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导学案:3.4.1 函数与方程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35017409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导学案:3.4.1 函数与方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导学案:3.4.1 函数与方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导学案:3.4.1 函数与方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导学案:3.4.1 函数与方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导学案:3.4.1 函数与方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导学案:3.4.1 函数与方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导学案:3.4.1 函数与方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数学教学案 3.4.1 函数与方程(1) 班级: 组别: 学生姓名: 教师评价: 教学目标: 1理解函数的零点的概念,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 2理解“在函数的零点两侧函数值乘积小于 0”这一结论的实质, 并运用其解决有关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 3通过函数零点内容的学习,分析解决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的有关问 题,转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加强学生对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 的进一步认识 教学重点: 函数零点存在性的判断 教学难点: 数形结合思想,转化化归思想的培养与应用 教学方法: 在相对熟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学习任 务尝试指导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教

2、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情境:在第 3.2.1节中,我们利用对数求出了方程 0.84 x 0.5的近似解; 2问题:利用函数的图象能求出方程 0.84 x 0.5的近似解吗? 二、学生活动 1如图 1,一次函数 ykxb 的图象与 x 轴交于点(2,0),试根据图象 填空: (1)k 0,b 0; (2)方程 kxb0 的解是 ; (3)不等式 kxb0 的解集 ; x y O 2 图12如果二次函数 yax 2 bxc 的图象与 x 轴交于点(3,0)和(1,0),且 开口方向向下,试画出图象,并根据图象填空: (1)方程 ax 2 bxc0 的解是 ; (2)不等式 ax 2 bxc0

3、的解集为 ; ax 2 bxc0 的解集为 三、建构数学 1函数 yf (x)零点的定义; 2一元二次方程 ax 2 bxc0(a0)与二次函数 yax 2 bxc 的图象之 间关系: b 2 4ac 0 0 0 ax 2 bxc0的根 yax 2 bxc 的图象 yax 2 bxc 的零点 3函数零点存在的条件:函数 yf (x)在区间a,b上不间断,且 f (a)f (b)0,则函数 yf (x)在区间(a,b)上有零点 四、数学运用 例 1 函数 yf (x)(x 5,3)的图象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写出函数 f (x) 的零点及不等式 f (x)0 与 f (x)0 的解集 O x 1

4、 x 2 x y O x 1 x 2 x y O x y y x O 5 3 1 1 3高一数学教学案 3.4.1 函数与方程(2) 班级: 组别: 学生姓名: 教师评价: 教学目标: 1理解函数的零点的概念,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 2理解“在函数的零点两侧函数值乘积小于 0”这一结论的实质, 并运用其解决有关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 教学重点: 函数零点存在性的判断 教学难点: 数形结合思想,转化化归思想的培养与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函数 yf (x)零点的定义:_ 2一元二次方程 ax 2 bxc0(a0)与二次函数 yax 2 bxc 的图象之 间关系: b 2 4ac

5、 0 0 0 ax 2 bxc0的根 yax 2 bxc 的图象 yax 2 bxc 的零点 3函数零点存在的条件:函数yf (x)在区间a,b上不间断,且f (a)f (b)0,则函数yf (x)在区间(a,b)上有零点 二、例题分析 例 1 求证:二次函数 y2x 2 3x7 有两个不同的零点 O x 1 x 2 x y O x 1 x 2 x y O x y变式:函数 f(x)2x 2 5x2 的零点是_ 例 2 判断函数 f(x)x 2 2x1 在区间(2,3)上是否存在零点? 变式: 求证:函数 f(x)x 3 x 2 1在区间(2,1)上存在零点 三、课堂小结: 1函数零点的概念、

6、求法 2函数与方程的相互转化,即转化思想;以及数形结合思想 四、课堂练习: (1)若函数 f(x)x 2 2axa 没有零点,则实数 a的取值范围是 _; (2)二次函数 y2x 2 px15 的一个零点是3,则另一个零点是 ; (3)已知函数 f(x)x 3 3x3 在R 上有且只有一个零点, 且该零点在区间t,t1上,则实数 t_ _高一数学教学案 3.4.1 函数与方程(3) 班级: 组别: 学生姓名: 教师评价: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理解二分法的概念及其适用条件,并能够根据这样的过程 进行实际求解 2、了解二分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从中体会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联 系及其在实际问

7、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教学难点: 二分法原理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1)复习函数零点的定义以及函数零点存在的条件; (2)给出函数 f (x)lgxx3 存在零点的区间; 2问题:如何求方程 lgx3x 的近似解? 二、学生活动 用二分法探求一元二次方程 x 2 2x10区间(2,3)上的根的近似值 三、建构数学对于区间a,b上连续不断,且 f(a) f(b)0 的函数 yf(x),通过不断地 把函数 f(x)的零点所在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四、数学运用 例

8、 1 求方程 x 2 2x10在区间(1,0)上的近似解(精确到 0.1) 例 2 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方程 lgx3x 的近似解(精确到 0.1)变式训练:利用计算器求方程 2 x x4 的近似解(精确到 0.1) 五、课堂小结 1二分法的概念及其适用条件,并能够根据这样的过程进行实际求解 2了解二分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 六、课堂练习 1确定下列函数 f (x)的零点与方程的根存在的区间(k,k1)(k Z): (1)函数 f (x)x 3 3x3 有零点的区间是 (2)函数 f (x)lgxx3 有零点的区间是 2用二分法求方程 x 3 2x50在区间2,3内的实根,取区间中点 x

9、0 2.5,那么下一个有根区间是 高一数学教学案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 班级: 组别: 学生姓名: 教师评价: 【教学目标】: 1理解在函数的零点两侧函数值乘积小于0这一结论的实质,并运用其解决 有关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 2加强学生对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的进一步认识 【教学重难点】: 解决有关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函数 的零点,用二分法研究函数的零点。 ) (x f y 2函数 , 为何值时,函数的图象与x轴 2 ( ) 2( 1) 4 2 1 f x m x mx m m 有两个零点 3二次函数图象的零点两边的函数值之间有关系: 二次函数

10、 的两个零点为 ,则 ( ) y f x ) ( , 2 1 2 1 x x x x ; 0 ) ( ) ( n f m f 2 1 , x x0 ) ( ) ( n f m f 二、例题分析: 例 1:当关于 x的方程 的根是下列条件时,求实数 a 的 0 4 2 2 ax x 取值范围 (1)两根都大于 0; (2)两根都大于 1; (3)两根在 ; ) 1 , 4 ( (4)一根大于 1,一根小于 3变式:当关于 x的方程 的根满足下列条件时,求实数 0 4 2 2 ax x a 的取值范围: (1)一根在(0,1)上,另一根在(1,5)上; (2)至少有一个根在(0,1)上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练习 1若关于 x的方程 的两根分别在(0,1)和 0 2 ) 13 ( 7 2 2 k k x k x (1,2)内,则实数 k的取值范围是_. 2方程 的两根均大于 1,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0 4 2 2 ax x 3关于 x的方程 的两根一个小于 1,一个大于 0 3 3 2 2 2 k x kx 1,求实数 k的取值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