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史话教学讲义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603039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塔史话教学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金塔史话教学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金塔史话教学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金塔史话教学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金塔史话教学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塔史话教学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塔史话教学讲义(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塔县第三学校本教程金塔县第三中学地方课程讲义-金塔史话目录1. 金塔县建置历史演变 2. 金塔历史大事件回眸3. 金塔县重要历史人物4. 金塔境内的水文信息第一讲 金塔县建置历史演变1. 会水县2. 王子庄3. 福禄县吐蕃领地4. 肃州路甘州路5. 威虏卫威远卫6. 王子庄分州 毛目分县7. 金塔县鼎新县8. 金塔县、鼎新县合并为金塔县绵延千里的河西走廊西北端,有一块大漠深处的绿洲盆地,它就是宛若镶嵌在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甘肃省金塔县。金塔县自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 年)建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劳动人民创造了历史,孕育了文化。会水县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

2、 121 年),设立酒泉郡,今金塔县境属酒泉郡管辖。元鼎六年金塔县第三学校本教程(公元前 111 年),今金塔县境内设会水县(今金塔县羊井子湾乡境内),隶酒泉郡。汉代会水县的境域范围:东南沿羌谷水至罗城,与表氏县接壤;正南与安弥县(今高台双井、盐池以南)为邻;西南与福禄县接连;西与延寿县遥相连接;北面以古汉长城与匈奴相隔。县境东至合黎山,西至玉门市花海,南至下古城、新城子和野麻湾堡,北至孤红山及狼心山北,东南包括天城、罗城、镇夷峡。城北为会水海,北有白亭(又叫白亭海),海域即今金塔县五星村北,小河口村南,胜利、大柳林、新地村以东的低洼地带。会水县(今金塔县)地处河西走廊中段之北部咽喉。境内有沿

3、黑河通向南北的必经之道,东为合黎山天然屏障,北为狼心山和孤红山自成锁钥,具有近屏河西、远控天山和黄河之势,乃中央王朝与匈奴领主激烈争夺的地方。为了保证河西的安全和丝绸之路的畅通,汉武帝在会水县(今金塔县境)境内修筑军事设施,派遣重兵把守。西汉打败匈奴后,为了经营西域,在河西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酒泉郡管辖的地域,大体包括今酒泉、金塔、玉门、高台和瓜州的一部分。为加强军事力量,西汉王朝在会水县内设肩水都尉、东部都尉和北部都尉,统辖今金塔境内各亭、障。汉武帝元封二年至三年(公元前 109 年-公元前 108 年),西汉王朝修筑了从会水县北部境内(黑河西)至玉门一段长城(西接敦煌段,延至玉

4、门关和阳关)。汉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 102 年),又修筑了从镇夷峡沿合黎山至狼心山北折向西行,达哈密北山一段长城(当时叫遮虏障)戍卒守卫在长城沿线,防御匈奴,安定西域,保卫丝绸北道畅通无阻。东汉末年,河西地区一度曾为韩遂、马腾所割据。曹魏政权控制河西后,立即设立凉州刺史,并与西域各地建立联系。当时,酒泉郡属凉州,会水县由酒泉郡所辖。魏文帝时,曹魏政权曾控制会水县境内的东部都尉和北部都尉。当时的会水县是曹魏政权控制丝路贸易的咽喉要地,在居延丝绸古道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保证丝路畅通,曹魏政权采取一系列促进丝路贸易的措施,繁荣居延地区的经济。曹魏统治时,居延地区一带铁器、牛耕开始使用,引进了先

5、进的生产工具耧犁,改进了灌溉方法,节省了劳力,收成提高。金塔县第三学校本教程东晋孝武帝太元元年(公元 376 年),河西为前秦统治,会水县属酒泉郡。太元八年(公元 383 年),酒泉为后凉管辖。东晋安帝隆安元年(公元 397 年)五月后,酒泉为北凉管辖。隆安四年(公元 400 年),酒泉为西凉管辖。南北朝时期(公元 420 年-公元 589 年),撤郡并县,酒泉改郡为军,属敦煌镇。北魏孝明帝孝昌二年(公元 526 年),复置酒泉郡,废会水县,按水系将县境西部(王子庄)并入酒泉,县境东部并入张掖。王子庄东晋十六国时期,临松(甘肃张掖东南)卢水人沮渠蒙逊占据了河西走廊地区。于天玺三年(公元 401

6、 年)自立为张掖公,后改称为凉王,设都张掖,建立了北凉政权。玄始十年(公元 421 年)沮渠蒙逊西巡酒泉北过夹山。见此处土地辽阔,气候适宜,杂草丛生,薪林遍地,实为天然草场,放牧佳地。这一切使他断然决定,让其子沮渠牧犍及部分胡人留驻此地,放牧牲畜。沮渠牧犍留此之后,辗转数十里,率众放牧。义和二年(公元 432 年),沮渠蒙逊病逝,沮渠牧犍离此接任。此后,人们便把此地称作王子庄。永和七年(公元 439 年),北凉被北魏所灭,鲜卑族攻占此地。至明代的近千年时间内这儿皆为兵家战场,烽烟四起,戎马倥偬,民不聊生,百业俱弃,王子庄也成残垣断壁。明太祖洪武五年(公元 1372 年),征西将军冯胜平定河西之

7、后,于洪武十八年(公元 1385 年)裁设威虏卫,归肃州管辖。并在王子庄东十里处修葺威虏城(今金塔县古城乡移庆村)。清雍正年间,吐鲁番回族被安插在王子庄一带。雍正七年(公元 1729 年)在威虏城设立王子庄州同一员,专司水利。乾隆二十七年(公元 1762 年),州同当局移住金塔寺堡,将王子庄州同改为金塔县丞。福禄县吐蕃领地隋朝属福禄县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 583 年),罢郡为州,设置酒泉镇,属甘州。文帝仁寿二年(公元 602 年),改酒泉镇为肃州。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 607 年),又改州为郡,实行郡、县两级制,裁肃州以福禄县(包括酒泉、王子庄、毛目、高台)并入张掖郡。唐代属吐蕃领地唐高祖武德

8、二年(公元 619 年),改郡为州,复置肃州,领酒泉(含今金塔县境西部)、福禄(含今金塔县境东部)、玉门三县,初属陇右道、后属河西道(节度使驻凉州)。唐朝时,采取了设防备战、足兵足食以及屯田、屯牧等措施,肃州地区农桑繁盛、士民殷富。世居青藏高原的吐蕃多次进犯河西,都被唐军打败。吐蕃赞普派使求和进贡,唐蕃言归于好。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 755 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王朝被迫将防御吐蕃的河西兵马调往内地参加平叛战争,吐蕃则乘虚而入,逐步蚕食河湟及陇右的广大地区,切断了河西与中原的联系,河西陷于孤立。在与吐蕃奴隶主进行了 11 年的斗争后,河西地区沦于吐蕃奴隶主的管辖。金塔县第三学校本教程唐文宗开成

9、五年(公元 840 年),居住在北方的少数民族回鹘西迁,一部分从北部草原沿黑河、过居延、经福禄县(含今金塔县境)进入河西,散居甘州、凉州、肃州等地,与原先迁入的回鹘人汇合一起,以放牧为生。唐僖宗咸通十三年(公元 872 年),回鹘人占领甘州,并据肃州,史称甘州回鹘。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公元 924 年),回鹘首领遣使朝贡,被后唐册封为英义可汗,才正式脱离归义军成为独立政权。肃州路甘州路南宋理宗宝庆二年(公元 1226 年),成吉思汗率蒙古军主力由北路进入西夏境内,经居延沿黑河占领黑水城、毛目城(今金塔县境东部)后,接着又进攻河西走廊腹地的肃州城。宝庆三年(公元 1227 年),蒙古军队占据肃州(

10、辖今金塔县境),结束了西夏政权 190 多年的统治。南宋度宗咸淳七年(公元 1271 年)十一月,忽必烈正式建国号大元。当时的甘州(辖今金塔县东部)、肃州(辖今金塔县西部)成为元朝统辖区域。之后,元朝在河西先后改设和增设甘州、肃州、沙州、永昌等路。今金塔县境东部属甘州路,西部属肃州路。元朝初期,蒙古族居民开始重视农业生产,大规模兴办水利,开垦荒田。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公元 1280 年)开始,元朝动员民众在今金塔县东沙窝一带屯田。元朝把酒泉北境的肃州路、甘州路边塞要地(今金塔县)视作保障河西的军事重地。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公元 1355 年),筑毛目城、天仓堡、平朔城(双城)和威虏城,驻军防守,并

11、派重兵驻守于孤红山、狼心山一线。元朝统一后,分封宗室为王,宗室王有独立的司法权,并拥有相当多的兵力和奴隶。北方蒙古各王、大将进驻河西主要城镇和农牧地,今金塔县境西部的王子庄为其驻地。威虏卫威远卫 明代,今金塔县境西部隶属威虏卫,东部隶属威远卫。明太祖洪武九年至二十八年(公元 1376 年-1395 年),明朝在河西先后设凉州卫、庄浪卫(今永登县南)、镇番卫(今民勤县)、山丹卫、永昌卫、甘州五卫(左、右、中、前、后)、肃州卫、威远卫和威虏卫。其中威远卫辖天仓、毛目两所(威远城筑于唐代,在今金塔县天仓境内)。金塔县第三学校本教程据考证,当今河西新湖内外及以航天城为中心的老树窝一带,就是威远卫,缠腰

12、子山就是旗杆山,威远城就在山的南坡脚下。缠腰子山北面是一片平坦川地,约 20 公里处是炮台山、龙峰山、虎脊山、青山头西山和东山,并有横贯东西的北大路(辙迹尚存),此乃元朝时西北(含今新疆)诸部族往来京城大都(今北京市)的大道,也是明初进犯者或来降者必经的要道。山上岗哨眺望远方,视野开阔,利于警戒防守,立旗七杆,目标明显,便于来降者辨认。山左山右,又有黑河通道两侧绵延一两百里的毛目东山和金塔北山隔河相望。这一切完全符合守护城必需的地理态势。明代的威虏卫、威远卫既是国防前哨,又是中西交通的要冲。明初,甘肃地方归陕西管辖。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公元 1393 年),迁陕西行都司驻甘州,管理河西卫、所。

13、肃州北境,以孤红山、狼心山为实际控制线,孤红山北面的北大路,仍按元朝惯例,作为西北边境各民族东西往来的通道(遗迹存)。北部,以天仓头墩(今金塔县航天镇境内)为首墩,从北向南,十里一大墩,五里一小墩,墩墩有守兵,直至肃州城。沿平面孤红山、狼心山一线,从西向东,关卡哨所,步步为营。明宪宗成化元年(公元 1465 年)后,吐鲁番部族攻占哈密,进犯酒泉。明世宗嘉靖七年(公元 1528 年),吐鲁番将领牙木兰开始归化内附。巡抚唐泽在威虏城、天仓墩、毛目城、白城子(在金塔寺堡东北)等地散处其众。明世宗嘉靖二十七年(公元 1548 年),参将刘勋修葺威虏城。嘉靖二十八年(公元 1549 年),兵备副使王仪等

14、修复王子庄,并筑白烟墩堡、察黑包堡、东八里墩堡(今谢家墩)、西八里墩堡(又叫镇朔墩),共建城堡 7 座、墩台 12 座。同年,巡抚杨博在威虏、金塔寺、白烟墩、东八里堡、西八里堡等十多处地方安置吐鲁番帐房 700 余所。嘉靖三十年(公元 1551 年),在王子庄安插吐鲁番头目哥里哥什和察黑包子之子满个虎力等。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公元 1595年),金塔寺堡设守备一员兼管地方。吐鲁番部族主要从事畜牧业、农业和商业,他们和汉族人共同开发,促进了王子庄(今金塔县)经济、文化的发展。明神宗万历年间(公元 1573 年-1619 年),今金塔县境人口比较集中的城堡有:金塔寺、威虏城、哥里哥什、察黑包子、东

15、八里、西八里、白烟墩、毛目城等。其中,金塔寺和毛目城成为山西、包头等地的贸易中心。王子庄分州 毛目分县清代,今金塔县境西部隶属王子庄分州,东部隶属毛目分县。明思宗崇祯十六年(公元 1643 年)冬,李自成派遣部将贺锦率部西征河西。清世祖顺治二年(公元 1645 年),清军消灭李自成贺锦部后,在酒泉建立政权,当时酒泉沿用明制仍金塔县第三学校本教程称肃州卫。清高宗乾隆三十七年(公元 1772 年)置安肃道,辖肃州直隶州和安西直隶州,金塔隶属肃州直隶州。清代曾在今酒泉境内大量开垦荒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清圣祖康熙三十五年(公元 1696 年),清代朝廷免去甘肃沿边州、县、卫、所来年应纳钱粮。清世宗

16、雍正即位不久,便下诏在河西地区试行大规模军屯,又召集农民在王子庄、毛目等地大规模屯垦。王子庄州、毛目分县(今金塔县全境)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复苏。清圣祖康熙五十八年(公元 1719 年),肃州守备曹锡钺在毛目分县屯田,招民 35 户,新垦坝地 9 顷 80 亩;在王子庄分州新垦地 4 顷 54 亩。雍正四年(公元 1726 年),总督岳钟琪令肃州通州通判毛凤仪雇佣民工 300 人,将夹山水峡口(今鸳鸯池水库坝址)凿深劈宽,引水过山,开挖王子庄东坝和西坝,灌溉总面积 6.62 万亩。雍正七年(公元 1729 年),开金塔坝,灌田 1440 亩;户口坝,灌田 1400 亩;梧桐坝,灌田 360 亩;三塘坝,灌田 480 亩;威虏坝,灌田 1500 亩。雍正八年(公元 1730 年),开天仓营渠,灌田 380 亩。雍正十一年(公元 1733 年),开大常渠、小常丰渠、闰常丰渠,灌田 1.80 万亩。雍正十三年(公元 1735年),开垦双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