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武夷山》说课和教学设计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015538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丽的武夷山》说课和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美丽的武夷山》说课和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美丽的武夷山》说课和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美丽的武夷山》说课和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美丽的武夷山》说课和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丽的武夷山》说课和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丽的武夷山》说课和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丽的武夷山说课设计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第五单元“青青的山” 这一主题中美丽的武夷山一课。下面我就从解读教材、教学目标及教学重 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部分进行说课。 一、 教材解读。 美丽的武夷山是本册第 5单元“青青的山”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 一篇说明性散文,描绘了武夷山的奇山秀水。课文主要有 4个自然段,主要从 地理位置、山、水、游四个方面表现武夷山的美,语言简洁明丽。作者通过细 致的观察、生动的描写为人们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这样的课文,适合学 生进行朗读,要让学生充分朗读,充分感受文章表现的山水之美,语言之美, 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体会“入

2、诗入画”的感觉。课文第二自然段 是典型的总分结构的段落,特别是句式“有的有的有的”写出了山的 “造型奇特” ,这样一段结构分明的文字,也可以作为一段范文,供二年级的孩 子进行仿说、仿写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本学段阅读、写话方面做出了如下要求:能结 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对写话有兴趣, 写自己想说的话,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二年级学生已 经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通过阅读来理解文章内容,对文章描写的内容 展开合理想象,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通过一学期的看图写话、日记练习,大 部分学生能写成段的话。由于本堂课

3、是精读指导课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学生在 基础过关课和写字指导课中已经掌握生字,读通了课文,对文章内容有了一定 了解,针对这一学习情况,结合上述本学段、本单元语文主题教学要求我将本 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以下三点: 1、通过抓重点词句,赏析课文,体会武夷山的造型奇特,山势险峻的特点。 2、通过学习,感受总分结构的写法,学习用“有的有的有 的”说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武夷山的美丽,体会游武夷山入诗入画的感觉, 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以上的教学目标中,通过图片展示的教学手段辅以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 武夷山的美丽达到情感升华,又要达到语用的目标,所以我将教学重点制定为: 1、通过学习,感受总分

4、结构的写法,学习用“有的有的有 的”说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武夷山的美丽,体会游武夷山入诗入画的感觉, 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仿写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同类文章中去发现语用知识点,模仿课文进行拓展说话训练。 ”便成为了课堂中 我和孩子们共同要突破的一个难点。 3、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1、注重在朗读中感悟本课语言优美、条理清晰、简洁明快,适合学生朗读。因此,我运用范读, 音乐渲染和配乐朗读等手段,营造和谐优美的氛围,巧妙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情 景之中,使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通过图片、声像资料让学生欣赏,

5、让 孩子们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在朗读中感受山水之美。在朗读的过程中, 我也采用了教师范读,个别读,男女生读,全班读等形式多样的朗读法,意在 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充分感受文章的文字美和意境美。 2、注重读写结合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写作是什么一回 事?是表达。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 从内到外。 ”这两者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承的。在学生自读拓展材料之后,有针 对性地设计仿说、仿写片段练习,实现学写迁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 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把课文当作习作例文,更充分利用了教材和拓展材料的 语用训练点,加深巩固语用训练点做到一课

6、一得。 3、带着学生游玩,让学生在游玩中学习 教学本课一直以带着学生去武夷山旅游我主线索,贯穿始终。在游玩中领 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游玩中让孩子们学到知识,让学生明白不仅要“读万 卷书”更要“行万里路” 。 4、教学过程 整节课的设计主要有以下五个环节:(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三)阅读拓展材料,感受美 (四)总结全文 下面我就各个环节的安排,来谈谈教学的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切换幻灯片) 在我们语文教学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成功不成功,开头五分钟。 ”所以说 成功的导入对整堂课有着很大的影响。要想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度 教学目标,要实现

7、强化主题阅读教学的目的,激趣导入、创设情境是一种行之 有效的方法。这个环节中我创设了一个开火车带孩子们去武夷山旅游的情景, 并在学生兴趣高涨的时候,检查字词的认读情况,再次巩固上节课的内容,为 下面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做好铺垫工作。读好词语了,再分组朗读全 文,整体感知,这时候对学生的要求是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窦桂梅说:“小学语文主题教学,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单篇教学支离破碎、 目标不清及教学方式僵化、工具性与人文性割裂等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和儿童 身心发展特点,在综合思维指引下,以主题的方式,整合课内外资源,以“语 文立人”为核心,挖掘教学内容的原生价值以及教学

8、价值,在语言文字的理解 与运用中,引导儿童生成主题,促进儿童语言发展、思维提升、精神丰富,整体提升语文素养。以“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的“三个一”质 量标准为目标,整合资源,体现儿童立场,构建了“四位一体”的主题教学体 系,创新了“主题整合”的教学模式,建立了主题课程资源库。 ”所以在教学 时我整合了意境相同的一首诗歌武夷山和结构相同,内容相似的片段,让 学生通过体会读,感受作者游武夷山入诗入画的感觉。现在就将整个过程一一 说明。 1、武夷山造型奇特,山势险峻。 (切换幻灯片) 在交流汇报这一段时,我主要从引导学生读这课文第二自然段入 手,问学生: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武夷山脚下,你看到

9、了武夷的山是什么样 子的?从而引导学生找到第二自然段中的“武夷山造型奇特,山势险峻。 山十六峰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竹笋通向封顶。 (切换幻 灯片)来感受武夷山的造型奇特,山势险峻的特点,训练学生抓住关键的 句式:“有的有的有的”理解山的造型奇特,最后朗读 好这个句子。 “有的有的有的”这是一个先总说再分 说的句式,在这里我让学生通过看图片(切换幻灯片) ,开拓学生的视野, 感受武夷山的造型奇特。紧接着,展开想象的翅膀,动笔画一画武夷山还 有哪些奇特的造型?再完成说话练习:“武夷山造型奇特,有的像有 的像有的像” ,最后再让学生争做小作家,完成语段的仿写。这 样由扶到放,由易到难,突破

10、难点,形成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接下来学 习大王峰,引导学生抓住一个“险”字,读好这句话。感受了山的造型奇 特和山势险峻之后,让学生捧起书美美地齐读这个自然段。 2、武夷山的水很清很静。 (切换幻灯片) 播放一段水声,问学生,听到的是哪个景点的声音?自然引出“九曲 溪”引出第三自然段。先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溪水特点的句子。 (板书“清” 、 “静” )这段文字紧紧抓住了溪水“清”和“静”的特点。 (切换幻灯片) 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感受意境,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接下来 让学生看图说话“河水很清,清得可以看见( ) ”在教学中,让孩子 们畅所欲言,目的就是想扎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孩子们一

11、课一得。 (切换幻灯片)最后回归课文,齐读 3自然段,感受武夷山水美。 3、游武夷山(切换幻灯片)这一段,写游览武夷山时有“入诗入画”的感觉。重点写在九曲溪漂行, 因为这是游武夷山最有特色的方式。三个叠词“静静地” 、 “缓缓地” 、 “曲 曲弯弯地”形象地描摹了竹筏在宁静的水面上漂行的情景,这些重点的词 语适合轻轻朗诵,细细品味,因此,在教学时我用语言渲染引读, (切换幻 灯片)让学生沉下心来,静静地,缓缓地读,并让学生生带着自己的想象 读。这样的设计,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感受作者坐在古朴的竹筏上涤净满身风尘,入诗入画,与山水融为一体, 享受武夷山宁静的美,进而

12、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阅读拓展材料,感受美 1、在上一自然段,学生已经进入了一种“如诗如画”的境界(切换 幻灯片) ,再出示这首诗歌,通过范读,再将学生带入这种境界里,并让 学生再次陶醉在这样的美景中,学生已经入情入境,再指导学生读出如诗 如画的感觉,以达到升华情感的目的。 2、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一些写山和写水的文章,请大家欣赏欣赏。 (出示写桂林山和水的句子) 。 (切换幻灯片)请学生先自己读,再抽生读,在读的过程 中,感受这两段话的文字美和意境美。重点在读中体会。 (四)总结全文多么开心的一场旅行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我们创造了许多的美景, (切 换幻灯片)有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13、,有红叶似火的香山,水平如镜的西湖,还有 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江山如此多娇。老师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不 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最美的风景在路上。一起齐读来结束愉快的旅 行。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言意兼得,顺学而导的课,平时我在自己的教学中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到,然而,每一堂课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遗憾,不过我会 继续努力,多反思,多思考,让自己成为更加智慧的语文老师! 美丽的武夷山教学设计课标教材解读: 这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青青的山”这一主题的一篇课文。这 是一篇语言优美的说明性散文,描绘了武夷山的奇山异水。从第一自然段写武 夷山的位置、地貌、山水互绕等特点,到第二自然段写

14、武夷山的山的奇、险, 再到第三自然段写武夷山的水之清和静,最后一个自然段写游览武夷山时入诗 入画的感觉。全文洋溢着美感,处处可见作者对武夷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抓住重点语句,感受武夷山奇山秀水的特点。 3、能通过想象,体会作者所描写的意境,进行适当的句子训练。 4、根据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武夷山的山水之美,能够读出美来。 2、在具体的语境中根据想象进行句子训练。 3、能够在词语中认识、理解生词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文字)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武夷山风景图片,学生静静地欣赏。 2、同学

15、们这就是美丽的武夷山,有山有水的地方就是好地方,今天让我们一起 走进武夷山。 二、初读感知,检查识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并解决它。2、出示词语,指名读,纠正字音。小组读、分男女生读、齐读。 西北部 风景 爬山 缓缓 徐徐 古朴 造型奇特 山势险峻 入诗入画 3、我们马上就要爬山了, “爬”字怎么写呢?请生说记字方法,师示范写,生 练写2个。 三、熟读课文,加深理解。 1、同桌共读一本书,再次轻声读一遍课文,相互学习。 (边读边想课文写了武 夷山的什么。 ) 2、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能说说写武夷山的山是在哪一自然段吗?(第2 自然段) 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文字,指名读。 3、谁来

16、说说武夷山的山有什么特点?(造型奇特、山势险峻)板书:奇、险 请大家找一找写武夷山“奇”的句子,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汇报读:三十六峰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鲜花,有的像竹笋。 谁能给大家画一画这些造型奇特的山峰。 (请生上黑板来画图) 哇,真是特别奇异的山峰啊。你觉得这三十六峰还可能像什么,你能也用上: 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来说句子吗?自由说。 原来武夷山的山这样特别,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啊。 武夷山不仅奇还很“险” ,最险要数(大王峰) ,学生接读描写大王峰的句子。 展示大王峰图,让学生想象山峰的险峻。 4、我们刚刚爬了山,现在再去游水怎么样?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在小 组内说说武夷山的水怎么样? 5、交流汇报: 生1:我知道这里有九曲溪:溪水绕着山峰转了九个弯而得名。 生2:溪水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溪底的沙石。 生3:溪水很静,静得像一面镜子。 男生读水很清的句子,女生练读水很静的句子。 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