的机制体制 壁垒,改变“分散、封闭、低效”的现状,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的活力。 发挥协同创新的引领作用,实现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实力的根本提升。根 据“需求导向、全面开放、深度融合、创新引领”的原则,以“国家急需、世 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根据安徽大学的特色和基础,筛选若干国家特别是地方急需的战略性问题、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问题和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 公益性问题,聚集一流的创新团队,形成一流的创新氛围,创造一流的创新成 果,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形成安徽大学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模式。 发挥协同创新的带动作用,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支撑力量。 “2011计划”旨在探索建立面向科学前沿、行业

12、产业、区域发展以及文化传承 创新重大需求的四类协同创新模式。地方高校天生的地域属性和长期的地方文 化滋养,必将是面向区域发展以及文化传承创新的生力军。安徽大学将充分利 用服务地方的长期积淀,以共建高等研究院、实验室及研究中心等为抓手,将 政府、行业及企业的研发中心建到学校,使安徽大学成为解决地方经济发展、 社会建设和文化繁荣中重大问题的“智囊团”、“思想库”。 发挥协同创新的联动效应,推动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协同创新是一项系统 工程,要落实好“2011计划”必须以机制体制改革引领协同创新。安徽大学将 以“国家和地方急需”的根本出发点,选择若干领域方向,先行先试,重点培 育,组建协同创新中心。围绕

13、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学校将从顶层设计入手,系 统探索机制体制改革,创新人员聘用与考评方式,建立有组织创新、协同管理、 资源整合与成果共享等制度体系,并将学生吸引到协同创新中,着力营造有利 于协同创新的文化环境。 安徽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安徽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经过“211工程”建设,目前已成为安徽省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区域 创新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国内高校居于先进地位、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 实施“2011计划”的基础条件已初步具备。 1.多方联合,建设文化强省的核心智库。安徽省正在努力建设文化强省, 安徽大学是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较为齐全,且学科基础良好,在汉语言文

14、字 学和徽学等学科方向上,已汇聚了创新队伍、搭建了一流平台、取得了丰硕成 果。学校拟联合国内外有关高校、政府部门、有关行业企业,以实质性协同为 基础,以文化和科技融合为主攻方向,以汉语言国际传播与推广为重点,组建“安徽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将该中心建成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 发展,打造充满活力文化强省的核心智库。 2.行业协同,打造电力节能协同创新中心。安徽大学建有教育部电能质量 工程研究中心、高节能电机与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合肥节能研 究院,拟联合安徽省电力和电机行业,建成面向安徽电力行业和全省高校开放 的工业节电技术与电能质量控制共享研究平台,共建科技创新及研发基地,在

15、电能质量测试、评估、治理,电机效能等领域开展研究,努力成为区域电力节 能技术创新的发源地。 3.校地合作,建设安徽经济社会发展高端智库。以解决安徽经济社会发展 重大问题为任务,发挥综合大学优势,打破学科界限,成立安徽经济社会发展 高等研究院,下设安徽发展数据中心、安徽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安徽政策评估 中心、城市空间发展研究中心,以新机制引进高水平人才,挑选精兵强将组建 创新团队,强化机制体制创新。该研究院旨在解决安徽经济社会发展中和省委 省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的重大问题,成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端智库。 4.深度融合,服务宜居宜业的生态强省。发挥安徽大学在两淮煤矿沉陷区 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已有的特

16、色与优势,联合省内外高校、相关研究机构和主 要矿业集团,以复杂条件下安全开采综合技术、矿区污染治理与修复、矿区塌 陷区综合治理等为主要研究方向,探索煤矿沉陷区环境综合治理新途径,努力 成为生态强省的重要支撑。 在特色学科领域找准切入点,形成协同创新新优势 江西省教育厅 江西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大学”,需要力促两 大转变:一是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二是实现从均衡推进向重点突 破转变。“2011计划”为江西省高等教育提升创新能力、实施发展路径向优势 特色学科重点突破转变,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各级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各高校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部署、突出优势、通力配合,力争在实施 “2011计划”上抢得发展先机。 一要领会“2011计划”的主要精神。该计划是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 为根本出发点,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以建 设一批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以创新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机制体制改革为 动力,支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并在贡献中同步实现高校创新 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目的。 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