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一飞:诗礼传家德润身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512826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陆一飞:诗礼传家德润身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陆一飞:诗礼传家德润身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陆一飞:诗礼传家德润身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陆一飞:诗礼传家德润身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陆一飞:诗礼传家德润身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陆一飞:诗礼传家德润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陆一飞:诗礼传家德润身(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礼传家德润身记云间王尚德先生松江古称华亭,别称云间,历来是文化之邦。西晋时即有陆机陆云兄弟响誉文坛,有“云间二陆”的美称。明代莫是龙、董其昌、陈继儒三公开源松江画派,并提出“南宗北派”的理论,影响了之后的中国画坛数百年。当代则有程十发先生的人物画独步海上,而王尚德先生则以书艺诗文为松江耆宿。王尚德先生1917年元月生于云间古城,父亲王子彝先生饱读诗书,擅长书艺,为当时松江最著名书家之一。尚德先生幼承庭训,读圣贤书,并以习字为日课,走着中国传统文人的必修之路。1933年省立松江中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取国立浙江大学。竺可桢时代的浙江大学以文理称雄中国,以专心学问著称的浙大学风影响了尚德先生的一

2、生。于大学二年级时即有诗作刊于浙大校刊,并常有文章发表于杭报。与苏步青、钱宝琮等师友相友善,学业之余诗词吟和蔚然成风。时隔近八十年的2011年春天,遐龄95 岁的尚德先生还饶有兴致地追忆在浙地求学时的往事,并在晚年的书作中,常常会书写描写杭州景色的名句,如:长堤划破全湖水,之字平分两浙山;楼观沧海月,门对浙江潮对这些昔日游学之地的名胜记忆犹新!深厚的传统旧学底子又加上受到西式教育的熏陶,使王尚德先生的知识结构更具中西方文化相惯融的特点。大学毕业后,尚德先生回沪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母校松江中学及崇明中学、私立崇明师范、敦行女中执教。毕业十年后的1947年参加了全国留学考试,在竺可桢校长的推荐下,

3、取得赴美留学的资格,后因战事而放弃留学,继续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服务国家、教书育人。童年时代的王尚德即在其父王子彝先生的培育下学习书法。其书以唐人颜柳为根基,上追钟王,植根篆隶,并旁涉张旭怀素诸家,至今积80余年功力,学习无间。其书风格儒雅,格调高古,清新而不失雄浑,秀丽又多遒劲,根植传统又具自家风范。八十多年的锤炼琢磨,观其书迹,如百炼钢而绕指柔!孙过庭书谱谓:“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尚德先生的书法创作到90岁之后更加洒脱,心灵更加宁静。挥洒之间自性流露,从容不迫中达到了很高的境界。看过尚德先生作书的人往往会有这样的赞叹:看老人家挥毫的过程真是高雅的享受!尚德老师是一位卓越的书法艺术家,又是一

4、位学养深厚的诗人,却一生甘于澹泊,甘守寂寞,恬淡从容中固守着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老师夫妇在松江中山西路的家便是这种人文精神的再现。从我15岁第一次踏进这个大院,二十五年来几乎没有随着世事的变迁而改变过什么。一样的质朴,一样的幽静,一样的淡定,如同它的主人。古仪门上镌刻的父亲王子彝先生手书家训“庄敬日强”至今依稀可见。1987年,我还在高中就学,喜欢刻印写字,承当时的松风书画社美意,介绍我向松江书坛老前辈王尚德先生请教。第一次请益,老先生热情鼓励、慨然表扬,使我初涉艺术之门时坚定了信心。“君是翩翩一少年,温良尔雅正堪怜”这是第一次见面后老先生为我作并亲笔书写赠我的诗句。从那次求教后,每隔一段时间

5、我便会充满期待和喜悦地走入这座老宅第,每一次都会感受到尚德老师夫妇的真诚和热情,更宝贵的是会聆听到老人朴实无华的言教。讲到了杭州、讲到了浙江大学、讲到了莎士比亚、讲到了西湖由此而升的向往心可能是使我负笈杭州求学的一个重要因吧。一直到1990 年赴杭州当时的浙江美院求学以及之后在中国美院等校担任教席,每一次回到故乡松江,去拜望王老师是必不可少的一件事,二十五年来一贯如此。不管走得多远,想起尚德先生便会有德音绕耳的感受。年届90之后,老人的心情格外开朗通达,更加宁静而致远,在他92岁自况诗中可见这种情怀:风平浪静意怡然,九二年华志益坚。淡泊胸怀观世界,静宁心志赏尧天。愿将余晷挥毛笔,不费寸阴读史篇

6、。希圣希贤今与古,为民为国结情缘。每一次到老师家拜访求教,辞别时老人一定要亲自送至大门,并且目送远去才会转身回屋,久失了的古君子风在老人身上浸润着。因此每一次的见面虽在简朴的屋舍中却总能感受到春风般的充满王荣(字希荣)老先生是尚德老师小学时的老师,是松江有学问的老前辈。在王荣老师90岁时我有幸在尚德老师家见到他。那时的王尚德老师也已近80高龄,但每次王荣老人来访,尚德老师一定侧坐恭听,送别时一定要亲手扶过马路,送过对面的年丰人寿桥转入小巷才肯安心回屋。一日受教却对希荣先生一生以师事之,这种美德令我深深感染。希荣老人以96岁高龄辞世后,尚德老师含泪为老人遗编诗集作序。有“先生家道素清贫,数十年来

7、德润身笑貌声音虽已矣,遗编拜读自相亲”之句。写出二位老前辈的一世情缘。到达老年后,尚德老师过着平淡天然的养和生涯,诗文书作清净自在却又老而弥坚。在诗思中老人这样写道:勿勿岁月似穿梭,转瞬青春迅速过。昔日谈文空理论,而今写句重揣摩。宜将古调从头唱,不使陈词信口和。倚马万言须积学,汪洋大海赏洪波。岁登大耄后,老人心手双畅笔耕不辍,虽如苏东坡居士言:无意于佳。兴之所至,随缘挥洒间却有更多佳作面世,雍容大度中透着骨力,千变万化中复归平和。此时的书作纯从清净心出,炉火纯青,日益臻美,为古云间文化之邦留下美好的精神财富。“金石千年寿,诗书百世传。”笔者有幸亲近老师多年,看到老人书翰墨珍弥足珍贵,做多事想,集缀成册,为报师恩。可惜先生书法随缘,书写遍布海内,收集工作异常艰难。故所陈之册仅存尚德老师书艺之一斑,待来日同志者再启广泛征集作再编、三编之举。 庆幸编选过程中,王尚德老师、沈元吉老师热情支持。中国美术史学泰斗、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王伯敏教授援笔题签,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浙江大学书画艺术院院长陈振濂教授百忙中审阅全书并题写贺辞为书添彩,母校浙江大学则将80年前这位老学子的作品集列入浙江大学书画艺术院系列丛书得以出版,一并申谢。仁者寿,书画缘。愿尚德老师书法艺术之树常青!门人陆一飞2011 年 3 月于西湖润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