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必背理解性默写初中50篇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017476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1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高考必背理解性默写初中5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语文高考必背理解性默写初中5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语文高考必背理解性默写初中5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语文高考必背理解性默写初中50篇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语文高考必背理解性默写初中50篇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高考必背理解性默写初中50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高考必背理解性默写初中50篇(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考必背64 篇古诗文 【初中50 篇】 1.孔子语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为政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为政 )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 (为政 )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里仁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 ” (述而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2、(子罕 )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卫灵公 )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 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 1.论语中,表现学习与按时温习,是一件令人高 兴并能提升人的境界的句子是:“ , ?” 答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论语中,表明做君子的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2 况下,要给人以足够的理解和宽容的句子是“ , 。 ” 答案: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论语中,表达君子对有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之 人的高兴心情的句子是“ , ” 。 答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

3、思考的辩证关系(必须 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 ” 。 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论语十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 :“ , ” 。 答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论语十则中阐述对学习应该保持正确态度,切 莫不懂装懂的语句是:“ , ” 。 答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7.论语十则中孔子评论孔文子的两句是:“ , ” 。 答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 , 。 ” 答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论语十则中的“ ”一句 ,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答案:逝者如斯夫 10.(2015山东卷)

4、 论语记载的孔子言论中,用星3 辰作比喻,形象地表述“为政以德”社会效果的句子是“ , ” 。 答案: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11.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 子是:“ , 。 ” 答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2.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 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 , 。 ” 答案: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3.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 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 , 。 ” 答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 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 , 。 ” 答案:

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5.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 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是:“ , 。 ” 答案: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 。 ” 答案: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4 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 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 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 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 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 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

6、者。非独贤者有是 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 ,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 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 失其本心。 1.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 ; , 。 ” 答案: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 人不屑也。 2.鱼,我所欲也全篇作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 ” 答案:舍生而取义者也。 3.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

7、事的句子是:“ , 。 ” 答案: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5 句子是:“ , , 。 ” 答案: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 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 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 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生于

8、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 句子是:“ , 。 ” 答案: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 说明了亡国原因的句子是:“ , , 。 ” 答案: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 点的句子是:“ , 6 。 ” 答案: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阐述凡是将来要成就一 番事业的人,都必然要在身体、内心各方面经受一番痛苦 的磨练,并以此来增长自己的才干的句子是:“ , 。 ” 答案: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 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

9、为,所以动心忍 性,曾益其所不能。 4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 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 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 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 既克,公问

10、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 ,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 ,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7 1. 曹刿论战中,体现曹刿善于把握战机的语句是 :“ , : 。 。 ” “ , , : 。 。 ” 答案: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2. 生动的阐明了作战中准确的赏握战机的重要性,也 显示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干的语句是: 曹刿论战中曹刿关于“士兵的勇气决定战争胜负 ”的经典论断是:“ , 。 , , 。 , 。 ” 答案: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 之。 3. 曹刿论战中既表明鲁

11、庄公取信于民政治思 想,又是曹刿所认为应战的决定因素的句子是: “ , , 。 ” 答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 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 “ , 。 ” 答案: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5. 曹刿论战中为下文鲁庄公的目光短浅作铺垫, 反衬曹刿聪明机智的语句是:“ , 。 ” 答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6. 曹刿论战中概括曹刿选择合适时机进攻的四字 短语是 ;概括曹刿选择合适时机追击8 的四字短语是 。 答案:彼竭我盈;辙乱旗靡。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 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 公何能及

12、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 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 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 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 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 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 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 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 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 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