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p-aes分析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016486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icp-aes分析技术应用研究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icp-aes分析技术应用研究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icp-aes分析技术应用研究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p-aes分析技术应用研究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cp-aes分析技术应用研究进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P-AES 分析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ICP - AES)以其快速、准确、灵敏等特点, 广泛应用于环境、地矿、冶金、生物、食品、石油、医学检验等领域中的多元素分析, 文 章概述了 ICP-AES 技术在上述领域的的应用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ICP - AES;应用;进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nductive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ICP - AES)是 20世纪 60年代早期提出并发展起来的新型先进的分析技术, 是现代分析化学领域中不可缺少的检测仪器,它的兴

2、起从根本上改变了普通发射光谱的应 用前景。由于此法具有简便、快速、检出限低、测量动态线性范围宽、可多种元素同时分 析、无需化学分离、被测元素无明显干扰、基体效应小、精密度高、准确性好等优点,在 环保、食品、中药、地质、矿物、农业、生物医学等诸多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 ICP-AES 技术原理及其特点 1.1 方法原理 当氩气通过等离子体火炬时,经射频发生器所产生的交变电磁场使其电离、加速并与 其它氩原子碰撞,从而使更多的氩原子电离,形成原子、离子和电子的粒子混合气体,即 等离子体。利用氩等离子体产生的高温使样品完全分解,形成激发态的原子和离子,由于 激发态的原子和离子不稳定,外层电

3、子会从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不同元素的原子在跃迁 过程中以辐射形式放出其激发能而产生特征光谱,可以用来定性测定样品中存在的元素。 特征光谱的强弱与样品中该元素的浓度有关,与标准溶液进行比较即可定量测定样品中元 素的含量。 1.2 性能特点 (1)分析精度高。ICP-AES的检出限通常在0.1-100 g/L,当试样浓度大于100倍检出 限时,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2)样品范围广。ICP-AES可以对固态、液态及气态样品直接进行分析, 尤其是溶液 雾化法通常能取得很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在分析测试中,采取各种化学预处理手段, 通 常都能将不同状态的样品转化为液体状态, 进而采用溶液雾化法完成测定。

4、 (3)动态线性范围宽。ICP-AES的动态线性范围大于10 6 ,远高于一般的精密分析仪 器(小于10 3 ) ,这样就避免了稀释或富集的操作过程,既提高了反应速度, 又减少了繁琐 的处理过程不可避免产生的误差。 (4)同时测定多种元素。ICP- AES可以进行70多种元素的测定,在同一试样中可以同 时测定多种元素,不但可测金属元素,而且对很多样品中必测的非金属元素硫、磷、氯等 非金属元素也可同时进行测定。(5)定性及半定量分析。对于未知的样品,ICP- AES可利用丰富的标准谱线库进行 元素的谱线比对,快速得到定性分析结果,再进一步可得到半定量的分析结果。这对于事 故的快速初步的判断、某种

5、处理过程中的中间产物的分析等情形非常快速和实用。 2 ICP-AES 技术的应用领域 2.1 环境分析领域 纪桂芬等 1 制定了用 ICP-AES 法直接测定生活饮用水中铅、钡、铝等种微量元素的 企业标准方法,并且利用国家标准物质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度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较低的检出限、多种元素同时测定、样品处理简单且不被破坏等优点,是目前元素检测分析 方面较为理想的方法。陈蓉等 2 采用 ICP-AES 检测工业废水中 Cd、Ni、Cu、Zn、Cr 和 Pb 等重金属素的含量,6种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为 2.12%-8.90%,回收率为 80%-103%,能满 足工业废水检测的要求,对工业废水中的

6、重金属元素进行及时、准确的监测和控制具有重 要意义。 2.2 地矿分析领域 李强 3 采用高压密闭消化法或敞开式湿法溶解锰矿样品,采用 ICP-AES 法测定其中的 钙、锌、铝、铁、铜、镁、磷、钛及镍等次量元素的含量,对其溶样方法、共存元素干扰 及基体干扰等进行了考查,建立了相应的分析测定方法。刘向东 4 对钼精矿中的金元素采 用氨水分离、王水溶解、泡沫塑料富集后利用 ICP-AES 测定,并与经典的分析测定方法进 行了对比,获得了较好的灵敏度、精密度和检出限,得到了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2.3 冶金分析领域李帆等 5 测定了镍基高温合金中 16种元素的含量,系统研究了基体元素和共存元素如

7、对分析元素光谱干扰的情况,进行了准确度试验和精密度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 确性和稳定性。刘婷等 6 采用 ICP-AES 同时测定钛合金中 Ta、Nb、W 元素的含量,并考 察了仪器的最佳工作参数,该方法准确可靠,加标回收率及精密度高,可很好地满足实际 分析的需求,填补了 Ta 元素和 W 元素分析方法的空白。 2.4 农产品分析领域吕毅等 7 提出了采用 ICP-AES 对通辽地区产黄禾和谷子中的 15种金属元素含量同时 进行测定的方法,并对各元素作了加标回收实验,各元素的平均回收率为 96.67%- 104.00%,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 5%,方法简便、快速,测定结果准确。张国郁等 8

8、 采用 ICP-AES 同时测定黑豆和红小豆中 15种元素含量,并对各元素进行了加标回收实验,黑豆 和红小豆中各元素的平均回收率在 93.11%-102.15%,相对标准偏差在 0.83%-2.8%,检出限 介于 0.11-14.09 g/L,建立了简便、快速、准确和稳定的测定黑豆和红小豆中元素的测定 方法。 2.5 中草药分析领域薛泽春等 9 利用 ICP-AES 测定中药三七中的 14种金属元素,分析了 ICP-AES 校准曲 线及各元素平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该法回收率在 92.7%-105.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 3.58%,方法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并且可同时测定多种元素,可用于中药

9、分析研究中。 石岩 10 采用微波消解和 ICP-AES 法同时测定 11批市售鹿角胶中铅、镉、砷、汞、铜和铬 元素的含量,方法准确、快捷,精密度、重复性均符合检测要求,适用于胶类药材中有害 元素的测定。 2.6 食品分析领域杨理等 11 微波消解-ICP 检测不同等级的新疆吐鲁番葡萄干中 Cu、Fe、Zn、Mn、Na、K、Ca、Mg、P 等 9种元素的含量,检测结果表明各元素的相对 标准偏差为 0.01%4.90%,回收率在 98.15%-102.13%,测定结果快速、准确。王水锋等 12 采用微波消解 HNO 3 -H 2 O 2 湿法消化法消解食品样品,用 ICP-AES 对食品中的 A

10、l、As、Ca、Cd、Cr、Cu、Fe、Mg、Mn、Na、P、Pb 和 Zn 等多种元素进行测定,方法 快速、简便、准确,线性较好,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5.0%,适用于面质食品中多种元 素的测定。 3 结语 作为一种常规的分析方法,ICP-AES已成功地应用于多个领域内元素分析与检测,从 目前发展的趋势来看,研究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此外,与色谱、质谱等技术进行联用也给其提供了一个新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纪桂芬,赵晓晨ICP-AES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铅,钡,钼等八种微量元素J现代科 学仪器,2000(6):34-35 2陈蓉,黄玉清用ICP-AES技

11、术测定废水中重金属元素含量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3(11):42-44 3 李强ICP-AES 法测定锰矿中次量元素含量的研究J安徽化工,2014,4(2):76- 78 4 刘向东ICP-AES 法测定钼精矿中的金J黄金,2013,31(11):71-73 5 李帆,叶晓英ICP-AES 法测定镍基高温合金中 16个元素的方法研究J光谱学与光 谱分析,2003,23(6):1174-1175 6 刘婷,黄永红,白焕焕ICP-AES 法同时测定钛合金中钽、铌、钨元素含量J钛工 业进展,2013,30(6):38-41 7 吕毅,宝力道,赵玉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

12、测定黄禾和谷 子中 15种元素J中国无机分析化学,2013,3(4):62-64 8 张国郁,赵玉英,郑庆福,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黑 豆和红小豆中 15种元素J中国无机分析化学,2013,3(3):47-49 9 薛泽春,梁铭利,李连之,等ICP-AES 测定中草药三七中的金属元素J光谱实验 室,2013,30(4):1629-1632 10 石岩,肖新月,魏锋,等基于微波消解和 ICP-AES 技术的鹿角胶中有害元素测定 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6):151-153 11 杨理,闫清华ICP-AES 法测定葡萄干中常微量元素含量J食品与发酵, 2009,35(4):163-165 12 王水锋,郭敬华,陈汉晓,等ICP-AES 法测定面质食品中的多元素J中国现代教 育装备,2007(10):21-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