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程观下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处理策略的研究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524659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新课程观下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处理策略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试论新课程观下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处理策略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试论新课程观下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处理策略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试论新课程观下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处理策略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试论新课程观下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处理策略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新课程观下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处理策略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新课程观下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处理策略的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新课程观下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处理策略的研究内容一、问题的提出 (一) 、新课程观和新教材观要求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新课程观的核心教育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个性充分发展的人去健康地接受挑战。要体现新课程观的教育价值取向,必须赋予教师和学生自主权、选择性和能动性。 “就教材观的转变而言,突出教材 【注】 辅助教学的功能,必须区分课程标准和与教科书的基础功能。如果说前者是法规,那么后者就是贯彻法规的工具。 ”1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都只是一种教学的工具,而不是教条式的桎楛,它为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提供了巨大空间。(二) 、新学习观和新课程评价理念要求创造性处理教材。 “人的发展有众多的维度

2、。学生的发展不仅意味着智力的发展,同样意味着情感、道德、性格、世界观与价值观、自我意识等方方面面的发展。” 2新的学习观要求完善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和方法。新课程评价“要反对以评价的选拔性功能取代本体性功能,要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倡导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而且要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全面成长。倡导采用情境化的、真实的评价方式,追求与教学相结合的评价。” 3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符合了评价多元化、情景化、过程化的要求。(三) 、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和选拔性评价的价值取向上的矛盾要求创造性处理教材思想政治教科书不同于在学科概念主导下的框架思路,这是一个以学习过程为主导的框架思路。通过创设情

3、景,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注重关注问题、引发问题、围绕问题展开叙述,针对问题进行探讨。在知识的处理上,强调跨学科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学科的核心概念和方法论为支撑,不刻意追求学科的知识体系。见图 14:、图 1而教学参考书是以知识点为中心,主张知识的完整性和严谨性。就学科评价尤其是选拔性评价来看,又特别强调知识的系统掌握和应用。据此,有人就认为“教科书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参考书和考试大纲是体现选拔性要求的。 ”毋庸置疑,在当前的就业压力、社会的期望和国家复兴的背景下,我们没有理由淡化选拔性评价对教学活动的引导作用,我们要做的就是怎样在选拔性评价和本体性评价中找到平衡点。如果

4、说实施新课程的最终结果是教学对象没有差异性和区分度,不能接受选拔性的测评,那么,这样的改革也是忽视人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也一定是失败的。所谓教材处理的核心问题和最大难点就是怎样即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又要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的要求。二、新课程思想政治教材处理的基本要求教材处理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对课程资源进行某种开发,对教材进行增删、重组和包装的艺术处理过程,以增强教材的情趣性、生活性,降低教材难度,使教学内容更趋于合理,让教材的教育教学功能得以充分实现。(一) 、以课程标准 、考试大纲和浙江省学科教学实施意见为教材处理的基本依据。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是教学工作的唯一

5、指南。也是课程本体性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教师教学评价的依据 5,也是教材处理的根本依据。 考试大纲是国家选拔性评价的基本法规文件,在目前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本体性评价和选拔性评价将会逐步趋于融合统一,高考选拔考试在突出选拔功能的同时必然会加强人的全面素质发展的评价。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是赋予地方的自主权和教师的主动权,因此,浙江省学科教学实施意见是浙江省具体实施新课程的法规性文件,这应当是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相统一的规范。这些都是教材处理的基本依据。(二) 、以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为教材处理的基本尺度。教材处理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这一核心价值为指导,以

6、学科知识为支撑,提高学生认识、参与当代社会活动的能力,提高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通过教材的处理和再造, “在个案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追求中澄清观点、在比较鉴别中辨认观点、在自主探究中提炼观点。 ”6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引导学生学会识别、判断、选择和包容,实现学生的理想和信念的统一、激情和理性的融合。(三) 、以生活逻辑为教材处理的基本起点,以提高学生辨别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和个性发展为教材处理的基本归宿。处理教材要体现时代性、生活化,力求创设学生亲身感悟和普遍关心的情景和主题,通过问题设计和参与式讨论,形成学科的思维方法和情感体验。 (见图 2、图3) 目 标 的 意 义从 生 活 的

7、主 题中 提 炼 生 活 的 主 题来 自 学 生 面 对的 问 题 问 题 的 内 容通 过 思 维 活 动来 呈 现 在 思 维 活 动中 运 用 知 识 与技 能 知 识 与 技 能 支撑 目 标 的 意 义思 想 政 治 观 点 的 确 立、 情 境( 生 活 经 验 ) 问 题( 是 什 么 ) 辨 析( 对 不 对 ) 评 估( 值 不 值 )表 现( 怎 么 办 )学 科 概 念 、 原 理 、 观 点 的 形 成( 学 科 知 识 )(四) 、以创造性地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探究课程资源的学科价值为教材处理的基本途径。教科书“更多地为教师教学提供资源,提供教学空间,它需要教师创造

8、性地使用,绝不能简单地当作教条来教。教材已不是知识的代名词了,网络系统中庞大的知识信息,为学生不断提供知识资源,思想政治课教科书只不过是诸多教学媒体的一个分子。 ”7“教材不是教师的“圣经”,而是教师要去加工和创造的东西,教材设计要有意识地引导教师能动地乃至个性化地解读教材。” 8 三、新课程思想政治教材处理的策略探究(一) 、教材内容的生活化和问题化处理。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现有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最邻近的距离,是“教学的最佳期” 。因此,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案例,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搭建学生学习的“脚手架” ,启发学生思考,一步一步攀爬知识的阶梯

9、。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设置情景、问题“链接” 、探究“平台” ,引导学生尝试、探索、调查、实验、合作等进行问题“求解”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生成更多、更深刻的问题。生活化、问题化处理教材时要注意的的几个问题:1、生活化的素材选择要体现地域性。教材编写由于要考虑到不同地域的差异,在选材上注重普适性,在教学中难免不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教学中要尽量选择具有本地乡土性的素材。如在讲授商品和货币的产生时, 从义乌“鸡毛换糖”讲起,展示“鸡毛换糖”的老照片和义乌城市雕塑“鸡毛换糖” ,抛弃几十年来总是以“镰刀”和“斧头”这类不符合学生实际的事例,激发了学生

10、的兴趣。2、生活化素材的选择要体现时代性和生活化。教材编写要考虑稳定性,只能反映教材编写时的社会生活,因此,在生活化处理教材时,必须充实富有时代气息的素材。比如,在学习“树立正确消费观”时,正好临近国庆和中秋节,可以及时补充相关的素材。3、问题设计要有梯度,具有学科的价值,能够启发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提炼出知识。通过问题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把生活经验上升为理性的知识。例如:图 2 图 3在讲授绿色消费时,可以以电池消费为例,通过介绍目前的各种电池及其对环境的危害,使学生明确绿色消费的重要性。可以设计以下问题:什么是绿色消费?它有哪些要求?针对不同电

11、池的危害,我们应当怎样选购电池?为什么要首先选择可循环使用的锂电池?为什么要倡导绿色消费的理念?作为国家、企业和消费者应当怎样促进绿色消费观念的普及? (二) 、教材内容的拓展性处理。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对原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补充和增加,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从而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哪些教材知识需要拓展和深化呢?1、理解教学重点必须具备的知识。由于新课程教材的编写力求采用“生活逻辑”的模式,所以在很多知识点的分析上浅尝辄止,导致学生在理解知识上出现诸多困难。例如:经济生活第一单元在讲述货币的产生和本质时,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只是粗描淡写,从而使学生无法深刻理解“价

12、格的含义”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价格的作用”。再比如,教材在讲述“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意义”时,并没有讲述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我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如果教学中不分析人民币升值(或贬值)的利与弊,学生是根本无法理解“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意义”的。2、理解社会热点问题所需要的知识。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知识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教材难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对于认识社会热点问题,必须充实相应的背景材料,介绍该问题的来龙去脉,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去关注、去理解、去接受、去感悟,否则,只能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毫无生趣和意义。例如:经济生活第四单元“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走新型工业化、新农村建设、区域协调发展

13、”等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教材只是讲述了当时已经形成结论的知识。因此,在讲述这些知识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把教材讲解清楚,应当通过专题探究、社会调查等活动形式,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驾驭和处理教材。3、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能力的知识。 “根据现代教育的理念,知识的价值在于能力的发展,教育的本质在于超越和创新。 ”9 新课程的实施绝对不是仅仅停留在对生活经验和案例情景的肤浅认识上。对于学生存在模糊认识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知识、需要多角度分析的知识等等需要拓展,要在个案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追求中澄清观点、在比较鉴别中辨认观点、在自主探究中提炼观点。例如:经济社会第一单元在讲述“

14、价格的作用”时,教材只是陈述了价格对企业生产的作用,很显然这是不够的,因为这一单元的中心话题是生活与消费。在处理教材时可以引导学生具体一个案例,从三个维度分析价格的作用。价格对生产的作用:略;价格对消费的作用: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时机;价格对社会的作用: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样处理教材对于培养学生全面的提炼观点是非常有价值的。 (三)教材内容的简约化处理。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挖掘、梳理、浓缩,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冗为简,让学生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获得较大的学生效益。哪些需要简约化处理呢?1、简化教材,厘清教材内在的脉络,挖掘教材深刻内涵,学会认识事物的本质。例如,理解效率和公平

15、的辩证关系,可以从三个角度(why、what、how)处理教材:什么是效率?什么是公平?效率和公平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坚持效率优先,更加注重公平?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2、有所取舍,淡化浅显易懂非重点的东西而突出重点和关键的东西。比如:经济生活第一单元中“货币产生的必要性” “信用卡的功能和使用注意事项” “几种消费心理的表现”等知识点,这类知识点可以大胆省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其他问题上,比如“讨论怎样辨证看待攀比性消费的利和弊” 、讨论“保护环境、绿色消费(why、what、how) ”。3、把教材内容结构化。一是围绕一个主要知识点构建知识结构,二是围绕知识专题构建知识结构。构建知识结构

16、最基本的要求是弄清知识是什么?知识是从哪里来的?知识的价值如何?知识有什么用处?即是什么(what) 、为什么(why) 、怎么样(how) ,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体性概念。(四)确立大教材观,重组教材内容,整合课程资源。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层次和接受程度,重组教材结构和知识呈现的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视频、图片、实践活动等方式,整合课程资源,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1、重组教材内容的主要依据是生活主题、社会主题和最邻近知识等。比如,可以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个主题,整合“提高资源价格、绿色消费、提高消费税、新型工业化、产业升级”等知识。2、整合课程资源,调整教材知识呈现的方式。实物照片、时事资料、表格、图表、漫画、时事视频、电影、地理历史等其他学科的教材,都可以作为教材资源,通过整合课程资源,调整教材知识的呈现方式,可以激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